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丝路龙船-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潭江,发源于广南东路阳江县牛围岭,自西向东流经恩平、开平、台山、新会诸县,至新会县双水镇,折向南流。自双水镇经古井、三江、崖门这一段下游水道,又被当地百姓呼之为银洲湖。
银洲湖长约五十里,窄处里许,宽处约四五里,河道深邃、水流丰沛。
银洲湖出海处,亦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瓶山,两山之脉南延入海,如束住水口之门户,故称崖门。
崖门口阔仅一里多,门外有条长逾百丈的石矾,恰如门槛。海潮初涨时分,巨浪汹涌奔向崖门,为门限石所阻,激起浪花飞溅高达数丈,声如巨雷。
八月初九,崖门附近的天空灰蒙蒙的,如丝如雾的细雨在海风的吹拂下四处飘荡,洒在人的身上、脸上,带来一阵阵轻柔的微凉。
上午已时(9…11)半,夜间上涨的海潮早已退去,崖门外那条百丈长的门限石露出海面足有丈许高,大宋天子赵昰,在枢密使文天祥,御龙直指挥使江国栋、青龙卫指挥使曹孟金、参知政事孙晓辉、工部左侍郎胡林汕等人的陪同下,静静的站在其上。
自从在琼州说服了枢相文天祥,并下定了与元军水师决战海上的决心之后,在水师兵力和战船数量都远逊元军的情况下,以天子御驾为饵引右路元军入伏,就成了大宋逆转战局唯一的可能。
在这个事关天子安危、大宋存亡的战略决策中,伏击地点的选择自然是重中之重。
文天祥、孙晓辉、胡林汕和周义、佟阳、刘栋等水师将领们埋首舆图和广南东路沿海诸府县的资料里反复研究推敲之后,崖门,这个赵昰虽从未亲临,却时刻都萦绕心头压的他日夜难安的名字,终于还是带着宿命的安排,呈送到了他的面前。
原本的历史进程中,大宋最后一丝火种就是淹没在崖门!在巨大的历史压力下,赵昰起初对文天祥等人将这场决战的最终地点放在崖门不仅有些抗拒,内心深处甚至有种莫名的恐惧。
可是在仔细推敲了备选的川山群岛和井澳附近的万山、担杆诸岛后,赵昰不得不承认,银洲湖狭长深邃的水道和宽仅一里的崖门,从地形上来看,天然就是一处诱敌入伏、关门打狗的绝佳战场。
七八月间,岭南诸地雨水充沛,只需事先在潭江上游拦河筑坝,将镇海水、莲塘水、蚬冈水、新桥水、鹤山水、新昌水、白沙水等诸多潭江支流的水量拦蓄起来,一旦将右路元军水师主力诱进银洲湖,那么只需依次扒开水坝,汇集起来的滔滔江水,将会沿着潭江主河道呼啸而下涌入银洲湖。
在这种情况下,银洲湖的水位和水量可想而知会是何等的恐怖。在汹涌咆哮奔腾向海的洪水面前,不管元军水师有多少战船,他们的结局都将会是注定了的——不是被洪水当场打翻倾覆,就是被冲向狭窄的崖门。
到那时,只需将百十艘船舶,用铁索联结并牢牢固定在崖门两侧的瓶山、崖山上,就可以轻易的封死崖门,这个唯一的出口。
所以,综合了所有的天时、地利,以及眼下岭南战局和大宋水师的实力之后,崖门最终还是成了大宋君臣最后选择的决战之地。
如今,飞鲨军在第一次南澳岛海战中,俘获的三百余艘元军大小战船,已经悄悄驶入了距崖门最近的高栏岛藏匿好了行踪。
从东海岛征召的两万厢军步卒,由工部官员和匠人引导,在潭江上游诸多支流的河口,都已经打下了粗壮牢固的木桩,岸边也堆积好了充足的巨石和沙袋,随时都可以形成一个简易有效的拦河水坝。
今天,赵昰与文天祥等人之所以站在崖门外的门限石上,就是要在离开崖门之前,最后再验证、确认一下潭江洪水冲入银洲湖的具体细节。
已时末,崖门内侧的银州湖水面,终于涌来了一股水势并不算大,但确实是清晰可见的水浪。
工部左侍郎胡林汕和身边的几个工部堪舆司的官员工匠们,紧张的将目光投向即将涌出崖门的水流,直到发现数百根尺许长短、颜色各异的浮木,基本上算是同一时间段从崖门漂过,胡林汕这才长吁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转身走到赵昰与文天祥身前,胡林汕面带喜色的禀报道:“皇上,文相,大事可成啊!”
