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极崛起-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吃的,可以说其他的一切都和工业有关,边区可以先建立一个满足自己需要的工业,比如纺织。”
“那赵主席,除了棉花上的合作,我们是否也可以和赵主席有工业上的合作呢?”曹力如问道。
想了想,赵子赟道:“曹秘书长,我认为可以,自从日军进入山西,大举进攻察哈尔后,我们也失去了一些资源,现在煤对于察绥来说,成了一个不确定的物资,我知道边区是有煤矿的,可以考虑直接向包头钢铁厂供应煤,我以机器作为支付的物资,提供你们建立工业的一些机器。”
这个可行!曹力如露出兴奋之色,“赵主席对我们建立工业有什么建议?”
“纺织是第一位的,确保边区有足够的布匹,其次是食品加工,粮食不是年年都能丰收,要把一些余粮加工后存放,如果有可能,肉类也如此办理,钢铁初期我可以供应给你们,但你们也可考虑建一个小型钢铁厂,至于化工什么的,在这里就不必细说,根据需要,你们自己定。”
屋中的气氛融洽起来,曹力如看了看周公,见他点头,问道:“赵主席,可否告知察省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赵子赟笑了,这绝对是事先商量好的,想取经,他说道:“察省成功与否,还有待观察,而且地域、政务方式不同,想要一个有效的秘诀是不可能的,不过一些基本的东西总是不变的。”
“请说。”
“还是我刚才说的,工业,察省一开始就强力发展工业,而整个工业的核心,就是钢铁,英美,甚至日本的强大,不是没有道理,我举个简单例子,当年甲午,满清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有人说这是指挥失误,否则日本人不见得能占便宜,其实不然,北洋水师虽然号称亚洲第一舰队,但诸位可以想想,北洋水师有后劲吗?就算甲午海战满清侥幸赢了,可日本不出一年,能够重新组建舰队,满清除了买,别无他法,原因只有一个,满清没有强大的钢铁基础。”
众人点头,曹力如道:“难怪察省不惜血本,一来就建钢铁厂。”
“当然,在坐之人也不是不知道钢铁的重要,不过钢铁只是一个基础,比钢铁更为重要的还有一个。”
比钢铁重要?众人纳闷了,赵子赟看了众人一圈,吐出两个字:“机器!”
“在我看来,机器才是工业的核心,没有机器,钢铁就是废铁,除了打个刀,弄个锅,做几个锄头外,一无是处,而机器,赋予了钢铁生命。”
有人心里顿悟,怪不得他入沈阳,放着枪炮不管,拼命抢机器,当真是有想法的。
“可钢铁,机器不能吃,我认为农业还是要重于工业。”
赵子赟笑了:“有些道理,你可以这么想,没有工业,农业就得靠天吃饭,有了工业就不同了,我们给化工厂制作机器,生产出化肥,能够提高产量,弄出拖拉机,可以代替牛耕地,一天下来,就是几百上千亩,用抽水机,能够保证用水。。。,你觉得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说话之人不语,赵子赟接着道:“其实工业对农业的重要,远远不止我说的这些,比如在察省,我们弄了玻璃温室,冬天可以吃到蔬菜,还在开发播种机、收割机,这些东西,别说英美,就是苏联,也在搞,光守着田地,一点种子,几把锄头是不行的。”
“赵主席说得很好,可惜放眼中国,有谁能向赵主席那样,拼命往工业里投钱?”曹力如道。
“曹秘书长错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过程,任何人,哪怕是重庆,都没有实力这么做,察省能有今天,还得益于民间的资本,我出钱最多的,也就是察哈尔工业集团,其余那么多工厂,多数都是别人参与建的”
“资本主义!”有人嘀咕道。
又来了,赵子赟有些恼怒,说道:“自马、恩提出**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并未土崩瓦解,这说明他们依然存在和强大是有一些东西的,不要因为主观认识,就对一些好的方面视而不见。”
“好了,今天的会面到此为止,赵主席,时间不早了,我们该走了。”周公及时打断了有可能发生的争论,终止了会议。
第549章 延安(四)()
回程路上,周公心事重重,赵子赟却如同没事人一样,和俞鸿钧、张瑞、富龄阿说着沿途风情,甚至主动和遇到的民众打招呼,显得心情很好。
晚饭周公安排其他人陪他们吃,匆匆打了招呼,便离开了,吃完饭,赵子赟借口吹了风,头有些不舒服,独自回到窑洞,坐在床上发呆,赵振来了几次,也不知他在想什么,不好打扰,只能关上门离开。
今日这一天,周公是喜忧参半,赵子赟表现从足够的友好,很多问题都尽力解答,而且不带政治色彩,还初步有了合作的意向,但在己方一些尖锐问题上,也寸步不让。当然,己方一些人的态度更是让他忧心,也顾不上吃饭,直接来到毛公这里,将这一天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我看,他的思想和胆略,完全和他的年龄不相符,要认真对待,恩来啊,千万不能看他年纪轻就认为他说的做的没道理。”毛公道。
“主席的看法和我一致,我们有些同志,却没看到这一点。”
毛公将一张纸递给周公,“看看吧,他来延安还有这个意图。”
周公接过来一看,面露惊讶之色,“他居然这么直接向老蒋提要求?”
