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极崛起-第5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贡献,我相信她是真心和过去决裂,愿意为彻底消灭日本军国主义做出努力,蒙疆战区愿意给她这个机会,我也希望你们能给她这个机会。”
说着,赵子赟来到战俘面前:“忏悔和赎罪是让你们放下包袱,重新做回人,我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我更希望你们能像林曼少校一样,为结束这场战争,也为你们的国民,做一些事情,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日本的统治,让那些把你们和我们推进战争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林曼引起的震动是非常大的,岛田俊介立刻走了出来:“我愿意用行动来赎罪,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
有一个,自然有两个,民众和记者们虽然听不清也听不懂他们说的,但看情形,也猜到这些日本人反戈了。
孙夫人听着边上人急速的翻译,和边上的老于等人说道:“事实证明子赟的想法是对的,这将极大推动我们抗战的进程。”
老于点点头,随即问道:“林曼在蒙疆战区哪个部门?我以前怎么没见过她?”
孙夫人笑了笑:“她隶属特别安全局,一个非常出色的少校,董虎已经上报,准备提升她为中校,你绝对想不到她做的事。”
“哦?”老于不由得多看了林曼一眼,董虎手下,首先就不是简单人物,晋升中校,意味着她战功突出。
第847章 轰动各方的援助(一)()
效果已经出乎意料,赵子赟让近卫师将日军战俘带离,纪念馆马上要开展,他可不希望弄出什么乱子,把今日得到的一切全部葬送,等战俘离开,他再次来到话筒前:“今天,还有展览馆正式开展,关于这个展览,我在蒙疆议会做过陈述,你们也听到一些议论,再次,我想重申一点,展览不是要警醒国民,是想让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这个国家和人民经历的苦难和曾经的付出,更不是要激起你们的仇恨。”
这一天发生的一切,成为各大报的头版头条,展览馆的照片震惊世界,日军的暴行被彻底揭露,无可辩驳,曾经参与南京保卫战的将领脊背发凉,若不是当初王亚樵发出威胁,让他们有所顾忌,南京绝对是地狱中的地狱,真要那样,真正发出死亡威胁的赵子赟一定会让王亚樵兑现他送出的东西!
就这样,很多将领都内心不安,几万人被屠杀,这是他们无法推卸的责任,好在各界矛头都指向了当时南京城最高指挥官唐生智,直接导致了他彻底归隐,闭门不出。
重庆倒是对展出照片进行大量宣传,这可是争取盟国更大支持的有力武器,当然,老蒋幕僚对赎罪日更为关注,这虽然给了日本一个沉重打击,但也把蒙疆推向一个山峰上,尤其英美记者蜂拥前往张恒,能征服敌人的人,是让人感兴趣的,而这其中,透露出赵子赟的政治智慧。
有宽恕,也有惩罚,赎罪日后,蒙疆很快成立了特别军事法庭,宣判了一批战俘死刑,这不但安抚了蒙疆人心中的愤怒,更为重要的是,摧毁了战俘营里的暗流,更多战俘加入到忏悔和赎罪行列,最终形成一股影响深远的力量。
展览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效果,孙连仲带将领前来参观后,大哭一场,随即向司令部提出要结束在张北的训练,方振武再一次向他传达了司令部还是希望他们划入第一兵团,而这一次,老孙认真考虑了,作为军人,不能由着性子,自己北上,已经给蒙疆造成不小的麻烦。
“仿鲁兄,库伦军区成立,就是想把第一兵团解放出来,你想想,要是没有想法,何必加强第一兵团的力量呢?”
老孙顿悟,一拍脑袋,“对啊!”
