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极崛起-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有想法还找你?薛儒气不打一处来,不过赵子赟问,他还是粗略谈了谈,商业是重点,而皮毛业又是商业中的重点。
“那其他的呢?”
“其他的?”薛儒更恼火,教育马麟直接插手,城建的道路什么的,陈振林管着,就是实业,杨受成也是不是踏上一脚,老实说,他觉得这个市长当得有些窝火。
繁繁杂杂说了一堆,赵子赟算是听明白了,薛儒的很多事和省府是有交叉的,这确实是问题,各厅对省府这个地方也比其他地方重视,往往造成薛儒成了执行者,而不是设计者。
“我会和各厅说,张家口的事情必须听从你的意见,不过薛大哥,这省府也在这里,很多事情无法区分得那么清楚,你看这样行不行,各厅以后和张家口有关的文件都要送市府批示,这样,你也可以根据各厅的想法做出自己的方案来?”
“行!不过这商业到底如何做,你得交个底!”
“怎么做我也没底,不过我可以说说我对张家口的设想。”
薛儒掏出本子,准备记录。
赵子赟笑了笑:“薛大哥,想法而已,听听就行。”
“我心目中的张恒,不要太奢华,既有河东的新气息,也有河西古香古色的味道,他是察省商业、教育、政治的中心,是民众愿意生活的一个地方”
“就商业来说,我不认可薛大哥说的,皮毛业繁荣是以前的一些因素造成的,我们不能因为张恒有这个历史,就限制口外的发展,那些小作坊、商号,以后是没有存在的价值,再说,薛大哥不觉得那些作坊又难闻又差吗?”
薛儒不语,他住在上堡有时都招架不住这种气味。
“张恒商业的定位是中心,就像永兴、光华,公司大可在张恒,不过这工厂就没必要了,就算有几个,也不适合在上下堡,甚至是河东”
没有工厂何来税收?薛儒头大。
赵子赟仿佛看穿了他心思,接着道:“商业不仅仅是工厂,比如这皮裘,如果在上堡有个皮裘一条街,专门卖好皮裘,让外地客商来此购买,岂不更好?”
薛儒想了想:“你说得到容易,这工厂不在张恒,却在张恒卖东西,税缴在张恒,那哪个县愿意接收工厂呢?”
“这是个问题,不过可以调整,几次交易会后,我和淑珍嫂子也发现这个问题,因此,我们打算在税收上做些改变,生产是一个税,售卖是另一个税。。”
“这公平吗?”薛儒不解。
赵子赟笑了,他一开始也觉得不公平,不过和老师商谈后,他发现自己有个误区,“薛大哥,我举个例子,我是做东西的,我把工厂做的东西卖给你,我缴税没问题吧?”
“没问题,然后呢?”
“假如你是个商人,你从我这里买来,再在某个城市的店面售卖,卖给用的人,你缴税也没问题吧?”
“没问题”薛儒有了些头绪。
“现在是你我各卖各的,如果我一个人就把这两件事都办了呢?应不应该缴税两次?”
“你这么说倒是有些道理。。,不过还是有些不对”薛儒沉思。
“不对的地方只有一点,你买我的东西卖,要加价,而我一个人办这事,如果没加价,等于白缴税一次。”
“对!就是这么回事!”薛儒急道,“那些作坊就是如此。”
“好像吃亏了,不过薛大哥,没加价是我自己的事,你认为呢?”
薛儒顿悟,是啊,加价不加价是自己的事,就算买别人东西去售卖,还有降价卖的,这和公平不公平无关。
“再说这商业有不少是自己不做的,就是买卖而已,张恒要做的是成为这么一个中心,商业要发展,商品就必须流动起来。”
“流动?”
