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丝路龙船-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子,坐不垂堂,更所况天子之尊。如今国家危难,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朝廷难有安稳之地,文武百官虽不乏忠贞为国之辈,却也有不少人心怀畏惧观望骑墙之徒。皇上身负社稷百姓,今后万不可再做如此随性之事了。”
知道这事确实是自己做的不对,赵昰诚恳的向文天祥认错道:“右相所言极是,朕此次确是过于孟浪了些。不过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朕自觉的这次却也算得上的得大于失了。”
听到赵昰从谏如流诚恳认错,文天祥心中刚感到一些欣慰,可接下来听到赵昰莫名其妙的说什么得大于失,言语中颇有自得之意,顿时就板起了面孔。
文天祥虽说在文武官员们面前对赵昰颇为尊重,可是私下两人独处时,仍然免不了有些大人看小孩子的想法。儒家本就最重礼教,身为天子更要威仪庄严,所有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身份。辅政大臣本身也就负有教导皇帝之责,看到赵昰似是有些轻浮随性。文天祥已经做好了教育赵昰一顿的准备。
赵昰平常确实是有些随性,不仅待臣下优容就连对身边的侍卫和宫女太监们也很随和。不过这一次文天祥却是错会了少年皇帝的心思,赵昰并不是指骑马闯祸得大于失,而是想到有机会挽回这位朝廷右相,这才心中欣喜万分。
在原本的历史进程中,如果没有赵昰的这次误打误撞将文天祥召回漳州,那么在赣南大捷之后不久,文天祥就将在元朝军队的四下围攻中兵败溃逃了。也正是这次大败,让文天祥从此再也组织不起军力来与元军对抗,而他的家人包括妻女也都是在败逃之际被元军所俘。
大元江南东路宣慰使张弘范退守赣州,除了因为初时宋军来势凶猛锐不可挡之外,也存有坚守赣州吸引宋军,然后再由各路援军从外围再包围歼灭宋军主力之意。自准备退守赣州之初,张弘范的亲信已经向后方各处元军送去了求援书信。
现在文天祥刚回师漳州,从各处驰援的元军已经在赣州城外汇集起了数万的大军,并在张弘范的统一指挥下,开始准备大举进攻龙岩、漳州。
在文天祥并不知道的情况下,赵昰其实已经挽救了他麾下数万大军的性命和文家上下十几口家眷的生死。只是这份功劳即无处可表,也没人会领情,文天祥在退军回师漳州之际,其实是很不甘心的。眼看着有可能攻破赣州,将张弘范所部的两万元军精锐一举歼灭,却被皇帝一纸手谕召回。如果不是文天祥担心皇帝孤身赶到漳州是朝廷内部出了什么大事,他肯定不会放弃继续围攻赣州的军事行动。
文天祥面色不快的开始对着赵昰大谈礼教,从《礼记》开宗明义的主旨: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再到后面的《礼运》、《礼器》、《学记》等等,在这位大宋昔年的状元面前,赵昰被右相大人引经据典劝诫的头晕眼花,却连还口的余地都没有,只能不断的唯唯称是。
可能文人都有种好为人师的通病,等文天祥结束了这次口若悬河的劝诫,而赵昰又很是配合的一幅受益非浅长进不小的样子,让这位右相大人满足了为人师表的幸福感觉后,满意的抚着颌下长须面带微笑的饮尽了一樽美酒。
君臣相得之际,赵昰也借机试探起了这位右相对于朝廷南迁的真实看法。毕竟在未经文天祥同意的情况下,赵昰已经让漳州胡家和城中百姓们启程南下了,这事如果不和右相说清楚,只怕又是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劝诫说教。
