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之帝王大业-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章完)
第396章 赵昀的改革()
入冬之后,赵昀一面汴梁军队,准备伐金,一面进行改革,首先被赵昀下手的就是军队管理制度。
赵昀将军队从文官体系里面抽离出来了,各地的驻军不再归属州府管辖,全部统一由枢密院调派,州府主官没有统辖军队的权利了,至于缉拿盗匪,则是州府衙役和民团来负责,至于大规模的盗匪,军队就必须出动。
至于供养军队的体系,赵昀也进行了改革,之前各州府直接从府库里拿出钱银供养军队,赵昀改革了之后,钱银依然从各州府来出,但是统一集中管理,成立专门的部门对管理军队的后勤物资,这个有兵部出面来负责。
各州府按照赋税的比例上交钱粮,然后有各地的兵部府库进行管理,同时兵部也统辖军队田地,赵昀的驻军主要是以府为单位进行驻守,驻军驻地是有土地可以耕种的,士兵除了训练之外,还需要耕种田地。
但是这些田地是属于兵部的,驻守的军队可以耕种,但是绝对不能分配给个人。同时赵昀全面施行征兵制度,内陆的守军服役三年,然后就可以退伍离开部队。
赵昀规定满足年龄要求的男子都可以参军,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奴隶,而且赵昀规定奴隶参军之后就变成自由人,并且兵役结束之后,也将是自由人。
这样可以鼓励奴隶参军,同时赵昀至于退伍的士兵也做了安排,三年服役结束之后,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士兵都可以离开军队,但是这些士兵可以选着接受分配,那就是可以到北方安家,如果选着在北方安家,可以得到一笔安家费,还有大量的土地。
这样也可以组建地将人口迁移到北方,同时为了废除奴隶制度,赵昀可以颁布了法令,那就是惩罚和毒打奴隶都是犯罪的,而且都是重罪,如果杀了奴隶,将直接被处死。
赵昀将奴隶的地位提高,对主人的惩罚加大,虽然没有说民直接废除奴隶,但是也等于是限制了主人的行为。
同时赵昀也废除了奴隶买卖,不允许买卖人口,一旦发现,一律严惩,这样也杜绝了新奴隶的出现。
赵昀的改革是从下面出发的,所以一出台法令,都会得到普通百姓的拥护,虽然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赵昀得到了普通百姓的拥护。
其实赵昀改革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赵昀手中掌控着军队,这是历任宋朝皇帝都无法比拟的,赵昀对军队的掌控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所以没有人能够撼动赵昀的统治,于是赵昀的改革也就可以执行了。
对于庸官情况,赵昀也直接进行了改革,首先一点就是没有官职的官员一律不发饷银,这就直接将供养大量庸官的费用剩下了。
这些庸官都是盯着一个官阶,但是没有具体的职务,耗费国家钱粮,所以赵昀规定必须要有官职的官员,才可以领到对应的饷银。
对于那些庸官,赵昀也没有直接废除,而且将他们们全部转移到北方去了,毕竟北方那么过地方需要官员管理,这些人是最好的选择。
同时赵昀还有相处了一个安置这些官员的好地方,那就是建立国有经济,赵昀仿照在山东的模式,建立了一些纺织厂和丝织厂,还有陶瓷厂,然后将官员安排到这些地方,他们也算官员,但是完全脱离了统治百姓的位置上,开始成为为朝廷挣钱的人。
这个举动立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传统的文人,认为这是在羞辱他们,如果让他们去牧场或者驿站任职都可以,他们都可以接受,但是让他们去纺织厂、陶瓷厂做官,很多官员无法理解。
但是赵昀有手段的同时,也有决心,对于那些不服从安排的官员,赵昀的手段非常简单,那就是直接废除官职。
虽然改革让朝堂有些动乱,但是赵昀的改革还是非常有成效的,将奴隶这条道路渐渐i的堵死了,同时文官和军队全部分离,保证了军队的独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方官员无法做到军政一体了,这样的好处就是保证了皇权。
统治赵昀积极鼓励商人行商,创办工厂,这是赵昀最原因看到的,并且赵昀出台法令,明确了商人的赋税,避免地方官员随意征税。
赵昀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军政,民政,司法分开,但是现在还无法做到民政和司法分开,地反官府主政官员还是法令的执行者。
赵昀知道改革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而且难度是非常大的,这个时代有这他的不同,但是赵昀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他手中的绝对权力,他可以避免出现王安石变法的悲剧,因为赵昀手中有军权。
而且赵昀现在的所有改革,都没有触动核心利益,那就是地主的土地没有少,这才是关键,这个时代的财富就是土地,只要地主阶级手中的土地还在他们手中,改革就没有进入核心。
