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敌三国志系统-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张飞一惊,“这还了得,决不能等到天黑了!”

    赵迁瞪了张飞一眼,说道:“翼德,稍安勿躁,且听公达分析。”

    见张飞重新坐好,荀攸继续说道:“然彼伏军,并未出击,可见其志不在吾军,而在那百官或万民。故,吾推之,彼伏军必侯吾军过矮丘之时杀出,以劫吾军。”

    赵迁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公达之言,甚合吾意,各将听令!”

    “在!”

    赵迁站起身来,往左一看,道:“翼德、徐荣,领三千人马,埋伏于矮丘之侧树林之中。”

    “得令!”

    再往右一看,道:“子龙、张济,领三千人马,绕东侧小路,至矮丘之后,伺机而动!”

    “得令!”

    “宋宪,汝随本刺史,将兵三千,以最快的速度冲杀过去!”赵迁又道。

    “得令!”

    赵迁最后看了看苏桓和荆飞,道:“中廷、鹏举,还有公达,领剩余兵马,看护百姓,不得有误!”

    “得令!”

    安排完各将领的任务之后,赵迁说道:“此次来敌,意图不明,待吾与敌军交战之后,子龙、翼德,领兵从埋伏之处杀出,三路夹击,务必取胜!”

    各将领名而去,开始在营中挑选人马,准备行动,只是此时矮丘之后的卫仲道似乎并未察觉什么不妥。

    “卫公子,不如此刻冲杀而出,此处狭窄,彼万余军士无法施展,必大有成效。”小将又建议道。

    卫仲道摇头,说道:“吾此次前来,只为救人,若此时冲出,彼必将大乱,打乱之中,恐伤佳人。”

    那小将翻了个白眼,他从王匡给的书信之中,也知道卫仲道的目的,只是王匡要求听从他的号令,自己倒也无可奈何。

    “那不如晚间夜袭?”小将还不甘心,想立一大功。

    谁知卫仲道又摇了摇头,说道:“更是不可,白日乱军之中,尚难寻人,若是夜袭,更是难上加难。”

    “那吾等就这样等候?”小将问道。

    卫仲道点点头,说道:“自然等候,彼军若想去并州,并经此路,等大军过时,冲杀而出,截成两段,彼必首尾难顾,吾必胜矣。”

    小将看着卫仲道信誓旦旦的样子,心中不以为然,不过王匡说了,一切按卫仲道说的办。

    于是,五千人马,继续在矮丘之后休息,有些人甚至无聊,又不能聊天,只能打盹睡觉。

    夜幕降临,天色渐晚,残月当空,夜色昏暗,矮丘之后,众士卒睡得正香,连守营的军士,都靠着大树打盹儿。

    而正在此时,赵迁已经集结了三千人马,与宋宪一起,静悄悄、急速速的朝着矮丘的方向进发。

    赵迁领兵转过矮丘之后,果然看见一众兵士在此埋伏,只是警惕性太差,他们都以近前,对方仍为察觉。

    赵迁抬手示意,众士卒会意,拿出随身携带的弓箭,没人抽出一支箭翎,搭在箭上。

    “放箭!”

    赵迁一声令下,率先开弓,落日弓射出的一支箭矢如流星一般,直接射入守营军士的哽嗓咽喉!

    其他军士也是纷纷将箭射出,尽管没人只带了一支箭,不过一人一支,就是三千多支!

    虽然这些兵士的箭法,与太史慈神箭营相比,差的太远,但是此时,距离敌军太进,一波箭雨过去,几百条人命就没有了。

    收起落日弓,赵迁大喝一声:“吾兵吾将,杀!”

    宋宪刚刚投诚,急于表现,大吼一声,身先士卒,冲了过去,其他士卒则直接将手中弓箭扔掉,杀进敌军营中。

    这时卫仲道和那小将已纷纷惊醒,不由得惊骇至极,尤其是卫仲道,没有经过战斗,早已慌了神。

    那小将毕竟从军多年,倒是先镇定下来,立即组织士卒反击,并且催促卫仲道赶紧逃走,他可没信心,打得赢赵迁。

    小将护着卫仲道,且战且退,打算退往一侧的树林当中,只要进了树林,跑起来就方便多了。

    然而,还没等他们进林,突然,林中一声炮响,紧接着喊杀声起,一支队伍冲杀而出。

    当先一人,银盔银甲素征袍,白马银枪,威风凛凛,正是赵云!