让赵昰略感意外的是,知道胡家和漳州百姓启程南下的事情后,文天祥只是面色平静的思索了片刻,就对赵昰的做法表示了赞同和支持。
在这位无论政事、军略皆可称大宋楚翘的朝廷右相眼中,朝廷这次提前南迁之举其实是很正确的。在仅剩下半个福建路和广南东路的国土后,大宋如果继续将朝廷中枢设在紧邻蒙古人的福州,等于是将自己的心腹要害摆在元军面前。
在朝廷并无余力反攻两浙和江西时,南迁已成必然。而文天祥之所以反攻赣州,为的也只是给朝廷南迁制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这位右相大人的本意是想在歼灭南路元军张弘范部之后,再启程南下的。
所以,如今虽然因为赵昰的缘故文天祥提前回师漳州,可是既然已经回师退兵,那么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仍然回到了如何安全的南迁上面。赵昰提前让胡家和百姓南下,这也等于是为文天祥弥补了近两天的时间。
抬头看着赵昰,文天祥其实心里是有一些疑惑的。从少年皇帝的言行举止上,文天祥能清晰的感受到赵昰对他那种绝对的信任和器重期待。
可是这位少年天子明明自逃离临安城开始,就一直是由太傅张世杰和枢密使陆秀夫护送陪伴着抵达福州的。天子能在福州继统,太傅张世杰和左相陈宜中出力最大,登基之后也一直是由这两人陪在天子身旁主持朝政。明明只是见过几次面,连话都不曾说过几次的少年皇帝,为什么却如此重视自己呢?
两人之间从身份上论,是君臣之属,从年纪上看就更是天差地别,这样的一见如故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置信。难道说真的有太祖转世的缘故在其中吗?再看着眼前赵昰毫无拘束有如成人般的言行举止,文天祥也不由得想到那个在大宋朝野流传极广的传说。
如果真的从权谋角度来说,赵昰的举止倒是完全符合他的身份。此时文天祥无论是地位、威望,还是手中掌握的军队和幕僚文臣,对于大宋朝廷来说都是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哪怕是天子也不得不拉拢这样一位手握重权威望极高的朝廷重臣。
不过看看赵昰现在的年纪和身形,文天祥不由的在心里对自己的胡思乱想自嘲的一笑。十一二岁的天才其实也并不鲜见,无论是少年时即通晓四书五经满腹学识的天才,还是穷苦人家十一二岁就熟谙人情事故,心思通达可以养家糊口的少年,文天祥都见过许多。
对文天祥这位早已将自己对国家和朝廷的忠诚镌刻入骨髓的忠臣来说,不管从哪方面看,少年天子如此成熟早慧,对于危在旦夕的大宋来说总是一件极好的征兆。
赵昰意外的将右相文天祥从原本的历史旋涡中拉了出来,而此时乘船南下的左相陈宜中也早已从鹭岛继续南下抵达了广南东路的井澳(今港澳附近,因地形恰如一口深入陆地的深井得名),并与停驻在番禺的太后和陆秀夫取得了联系。
自泉州开始,在蒲寿庚之祸中逆转取胜,取得了极大收获的大宋,在不久之后意外的将皇帝给弄丢了,也让太傅吐血病倒。当左相将这个消息传回番禺城后,太后当场昏倒而枢密使陆秀夫也被震惊的呆若木鸡。
因为消息传递极为滞后再加上如今福建路和广南东路到处一片混乱,如今朝廷中枢都不知道赵昰现在的情形究竟怎样。只能在元朝方面没有任何关于天子的消息传出的情况下,抱着一丝希望期待着赵昰能安全的赶到琼州。
为了尽量不使如今人心惶惶的文武百官因为这样的打击而人心涣散,在左相和枢密使的坚持下朝廷中枢绝口不提天子的情况,只是在为防万一的情况下提出了将卫王赵昺策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而随左相和太傅一路南下的船队,更是没有在井澳停留,直接在周义、佟阳、韩猛的率领下带着新军和数万百姓直接从海路赶往了琼州岛。