终于,第二集团军归属落定,三十八、三十九师划入第一兵团,孙连仲接替那木海扎布,出任兵团副司令,在外蒙驻扎地,是让他兴奋的克鲁伦。
中国格局开始改变,很多有识之士清楚的看出,抗战五年多,蒙疆军事从一个三十一军暴增到现在六个兵团,几十万人,已经成为中国抗战决定性力量,其经济实力在战火中不但没有减弱,而且愈发强大,如果扣除盟国援助,整个蒙疆已经掌控了全中国百分之六十的物资,可以说南方任何一个货架上,要是没有蒙疆生产的东西,只能说这个地方异常闭塞和落后。孙夫人北上,蒙疆联合政务委员会成立,则宣告了蒙疆在政治上的崛起。
表面看,重庆应该排在第二位,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细细剖析,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在军事上,重庆依然以两百多万的兵力傲视神州大地,远超张恒和延安之和,但这仅仅是数量,从质量上说,差距在拉大,不仅仅是和蒙疆,和延安都有这种倾向。
美援仅仅强化了远征军和老蒋中央嫡系一部分,装备数量倒是延安无法相比的,可延安有后劲,延安兵工厂发展迅猛,三十一式步枪已经成为大批装备的主战武器,十八集团军已经完成了近二十万部队的换装,有生产基础,总有一天,那些民兵都有可能装备一些,除此之外,延安的火炮也从一个月几门激增到几十门,野战七五口径炮兵团已经不稀奇,何况延安现在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汽车拖曳的一零五口径榴弹炮!
至于政治,当下中国延安影响力绝对不在重庆之下,作为有主张的政党,总有一大群人跟随,而且一些宣传上的淡化和一些方向上的转变,普通人也许不会察觉,但关心政治的人是很敏感的,不少人认为,毛公为首的**核心领导层也已经形成,这个领导层和传说中的蒙疆领导层有些异曲同工之处,就是淡化了领袖的绝对权威,虽然这个权威,内部是非常清楚的,但这就给一些左派人士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看到了延安和莫斯科的不同,这个不同,是会影响一大批党外民主人士。
本来是弱项的经济,也在发生悄然转变,去过延安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一点,延安的工农业虽然发展远不如蒙疆,但她在发展,和抗战前相比,延安已经从岁入不到百万,暴增到近两千万,论速度,已经超过蒙疆!
如今边区衣食以完全实现自给自足,并有大量农产品交换到蒙疆,换回蒙疆各种工业机器,等鄂尔多斯到延安的铁路修通,相信延安经济还要快速发展。很多人不明白蒙疆为何支持延安发展,这不是培育对手么?但真正懂得天下大势的人知道,张恒和延安共同在告诉世人,一切皆有可能。
反观重庆,吴稚辉希望的老蒋借助美援,一举拿下那些左右政治的财阀的局面没有出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实在是盘根错节,旗下又聚集了各自的利益集团,美援反而成了他们更为重要的筹码。
一直崇尚武力解决、次而政治解决的老蒋忽略了经济这个武器的力量,他只盯着如何政治上限制蒙疆,军事上限制延安,仿佛有了盟国援助,也一切皆有可能。
以抗战大义,拿蒙疆物资在重庆很多人眼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自己发展?有病啊,只是蒙疆不是冤大头,给不给,不是重庆想怎么就怎么,当然,重庆也对蒙疆援助从不宣传,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是交换,没占任何便宜。也是,除了抗战初期蒙疆援助重庆一个装甲师的装备引起一些轰动外,其余药品也好,火炮也罢,好像显得微不足道。
小蒋谈成的蒙疆支援,确实震翻了不少人,这位太子爷果然有两把刷子,不可小觑,老蒋也对儿子取得的突破赞赏有加,虽然也有人对小蒋未能要到蒙疆装备赶到惋惜,不过老蒋却不这么看,他也知道赵子赟弄出来的三一式威力很大,轻机枪也非常不错,但口径是个大问题,他可不会愚蠢得让赵子赟给他脖子上套绳子,美国人的加兰德也是不错的。