    小将吓了一跳,赶紧招呼士卒阻击,自己则带着卫仲道朝另一边逃去。

    此时的卫仲道早已手足无措,被小将拎着左突右窜,身上的袍服也被树枝划破,头发也散了一部分,显得极为狼狈。

    小将可顾不了这个,能够拉着卫仲道逃跑,已经是仁至义尽,怎么还能照顾到他的狼狈相呢。

    不过,小将的打算又一次落空,只听得又一声炮响,另一边的小路之中,又窜出一支人马,为首良将,势如破竹的杀了过来。

    小将咬咬牙,将手中的卫仲道一扔,紧了紧手中的大刀,出于职业习惯,大叫一声,杀了过去。

    此时,徐荣正好赶过来,碰到了手举大刀的小将,不由得冷哼一声,手中长枪一送,正好刺在小将的眉心,一枪毙命!

    此时的卫仲道,看到小将死于徐荣枪下之后,才算是惊醒过来,大叫一声,就要逃跑,不想却踩到了自己划破的袍服,一下子摔了个恶狗扑屎,栽倒在地。

    等在坐起来的时候,徐荣已至近前,长枪就要往下扎!

    卫仲道心中骇然已极,只觉得胯下一阵湿热,看着那杆黑黝黝的长枪,不禁大声求饶道:“慢杀!投降!吾乃河东卫家!”

    这自报家门的方法,古今都好使,徐荣听了,果然没有再将长枪刺下去,只是冷哼一声,俯身将卫仲道拎起,夹在肋下。

    不过,徐荣立即便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不由得眉头一皱,抬手将卫仲道打晕,继续杀敌!

    ?

第一百四十一章 蔡伯父救我!() 
战斗结束的很快,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结束。

    那五千士卒根本就没有防备,一个个从梦乡之中惊醒,为首的卫仲道和小将又根本没有组织抵抗,只顾逃命。

    所以,五千士卒几乎全军覆没,而赵迁这边,除了几个倒霉的受了点伤意外,竟然是零战斗损耗!

    赵迁命人打扫战场,将武器、铠甲、旌旗、飘带,能够带走的都收拾带走,然后将尸体集中,焚烧处理。

    指挥忙活完这些,也就到了天亮了,正在吃早饭的百姓,看到赵迁领兵回营,都不明所以。

    “这位兵大哥,赵刺史这是干啥去嘞?”一个青年汉子问道。

    旁边的那个士卒,撇撇嘴,说道:“你们不知道?昨天,主公探得前方有人埋伏,所以在此安营,晚间夜袭破敌,今早凯旋。”

    那汉子点点头,接着问道:“赵刺史有这么多兵,为啥还要等到夜里偷袭?”

    “你懂什么?这叫兵法!”士卒很不屑的说道,“还有,要是直接开打,万一有敌人冲过来,你们怎么办?”

    汉子恍然大悟,对身边的人说道:“这赵刺史真好咧,为了咱们的安全,等到夜里才去打仗,要是董卓那龟孙儿,指不定让咱们在前面开路咧。”

    “就是就是,还是赵刺史宅心仁厚!”

    “咱们跟着赵刺史就对咧!”

    “就是,就是,吃了饭赶紧上路,甭给赵刺史添麻烦呀。”

    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都知道了赵迁为了保护他们,所做的艰苦战斗。

    宣传这些战斗场景的,自然就是那些士卒了,他们宣传之中,不免得夸大了许多,把赵迁还有几位将军的形象,夸张的更加神武。

    这其实是赵迁的一种小手段,毕竟看了多年的七点全国联播,对于如何赢得民心,还是有些心得的。

    不管百姓如何议论,赵迁及众将官聚在一起,徐荣将俘虏的卫仲道一下仍在赵迁面前。

    “主公,此人自称是河东卫家,吾未敢轻杀。”徐荣说道。

    “卫家?”赵迁眉头一皱,一下子没想起是什么卫家,“找点水,把他弄醒。”

    宋宪答应一声,找了个瓢,弄了半瓢凉水一下子就泼在了卫仲道的脸上。

    卫仲道一个激灵,醒了过来,茫然四顾,遽然发现此时所处的地方,回想昨晚的情形,顿时打了个冷颤。”

    “汝是何人?为何伏击吾军!”赵迁喝道。

    卫仲道调整了好一会儿,从地上站起来,稍微顺了顺凌乱的头发,还有些傲然道:“吾乃河东卫仲道!”

