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之帝王大业-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只是鞋底的一部分,随后这些编制好的蒲草面又被送到下一个工位,那个工位的工人使用准备好的麻线,开始娴熟地在蒲草面上来回穿缝,很快就完成了一个蒲草鞋底的制作。
现在的蒲草鞋底已经成型了,基本上就像一个鞋底的形状了,然后就是接下来的工序,将这些成性的蒲草鞋底送到另外一个车间。
乔行简看着流水一般的生产车间,工人坐在工位上面根本就不需要动弹,他们需要的原料有人送到,完成的产品也有人负责运送到下一个工位。
工人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乔行简和一众人看了一会,发现就是他们学一会,也可以轻松地完成这些工位上面的工序。
这就是赵昀带入这个时代的生产模式,在还没有机械的情况下,优化工艺,将复杂的产品简单化,这样就可以大量声场。
乔行简真的是被震撼到了,转眼的功夫,他看到上百个蒲草鞋底被制作完成了,随后他询问了一下身边的鞋厂主官,这个车间一天可以生产多少这样的鞋底。
鞋厂主官略微思索了一下,给出的答案是一天可以生产三千多个,一下子让乔行简震撼到了,这个车间一天竟然可以生产三千多个鞋底。
随后他们得知,这是在常规声场情况下,如果是突击生产,还可以更多,主要是受到人员和原材料的限制。
但是这已经是非常恐怖了,在这个时代,如果一个制鞋作坊可以一天生产一千双鞋,那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随后乔行简他们进入了切割车间,这里的工人手中的工具就要多很多了,首先就是一群女工坐在各自的工位上面,娴熟地在一张张布匹上面划线,他们使用一个个专用的磨具,放在眼前的一张布匹上面,然后在磨具里面将线划下。
随后这些划好的线就被送到了另外一个工位,那里的女工使用手中的大剪刀下,一下下地地将一张张布匹剪裁出来,都是按照上面的线,随后这些被裁减下来的图案,一样的被放在一个容器里面,然后被运送到下一个工位。
裁减下来的图案随后又被一个工位上面的工人进行加工,随后被运送出车间。
当乔行简进入最后一个车间的时候,里面就是最后的缝合了,他发现缝合的时候,每个工位也只是重复一个动作,他们只负责一个地方的缝合,然后一次次往下走,最后一双完整的鞋子就出来了。
随后这些鞋子还有被进行检查,确定尺码,随后一个木制的标签被挂在了鞋子上面,写明了尺码和生产的工厂。
乔行简完全被震撼到了,他从来没有想到简单的鞋子竟然也可以这样制作,而且看着堆积如山的鞋子,乔行简也是赞叹不已。
鞋厂的主官也向乔行简说明,他们生产的鞋子非常结实,所以买的很好,每天都有商人过来拿货,然后运送到山东各地区买,至于临安,暂时还没有他们的鞋子。
乔行简听了这位主官的话之后,似乎也想到了临安也有这样的鞋子,可能是临安那面的鞋厂生产的。
看着忙碌的生产车间,乔行简心中赞赏不已,他真的被赵昀的能力震撼到了,如果然这些人自己做鞋,绝对不会这么快,而且也不会这样结实。
刘明太一路上只是在看,他的脸上一直带着微笑,其实他的内心也是赞赏不已,至于埃纳德,则是一直被震撼。
这个鞋厂管理非常规范,完全不是作坊的摸样,整洁干净,生产环境非常有序,没有任何嘈杂声,工人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着装也是一样的,根本就不是作坊。
乔行简知道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制鞋厂,也是赵昀手下最简单的工厂,赵昀还开设了很多复杂的工厂。
(本章完)
第460章 益都的不同()
制鞋厂只是乔行简参观益都工厂的第一站,随后乔行简又参观了几座工厂,其中有生产钢铁的,有开采矿石的,还有生产木材的,这些工厂的唯一特点就是干净整洁,管理非常有序,同时效率也非常高,完全超越了乔兴家的认识。
在一番参观下来之后,乔行简非常激动,同时也有些失落,因为益都还有很多生产军械的工厂,但是因为没有得到批准,乔行简是无法进入这些工厂随便参观的,即使他是当朝平章,但是也需要得到批准。
乔行简发现在益都城外的工厂其实都是连成一片的,足有上百个,其中大部分都是生产普通产品的,还有十几个是生产军械的。
这些工厂非常忙碌,整天都在生产,他们的商品被各地商人哄抢,然后运送到各地贩卖。
同时在益都城外,因为工厂的兴起,很多商人也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尤其是这些工厂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让效率大大提升,于是很多商人也进入了进入,买下一块土地,自己建造起了工厂,开始按照工序生产产品。
这样的场景是乔行简从来没有见过的,但是益都商品的丰盛还是让乔行简震撼到了,进入益都城之后,尤其是进入当地最大的市场,乔行简彻底被震撼到了。
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商人,这些商人大部分都是在贩卖益都工厂里面的商品,同时还有一些是外地来采买的商人,还有很多人是原材料供应的人。
