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臣-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堂核心的机会。
与此同时,丞相张谦之孙张衍圣,在游历天下时路过长治城,偶然间发觉了司空敏的阴谋,不畏司空敏的强暴阴险,为萧家的清白奔走出力,支持正义,最终朝廷官员也是在他的帮助下理清了案情,一时间名声大噪,其正直与聪慧,天下皆知。
然而,就在天下所有人都在唾弃司空敏,赞扬张衍圣之余,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无辜的萧家因为这次劫难,家主萧慎行在酷刑瘫痪,下任家主萧家盛身死狱中,其他旁系族人和门下仆从管家,在严刑之下前后共死去七人。
反倒是刘氏,因为之前心伤萧漠离家的缘故,虽然病了一场,却是也因此躲过了司空敏的严刑拷打。
而在一些有心人眼中,感到奇怪的却是,在事前逃走的萧慎言和萧漠,直到萧家恢复清白之后,也依旧没有现过,仿佛就这么在世上失踪了一般。
【第一卷完】
~~~~~~~~~~~~~~~~~~~~~~~~~~~~~~~~~
PS:恩,第一卷终于写完了。
在写《逆臣》这本书的时候,虫子曾无数次犹豫过,究竟要不要写第一卷,因为这一卷的内容很平淡,情节有些压抑,有些老套,实在很难吸引读者,而一本书,能否大红,开头的好坏占着很大的分量。
但后来,虫子最终还是将这一卷写了出来,毕竟,虫子要写的是一个平常人,而不是天生厚黑无敌智慧的天才,所以最初心态的转变是很重要的。
还请大家继续关注《逆臣》第二卷——《起始于虚华之间》。
。。。
第一章。隐姓埋名。()
萧家冤情昭雪,寰州之事天下哗然,虽然事情结束至今已有十余天时间,但每日依旧有不少人在讨论着这件事,唾弃着司空敏,赞扬着张衍圣,至于萧家,却早已经被所有人忘记。
毕竟,在两大巨头的角力中,萧漠只是微不足道的配角罢了。
云州,位于寰州东南方,即是太祖出生之地,也是楚朝兴起之地。
虽然当年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太祖没有把京城建于此处,但念及这里毕竟是家乡的缘故,多年来对云州多有照顾,相比较其他诸州而言,云州赋税较轻,政治清明,再加上四周土地较为肥沃,人口密集,商贾往来不断,其兴盛程度,要比寰州要强许多。
对云州人而言,他们是最为骄傲的。因为这里是太祖田宪的家乡,是楚朝兴起之地;这里的人天生对生意买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家财万贯者不知凡几;这里四季气候温和,乃是太行山上的一处盆地,最为适合人类生存,长寿者多不胜数;这里甚至是人族兴起之地,“炎帝种谷”、“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等许多人尽皆知的神话传说,皆是发源于此。
然而,云州人同时又是最为自卑的,在这个文化兴盛、文人身份无比尊贵的时代,作为太祖兴起之地,这里百年来竟是根本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名气稍大的文人。科举不兴,文化不盛,历届科举,最低级的县试不提,但论吏部所举行的州试,可获得举子功名者,在大楚四十二州中,人数排在第三十九位,几乎垫底。而历届殿试,能获得进士功名者,更是在各州中排名最低。
“云州之人?不过是一群逐利商贾罢了……”
这是楚朝所有人对云州出身之人最直接的想法。
然而,人们的心理就是这样奇怪,出于文化方面欠缺的自卑,云州之人对文人反而最为追捧。但凡家有余财者,皆是倾尽全力培养自己子孙踏上文人之途;云州街头上,处处可见文人装扮的行人,无论他们是商贾还是平民;而诗词歌赋,更是云州人聚会间不可缺少的节目。
但最奇怪的也是这点,虽然对文人如此追捧,但云州自楚朝成立以来的一百六十余年中,偏偏就是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顶尖文士,虽然偶有考取进士功名者,但名次皆在五十之后了。
即使如此,在这里,即使出现了一个榜尾的进士,也足以让云州之人兴奋的追捧议论很长时间了。
~~~~~~~~~~~~~~~~~~~~~~~~~~~~~~~~~~~~
云州之内,有两城七县,分别是江城、德阳城、单县、举县、长子县、留县、黎城县、晋中县。
其中,单县是两城七县中给人印象最为普通的县城,人口、税收、环境等等方面皆是处于云州中等位置,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吸引他人注意的地方。
与所有城县的分布一样,在单县的县城南区,是单县内较为富裕的人们的居住区域,房屋林立,人口密集。
而在单县南区的边缘处,有一间看着很平常的小院落,此刻正不时传来阵阵咳嗽声,空气中带着淡淡中药味。
院落的内屋中,有一名清秀少年,此刻正半依在床上,手中捧着一本《春秋》细细看着,神色认真,不时咳嗽一声,脸色带着一丝病态的红润,显得有些病弱。
