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夫-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的设想中,单单其中最大的战船,若要将之还原出来,耗时便不止半年,甚至一年!

    “当然,在此之前,殿下得请出设计船型的大师才行。”边上的袁平安补充道。

    说罢,几人便幽幽的望着叶千歌。

    俱都很想知道能够设计这五种船型的人是何方神圣?

    徐亦婵颇有些玩味的盯着叶千歌。

    叶千歌表情一滞,随即笑了笑,“这五款船型,正是本王设计的。”

    “一时兴起之作,大师不敢当。”

    这由不得他不承认。

    船舶建造的进度,会对远航南美洲一事造成直接的影响。

    他的图纸内容详尽,但无法面面俱到,况且,眼下的造船工艺,他知之甚少。

    图纸涉及的方面太少,他虽不懂造船,但若能凭借后世的见闻,帮上一二,也是极好的。

    此言既出,几人目瞪口呆的望着叶千歌。

    他们千猜万想,心底浮现几位船艺大家,但俱都没有想到,这几款船型的设计者竟是叶千歌!

    他们一时难以相信。

    他们以为,能设计出这等惊艳绝伦的船型,必然是深谙造船工艺之人,必然是深耕此道十余年,甚至数十年的船艺大家!

    然而,叶千歌怎么看,都不似深谙造船工艺之人,更不似耕耘此道数十年之久的人!

    “王爷,你——”

    几人满脸怀疑,叶千歌身为镇北王世子,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断不会学习船艺。

    而今作为帝夫,身份越发尊贵,更是无可能去接触船艺。

    如此种种,使得几人心生疑窦,一脸你别骗我,我读了很多书的样子。

    叶千歌嘴角狠狠抽了几下,便将目光看向徐亦婵。

    女皇大人,你的夫君正陷于莫大的信任危机之中,求解救。

    徐亦婵翻了个白眼,若无其事的低头品茗,权当没有看见。

    叶千歌无语,没了人证,便只能靠自己了。

    他信步过去,一把操起图纸,在几人惊愕的目光中,洋洋洒洒的说了起来。

    “这种船型……”

    叶千歌说的很快,将五种船型的优缺点逐一说明,途中,还为何烨与袁平安解惑,听的二人连连点头,眸中熠熠生辉。

    “王爷真乃天纵之才,听的方才一番话,胜过建造十年船。”何烨不加掩饰的赞叹。

    此时,他哪里还有半点怀疑,神情挂着信服与推崇,大有与叶千歌秉烛夜谈之态。

    叶千歌讪讪一笑,心底暗暗擦汗,“大人谬赞了,但凡技艺都出自于长期实践,这船型的设计,看似很是精妙,但实用与否,还得依仗几位大人出手了。”

    “王爷莫要妄自菲薄,这几款船型,俱是战船,无论攻防,都设计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若是还原,必成当世第一。既然王爷交由小臣,小臣定不负所托,必当全力以赴。”何烨道。

    叶千歌轻轻颔首,“如此,便拜托各位大人了。”

    “喏。”

    几人再拜,徐亦婵便挥退了他们。

    殿中只剩徐亦婵与叶千歌了。

    “当世第一,可是真的?”徐亦婵略有恍惚。

    叶千歌点点头,单论郑和下西洋的战船,纵使千年后,也是举世第一。

    “若无必要,此次不必建造大船,其余的战船,便足以完成任务。”

    叶千歌皱了皱眉头,想了想道。

    “为何?”