“何止是提要求,今天张恒办事处发来电报,他的特别安全局一夜之间,清除了军统、中统在察哈尔的二十几个秘密点,真敢做啊。”
“利用我们压老蒋,他这一手不能不说很漂亮。”
“确实漂亮,不过恩来,此事要不要张扬,我们很多同志不一定能接受。”
“好的,主席,那我们接下来怎么谈?你是不是和他正式。。”
毛公摆了摆手,“不急,你再以考察的名义,和他沟通几天,他来延安,还有什么意图我们需要搞清楚。”
周公想了想:“行,我找机会也私下和他沟通,有些话人多时候是不好说的。”
“可以,但要注意策略,赵子赟此人比想象中聪明太多。”
离开窑洞,周公猛然发现今日自己离开太过匆忙,也许会给赵子赟不好的印象,想到这,他信步来到赵子赟住的院子里,进门见赵振在院中无聊坐着,问道:“赵振啊,你坐在这里做什么?”
赵振急忙起身敬礼:“周副主席好。”
“你是跟随赵主席来的,不要太显露,以免误会,对了,赵主席呢?”
赵振指了指窑洞:“一个人在里面发呆,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周公一听,心道不好,“你去通报一声,说我想见他。”
赵振去了,很快回来:“周副主席,司令请你进去。”
走进窑洞,周公就笑道:“赵主席一个人在窑洞里,是不是想家了?”
赵子赟一边招呼他坐,让赵振泡茶,一边道:“我这才来两天,这么快想家,岂不让周公笑话?”
等赵振关上门出去,周公道:“今日我们有些同志话语不妥,还望赵主席见谅。”
“周公说哪里话来?其实他们要是没这样的话,我到是奇怪了。”
“哦?赵主席为何这么想?”
赵子赟笑了:“很简单,首先我是你们眼中十恶不赦的资本家,而且还不小,第二,我可是苏联恼火的人之一,就这两条,我和蒋公有得一拼!”
他说得轻松,周公却是笑不出来,两条还真是一个双方之间不小的障碍,苏联且不说,这资本家一事,“赵主席,我很好奇,如果战争结束了,你是想当更大的资本家还是做统领四方的领袖?”
“也许两个都不是呢?”赵子赟笑着眨了眨眼睛。
后者有些敏感,周公追着前面的问道:“不当资本家,你旗下资产怎么办?”
“周公,我说转给国家你信不信?”
周公愣了,以他一天来对赵子赟的了解,这句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其实这个想法早就有了,不瞒周公,在组建察哈尔工业集团时,我就曾经打算将所有股份转给察省省府,后来考虑这么做,会让蒋委员长有想法,这才换了方式,由我和陈淑珍秘书长几人持有股份,不过我们都约定,是不分红的。”
转给省府?那岂不是有公营的味道在里面?周公猛然觉得,他对赵子赟的了解太浅,“你的意思是你支持由政府来办工厂?那这和你说的让民间资本办实业不是有冲突?”
“不,周公,我不支持政府办工厂,这不是政府的事。”
“那你刚才说”
“这么说吧,我对实业的想法是融合苏联和英美的一些东西,有些行业,我想让省府。。,不应该是省府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来投资做大股东,而有些行业则让民间资本来做。”
整句话都让周公听不太懂,“这大股东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监管,但不参与经营。”
“其目的是”
“所谓监管,就是不要让经营者乱来,不能私下把钱装到腰包,更不能盘剥工人。所谓不参与经营,就是不要干涉生产和销售,不往里派管理人员,避免不懂经营的官员瞎来。”
听着有几分道理,非常新的说法,“哪那些行业参与,哪些不参与?”
“关系到国防、民生和资源的,比如兵器制造、自来水供应、电力供应、煤炭、石油什么的,政府要参与,要监管,而什么衣服、日常用品、报纸、书籍什么的,就放开给民间资本。”
周公点点头:“为何你要把煤炭、石油这么纳入,而不管粮食生产?”
赵子赟想了想:“这么说吧,煤炭、石油、矿石这些总会被挖完的,不能随意乱来,而粮食不同,年年生产,不过对于如何生产,还是有要求的,周公应该知道我在察省的做法吧?”
“略知一二,你们省府、县府名下有大量土地,并不卖给农户,而是只租给农户,这有什么好处吗?”
“有,周公,这土地也是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耕种的人却是在增长,我采用这种方式,是避免以后有人无地可种,无法活下去。”
周公想了想,大致明白他的意思:“你的意思是以后你只将土地租给最需要的人?可以前租用土地的人岂不没了出路?”