重机枪、重炮这些他也不想要,开战以来,蒙疆曾经送过来一些重炮和那个装甲师,用下来后,各部队放映,如果不用蒙疆的弹药,枪管、炮管磨损很快,而这一次是不同的,赵子赟提供的是和他原来德式装备相配套的弹药,炮弹也是标准的原蒙疆未改进前的七五口径炮弹,用起来没啥问题。
弹药还是其次,老蒋不过拿来提供给那些杂牌军,好用不好用不关他的事,他在意的是油料,蒙疆这边可以通过铁路运送,比从缅甸运一半烧一半强多了,这回,他可以好好和美国人谈谈飞机、坦克的事情了。
蒙疆意外提供了一千辆卡车,有些让老蒋惊讶,运输工具他急需,否则美援运送总是一个瓶颈,旧车没关系,反正又不是他开。
所有人中,只有吴稚晖和陈布雷等少数几人对小蒋办成的这件事忧心,他们一直认为,以其要蒙疆的物资,不如要蒙疆的生产线,可掌管财政的孔祥熙不同意,说弄生产线,不能不给蒙疆钱,而且生产,需要人工、原料,这也是不小的开支,多数还只有蒙疆有,那就意味着还得买,国府的钱不是这样花的,拿物资就不同了,就算给钱,还得看他赵子赟敢不敢要。
吴稚晖很想给他一耳光,鼠目寸光,他知道孔祥熙这么说,是因为开战以来,从蒙疆拿到的很多物资,包括被他们弄到黑市上大赚其钱的药品,都没有付给蒙疆分文,可谓空手套白狼,虽然有些行为遭受各界质疑和批评,但和大把大把的钱相比,骂能少一斤肉?
还有军政部的那个姓何的,军需署中将署长陈良几次提出向赵子赟购买三一步枪生产线,装备几个主力师,提高战力,却被何应钦驳回,理由是太费钱,弹药补给巨大,中央军有的是人,靠人多一样可以提高战力,小鬼子不也没用半自动步枪?蒙疆折腾了这么久,也仅仅是装备了三四十万的军队。
吴稚晖不懂装备,也知道蒙疆三四十万军队依靠三一式步枪,战斗力惊人,连十八集团军都开始在主力部队大量装备三一式,何应钦的理由他不明白为何无人反驳。
忽略了经济原因,吴稚晖忘了在蒙疆,士兵薪水和抚恤金很高,光牺牲一名士兵的抚恤金,就足以造两支三一式,还别说受伤士兵的治疗花费巨大,这种情况下,蒙疆宁愿给士兵最好的装备,而重庆恰恰相反,人值几个钱?一支三一式步枪的额外消耗,足够征召四五名新兵了。
第848章 轰动各方的援助(二)()
当然,算经济账,到延安那头又行不通了,延安连士兵都没给什么薪水,成本一说站不住脚,可延安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的,打仗多年,加上出击华北急速扩军后带来的战力下降,让延安这些军事大家更为重视老兵的作用,靠战斗来淘汰,把新兵磨砺成老兵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何况延安重视经济,并尝到甜头后,对人力的重视也超出以往,装备三一式,是从老兵开始,用赵子赟最早提供的三一式配给到各部队,有种领导配手枪的味道。
等有了生产线,延安的特殊经济体制,注定他们可以不考虑成本问题,只需要解决原料,幸运的是,延安采用的是最早型号的三一式,这和日军的三八步枪子弹是通用的,战场缴获解决了很大一块。
吴稚晖搞不清楚各方的想法上的差异,但己方一些人借战争敛财是不争的事实,孔祥熙等人看到的是蒙疆送来了钱,他看到的是人心将再一次向北,尤其是战场上的士兵。
他将忧虑向老蒋说了,老蒋不以为然,重庆不报道,赵子赟自己大肆宣扬,就有些过了,他让陈布雷准备好反击的文章,静等蒙疆炫耀自己的支援。
结果有些意外,翻过年,蒙疆都未在任何正式场合提及大量物资援助国府的事,直到蒙疆第一批物资起运,吴稚晖才发现人家太高明了,此事和河南赈灾援助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不声不响就让全天下皆知。
一辆卡车大约五六米,加上行进间隔,一千辆卡车的车队长达十五六公里,出太原,进入晋南,便引起巨大轰动,先别管车上东西价值几何,光这阵势,便是有史以来北方从未见到过的。
运送的又是弹药,出太原,蒙疆便不管了,沿途各县和各驻军必须保证车队的安全,如此一来,各县高度紧张,民众想不知道都不行了,一打听,消息疯传,说蒙疆无条件支援国府,而且这还是第一批,以后每月都有。
没有宣传的结果是传言越来越离谱,当车队抵达湖北时,整个车队的卡车数量传闻已经飙升到一万辆,几十里地,没人有心思去数,只知道多,太多了,从头到尾延绵不断,看到头就看不到尾。
重庆只得辟谣,说蒙疆不是白给,国府要用一些矿石交换,不过此时民众的兴趣已经不在这个上,矿石?嘛东西?不就是挖出来的石头,能值几个钱?