    徐亦婵对于大船情有独钟,那是攻伐利器,可远航,可载人数万,是一个移动的军营。

    “劳民伤财。”叶千歌眉头一挑,见徐亦婵面色沉重,“待平定宁王,一切步入正轨,陛下可随意为之。”

    “既如此,那你为何将之提前拿出来?”徐亦婵才不信叶千歌这番鬼话。

    叶千歌悻悻然,心中暗道,还不是怕你兴起,心血来潮就要征伐海外。

    今日,徐亦婵表露的心志与野心,颇有些令他措手不及。

    徐亦婵作为女帝,一直很理智,任何事都会三思而后行,纵使霸道蛮横,独断专行,俱都因其有能力解决后顾之忧。

    但女人都是感性的。

    以防万一,暂且还得委屈女皇大人收敛野心。

第一百六十七章 造势() 
近来,民众渐渐发觉,长安城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较之往年,冬季时候,长安城内外,到处充斥着流民。

    他们沿途乞讨,甚至偷窃,抢劫,使得城内的治安每况愈下,居民怨声载道。

    与此同时,街上可见一具具伏尸,或是饿死,冻死,甚至因抢夺食物而被杀死。

    有的流民,为了度过漫长冬季,甚至选择故意犯罪,然后投案自首,进入牢狱之中。

    虽少不了皮肉之苦,但身处牢狱,至少可以勉强度日,无性命之忧,不至于饿死冻死。

    因此,往往这个时候,官府衙门的监狱中,早已人满为患。

    很难想象,往日人们眼中的禁忌之地,却成了生命的庇护所!

    然而,诸如此类的乱象,今年好似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长安城,不论内外,大街小巷,不见半个流民的身影。

    他们好似人间蒸发了一样,彻底从长安城中消失了。

    而令人惊异的是,十几天前,长安城外,还聚集了数万的流民!

    长安城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节奏,依旧故我。

    变化不仅仅如此!

    不久前,一种叫蜂窝煤的石炭团子突然现身坊市,继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整个市场。

    与蜂窝煤配套的,还有火炉。

    因其价格公道,质量上乘,得到许多人的青睐,很快就摧枯拉朽的取代了木炭和木柴的地位。

    如今,长安城每家每户,基本上都用上了火炉和蜂窝煤。

    蜂窝煤火势容易控制,且燃烧时间长,无烟无尘,极为干净,可以取暖,亦可用来加热,烧水煮饭,皆无不可。

    有的大户人家,为了取暖,甚至备了十余个,乃至数十个火炉。

    除此,一些商家和百姓渐渐接受与享受火炉带来的便利。

    他们开始用蜂窝煤烧菜煮饭,一些大酒楼和客栈,更是将烧柴的灶台拆除,重新修葺了专门燃烧蜂窝煤的炉灶。

    甚至还提出要求,让石炭厂生产较大的蜂窝煤,因为酒楼客栈客流量大,烧菜煮饭,要求火势更大更旺。

    刘华喜闻乐见,故而为了迎合酒楼客栈,还专门对机械加以改进。

    如此这般,蜂窝煤的需求量日渐剧增。

    蜂窝煤和火炉,正在发挥作用,正在潜移默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令叶千歌哭笑不得的是,另一个东西也日渐盛行起来。

    那就是炕。

    从宫中流传出来,众人皆以暖床称之。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叶千歌颇有些无语。

    自从叶千歌擅自改建飞霜殿,炕于宫中已非稀罕之物。

    但在宫外,除了镇北王府,再无他人知晓。

    曹光得了图纸,却是不敢擅自牟利,炕的兴起,还得多亏了叶母姜柔。

    据说一日,镇北王叶天勇坐下将领的女眷拜访姜柔,偶见暖床,惊为天人,便一一效仿。

    故而,一传十,十传百,暖床就这样传开了。

    而这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长安城煤炭的需求量再度暴涨!

    叶千歌知晓后,一阵汗颜,他从未想过,自己为因为炕而挣钱。

    虽略有惊愕,但他乐见其成。

    近几日,长安城的民众发现,城外的几条的官道,全都在进行翻修。

    说是翻修,实则大不一样。

    往年的翻修,不过是简单的修缮一下。

    有坑填坑,若是破损严重,便在路面撒上碎石,甚至黄土,便草草了事。

    反观此次。

    仅仅人数,便不可同日而语。

    再论其规模,也隆重了无数倍!