“周公,这需要政府做一些事情,我在察省如此发展教育是有目的的,现在几乎所有租种土地的人都必须让子女上学,他们有了知识,有了文化,也许就不会再从事种地这种事,这样一来,等他们子女长大成人,就可以改变了生活的方式,土地也就空了出来。”
周公惊讶,随即道:“那岂不是有一天大家都不种地了?”
“确实有这个可能,不过周公别忘了,当大量的人都不种地,那任何租地的人就不是种一亩、十亩的事,很可能是几百、上千,这样一来,种地的收入会大大增加,也许到那一天,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想种地呢!”
“那怎么管得过来,是了,用机器,你说过的。”
“如果没人愿意租种,我还有个法子,让政府出资组建大股东的公司,经营土地,这样,种地的就不是农民,而是工人。”
农业产业工人的概念这个时代提出,那是震惊周公的词,他做梦都没想到种地会到这个程度,听到这,他觉得赵子赟提出的这些想法当真是介于苏联和英美之间,更为重要的是,他觉得这可行,就是延安都可以这么做!
剩下的只有一个核心问题:“民间资本经营工厂,如何避免剥削?”
“周公,所谓剥削是相对的,我想我写的那篇文章周公应该看过吧?”
周公点头。
“我当时没说解决办法,现在可以和周公交流下,首先,是最低工资,必须保证工人的生活。”
“这一点我认可,你在察省已经这么做了,还有呢?”
“社会保障,教育是第一位的,我不认为是个人就能当工人,凭力气吃饭和凭本事吃饭有本质上区别,而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给有想法的人提供机会,免费的技能培训是必要的,其次是监管,政府、工会,尤其是工会要发挥作用,第三是钱,工厂主、商人赚的钱要想分红、自己用,必须先交纳一笔钱,作为保障资金,政府岁入再拿出一部分来,作为失业人群的救济和培训,最后是渠道,要有一个渠道让人能流动起来,抛弃薪水低的工作,这样,工厂主和商人要想留住人,就只能提高薪水。”
赵子赟说完,又补充了一句:“这些也仅仅是我的想法,是否能行,有没有遗漏尚需要实践,此外,我还有个观点,也不能让工厂主、商人亏损,把工厂搞垮了,吃亏的还是工人。”
周公听了,感觉和避免剥削不是十分相关,他认为这必须由政府强制控制,但如何控制,也一时不得要领。
其实两边思想有冲突,关键在于出发点不同,赵子赟希望的是一种平衡,而周公希望的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二人说了很久,很晚,周公才告辞离开。
第550章 延安(五)()
接下来两三天,张煜几人还是和他们分开,看训练,和一些延安将领交流心得,赵子赟这边主要是了解了边区民族政策的一些特点,接着去看了延安的兵工厂,并与周公初步商量了一些合作,他答应为延安兵工厂培训工人,让俞鸿钧吃惊的是他居然同意延安派技术人员到察哈尔的兵器研究所学习。
“子赟,是不是太深入了?”俞鸿钧抽空问道。
赵子赟其实这两天也一直在观察俞鸿钧的态度,这很重要,俞鸿钧这几天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困惑和疑虑,而他也是不停的刺激着俞鸿钧的神经。
“鸿钧兄,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集合察绥两省的力量,有没有可能战胜延安?”
俞鸿钧想了想:“这很难说,恐怕两败俱伤的可能性很大。”
“那好,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假如中日战争结束,重庆不管是打他们,还是我们,胜算几何?”
俞鸿钧犹豫了下:“在我看来,重庆胜算在七成以上。”
赵子赟笑了笑,他心里知道,重庆的胜算最多五成,不过他没必要点明,继续问道:“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延安、重庆三方,哪两方开战的可能性大?”
俞鸿钧脸色瞬间变了,他其实也从朋友那里听到一些说法,思索再三,咬牙道:“看似是重庆和延安,不过我认为,我们和重庆才是最可能开战的,而我们和延安,可能性不大。”
“鸿钧兄,两虎必然相争,三虎反而会观望,谁都不敢动,我们的蒋委员长你不是不了解,和他联合必然死路一条,明白了么?”赵子赟拍了拍他的肩膀。
俞鸿钧有些呆滞的看着他,心中五味杂陈,他以前坚定追随蒋公,如今弄得有些不伦不类的,对他来说,前途有些渺茫。
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赵子赟道:“我希望鸿钧兄明白一点,为满足一些人的私心,为他们做事,必将被唾弃,忠君不可有,但爱国不能放,包括我在内,同样如此。”
俞鸿钧心中震动,望着他道:“那真打起来怎么办?”
赵子赟望着远方:“我就是要让这种事尽可能不要发生,如果真打起来,也要将损失降到最低,鸿钧兄,一起干吧。”
“可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