只是越是在时局动荡中,朝廷官员们也越发的敏感,从左相和枢密使大人拥立卫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举动中,他们都觉得天子肯定是出了什么意外。
要知道,当初赵昰也是在刚逃出临安城不久,就诏告天下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职位的。朝廷中枢为防不测做出的这个原本是合情合理的举动,意外的给赵昰和大宋朝廷又带来了一个沉重的打击。
一本新书,犹如一株刚栽下的幼苗。您的每一次点击推荐、收藏打赏,都是这株幼苗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空气肥料、阳光雨露。恳切的期待您的扶持帮助,也许某一天,这株幼苗会在我们共同的见证中,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本章完)
第44章 人生最美是初见()
整个下午,赵昰都一直陪在文天祥的身边,看着右相处理军务和诸多繁杂的政事。除了因为赵昰对文天祥确实有种崇敬和喜爱之情外,也因为他现在无事可做又不想闲着无聊。
文天祥对于皇帝时刻陪在身边的举动也并没有什么意见,能让少年天子多了解学习一些军务政略对于日后治理天下总是好的。
看着右相忙碌时,赵昰也趁着偶尔的闲暇向文天祥请教一些关于政务和军略方面的问题。看到皇上总是能提出一些极有深度的疑问和看法,这也让文天祥心中大感欣慰,每每总是不厌其详的为赵昰解释。
君臣二人好似现场教学般的整整一个下午相处下来,文天祥对赵昰的看法也在不知不觉中继续发生着转变。原本以为皇帝已经很有些少年天才的的味道,可是从赵昰对许多事务的看法上,文天祥发现少年皇帝的许多想法和见解居然并不比那些官场上的积年老吏们差,而且还常有出人意料的新奇想法令人耳目一新。
心里再次提高了对皇帝的期待和重视后,文天祥已经不再用长者看待孩子的眼光和思维来与赵昰相处了,开始试探着把一些复杂的事务放在赵昰面前让他独自提出处理方案。而赵昰通过与右相的近距离接触之后,除了学到了许多实际处事的经验外,也从文天祥处事的风格和方法上在慢慢了解这位宰辅重臣的真实思想。
在赵昰的心中,眼下最为重要的文武分治,提高武将手中兵权和地位这一最为迫切的国策,他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来帮他推进和施行。从行事风格和对待军中将领们态度上看,左相和太傅两人已经不用指望了,而枢密使陆秀夫又向来行事冷峻让人无从得知他的真实想法,所以赵昰如今也只能将希望全部放在这位右相大人身上了。
下午赵昰不断的提问中,有许多都是关于行军打仗和军将升迁的问题,而从文天祥的回答和处理方法上来看,至少让赵昰看到了一些希望。这位朝廷右相大人对待武将们确实是很重视的,无论是犒赏大军的物资还是对军中将士的升迁方面,文天祥都毫不吝啬。
天色将晚,忙完了正事,文天祥也带着赵昰在御龙直侍卫们的护卫下回到了胡家在漳州城内的豪宅。漳州府衙的居住环境毕竟还是太紧凑了些,举族南迁之后,胡家空置的院落就成为了赵昰和文天祥的暂居之处。
回到胡府的内院,用过了晚餐后和江国栋闲聊了一阵后,赵昰习惯性的让江国栋将他平常习武所用的盘龙棍拿出来,按着江国栋先前所教的棍术开始一招一式的耍起来。皇上每天坚持不懈的习武,这份毅力和坚持也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御龙直的侍卫们都开始勤练武技。
刘正华和一些轮值的侍卫们兴致勃勃的在一旁围观,随着侍卫们和赵昰越来越亲近,不少人开始不断的给赵昰加油鼓劲,并不时有些身手高明的侍卫在旁边指点赵昰招式上的不足之处。