    因为,他们看见其中有许多技艺精湛的工匠。

    除此,还有数百官兵在旁保驾护航,不允许马车和行人通过。

    加之工匠,人数至少数千!

    他们很好奇,翻修几条路而已,何用这般大阵仗?

    无所事事,或好奇心过重的人,驻足观看。

    发现此次所谓的翻修,极为不简单。

    与其说是翻修,不如说是重修更合适。

    只见那些匠人,用铁器将原来的官道,全部挖除,使得路径变得异常平坦宽敞。

    而后,匠人往上面开始铺上一层厚厚的泥浆。

    泥浆呈青色,肉眼可见泥沙和碎石。

    泥浆倒上之后,匠人便用工具将泥浆抚平。

    数千人协作,场面无疑是壮观的。

    恰是冬季,闲人最多。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挤满道路两旁。人们指指点点,很是好奇。

    但见匠人一桶一桶,往路面倾倒泥浆,心头好奇心愈发强烈。

    “此为何物?”

    人群中传来议论声。

    “泥沙,石子……他们是在修路?”

    “可能是……谁知道呢?”

    人们惊疑不定,从未见过如此修路之法。

    “不可触碰,亦不可踩踏,若有人违之,领杖责五十!”

    一旁的官兵见有人跃跃欲试,当即面色一冷,朗声喝道。

    闻了,众人轻轻吸了口气。

    杖责五十,可是会要了卿命的。

    人群中有人色变,讪讪一笑,便没了动作。

    “大人,这本就是道,为何不让人走?”有人不满,大声质询道。

    “是啊,这可是官道,若不能踩踏,以后进城入城,何以通达?”

    “此言有理——”

    顿时,引来无数的应和。

    官兵冷冷一瞥,嘴角抽了抽,“只是让你们这两三日,不可踩踏,待道路成型,一切照常。”

    “大人的意思的是,这泥浆会渐渐凝固,成为硬地?!”

    人群中不乏有识之士,听得官兵的三言两语,便猜想出一二来。

    官兵轻轻一笑,耸耸肩,挎着大刀,继续巡视,不再理会众人。

    数千人修路,速度着实惊人。

    仅仅六日,长安城西城门外的五十里官道竣工。

    这几日,朝廷修路之事,早已传遍了整个长安城,不论是朝廷大员,还是市井小民,无人不知。

    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甚至徐亦婵早朝时,还有大臣特地讲述了此事。

    徐亦婵知道,这定是叶千歌的手笔。

    水泥路,她已提前见识过了,但不影响她再去看看的想法。

    她知道,叶千歌这么大阵势的目的。

    既然要造势,本皇便如你所愿。

    “听闻西城门外的官道,今日竣工在即,朕便与众卿去城外看看,这新修之路,到底有何神妙?”

    “喏!”

地一百六十八章 长长见识() 
徐亦婵端坐皇位,睥睨众臣,眸子清冷,气势凌人,似有天威浩荡之感。

    徐亦婵语毕,便踩着莲步,缓缓下了高座。

    领着朝廷文武百官,径直往西城门而去。

    天子出行,百官景从,瞬间就引爆了长安城。

    这绝对是一场盛事。

    天子徐亦婵在民间,特别在长安城,颇受民众拥戴。

    才出宫行了一小段路程,汇聚而来的百姓,便已挤满了街道两旁。

    徐亦婵不以为忤,坐在三十二人大轿中,嘴角始终噙着一缕笑容。

    人越来越多,这可苦了众侍卫与禁卫军。

    他们目如鹰隼,眼似利刃,恨不得脑后也长一双眼睛,如此,视野便能更为宽广。

    人虽多,但并没有影响行进的速度,不久,西城门已映入眼帘。

    “原来,陛下此行,专门为重修的官道而来。”

    紧随而来的民众,顿时恍然大悟。

    “重修的官道有何不同之处,竟得陛下亲临?”

