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雄师-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别是经济方面。苏区地处黄土高原,地贫民穷,经济十分落后,老百姓的生活本来就非常艰苦,现在又增添我们七、八万人的穿衣吃饭问题,还要打仗,长久下去,经济恐怕无力支撑。因此,我和政委认为,目前,苏区应把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说到这里我停下来了。
“恩来,我看树相、翠林同志的想法很好。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饭穿衣是第一件大事。不解决这个大问题,还谈怎么巩固发展苏区。我看应把这个事放到政治局会上议一议,你的意见呢?”看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主席的高度重视。
“主席这个提议,我非常赞同。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树相同志、翠林同志,你们可有好的建议?”周副主席转向我俩问道。
我思考了一下便慨言道:“我们认为可否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我们应尽快成立一个领导机构,比如说‘经济发展委员会’什么的,专门负责领导和推进苏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另外,乘日寇即将大举侵华的混乱时期,我党可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科研单位、学校、工厂秘密招收一些专家、学者、工程师及大学生来苏区参加经济建设。因为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二、尽快将土地分到农民手中,进一步调动和激发苏区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和革命热情。同时引导农民改进耕作技术,培育推广优良品种,修建灌溉糸统,提高单位粮食产量等。三、动员红军各部及机关干部自己动手,利用空闲时间,开荒种地、种粮种蔬菜,养猪养羊养鸡鸭,做到粮食蔬菜肉类供应能达到一部或大部自给。这样,既可缓解苏区经济压力,又能改善红军官兵的生活。四、积极开办中小型企业和厂矿,合理利用苏区的矿产资源。据我们所知,神木、府谷地区就蕴藏有大量的优质煤,而且还可露天开采。当然,这还有待地质专家的勘探确定。五、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充分利用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关系,积极开展贸易往来,加强商品流通;我党亦可派些人去香港或国统区做生意。六、积极寻求外援,除了苏联老大哥那里,我党亦可派人与海外华侨联系,争取得到经济上的援助。同时,亦可扩大我党我军在海外的政冶影响。”我说完这些,心中就象放下了一块大石头,感觉一身轻松多了。
“恩来,我看树相、翠林两同志的建议很了不得哟!在经济建设上有远见卓识。”主席听后风趣地说。
“主席说的正确。在我党既懂军事,又通晓经济的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中央也在考虑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的事,但启动经济建设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而中央财政经过这一年的长征已囊中羞涩,连维持正常运转都感困难。就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呵!”周副主席不无感慨地说。这时,我也记起了后世红军到达陕北后,穷得吃饭都没有钱,后来还是主席亲自向徐海东军团长借了5000块大洋,才渡过难关。想到此,我看到主席和周副主席那沉重的脸色,不由得心中一阵难过。我与政委对望了一眼,政委点了点头,我暗中定下决心,便慷慨地说:“主席、周副主席,我们师还存有100万块银元,就送给中央作启动资金吧!如果还少,我们就到阎锡山那个土皇帝那里再去借点来。”主席和周副主席听我慷慨解囊,想不到一下竟献出100万,顿时脸上都绽开了笑容。
“好哇!好哇!树相、翠林同志,你们为中央解决了大难题,中央感谢你们!感谢近卫师全体同志!恩来呀!今晚我就慷慨大方一次,宴请树湘、翠林同志,你来作陪行么?”