于是大量的工厂直接带动了生产模式和社会的分工,让商品经济活跃了起来,也带入了竞争,很多商人加入进来,开始大量的生产商品。
赵昀知道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就是手工业兴盛的年代,手工业兴盛,带动了商品的繁荣,同时也带动了生产力的竞争。
此时在益都,制鞋厂就不下五家,其中官府负责的只有一家,剩下的都是民间商人创办的,他们更加渴望利润,同时也更加善于开发生产力。
所以西方世界手工业的盛行带动了工业革命,也就是对生产力的追求,但是赵昀现在还没有自信地认为可以开启工业革命,但是首先他要带动手工业的发展,改变小农经济的模式,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乔行简完全被益都的繁盛震撼到了,他真的没有想到,益都竟然如此繁华,而且益都的繁华不是临安的富贵,益都的获利的繁华。
赵昀此时在燕京整改构思一个更加伟大的举动,那就是自由港,随着航海时代的到来,赵昀认为可以创造一个更加繁盛的港口。
乔行简在益都停留了三天,他完全被益都吸引了,北方呈现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也明白了赵昀为什么强大了,用他新学会的那个词语,就是赵昀提升了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
在这之前,军队的军靴都是民间百姓制作的,那就是百姓要出徭役,一户一年要制作规定数目的军靴,同时也附和要求,如果要求达不到,就要被惩罚,这和后世的马政一个样子。
于是各种腐败刁难就出现了,被征收的百姓大量破产,官吏横行无忌,百姓苦不堪言。
赵昀完全摒弃了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他废除了全部的徭役,百姓只需要生产纳税就可以,至于剩下的,就交给官府解决,让民间资本来决定这些。
在乔行简离开益都的头一天,他被告知可以参加一个招标会,就是为山东的官吏采购一批学子,听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东西,乔行简完全震撼到了。
但是这个招标会对于益都的商人来说完全不陌生,于是山东一带的十余家制鞋厂纷纷来到益都,他们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得到了官府的公文,按照要求将标准的靴子制作好了。
乔行简非常好奇,他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招标会,于是好奇的乔行简带着刘明太和埃纳德来到了益都官府的大堂。
身为平章,这次乔行简被安排到了首位,但是主持的还是身边的一个益都官员,招标会也很快就开始了,十几个制鞋厂的掌柜或者是主官都来了。
此时他们也不再是什么官员和商人的身份了,一个个坐在下面,然后将自己制作好的靴子拿了出来。
按照官府的标准,这些靴子主体使用步,鞋底也是蒲草鞋底,或者是一些布底,主体以黑色为主,高度也有要求。
乔行简好奇地看着一双双靴子摆放在那里,他们身后的主人都非常紧张,看着一个文吏认真地检查着这些靴子的质量。
很快,十几双靴子就被区分区分开了,其中有一双质量最好,制鞋的掌柜甚至使用了皮革,质量完全超越了其他对手。
看到自己的学子被摆在了第一位,这个掌柜非常欢喜,但是当他看到其他人上报的价格之后,这个掌柜顿时傻眼了。
这个掌柜发现,他的价格要高出其他人一倍之多,他的对手的价格都非常低,主要是他们是以蒲草和布为主要原料。
乔行简此时终于明白了,原来是进行比较,这些商人将自己的产品拿出来,然后进行比较,看一看自己的质量和价格。
乔行简随后也走下去对靴子进行了一番比较,他也很快就选中了两款普通的靴子,这两款靴子虽然制作的原料一般,但是制作的非常精美,而且手感也好。
就在乔行简也纠结不知道选择那一款靴子的时候,结果出来了,他看重的两款靴子都中标了。
益都官府当场和两家制鞋厂的掌柜签订了各自一万双的合同,并且要求了供应期限,和货款的支付方式。
乔行简看着两家中标了,眼神又是一亮,他也明白里面的道理了,如果之选择一家,难免不会发生后面的靴子偷工减料的请款,此时选择两家,就要保险很多了,而且合同里面对质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旦一家出现质量不合格,就会被接触合同。
中标的两家都是民营商人,两个掌柜自然是欢喜不已,一个个激动地将各自的大名签上了。
(本章完)
第461章 驿站系统()
在益都城停留了三天之后,乔行简一行人离开了益都,继续北上,此时跟随他们的人已经不多了,之前一路上的百姓大部分都是去益都的,继续北上的人不多,尤其是进入河北之后,因为北方战事多年,河北之地早就受损严重,大量百姓死亡,此时人口稀少。
看着河北的荒凉,乔行简心中一阵感叹,他也感受到了更加寒冷的北方大地,在漫天大雪的河北,如果没有一个安稳的避难所,如果根本就不会有人能够活下来。
乔行简一路上也看不到有行人,只是偶尔有军队经过,但是单独的行人几乎没有,就是出现了,也都是结对赶路的商人,或者是驿站的驿卒们。