而在外房中,却有另一名少年,年纪稍大,神色沉稳,此刻正在蹲在一个小型碳泥火炉旁边,火炉上有一罐药汤不断滚动着,而空气中的药味正是来源于此处。
良久之后,似乎药性已成,这名稍大的少年将药罐端起,将内中的药汤倒入旁边的瓷碗内,然后端着药碗进入内屋,走到床上的清秀少年身前,轻声说道:“少爷,药好了。”
床上的少年点了点头,将手中书卷放在一边,勉强支起身体,接过药汤,也不嫌苦涩,趁着热劲喝下了下去。
这两名少年,正是避难于此处的萧漠和萧毅。
萧漠一向不喜中药苦涩,以前对于喝药这种事情更是能躲则躲,但萧漠此时喝药却没有丝毫迟疑犹豫,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身体继续这么病弱下去,他还有很多事都没完成。
最重要的是,云州物价较贵,单这一碗汤药就需要二百文钱,而萧漠等人身上的钱财却是已经不多了,不能再像之前那般浪费。
就在萧漠放下药碗之时,一名老者进入房中,正是萧慎言。
短短两月时间,萧慎言看着清瘦了许多。
只见萧慎言走到萧漠身边,将萧漠细细打量了一番后,脸上闪过一丝欣慰,说道:“漠儿,你的病看起来好了许多。”
萧漠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道:“怎么能不好,这些日子,为了我的病,前后已经花了差不多二十贯钱财了吧。”
经过这一场病,萧漠总算是深刻了解到,原来无论是古代的药房,还是数百年后的医院,其黑心程度都是一脉相承的。
听到“二十贯钱财”这五个字之后,萧慎言脸颊不由微微抽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离开萧家之后,萧慎言和萧漠这一老一少才知道原来手上的钱这么不值钱。
但显然,萧慎言并不想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谈论下去,只是说道:“信已送出去了。”
萧漠点了点头,脸上闪过一丝黯然,说道:“得知我们不回去的消息后,恐怕祖父祖母他们又要伤心了。”
萧慎言摇了摇头,叹息道:“是啊,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说的对,我们不能回去。”
旁边一直沉默的萧毅,在听到两人的谈话后,神色间也闪过一丝恍惚,似乎回忆起来那还在萧家的日子。
原来,自三人离开长治城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云州,选择了其中最不引人注意的单县居住了下来,一面隐藏踪迹,一面打听着萧家的事情。
两个月后,萧家冤情昭雪,本来以萧慎言的想法,既然萧家冤情已经昭雪,三人就应该马上返回萧家。但一路上只是听从萧慎言安排却很少说话的萧漠,却是突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萧漠认为,这个时候三人不仅不能返回萧家,反而更应该隐姓埋名,不让其他人发现他们的真实身份。
萧漠这么决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他看来,萧家从此之后的对手,不再是已经被贬官为民的司空敏,而是权倾朝野的丞相张谦!!
在外人看来,萧家冤案完全是因为司空敏的陷害,但亲自经历了前后事件的萧漠等人却都很清楚,司空敏固然陷害了萧家,但利用萧家再次扳倒司空敏的张谦,又何尝不是罪魁祸首之一呢?可以说,从某方面来说,萧家的冤案就是由张谦间接操控而成的。
张谦知道萧家会因为这件事怨恨自己,但张谦并不在意萧家的想法,因为萧家根本威胁不到他。
但如果张谦不是笨蛋的话,为了以防万一,他一定会让人留心萧家的状况。而从种种情况来判断,张谦不仅不是笨蛋,更是一个聪明至极的人,所以他不可能忘记这点。
所以如果在将来让他知道萧家有人获得功名并进入官场时,为了防患于未然,张谦必然会对萧家及萧家那进入官场之人进行打压!!
可以说,如果萧漠回到萧家,从此他就再无可能在官场中出人头地,更不要说为萧家报仇了。
考取功名、当官、让自己和萧家从此再也不会受到其他强权的威胁,这点在萧漠离开萧家的那一霎那就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所以,萧漠不能回到寰州,不能回到萧家。
听到萧漠的解释,萧慎言思考良久后,默默叹息一声,同意了萧漠的看法,从此三人就在单县居住了下来,至此已有两个月的时间,之前萧慎言所提到的信件,就是用来向萧慎行与刘氏解释原因的。
不过,虽然这般决定之后,萧漠等人暂时没了远忧,但却是需要面对一个更加急迫的新问题。
。。。
第二章。囊中羞涩。()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很俗套的一句话,萧漠也不是什么英雄,但现在他确实需要为钱财而发愁了。
萧漠和萧慎言、萧毅三人离开萧家之时,萧慎行给他们准备了近二百贯钱财,还有一些刘氏的金银首饰,本以为这么多钱财无论如何都够三人活很长一段时间了。
在正常的情况下,确实是这样。