蒙疆可是实打实的弹药,连联合空军南区都要持续护送,不敢有丝毫大意。
一千辆汽车其实无法运送完赵子赟答应的物资,随着五六列装满油料桶的火车从呼和浩特呼啸而下,这回平汉线沿途也知道了,这一刻,小蒋隐隐觉得自己失算了,为避免引起一些问题,他立刻给老蒋打去电话,提醒父亲,这批物资太扎眼,最好不要让有些人插手,用在前方将士身上妥当。
老蒋不用他提醒,知道其中利害,他让陈良直接接收物资,其余人不得插手,但老蒋、小蒋都忽略了一件事,物资有多少,报上说了,也没人会去数,扎眼的不是弹药和油料,而是卡车。
一千辆卡车进入武汉,卸完物资,蒙疆驾驶员便不管汽车了,他们将和运送矿石的火车返回。等陈良妥善分散弄好弹药、油料,他才发现,在城外停放的卡车不见了!
一千辆卡车啊,陈良顿时额头、脊背都是汗,谁这么大胆?一番紧急追查后,城外看守卡车的一名师长给了他一张纸,孔祥熙签署的行政院征调这批汽车的命令让他目瞪口呆。
行政院征调了做什么他不知道,他只知道行政院不需要这些卡车,唯一的解释是孔、宋两家看上这批卡车了。
陈良立刻给何应钦发去电报,说明此事,何应钦的回电倒也简单,知道了三字便将陈良打发了。
看着空空如也的操场,陈良长叹一声,他是无力回天了,只希望蒙疆知道后不会大做文章。
这件事蒙疆倒是没有做文章,东西送出去,赵子赟都懒得过问重庆如何使用,他送出一千辆卡车,倒不是如吴稚晖所看到的,是高明的宣传,而是淘汰,新一代野马载重汽车采用了柴油发动机,动力要强劲很多,运输兵团的这些老汽油发动机的野马就有些鸡肋了,卖,民间不一定要,有新野马,多数人不会考虑买旧车,以其放着让人看得有些揪心,不如拿到南方,算是给国府一些帮助。
将这批汽车去向最终捣出来的是南方一些记者,蒙疆的野马外形很容易看出来,当记者发现南方各地倒卖物资的运输工具是大量的野马时,这其中关联太容易想到了,矛头直指军需署和孔宋背后的公司,说典型的官商勾结,也让陈良背了好久的黑锅。
小蒋知道此事后,气得牙根痒痒,他这回是亲身体验了赵子赟和他谈话时说的敌人,内部的敌人,此事不仅仅是卡车的事情,各战区也看着卡车,比如薛岳,他就想能够得到一部分,保证物资运送到他在江西的前线,只要蒙疆攻东北,他就攻江浙,千秋功业,已经看得见了。
军需署始终没有对他的要求给予回应,恼怒的薛岳直接回到重庆,怒斥陈良,说他误国,要让委员长惩办他。
薛岳暴怒,陈良反而松了口气,他就怕没人质问他,正好,薛岳也是如日中天的亲信,他将行政院的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