“行!怎么不行?!我也得好好感谢树相、翠林同志,下次我来作东!”周副主席大度豪气地表态道。高兴得我和政委连连道谢。
晚宴,没想到坐了满满一桌,洛甫、稼样、彭老总、bo古等领导都来了,人人都敞开胸怀,大杯喝酒,大口吃肉,高声谈笑,和谐舒畅。我和政委自是劝酒的重点对象,领导陪酒,不好不喝,待宴会结束时,我与政委都有六、七分醉意了。这还是周副主席替我俩挡了不少酒,要不当场就出彩了。
返回的路上,我和政委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走上一个山坡,我敝开了胸膛,让清凉的西北风带走身上不断迸发出来的热量。乘着酒劲,我扯开喉咙高歌起来,先是一段京剧:“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一连反复两遍,觉得还不泻意,又放歌了一曲信天游:“我抬头,向青天”唱完后,自我感觉良好。也许是歌以言志,也许是心情特别放松的缘故吧,反正感觉就是畅快淋漓一一爽!但一时痛快之下竟惹出了后面一大段麻烦事,那晚的歌声无意中惊动了沿途不少人,有心的人一打听知是红军近卫师师长所为。于是“醉歌师长”这个名号不胫而走,真是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弄得我烦不胜烦。不知怎的,这名号竟传到中央领导和主席的耳朵里,一次主席碰到我说:“醉歌师长!听说你歌唱得不错吗?”躁得我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更有甚者,每当我观看演出时,总有“好事者”高喊:“请醉歌师长上台高歌一曲!”搞得我狼狈不堪。但也促使我下决心学了点声学,后通过名师指点,歌唱艺术更进一步,达到了亚歌唱家水平。这是后话。
第四十二章 红军之东征(一)()
十月二十日,我与政委率师工兵营、文工团离开了延安,来到了师部所在地一一榆林城。榆林城亦叫驼城,位于晋蒙陕三省交界地区,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北疆少数民族与中原争战的边关重镇,历史上也曾涌现出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北宋名将杨继业、南宋名将韩世忠以及闯王李自成等。榆林城东依驼山,西临榆溪,南控乌延,北瞰燕塞。连绵起伏的万里长城成为榆林城西、北两面的坚固屏障。一走进这雄伟古朴的南城门,我就感到惊呀不已,发现这城墙修的比我后世见过的六朝古都南京的城墙还要厚实得多,甚至与北平相比也毫不逊色。石板铺成的宽敝街道,长达十余里,两边的店铺酒楼鳞次栉比,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将军府邸多,衙门多,听说是因为边关重镇的原因。城内显得比较繁华,商贾云集,手工业者众多。看来这里的条件还不错,在这里落脚,我心里也算踏实了。
刚到师部,还来不及清洗,各旅的报捷电文就传来了。由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军事“围剿”已被粉碎,原在陕北北部一带配合进剿的阎西山的五个旅及国民党军八十四师、八十六师,便急忙撤到黄河以东地区。因而,我师各部进展顺利,敌保安团根本不是我军之对手,不是被歼灭就是缴械投降。我师圆满完成了中革军委交给的任务,攻占了陕西北部及内蒙(现属绥远)一部近二十个县,大大地扩展了陕甘宁苏区。五军团与十五军团攻占和控制了宁夏南部所有地区。此时,陕甘宁蒙苏区已扩大到六十余县,人口达七百余万,较后世扩大了两倍有余。接下来的任务将更艰巨,那就是如何巩固和发展苏区。为此,中央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并解决有关问题。中央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m*任军事委员会主席,z恩来、pon德怀任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统一领导西北及陕甘宁蒙苏区的武装斗争。同时,还成立苏区经济发展委员会,z恩来任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xin云、m泽民、li富春同志任委员会副主任。我有幸同时成为军事委员会和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
另外,中央还号召红军各部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开荒种地,发展生产。主席还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也许是历史的一点改变吧,促进了苏区经济较快的发展及大生产运动的先期进行,因而为苏区日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后来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使我党我军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能较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精神,我师在榆林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在会上,程政委传达了中央的各项重要指示,并作了思想动员报告。我将有关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会议决定从部队抽调部分优秀的干部战士,配合中央派到各地的工作队,开展地方工作,同时将部队中年纪较大的及伤残人员转业到地方工作或休养。并号召全师各部队全力投入到训练、学习及开荒种地三项任务之中去。最后师领导进行了分工:黄副政委和政治部蔡主任负责地方政权建设及分田分地运动;唐副师长和王参谋长负责军事训练;政委负责部队生产,我掌控全盘并负责部队的文化学习;政冶部姚副主任负责宣传鼓动工作;李副参谋长负责指挥四个旅的特侦营担负剿匪任务。总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会后,我急需要办的还有三件事:一是由师特营李营长负责,秘密派出几个侦察小组携带电台潜入山西太原市,摸清敌城防工事及兵力布署等情况,为日后东征山西做准备。二是命令师工兵营在佳县和吴堡两地秘密制造渡河船只,其中要有两艘大型渡船,每艘能同载两辆汽车,要求务必在明年二月下旬前完成。三是筹建兵工厂和开展兵器研究工作,现在有了安定的环境,该是进行这项工作的时侯了。于是,我找来有关负责同志进行商讨,制订方案,并督促他们尽快实施。但对于兵工厂和研究所的选址问题,我则带着兵工厂的尹厂长和研究所杜所长等几个人在榆林城郊跑了两天,最后确定在距榆林城的西面约五里远的一个隐蔽的大山谷作为厂址,这里地形好,山谷宽阔平坦,前面是榆溪河,对外只有一条通道,便于保密和防敌机的轰炸。我指示尹厂长和杜所长先搞好基本建设,修建住房、厂房。目前大型的机械设备是没有,只能白手起家,利用榆林城搜集到的一些能用的简陋设备,以及从庆阳带过来的一些机器设备先搞起来,边干边建设,以后再想办法添置一些机器及机械设备。我看到目前这种状况,也是无能为力,这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到的,更不能脱离现实胡来。