    一听这个名字,赵迁先是感觉有些耳熟,随即便想了起来,嘴角微微一扬,知道这卫仲道来此的目的了。

    “大胆,敢对俺大哥无礼!”张飞猛然喝道。

    卫仲道冷不防的被这么一喝,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咽了口唾沫,说道:“请看在吾卫家的面子上,放吾离去。”

    “你们卫家的面子很大吗?”赵迁笑着问道。

    荀攸以为赵迁不知道,走上近前,小声说道:“河东卫家,乃是汉初大将军卫青之后,在河东乃是大家族。”

    荀攸声音虽小,在场的人还是都听见了,不由得面面相觑,卫仲道他们没有听说过,但是卫青的大名,他们可都是知道的。

    卫青可是汉武帝的大舅子,标准的皇亲国戚,而且本身也是厉害,首战匈奴,奇袭龙城,揭开了对战匈奴,由败而胜的局面。

    卫仲道看到众人的反应之后,胸脯一听,抹开挡在额前的以缕头发,昂然道:“不错,吾卫家先祖正是卫青,赶紧将吾放了!”

    不过,赵迁却是冷笑一声,喝道:“王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汝区区一卫家纨绔,敢凌驾于国法之上?”

    “吾犯何法?”卫仲道还有些不服气。

    赵迁微微一笑,反问道:“汝知吾是何人?”

    卫仲道一愣,下意识的就说道:“汝乃镇北将军,领并州刺史,易侯赵迁。”

    “哈哈!还挺了解本刺史,看来早就图谋不轨了吧?”赵迁笑道。

    卫仲道没有接话,反而继续问道:“汝告我,所犯何法?”

    赵迁冷哼一声,说道:“本刺史发檄文,聚诸侯,行天下之正义,讨无道之董贼,皆为国家,汝于路伏兵,欲功吾军,此不异于与吾讨董同盟为敌,乃是反叛重罪!”

    “啊!”卫仲道被赵迁的话,吓了一跳,自己万没想到,得了一个反叛的重罪,这可是要诛九族的。

    不容卫仲道反驳,赵迁接着大喝道:“汝是否还有同党!”

    “啊?”卫仲道吓了一跳,摇头道,“无有同党!”

    赵迁嘴角一扬,命道:“来人,将侍中蔡邕及其女儿蔡琰唤来此处!”

    “得令!”

    军校接令而去,卫仲道的脸色却变得异常难看,脸色煞白,面无血色。

    过了一会儿,蔡邕、蔡琰父女二人,在军校的带领下,来到赵迁面前。

    “见过赵刺史,不知唤老夫前来何事?”蔡邕不卑不亢的问道。

    赵迁这还是第一次见蔡琰,历史上,这可是位大美女,不由得朝她看去。

    只不过此时蔡琰躲在蔡邕的身后,赵迁看不真切。

    蔡琰对赵迁也是很好奇,之前在车里听过赵迁的声音,隔着窗帘也没敢多瞧,此时有些按捺不住,越过蔡邕的肩头,朝赵迁看去。

    蔡琰刚刚探出头来,第一眼就看到了正望向自己的赵迁,四目相对!

    “啊!”蔡琰轻呼了一声,连忙躲了回去,脸色通红,心脏也扑扑直跳。

    赵迁也连忙在蔡邕为发觉之前赶紧站好,不过刚才那一眼,赵迁已经确定了,这蔡琰绝对是个大美人。

    平复了一下心情,赵迁指着卫仲道,笑道:“蔡大人,可认识此人?”