然而,萧漠本身对这个时代的物价花费并不了解,这些年来又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萧慎行以前为官时衣食住行大部分皆由朝廷供养,归乡后这些事情也皆是刘氏操心。至于萧毅,至今为止他估计连银子都没摸过。
对于这三个人,自然不能指望他们有什么理财观念,而且自三人来到单县后,需要花钱的地方,也确实太多了一点。
先是萧漠身体虚弱,长时间的车马劳顿,让他本来就虚弱的身体变得愈加疲惫衰弱,只是强撑着不愿给萧慎言添麻烦而已,然而在后来得知萧慎行因刑致残,而刘氏也因他离家而大病一场后,心情苦楚,内火外虚,终于再也坚持不住,大病一场,前后看病抓药共花费了近二十贯钱财。
接着,三人在决定了今后要隐姓埋名的在单县生活后,萧漠、萧毅、萧慎言就需要伪造身份,想办法在单城落户登记,拜托官府中人在单县内伪造户籍。
萧慎言曾任过一县主簿,对此倒是知道怎么做,但这需要很大一笔钱,为了疏通关系上下打点,落户之后,囊中又少了钱财近八十贯。
顺便说一句,伪造假身份之后,萧漠的名字依然是萧漠,但萧慎言却改名为萧念祖,而在萧漠的提议下,萧毅则趁机将自己名字改为了他原先的名字——王霁睿。
虽然是伪造身份,但萧漠将来毕竟还要参加科举,入朝为官,并找机会回归萧家,改名弊大于利,毕竟世上同名同姓者很多,只要身边两人改了名字,萧漠也不怕被轻易发现。
而在单县落户之后,既然要长期定居,就不能没有居所,于是萧慎言又寻了一个小院落买了下来,又花了六十余贯。
加上来时的路费、一些生活器具的购买、萧漠继续读书所需要笔墨纸砚各类书册,林林总总下来,待一切结束之后,萧慎言和萧漠惊讶的发现,身上的两百贯钱财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只剩下十余贯。
两百贯钱财,足够一大户之家生活一年有余,就这么被三人轻易的挥霍掉了。剩下的钱财,甚至容不得萧漠再病一场,使得萧漠现在干什么都小心翼翼。
而接下来,三人却需要在单县生活五年的时间,至少要等到萧漠获得举子功名之后,这还是在萧漠今后科考一直都顺利的情况下。中间科考所需要的费用不提,一旦萧漠取得举子功名,更是需要路费进京参加殿试,再加上今后进入文人圈子后所必须的交流往来,剩下的这么点钱,连零头都不够。
最重要的是,上面所提到的这些花费,都是在仅仅只有萧漠一人参加科举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费用。
而对萧漠来说,他还想让萧毅——现在的王霁睿——与他一同参加科考,这是萧漠对萧毅的承诺,虽然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但萧漠却并不打算食言。
甚至,当萧漠从萧慎言口中得知,向寰州送一封家信就需要五十文钱的时候,他都已经开始在为三个人下个月的生活费用而发愁了。
~~~~~~~~~~~~~~~~~~~~~~~~~~~~~~~~~~~~~~~
“现在身份与户籍问题都已经解决了,消息也通知了你祖父祖母,我们再无后顾之忧,待你身体再好了一些之后,我们就重新开课吧,以我的学识,教你到殿试之前完全没问题的。你也不用考虑其他,安心跟着我读书就好……”
萧慎言说了一些生活琐事之后,又开始向萧漠讲起今后的计划来。
或者是因为这次萧家劫难的原因,这些日子萧慎言与萧漠之间谈话多了许多,遇到事情萧慎言也会找萧漠商量,为人比数个月前少了一些师长般的威严,多了一些亲人间的亲切和睦。
但在萧慎言说话时,萧漠却是沉默不语,皱眉苦思。
看到萧漠的样子,萧慎言微微一愣,问道:“漠儿,怎么了?有什么心事吗?”
萧漠点了点头,抬头看着萧慎言,问道:“四爷爷,我们现在还剩下多少钱?”
听到萧漠的问题,萧慎言看了看四周摆放着的那些崭新书籍和上品的笔墨纸砚,脸色微微一红,叹息一声,说道:“只剩下十八贯多一点了。”
现在萧慎言也明白了,在离家期间,他根本不用买那些崭新的书籍,买一些旧书也可以用的,所花费的钱财只需十分之一。笔墨纸砚更是不需要买这种上品的,廉价的也是可以用的。如果这样,三人现在也不用如此窘迫。
可惜,萧慎言对这些上品的笔墨纸砚早已习惯,而且当时也只是一心想着为萧漠在这里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却是忽略了钱财的用度。
看到萧漠神色有些担心,萧慎言忙说道:“如果省吃俭用的话,这些钱够我们生活一年的了,而且我们这里还有一些你祖母的首饰,需要的时候可以抵押给当铺换上一些钱财。而且我想大哥他们在后面还会陆续寄些钱财过来。”
萧漠却摇了摇头,说道:“四爷爷,祖母给我们的那些首饰,很多都是她家传的,我想在将来把它们交还给她,不能就这么把它们贱卖了。此外,我想我们也不应该再向祖父他们要钱了,先不说我们身上的这些钱财已是萧家所有的现钱了,在经历了这次劫难后,萧家不仅元气大伤,还将所有的旁支远房都得罪了,估计短时间内已经很难再挤出什么钱财了。而且祖父祖母他们这次受到了牢狱之灾,今后一段日子也需要不少钱来治养。”
听萧漠这么说,萧慎言犹豫片刻后,又说道:“在离开的时候,我还带着一本唐版的《入梦集》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