棍法之道最重气势,一招一式大开大阖,不时有些腾身而起全力劈扫的招式,倒是弄出了不小的动静。这边赵昰练的认真起劲,混不知棍子劈落在地时弄出的巨大响动和侍卫们的轰然叫好声,却引来了府中其他人的好奇和关注。
因为刚从赣州奔波回来,疲惫已极的文天祥用过晚餐后就早早的睡下了。而文天祥家眷,文夫人正忙着收拾散乱的行囊,为随时可能的远行做着准备。一对十五岁的双胞胎姐妹,文天祥的两个女儿柳娘和环娘安静的坐在一旁练习母亲教授的刺绣女红。年仅九岁的文天祥幼子文道直(小名佛生),正坐在窗下的书桌旁挑灯夜读。
当听到一墙之隔的院落里传来了阵阵热闹的声音时,九岁的文道直坐不住了,八九岁的孩子本来就是最喜欢热闹最爱动的时候,在母亲的监督下耐着性子读书本来就觉的很闷,这下被外面的动静吸引就更是读不下去了。
从凳子上站起来,文道直对母亲嘟囔道:“娘,外面太吵了,孩儿都读不成书了,我去看看是谁在那里吵闹。”说完,不等文夫人开口,人已经一溜烟的冲出了房门。
因为文家有女眷,再加上文天祥又是和赵昰在胡府内比邻而居,为了表示对皇上的尊重,身为臣属的文天祥命自己的亲卫们都在外围戒备,院内的警戒就全交到了御龙直侍卫们的手中。文道直跑出文天祥一家居住的院落,奔入赵昰和侍卫们习武的院子里时,文家门口就只有几个多年跟随文夫人的侍女,哪里拦得住突然蹿出去的文道直。
一直闯进赵昰和侍卫们练武的院子,文道直这才就被御龙直的侍卫们发现并拦了下来。
听到这个八九岁的孩子嘴里不断的嚷嚷着什么,赵昰也停下手中的招式,让侍卫们将文道直带到自己身边。知道对面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人就是当今天子,九岁的文道直居然很认真的向赵昰躬身行礼,这倒是让赵昰有些感慨文天祥的家教。
简单的几番对话过后知道了大概情况,得知这是文天祥唯一的幼子,爱屋及乌之下赵昰也自然的对文道直亲近起来。
在赵昰有意的拉拢和文道直对天子的好奇中,两个看起来年纪相差不大的少年很快就熟络起来。文道直自幼身体就不是很好,被母亲和姐姐们管束着从不曾接触舞刀弄棍的行径。知道皇上是在习武,九岁的孩子不禁羡慕的看着赵昰,眼里满是跃跃欲试的神情。
等赵昰将自己手中的盘龙棍递到他手中,并亲自指点着他拉开几个架势舞动了几下之后,文道直两眼放光的看着赵昰说道:“皇上,你能收我为徒吗?我想跟着皇上一块习武,将来等我长大了,去当一个大将军,为皇上征战天下。”
听着文道直童稚的话语,赵昰哈哈大笑着指着江国栋说道:“我这点功夫还都是和江指挥使学的,你想习武就找他好了。”天真的文道直一听另有明师,马上就一脸期待的跑到江国栋身边抬头看着他,开口要拜师学艺。
看到皇上极为无耻的将这个小麻烦推到自己身上,江国栋心里又好气又好笑。眼前这位文相的小公子,明显是身体先天虚弱,根本就不适合习武。可是皇上开了口,而这位文相的幼子又眼巴巴的站在面前,江国栋也只好虚应事故的摆出几个相对容易一些的招式,让文道直先试着练习几下权当玩耍。
这一下可让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的文道直兴趣暴棚,歪歪扭扭的舞动着手中的棍子,把男孩天性里的好动和尚武尽情的发挥了出来。很快就累得满头大汗,却依然兴致不减的摆弄着手中的棍子。
文家的侍女把少爷跑进皇上居住的院子里,和御龙直的侍卫们嬉戏的的消息回禀了文夫人之后,因为不想再惊动疲惫的文天祥,文夫人只是让侍女们去赵昰的院子旁边候着,等文道直出来就带他回来休息。可是这老半天的不见动静,看看夜色已深,文道直自幼身体又弱,文夫人不禁担心了起来。
看到文夫人********准备去找人,知道母亲眼睛不好,柳娘和环娘体贴的一左一右扶着母亲的手,陪着文夫人一道走出了小院。
当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