    蔡邕看了一眼,似乎没认出来,欲要上前细看,却猛然问道一股尿味扑面而来,不禁止住了脚步,轻轻地摇了摇头。

    卫仲道大惊,忙说道:“蔡伯父救我,吾是卫仲道啊,吾特为伯父及文姬而来!”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其罪当斩() 
蔡邕一听,连忙又仔细看去,经过认真辨认,才大吃一惊,道:“仲道,真的是你!”

    卫仲道忙不迭的点头道:“正是在下,蔡伯父、文姬,救吾一命啊!”

    “仲道放心,赵刺史宅心仁厚,绝不乱杀无辜。”蔡邕说着,想要近前,可卫仲道身上的味道着实刺鼻。

    一旁的蔡琰也是掩着鼻子,皱眉问道:“仲道,你怎么落得如此模样?”

    卫仲道冷哼一声,指着赵迁道:“都是拜他所赐,文姬,吾特来救你们的。”

    这卫仲道平时也是风度翩翩,家世又好,又有几分文才,每次到洛阳,总会去拜见蔡邕,蔡邕十分喜欢。

    而且这卫仲道也有意蔡琰,曾数次与蔡邕提起过,只不过蔡琰似乎不太感冒,蔡邕也就没有答应,这事就拖了下来。

    不过,很多人都知道,河内卫仲道对蔡邕之女,情有独钟,蔡琰倒是对此事颇为烦恼。

    而此时的卫仲道更是不堪,头发散乱,衣衫褴褛,更甚者,语无伦次,刚才还要蔡邕救他的命,现在却又说自己来救蔡邕、蔡琰,当真是前言不搭后语。

    赵迁看着蔡邕和卫仲道“相认”,微微一笑,对蔡邕说道:“蔡大人,这下认识了?”

    蔡邕点点头,说道:“认识了,此人是河东卫仲道,与老夫有旧,还请刺史大人放过他吧。”

    蔡邕此时显得很是恭敬,显然真心想替卫仲道求情。

    刚才还面带微笑的赵迁,突然把脸一沉,喝道:“大胆蔡邕,外联卫仲道,与董卓勾结,该当何罪!”

    蔡邕被赵迁的大喝吓了一跳,连忙说道:“赵刺史之言,老夫不明白,还望直言相告。”

    赵迁板着脸,冷哼一声,说道:“本刺史乃讨董先驱,此次回师并州,却遭遇伏击,蔡大人,汝以为是何人所为?”

    蔡邕没加思索,直接说道:“必是董卓同党!”

    赵迁嘴角一扬,又问道:“那这董卓同党又是如何得知吾军的行军路线的?”

    蔡邕眉头一皱,不确定的说道:“难道队伍当中有人做内应?给董卓的同党送了消息?”

    这蔡邕虽然是当世大学者,博览群书,不过却没有多少心计,几句话就被赵迁带进沟了。

    连旁边的蔡琰都听出不对,连忙拉扯蔡邕的衣袖,附耳轻言,提醒自己的父亲。

    蔡邕经蔡琰提醒,这才恍然大悟,赶紧说道:“赵刺史,这必是误会,老夫一直随军前行,怎会报信呢?”

    赵迁哈哈一笑,说道:“本刺史请你们如晋阳避难,从未强求,是以中途偶有百姓离去,却也一概不咎,蔡大人定是借此,将情报送出。”

    “这……”蔡邕大急,却也找不出理由反驳,因为赵迁说的确实是实情。

    一些百姓走到河内郡的时候,投奔亲戚去,赵迁并未阻止,而且,有些百姓甚至离开之前,慕名前来拜会蔡邕,这些很多人都看见的。

    所以,现在蔡邕是百口无言,有口难辩。

    “赵将军,吾与父亲从未给他人送信,请您相信!”蔡琰此时站了出来,看着赵迁说道。

    赵迁终于有机会正面看看蔡琰了,只见她双眉紧蹙,粉面微红,柳叶峨眉,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过了好一会儿,蔡琰似乎才感觉,这样跟赵迁注目而视,有些不妥,眼光便有些闪躲。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如此,本刺史暂且信你。蔡大人,吾还有一问。”

    蔡琰见赵迁信了自己,微微施礼,露出一丝浅笑,又站回蔡邕身后。

    蔡邕听闻,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