赵昀在各地见了不少驿站,将治下全部纳入了驿站系统之中,这样就可以保证政令的畅通,同时驿站也可以承担百姓迁移的作用。
如果让一个百姓自己迁移到别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接住驿站系统,从燕京南下到临安,基本上都可以乘车,这就是赵昀的驿站系统最大的好处。
这个时代的人口流通非常少,但是赵昀渴望人口流动,带动各地发展,明清两朝到了后期,社会矛盾巨大,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人口迁移的限制,一些人口常年聚集在一个地方,如实进入太平年代,一开始土地还够耕种,但是一旦二三十年过去了,人口就会增加明显,很多人就无法得到土地。
这样就造成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会引起很多问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于是人口大量死亡。
赵昀一开始就没有限制人口迁移,虽然明清两朝后来对人口的迁移也放宽了,但是因为基础设施的落后,效果非常缓慢,很多人不愿意出门,就是因为他们走不出去。
赵昀建立的驿站系统基本上将主要的城池都连接起来了,驿站承担着公文和人口的运送,还有货物的运送都可以完成,奔着自给自足的原则,基本上可以满足正常的运转,最重要的是可以造福百姓,增加人口迁移。
乔行简对于驿站也是非常赞赏的,和很多江南理学的文人相比,乔行简受到赵昀影响很大,他的思维转变的快,很快就认识到了驿站的好处。
这也是乔行简对江南理学最担心的地方,那些江南理学的文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驿站是干什么的,就是知道了,也不明白里面的意义,在这些人眼中,理学才是一切,治理国家需要的伦理道义,什么驿站之类的,都是小物,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
乔行简一路上进入最多的就是驿站,他们很少进入城池,都是在城外的驿站休整,从临安到燕京一路上有大量的驿站,这些一张都建造的非常大,很多都是退伍的老兵在运营。
而且这些驿站的车辆也是都是一个样子,上面插着明显的旗帜,有专门用来运送货物的,也有专门用来运送人员的。
在河北大地上,运送人员的车辆都是带着棚子的,两匹马拉车,或者是驴子,一辆车可以乘坐十几个人,最大都可以乘坐二十人。
但是河北人烟稀少,所以驿站的车辆不长见,在江南就要多很多了,大量的驿站车辆来往各地,带着人员和货物通行。
甚至因为驿站的运行流畅,很多富人都选择乘坐驿站的车辆,他们可以支付更高的车费,然后享受更好的车辆。
乔行简感受着北方的寒冷,一路上的很多官员都有些失落和绝望,一想到将来就要在这样冰天雪地的地方为官,很多人都非常失落,开始怀念江南温暖的临安城了。
乔行简甚至赵昀的用意,首先赵宋必须要迁都,这是必然,之前的故都是汴京城,此时中原被收复了,还都是必然的,但是赵昀直接将都城迁移到了燕京,很多官员都非常不解。
此时在他们看来,燕京还是不毛之地,野蛮荒凉,所以去燕京有什么好的,但是和很多官员相比,乔行简知道其中的用意。
赵昀是武将出身,从南方一直打到北方,收复了整个天下,赵昀明白大宋的最大威胁就是北方的游牧部落,现在这些游牧部落被打的老实了,但是难保三五十年之后他们还老实,于是就要有长远地针对北方的军事压力。
之前的赵宋没有燕云之地,于是大量的兵力集中在中原,加上中原之地地势平坦,有利于骑兵作战,所以在北方边疆的兵力部署就不足,往往都是接到敌情之后,在从都城调兵出战。
同时赵宋皇帝也是担心重蹈唐朝边镇权力太大的局面,于是限制边疆武将的权力和兵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契丹人和女真人动不动就可以打到黄河边上,最后都城汴京都被攻陷了。
但是赵昀不同,赵昀将都城定在燕京,就直接堵死了游牧部落南下的通道,无论是辽东的契丹人和女真人,还是北面的蒙古人,想要南下,都要考虑到燕京城。
燕京城是大宋的都城,自然是要重兵守卫,这样北方边疆时刻都有一支重兵防御,对北疆的游牧部落形成震慑。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原和江南将不会受到战乱侵扰。
看明白这一点的人都赞赏赵昀的伟大,乔行简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看不明白的人,都非常失落和不满,尤其是江南理学之人,他们恨不得赵昀将都城定在临安,主要的原因是临安城在江南,这里是理学的中心。
于是越往北走,队伍中很多官员都越失落,他们不喜欢这样天寒地冻的北方,他们喜欢江南温暖的鱼米之乡,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失落。
但是面对赵昀的强权,这些人自然是不会有任何反抗,赵昀不同于其他君王,现在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