“对,各地、全国,甚至是外国的,都要通过张恒这个地方再察省流动起来,买得到,卖得出才行,同样,还要有其他的,比如银行,比如运输,比如吃住等等,这些行业同样要缴税的,我很希望张恒有一天寸土寸金,商号、公司日进斗金,而不是那些小作坊小打小闹。”
想法很好,不过薛儒却无从下手,公司、商号又不是他开的,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将难处一说,赵子赟也有些棘手,他除了能让名下的公司做些事,商会他也不好干涉。
想了想,他说道:“要不这样,我们先做个定位,这上堡以后往商业区发展,商号、店铺都往这边集中,下堡是金融和教育区,什么银行、书局、报馆这些往那边集中,上下堡之间也这大致划分,永兴几个公司我让他们从桥东搬过来,顺便成立永兴集团,光华公司也搬过来,你手头上不是有上次我们收回来的一些店铺吗?就那这个做筹码,和那些商号、外国人谈一谈。”
这到是个法子,至于效果如何,还要另说,不过省府在上堡,薛儒觉得弄成商业区有些不妥,赵子赟听了,笑道:“这省府也是临时在此,我打算缓和一段时间,搬到桥东去。”
“那这都统府”
“老祖宗留下的,我这么占着不像话,我打算修缮一番,向民众开放,让人来张恒游玩,也是不小的收入呢!”
薛儒大拇指一竖,佩服,他也算文人出身,这开放对外人的吸引力他清楚,这给了他些灵感:“那赐儿山、卧云山、东太平山、西太平山也可以做些文章,也让外面来的人看看咱们张恒美景。”
又说了会商业上的一些办法,话题转到其他方面,赵子赟也是边说边思考,这会功夫,他也想到不少:“就拿这教育来说,教育厅考虑的只是在张恒多建一些高等中小学校,不过在哪建这就是薛大哥可以做的事,张恒不可能一直这样,人会越来越多,学校的布局就很重要了,那些地方先建,那些地方后建,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
“道路也是如此!”薛儒笑道,他算是找到一些思绪。
第171章 商会(一)()
找到新思绪,薛儒的精神头恢复了,每日上班时间那是脚步生风,张恒百姓都知道每日清晨在街上神采奕奕的中年人是他们的父母官,这样的父母官以往还没见过,他们心里有些许期待。
也是做过县长,独挡一面很久的人,薛儒和赵子赟商谈后,市府的人开始领教他的风格,与陈淑珍风风火火不同,薛儒沉稳,但对进站盯得很紧,想要找借口搪塞他不太可能,当然,薛儒也有个坏毛病,这是从阳高带出来的,他关注细节,这让手下人头大不已。
这不,民国元年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延庆县人李志熙此时就被他问得哑口无言,身为建设局局长,李志熙不认为他不知道下堡到北方大学的新路宽度有什么问题,可薛儒这过不了,他很恼火的盯着李志熙:“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办事的能力!”
李志熙也有些恼火,不知道路的宽度有那么重要么?
“你知不知道北方大学经常会有大的汽车通过?这路窄了,不但会像上下堡一样拥堵,而且不安全!万一撞着学子,教授,你担当得起?”
李志熙开始流汗,“那我们就建宽些。”
“你出钱?”薛儒更火,“我们要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
再次流汗,不过国外留学回来,李志熙也见过不少,也喜欢道听途说,他灵机一动,“我们在路两边建人专门走的路如何?”
刚想呵斥他胡扯,薛儒猛然发现这是个好法子,也是逼急了,李志熙思如泉涌,“这人专门走的路可以用青石铺,比路面高,这样车就上不去,还可以种些树隔开来!”