看到水浪中颜色各异的浮木时,文天祥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大概,不过为了怕年少的天子担心,文天祥还是开口向胡林汕问道:“事关重大,胡侍郎说大事可成,可有佐证?还不快详细解释一下,免的皇上担心。“
“皇上!“躬身行礼之后,胡林汕面上带着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向赵昰解释道:“因为潭江诸多支流散布各处,为了使拦下的分支河水能合流一处,那么各条支流的放水时间,就必须依其距银洲湖的距离而定下先后之分。臣和工部司吏、工匠们商议后,就用这色彩各异的浮木,代表每条潭江支流,用它们沿河口流经崖门的时间来测试、推断每条支流的河水流至崖门所需的时间。”
抬手指了指已经涌过崖门流入大海的那片浮木,胡林汕接着说道:“皇上请看,这就是臣和工部官员们多次测试、调整后的结果。只要按着先后次序和测算好的间隔长短依次放水,那么各条支流的河水完全可以同时涌进银洲湖。今日因为圣驾在此,臣恐水势过大惊扰了龙体,所以各条支流皆蓄水不多。不过皇上放心,既然已经测算出了开闸放水的次序和间隔,到时只要按着文相的谋划安排,各处河口收到崖山燃起的烽火之后,按着定好的次序和间隔依次放水,决不会误了朝廷大事。”
手中只有最原始的计时工具日冕和沙漏,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工部的司吏和匠人们,只是用一些颜色各异的浮木,就可以大概上测算完成一个涉及十数条支流,近百里河道,总水量不下数百万方的庞大调水工程。
对于这些工部司吏和匠人们的智慧,赵昰由衷的赞叹不已。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胡林汕这个工部左侍郎,在用人和做事上面,也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材。
所以,哪怕是因为身处在崖门这个特殊的地点,赵昰的心头时刻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他也强打精神,在脸上堆出微笑,夸奖胡林汕道:“胡侍郎辛苦了,来日击溃元贼,朕定当论功行赏。”
赵昰话音刚落,文天祥也笑着接口道:“胡侍郎精明干练,独挡一面,实为朝廷难得的栋梁之材啊。这潭江滔天之水,就是我大宋的百万伏兵,来日功成,本相也自会向朝廷为胡侍郎请功!”
(本章完)
第242章 命运的枷锁()
岭南战事急剧恶化,湟溪关、阳山关、韶关、横浦关、梅州诸多关城,不是失陷就是迫于形势而不得不主动放弃。
驻守潮汕地区的神武、奉日两军,在接连不断的苦战中,虽借着巩信、萧敬夫两人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突袭反击,而暂时稳住了局势。可是当潮汕方向的元军,在收到伯颜军令,收缩兵力屯兵外围之后,潮汕诸地密布的河网反过来也同样极大的限制了巩信和萧敬夫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在元军兵力仍然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神武、奉日两军剩余的三万兵力,等于是被死死困在了潮汕动弹不得。
攻破韶关之后,大元九皇子脱欢率十五万大军挥师南下河源,汇合了中路军都元帅阿里海牙后,二十余万大军对河源城展开了日夜不休的猛烈攻势。
据最近传回的军情急报,城中守军已从开战之初的六万五千人,锐减至不足四万人了。现在,虎贲卫指挥使彭震龙和龙骧左卫指挥使刘正华这两位统军大将,都已经开始率身边亲卫在河源城头四处巡视,支援守城战斗,河源城如今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在兵力本就极为单薄的南澳岛,战况就更是危险到了极点。自八月初六神武军统制巩汉林和奉日军统制冯晓亭两人最后一次传回军情,因军卒伤亡过大,不得不放弃屏山岩,转而全力死守小金山的消息过后,到今天已经整整三天了,南澳岛上再无一丝音讯传出。
唯有负责袭扰、刺探元军水师军情的玄武军水师快船,在南澳岛外围观望时发现,如今的南澳岛小金山峰顶,仍然高悬着大宋的旗帜。
说实话,就连文天祥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在水师败退的情况下,巩汉林和冯晓亭两人以五千步卒独挡右路近三十万元军,苦战半月,居然至今力保小金山军寨不失,没有让元军彻底占据南澳岛。
玄武军水师斥候回报的只是一句简单的军情,可是在这简单的消息背后,却包含着多少守岛将士们的热血和艰辛啊!