当全师各项工作走上正规之后,我便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重要问题。目前距抗日战争爆发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必须预先做一些准备。考虑到抗战初期和中期,由于我八路军、新四军不了解、不熟悉日军的战术特点及日军士兵的军事素质,吃了不少亏。因此,为减少我军对日作战的损失,更好地打击日军,我决心利用后世所掌握的知识,编写两本战术教材,供我军教学、训练参改之用。一本是我军与日军对抗之基本战术初探,全书编成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日本综合国力对比之概况,文中重点介绍了现时中国、日本的政冶、军事、经济、科技、工业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及其对比,指出中日若爆发两国之间的战争,必将是一场持久战。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日海陆空作战部队(重点是陆军)的编制、人员、装备、训练及日军官兵的军事素质等情况;第三部分为日军进攻中国所采用的基本的战略战术及战术特点;第四部分是我军对日军作战的基本策略及基本战术;第五部分为我军在山地、平原及水网地区所采取的作战方式及战术;第六部分为我军对日作战之注意事项,这一章中特别指出抗战初期日军官兵军事素质高,枪法准、个人刺杀技术强、作战意志顽强,会拼死抵抗等特点。因此,我军应避免使用内战时期的俘敌政策,日军(包括日军伤员)不彻底放弃抵抗,应予以坚决消灭,二要避免战斗中采取密集型的集团冲锋;三是拼剌刀时应采用灵活的战术及队形等;四是预防日军在未来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以及我军简易的防范方法(此时,日军使用的化学武器主要是疥子气一类的毒气弹。防范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人只要站在上风头,并用毛巾用水沾湿捂住嘴鼻即可避免或减轻中毒)。另一本是特种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及基本战术,文中从特种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特种部队的组建(包括人员、编制、装备等)和训练、特种部队在战争中的使用、特种作战的持点及战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想利用这一段比较安定的时间把这两本书的初稿写出来,送给主席和中革军委领导看看,行的话再修改定稿。
十二月初,中央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同志来到了延安。林育英,化名张浩,是一军团长lin彪的堂兄,一九三三年前往莫斯科担任中国g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人员。由于中央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后,共产国际与中g中央失去了联络,于是便决定派林育英取道蒙古回国。现在,林育英在中国革命的重要时刻,带回了共产国际的重要指示,确实起到了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历史作用。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于z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充分肯定了中g中央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这无疑是对中国g产党自遵义会议以来所作各项重大决议的认同和支持。在随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林育英还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八一宣言内容。会议就中国目前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和红军的军事战略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甚至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最终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即随着日本军队对华北的占领,中华民族面临着民族危亡,国共双方的矛盾已退居于次,民族矛盾骤然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中国g产党人必须修正自己的政治策略,以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需要,担负起抗日救国的历史重任。会议通过了中g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在不但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是在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的战线上去。这就是党的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历史证明:这是中国g产党人在特殊历史时期作出的十分明智和正确的政冶抉择;而且它将成为中g共产党人战胜强敌,嬴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标志着年轻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政冶上走向成熟。
第四十三章 红军之东征(二)()
散会后,主席将我留下来作彻夜长谈,其中着重商讨了红军东征作战的一些具体问题;另外还就根据地的建设问题,争取苏联外援问题,筹办抗日军政大学问题以及今后对日作战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我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亦提供了一些参改意见。直到翌日清晨才上床休息。
返回榆林后,我和政委两人决定分别到各旅去巡回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我率领一个警卫连及一个骑兵班奔赴榆林以北地区。我决定先到鄂尔多斯,再经过准格尔旗、府谷、神木、然后返回榆林。出了榆林城往北走了没多远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我健步登上古朴壮观的城墙,历史的烟云在眼前飘荡,我抚摸着被历史的风雨冲刷着凸凹不平的墙垛,心潮起伏,思绪纷飞为抵抗外族的侵侮,这里曾流下了多少英雄志士的鲜血啊!如今日寇的兽蹄又要残踏我大好河山,怎么不叫我怒火填膺!我暗立誓言:一定要将侵略者彻底埋葬。
越过长城,向北便是浩瀚的沙海。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沙漠的边沿顺利到达伊金霍洛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