赵昀可以削减庸官,也可以废除奴隶,也可以让文官不再统领军队,这些都可以执行,但是如果赵昀对地主们下手,那就会遭到极端的反对了。
王安石变法的最大障碍就是想要保护自耕农的利益,但是他手中的土地有限,人口有非常多,于是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如果按照后世赵昀的看法,王安石的最大失败就是没有跳出眼前的小圈子,当时宋朝的弊病是土地兼并,被地主占据,自耕农土地少,佃户和农户太多,王安石无论是使用什么八法,都解决不了问题。
赵昀的想法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土地少了可以发开,此时的北方土地大量闲置,还有为被开发出来的湖广一带,湖广之地可是天下粮仓。
到了明清的时候,湖广被开发出来了,就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赵昀要一方面扩展土地,迁移百姓,另外一方面就是积极开发新耕地。
开发新耕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修路,只有路修通了,自然就会有人去耕种生产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章完)
第397章 学派之争()
埃纳德在渡过长江之后,就已经被宋朝的实力所震撼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祥和的国家,勤劳的农民,富裕的村落,还有过往忙碌的商人。
城池的繁华远远超出西方任何一个国家,西方最富有的威尼斯此时和眼前的这些城池相比,也要逊色好多。
等到了临安城之后,埃纳德彻底被震撼到了,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临安,在来到临安之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象过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繁华的城池。
进入临安城,埃纳德完全震撼到了,宽敞笔直的道路上面都铺上了青砖,街道两侧竟然还有路灯,整齐的楼阁,精美的府院,沿街百姓川流不息,一片祥和,城中竟然还有河***美的石拱桥,过往的百姓和商人之间,不时就会有巡逻的士兵经过。
耶律楚材也被震撼到了,他也是头次来到来到临安的,临安的繁华确实是超出了他的想象,当年金国也在盛传临安城的繁华,但是金帝不相信,于是派出宫廷画师来到临安,让这些画师将临安城的繁华画下,然后带回去。
当看到画师带回去的画卷之后,金帝彻底沉默了,他知道传说是真的,临安城的繁华超出了这个时代人的认知。
但是耶律楚材心中更加震惊的是,临安城里面多了很多士兵,这是赵昀主政宋国之后,最大的不同,每个城池里面都多了很多士兵。
其实耶律楚材看到的不是士兵,而是警察,赵昀改革了之前的捕快制度,扩编了捕快的队伍,成立了专门的部门统领这些捕快,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称呼,赵昀称呼他们为警察。
赵昀将捕快们进行了区分,有专门担任刑侦破案的捕快,还有负责维持秩序的捕快,并且将这些捕快的管辖范围进行了延伸,这些是基层稳定重要的力量,赵昀缩减城池守军的同时,扩编了捕快人数,让他们来顶替维持治安。
耶律楚材和埃纳德一路震撼地沿着临安城的街道往皇城方向新近,赵昀废除了很多皇家专项的地盘,将这些地方让给了百姓。
其中赵昀将赵扩当年在临安城皇城外面的一座园林进行了改造,将它改在成为了临安学院,这是宋朝最高学府,并且赵昀将太学的学生全部迁移到了临安学院。
赵昀规定太学将会以编撰研究为主,也就是赵昀后世中的科学院,最为学校之上的研究机构。
赵昀的计划对扩建学院,也就是最高学府,将太学院作为研究机构,将名士或者大贤召集到了太学院,著书立说。
埃纳德对于大学非常熟悉,西方世界有太学,但是当他经过临安学院的时候,还是被学院精美的环境震撼到了。
精美的院门上面悬挂着一幅牌匾,上面是“临安学院”四个大字,此时丽娜学院已经有三千多名学生了,这些学生主要以儒家学说典籍为主修,在次讲学都是名士。
赵昀秉着开放包容的思想,临安学院接受任何学说的学者和学生学习,但是这个时代主要的思想流派以朱熹的程朱理学,还有陆九渊的陆氏理学两大派系为主。
赵昀对于这两派都没有什么喜好,在赵昀心中,学术就是学术,治国还是需要法治的。
但是临安学院从成立之初,就被成为了两家学派思想的交锋之地,主要原因就是临安学院地处临安,又是赵昀亲自点名修建的,众人都清楚,丽娜学院的思想之风,将会直接影响朝堂。
赵昀成立学院学院的两外一个目的,也是为了让传统儒学有一个发挥的空间,之前在秋季的科举考试之中,在赵昀的授意之下,杜范录取了四百多名学子,但是全部并且了学说之争,思想上一使用为主,趋向于传统文人,而不是专注于程朱理学和陆氏理学的文人。
这样的录取让整个临安朝堂炸开锅了,尤其是以乔行简为代表的传统程朱理学之人,一个非常不满,之前对赵昀还非常敬服的乔行简,甚至亲自找到了赵昀,直言杜范选才有误,将大量俗人带入仕途。
乔行简的想法非常简单,他是程朱理学之人,他认为官员首先就是要有思想学术,对格物之学要有心得,品行思想要端正,不能有歪念,这样的人才可以为官。