岭南战局处处告急,朝野内外人心惶惶。
万一元军真的攻破河源,即便广南西路周边有崇山峻岭环绕,可缺兵少将无人驻守之下,再险要的关隘也是徒劳啊。
所以,从左路元军攻破韶关增兵河源城下时起,就连向来从不干涉军政的丞相陆秀夫,也极为罕见的每日一书,向文天祥询问朝廷的军事对策。
当此危局,整个大宋的存亡维系一身,对于大宋最高军事统帅,枢相文天祥来说,心里的压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可越是身处这种一处疏漏就可能引起整个大宋国势天崩地裂的危急形势下,身背国祚存续,肩挑万民安危之重任的文天祥,行事却越发沉稳从容起来。
确定左路元军从广南西路分兵之后,急令龙骧右卫抽调一万五千精锐步卒,转赴广南东路清远城;给河源城的支援,除了两万协助守城的厢军壮勇之外,也只有一封文天祥的亲笔书信。
除此之外,从七月底到现在,文天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布置崖门战场上。因为文天祥很清楚,大宋唯一的一线生机,就全看崖门之战能否取得一个理想的结果了。
正因为如此,在工部左侍郎胡林汕验证了潭江蓄水,水淹元军水师的可行性之后,文天祥不仅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更加忙碌起来。
诱元军水师进入崖门后,从上游得讯放水,到洪峰汇集银洲湖,大约需要半个时辰的时间。也就是说,天子龙舟和朝廷水师必须在这半个时辰的时间里,完成诱敌深入、摆脱追击,提前驶入银洲湖中段一处河汊里躲避洪峰这一连串任务。否则,洪水滔天而下时,只怕是认不得大宋天子的龙舟和大宋水师,也不会区分什么敌我。
崖山,这处关门打狗的关键节点,除了由腾蛟水师残部负责以铁索战船断敌后路之外,也必须有精锐果敢的勇将,提前潜藏在崖山助战,确保万无一失。
除此之外,每一处拦河蓄水的潭江支流河口,文天祥也不辞辛劳的逐一巡查再三。以当朝宰相之尊,逐个召见驻守各个河口的工部小吏和厢军将领们,事无巨细皆和颜悦色的千叮万嘱。
在文天祥周密详尽的布置下,潭江、银洲湖、崖山,终于织出了一张完全可以将右路元军水师战船一网打尽的天罗地网。而在当朝枢相大人,从容自信的微笑中,所有的朝廷官员,水师和东海厢军的军将兵卒们,也都找回了坚强奋战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
而在这一切看似从容镇定的行事背后,大宋天子赵昰,却清晰的感受到了文天祥心中的忧虑和不安。
从八月初抵达崖门后,当赵昰第一次亲临崖山,想起千兜万转却仍逃不开、躲不过的崖山海战,忆起前世那“崖山之后无华夏”的千古悲歌,因为陷入历史宿命中而神思恍惚的时候。
文天祥却在背负万钧重担的同时,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坚定意志和决心,顽强的挺直身躯,夜以继日的忙碌着。
布置崖门战场的官员和军将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其实已经是非常的勤勉、劳累了。
身为大宋枢密院正使,朝廷最高军事统帅,在统一指挥布置整个崖门战场的同时,文天祥每天晚上还要翻阅梧州朝廷送来的邸报,岭南诸军送来的战报。
与梧州朝廷中枢和岭南诸军的统军将领们进行政务、军务上的协调沟通,大量繁琐复杂而且不能有丝毫差错的文书往来,已经足以让忙碌一天的文天祥案牍劳形耗神耗力了。