“就按你说的办!”薛儒立刻同意,“尽快算算,要增加多少钱。”就这样,张家口第一条专用人行道诞生了,王颂见到,惊讶不已。
这些事繁琐,但不难,薛儒头大的还是工商业,他现在已经彻底放弃重现张恒皮毛业辉煌的念头,一门心思想着赵子赟说的商业中心,下堡还好说,本来也不大,市府、省高院和地方法院就占了些,察哈尔日报算是连哄带骗的被弄了进去,加上本身有的几个书局,勉强有些模样,薛儒现在在动员外省报界的几家察哈尔办事处搬过去,问题不是太大。
上堡和上下堡之间就有些麻烦,皮革作坊最多的就在这一带,包括大境门附近,他手里倒是有二十多间收回来的铺子,可没连在起!唯一有些欣慰的是赵家名下公司确实不错,正往上堡搬,连带着阳高出来的商人也自愿前往上堡,这几家不在乎钱,高价收购了都统府边上的铺子,重新改造,算是小有规模。
薛儒和德国的康利、禅臣洋行,美国的天聚、公华泰等洋行沟通,希望他们能迁往上堡,康利、禅臣洋行知道赵子赟和德国关系不错,加上薛儒是以手头上的铺子换他们的,基本没什么损失,欣然同意,美国、英国人却不大搭理他,让薛儒很是愤恨,打电话向赵子赟发了通火,赵子赟在电话那头笑个不停,连连安慰,说不急于一时,以后他们再想去,往死里宰。
薛儒也只听他说说宽宽心,这边想弄的没弄起来,那边想放弃的却闹了起来,大大小小的皮毛作坊不知从市府那里打听到薛儒打算放弃张恒的皮毛业,联想到前端时间赵子赟小手一勾,生生弄垮了几十家,心都颤了,想走却舍不得祖宗留下的基业,何况除了这行,他们也不会其他的,祖传手艺的致命之处也在这里。
单家独户自然不敢和官府叫板,小号凑在一起商议,便想着让几个老字号牵头抗一抗。
从事白皮的天德仁掌柜刘选、复合永掌柜姬长合,从事黑皮的文泉公黑皮坊掌柜齐凤香、三裕成黑皮坊掌柜聂全忠等人联袂找到原商会会长,广兴永皮厂的掌柜张冠卿,希望他能出面带领大家和市府谈一谈。
张冠卿有亲属在市府,对此也有所耳闻,在他看来,薛儒是脑袋被牛踢了,张家口的商业,这皮毛业就占了三成强,不搞这个搞什么?不过张冠卿也知道薛儒背后是赵子赟,这个省主席不太好琢磨,很长一段时间他冷眼旁观,赵子赟花钱如流水,而且尽是不着调的地方,算算钱,皮毛业十年税收都抵不上他一年花的,这就让张冠卿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这次事关生死,他也不敢就这么看着,几位掌柜来找他,他既得意又心喜,搞皮毛的怎么也有四万人,这么多人联合起来,他不信赵子赟敢来硬的。
“诸位掌柜,我们这么去不大合适,这样,我找诸掌柜说说。”张冠卿嘴里的诸掌柜便是察哈尔张家口商会现任主席诸世昌。
张冠卿这一手有些头脑,通过商会想市府提出异议确实符合规矩,薛儒在办公室里望着张冠卿和诸世昌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他是放弃皮毛业,可没说要将皮毛业彻底清除啊?
“薛市长,听说市府要出告示,以后这上下堡不准新的皮毛作坊开业?”张冠卿是有些消息来源的。
这只是设想,薛儒没想到他也知道内部商议的事情,眉头有些蹙起,不过既然找来了,他也不再隐瞒:“不错,确实有此打算。”
“薛市长可知这皮毛行有多少家?有多少人?”
“你什么意思?”
张冠卿笑容满面:“我没什么意思,只是想提醒薛市长,这皮毛行可是张恒的根基。”
明知是威胁,薛儒却跳不起来,主要是涉及的人太多,他怕再来一次上次的动乱。
“薛市长,我说句公道话,省府上次插手作坊罢工一事,我们商会还是支持的,后来不也提高了工人薪水,给学徒薪水了吗?我不明白,为何市府如此不待见皮毛行,他们有很多都是百年老店”诸世昌其实也不大明白薛儒为何不想法做大皮毛。
薛儒真是被他们弄得有些晕:“诸主席,这话从何说起?我有说要关那些作坊吗?再说了,皮毛行几百家,不过五百多万,一家也就万元上下,就是再多也没多大意思。”
诸世昌也是头晕,你是真不懂啊?这皮毛行靠的就是人力,人力中最便宜的便是学徒,学徒愿意干这个,也就指望着有一日出号,好自立门户,不准开新的,那学徒没了出路,最脏最累的以后谁干?