赵昀明白乔行简的想法,其实赵昀也赞成乔行简,官员要思想端正,也就是德才兼备,即使无才,也要有德,其实这是古人选才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但是乔行简将德直接和程朱理学联系到了一起,固执地认为只有程朱理学出身的文人学子,才是有德之人,这是赵昀不能结束的。
赵昀继续实干的人才,但是他没想到科举竟然如此反弹,于是为了安抚乔行简等传统文人,就下令建立临安学院,以此来传播儒家思想。
临安学院也是赵昀向乔行简他们妥协的产物,乔行简听了赵昀的决定之后,心中大喜,他们清楚临安学院的地位,将来如果临安学院被程朱理学占据,那么程朱理学也将成为官学。
但是赵昀并没有让程朱理学一家独大,而是接受了各学派的思想,于是临安学院里面整天都在上演各种学说的论战,甚至一些学子为此大大出手。
对于学院学子大大出手,很多官员都痛斥,但是赵昀并没有制止,而是直接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那就是要修编大典。
这个消息让整个临安城都炸开锅了,众人都知道大典意味着什么,赵昀要将古今精品典籍全部收入其中。
首先修编的主编就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位置,这可是前无古人的事情,如果修编完成,这个主编也将名垂青史,这对于任何一个文人都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同时也成为两大学派争夺的地方了,如果哪一家学派成为了主编,那么就可以将自己学派的典籍大量放入进入,这样就可以直接影响后世学说的发展,所以赵昀的这个重磅炸弹让整个天下的文人都沸腾了。
(本章完)
第398章 赵秉文()
随着入冬之后,临安城也渐渐地安静了下来,百姓们趁机在春节的喜悦之中,这是普通百姓的追求,他们只要能够吃饱,过上安稳的日子就足够了。
至于那些读书人,自然是希望能够将早入仕途,但是蜀王赵昀的第一场科举考试,被天下读书人认定为是一场闹剧。
在一番喧嚣之中,临安学院建立了,太学全部搬迁到这里,同时也成为了程朱理学和陆氏理学斗争的地方。
入夜之后,乔行简的府上按照惯例,几个好友做到了一起,这几个人都是乔行简的心腹,其中就有乔行简最倚重的真德秀,还有青年新秀鲁岳,当初被赵昀点名,最后来到了乔行简门下。
还有另外一位就是李宗勉,也是乔行简培养的新人,但是李宗勉年岁也已经大了,现场的四人中只有鲁岳是最年轻的。
“年轻可谓啊。”
李宗勉看着鲁岳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心中一阵欢喜,但是也知道年轻人锐气盛是好事,但是这个世道可不是那么好混的,现在被蜀王点名了,说不定那一天就失势了,甚至他们这些所为的党羽也要全部被处置掉了。
乔行简和真德秀自然能听出李宗勉话中的意思,朝堂上的那些事情,可不是一个锐气就可以的,世道艰险,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全部赔进去了。
最近的一处朝堂大清洗,应该是在宁宗朝的庆元年间的时间了,读书人都将称为“庆元党禁”,是以韩侂胄为主的一众官员驱逐迫害程朱理学为首的文人和官员,当年被牵扯的人甚多,朱熹自此不再过问世事,安心隐居著书了。
乔行简随后看了看李宗勉,然后朝着在场众人说道:“进入召集大家过来,有一事要告知大家。”
乔行简的话立刻勾起了众人的兴趣,他们知道如果是一般的事情,乔行简也不会召集他们晚上来到府上说事。
乔行简随后朝着三人接着说道:“我刚刚得到消息,赵秉文去了燕京城。”
乔行简的话一落,顿时让房间里面的三人一阵惊骇,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赵秉文竟然去了燕京城。
赵秉文可是金国大学士,和杨云翼两人都是金国朝堂的泰斗之人,应该留在完颜守绪身边才是,怎么可能离开汴梁,去了燕京。
而且去了燕京,是不是意味着投奔了赵昀,如果是这样,这可是一个重大的消息,北方名士第一人赵秉文竟然投奔了赵昀。
“这个消息可准确?”
真德秀一脸严肃地说道,他也不相信这是真的,赵秉文竟然去了燕京城,这有些说不同,赵秉文随后在金国朝堂官职不高,但是地位非常高,尤其是在北方文人心中,和南方的朱熹是一个级别的。
乔行简随后朝着真德秀说道:“绝对不会有错,赵秉文就是去了燕京城,而且还见了丘处机,是我的一个学生去燕京休学,无意中得知的,他还听说是丘处机亲自给赵秉文送去了书信,赵秉文这才来到燕京城。”
此时丘处机就在燕京城,赵昀将丘处机放在燕京城,是为了安抚北方百姓的人心。
李宗勉内心也非常沉重,他们都清楚赵秉文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赵秉文和杨云翼是金国的泰斗,乃是北方名士之首,最重要的是赵秉文才华横溢,可不是旁人心中认定的北方鞑虏无才子,赵秉文恰恰相反。
“赵秉文去了燕京,如果是真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开,蜀王拉拢赵秉文,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