可在忙完这些事情之后,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文天祥却还要再站在岭南舆图前,对照着每天收到的军政讯息,逐城逐地的仔细分析、思索,生恐漏过任何细微的战局变动。
等文天祥忙完所有的事情之后,往往已经是第二天的黎明了。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大地的时候,匆匆和衣而卧只休息了半个时辰的文天祥,却又再次带着沉稳自信的微笑,精神抖擞的出现在了众多朝廷官员和军将们面前……。
整整十天近乎不眠不休呕心沥血的操劳过后,当崖门战场所有的布置终于完备,文天祥带着满脸的疲惫强打精神向天子禀报时,看着双颊深陷整个人明显瘦了一圈,两鬓也在不知不觉间多出了无数银丝的文天祥,赵昰内心因为崖山这个特殊地点而引发的彷徨、迷茫,在文天祥忠贞、顽强、坚毅的德操品行和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胸襟气度面前,全部溃散无踪了。
感动、惭愧、激动之余,快步上前执着文天祥瘦了一圈的手臂,赵昰突然想到了一个令他极为振奋的事实:因为自己当初意外的出现在漳州,文天祥得以撤往琼州,并接掌大宋枢密院。也就是说,因为赵昰的推动和努力,文天祥这位在后世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其实已经跳出了前世兵败被俘的悲壮命运。
既然文天祥身上的命运枷锁已经被打破,那么赵昰和大宋朝廷的命运为什么不会发生改变呢?
崖山还是当初历史进程中的那座崖山,战场没有变,可指挥这场大战的人却已经换成了逆天改命之后的大宋枢密院正使文天祥。
而更重要的是,即将发生的这场崖山海战的推动、谋划、主导者,其实不正是早已拥有不一样命运的大宋天子赵昰自己吗?
(本章完)
第243章 真龙踏浪,天威浩荡!()
景炎三年八月初十,清晨。
崖门附近海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红日初升于崖山之上,晓辉照耀于山海之间。
崖门内侧的银洲湖水面上,舟师林列,健卒临舷,金鼓如雷,旌旗蔽空。
留驻崖门战场的参知政事孙晓辉、工部左侍郎胡林汕,枢密院直属亲军指挥使萧焘夫,和刚刚出任东海厢军指挥使、都虞候的韩猛、杨冬等文官武将们,满怀着激动、期待和掺杂着些许不安的复杂心情,聚集在崖山临海一侧如刀削般笔直悬垂的崖壁下,所有人都以一种感慨万千的恭敬目光,紧紧盯着狭窄的崖门水道。
一艘艘迅捷灵动的水师飞蜈快船,如一大群浮在海面上的飞鸟般冲出崖门左右列队,其速如风,阵形队列却分毫不乱。
紧接着,船体瘦削流畅的海鳅战船,高大敏捷如鹘鹰的海鹘战船,体形庞然如海上巨鲸般的水师龙牙旗舰,也井然有序的鱼贯驶出崖门。
水师玄武、飞鲨军的这数百艘战船,已经是如今大宋最后的海上战力,也是扭转整个战局唯一的希望所在了。
驶出崖门后,所有的水师战船在海面上列出了规整森严的阵列,而战船上的所有水师军将们,也都如同崖山海岸边送行的文武官员们一样,将激动、肃穆的目光,投注在了狭窄的崖门上。
辰时(7…9)初刻,崖门内外送行的金鼓和所有水师战船上的军鼓都暂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