揪扯半天,两边都谈不到一块,越说越糊涂,最终不欢而散,晚上回家,和陈淑珍说起此事,她也摸不着头脑,吃过饭,二人便去都统府找赵子赟,串门带说事。
恰巧张瑞也在,和赵子赟说着与国外公司合作的事,见他夫妻二人进门,老奸巨猾的张瑞就知道不仅仅是闲逛过来那么简单,正想告辞,薛儒却叫住他,都是商业中人,他想请教一下。
听完事情经过,张瑞大笑,这行当的奥秘他清楚,在药行也是如此,学徒就是不要钱的劳力。
弄清楚学徒的目的,薛儒明白了,原来如此,他现在担心四万人闹起来不是小事。
“四万人么。。,小事。”
赵子赟的漫不经心让薛儒头皮发麻,“子赟,都抓了要出事的!”
“我说小事是我认为他们要闹,只能拿出路说事,工人和学徒好办得很,我正却修路的,我就不信这修路比他们现在做的辛苦。”
“那肯定比不了,不过子赟,人家当学徒是有出路的。”张瑞笑道。
“修路就没出路了?”赵子赟也笑,“我可以出个规定,修路满三年,免费到职业学校学技能,如何?”
张瑞一听,吓了一跳,“别,你这么弄,我的工人怕也跑了。”
“那简单,你和职业学校签署个协议,替你培养工人,跑了也得回来。”
张瑞摇头,这省主席最好的地方就是有权折腾。见他轻描淡写化解对方的威胁,薛儒心里大定,不过赵子赟却蹙起眉头,良久道:“这商会有些麻烦,不行,得弄到自己人手里。”边说,眼睛就看着张瑞。
“你饶了我吧,替你赚钱已经很辛苦了,再说这察省搞药的就不多。。”
“也是啊,那你觉得谁行?”
“燕经理啊!”张瑞毫不犹豫把燕鹤鸣卖了。
上堡的仁寿里商会办公地会议室,张冠卿一脸阴霾,诸世昌更是一脸寒霜,他跟着张冠卿去趟市府,居然惹来了民政厅和实业厅,眼下两位厅长正大谈特谈商会的改组事宜。
“赵主席亲自担任整理委员会委员长,就说明省府对商会的改组非常重视。,这也说明商会以前办事并没有达到省府的期望,在这里,我可以说,原来的商会委员是不合格的!”杨受成完全不给面子,他需要在这里透露一个信号,原来商会的委员是不可能留任的。
钱业公会、粮业公会、盐业公会等负责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等张鸿要求各同业公会重新推荐委员,并要求不以行业大小来定人选时,傻子才不明白,商人头脑好使,知道这省府是要用自己人,盘算着该选谁。
直接提人选太过,不过杨受成有办法,在会议结束时,他十分亲热的和燕鹤鸣攀谈着,话语很是随意,燕鹤鸣一头雾水,等发现那些掌柜的都羡慕的望着自己,一下子明白了,他还以为这主席一职肯定是张瑞。
好容易熬到出门,燕鹤鸣低声问杨受成,为何选他?
杨受成一乐,“这我哪知道?不过听说子赟提及此事时,张瑞在。”
燕鹤鸣一时火大,狗东西,是他捣鬼,丢下杨受成便四处找,张瑞不傻,早就跑得不知去向,他恨恨回到杨受成这里,发誓也要把他弄进委员中。
失意的诸世昌回到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