    有人不明所以,很是惊异与好奇。

    “兄台莫不是这几日从未来过此处?”

    “正是。”

    “待你看过之后,便知其中缘由了。”

    那人卖了一个关子,说完之后,便随着人流而去。

    须臾,君臣行至西城门处,徐亦婵便下了大轿,独自一人缓缓出了城门。

    叶千歌正在巡视官道,与田云低语,嘱咐一些事情,突然觉得城门处人声鼎沸,场面变得喧嚣热闹,不由抬眸看去,便见徐亦婵穿过城门,迎面走来。

    “臣叩见皇上!”

    “小民叩见皇上!”

    徐亦婵的穿着,是一身紫金龙袍,头戴帝冕,眉间画着花钿,呈凤凰模样。

    英气盎然,不减妩媚。

    “陛下怎么来了?”

    叶千歌微微一怔,很是吃惊。

    “闲来无事,率百官长长见识。”

    徐亦婵斜睨他一眼,嘴角一勾,挥挥手,“平身。”

    一语落下,人群如潮落潮起,很是壮观。

    叶千歌往后瞄了瞄,便见文武百官,微弓着身子,微低着头,成群结队的走来。

    他张了张嘴,不由吞了吞口水。

    “臣拜见王爷!”

    上百大臣见叶千歌,顿时面色一肃,跪地拜道。

    “都起来吧。”

    叶千歌摆摆手,嘿嘿笑道,“陛下圣明,这些大臣确实该长长见识。”

    实际上,他怎不知徐亦婵的目的。

    虽不言明,但她的默默为之,令其很是感动。

    徐亦婵嘴角微微上翘,看了看脚下的水泥路,“此道修好了?”

    叶千歌轻轻点头,笑了笑,“其实早已修好了,这两日一直在养护而已,如今养护完毕,即可通行了。”

    “如何养护?”

    “只是洒洒水,使得水泥硬化罢了。”

    徐亦婵微微颔首。

    “陛下请。”

    叶千歌抬抬手。

    徐亦婵抬脚,一步迈了出去,踩在重修的官道之上。

    “果然不出我所料,那泥浆凝结固化,成了坚若磐石般的硬地!”

    人群中有人发声,言语中颇有些嘚瑟。

    “如此看来,此道较以往,不知强了多少,路面平坦,无低洼,无凸起,若是大雨不侵,此道定然胜过白银千万两——”

    “兄台夸大其词了,纵使如你所说,大雨不侵,也如何抵得千万两白银?”

    “在下并无溢美之词,只是实话实说,千万之数,实为低估,若要较真,其价值恐怕难以估量。”

    “阁下何出此言?”

    “此物能将泥沙与石子粘合成硬地,可修路,自然可建桥,可修房屋,可筑堡垒,甚至要塞!”

    嘶!

    众人一听,不由细细一想,顿时深以为然。

    “国之重器,莫过如此!”

    那人喟叹一声,不再言语,身子一扭,便消失在了人群中。

    “众卿都上来吧。”

    徐亦婵淡淡道。

    “喏。”

    上百的朝廷命官纷纷踩了上来。

    这些大臣一上来,便满脸好奇的看了看脚下官道。

    有的蹲下身去打量,有的用手触摸,有的径自有脚踢了踢,有的也一脸清高,冷眼旁观,杵在原地,目不斜视。

    “砰砰砰!”

    有些大臣鼓动内力,开始试验水泥的硬度。

    有的武将更是凶猛,握着拳头,砰砰砰砰的一阵猛轰。

    有的儒雅一些的文官,拿着一把扇子,邦邦邦的敲击路面。

    一时间,路面渣滓飞溅,出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破洞。

    叶千歌看的嘴角直抽搐。

    一旁的田云看的脸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