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天下第一军-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亡很重。
苏军的战术,就是靠大规模机械化部队进行大范围的突击和迂回以及包抄,也就是其所特有的大纵深作战战术。这种战术,是典型的俄式作风,简单粗暴,绝不精细,但却极为有效。但这只是大兵团作战时才能运用到的战术,在小规模部队作战时,这种战术则是完全无法发挥。而苏军又不屑于去研究和运用以及发展小规模战斗的战术,所以他们的基层部队战术,就是极其的普通和简陋以及缺失。所以在小规模部队作战时,苏军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往往仍是不能稳操胜券,顶多也就是以大量官兵的牺牲和武器的大量损失为代价,赢得战斗胜利。
国军的战术,基本上,也就可以说是没有战术。想学美军依赖火力,但自身的整体火力水平,在全世界都处于倒数。想学苏军全面提高,结果因为当时的苏军都没有什么战术可言,所以也就什么都没学到。想学德军重型步兵,结果受限于自身实际的工业实力和装备水平,所以最后还是个画虎不成反类猫,最后只是形成一支有着类似德式重型步兵部队框架,但实际上仍是轻型步兵部队且没有轻步兵部队相应战术的军队。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日军在与这些军队的交战之中,往往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战果。
但如果是碰上在战术上和其处于同等水平,甚至是更高水平的部队时,那么日军同样也会吃亏,就比如这个时代的德国军队,以及十数年之后的解放军和志愿军。
这个时代德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虽然却有一些出彩之处,但在总体上,也并不比欧美列强强上多少,顶多也只是处于同一水平线而已,所以德国军队的强悍战斗力,从来都不是靠其装备水平,也不是战斗意志,或者所谓的“民族精神”,而是源自其细腻而灵活的战术。
另一支强悍的军队则就是十年之后的解放军和志愿军,韩战中的志愿军,甚至被称作为“轻步兵的巅峰”,但这并不是吹嘘或者夸大,而是事实。朝鲜战争中以极差的装备和极差的后勤,和当时在各个方面都处于顶峰的美军打了三年,最终打成平手,逼其放弃整个战略目标,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各种伪装行军,各种埋伏偷袭,各种迂回穿插,各种包抄包围,各种围点打援。当时的志愿军,完全可以说是将军事历史上所有能用到的战术,全部应用到了实战中且发挥到了极致。而这种灵活多变,将各种可能以及不可能的战术全部应用到了实战中的军队,自然也就是战术最为强悍的军队。
所以,尽管日军战斗技艺极高且基层战术刁钻狠辣,但如果遭遇到的,是这个时期的德军或者十数年后的志愿军这种比他们更为强悍的军队时,他们也会吃上大亏。
“所以,在遇上解放军出身的自己时,对面狂妄且骄横的日军,还能像往常一样,占尽中国军队的便宜麽?”
韩超默默想着。
在观察了几眼日军的坦克后,韩超又将目光转移到更远的地方,他想趁这个间隙,了解清楚这支日军攻击部队所拥有的主力武器装备,以便于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最远的一千五百米距离上,似乎是有两门小型火炮,这两门火炮的体型都是非常小巧。每门火炮的旁边,都围了一圈人,正在紧张忙碌着什么。火炮的后方不远处,则是堆放着大堆的物资,料想应该是配件和弹药之类。
韩超看了两眼后,就判断出来,这应该就是日军步兵大队内的标准炮兵支援火力——九二式步兵炮了。
这种火炮,体积非常小巧,重量更是非常的轻,但却拥有着射程远和精度高以及火力猛等等优势,是种难得的好武器。
“可能的话,最好能够缴获上一两门来用,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韩超一边偷眼观察一边想着。
再近一些,距离己方阵地约一千米的距离上,这里就是日军攻击部队的出发阵地了,六辆坦克和一个中队规模的步兵就全部都在这里。
在一条人工堆彻起来,约有一米来高的连线土方上面,不少量的日本兵正快速摆弄着什么,韩超细细看去,确定是重机枪无疑。
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
数量不在少数,韩超粗略数下来,竟有十二挺之多。
“十二挺重机枪,这支日军部队,装备也真有够豪华!”
日军的步兵大队内,一般都标配有一个机关枪中队,除少数如朝鲜和台湾守备部队以及日本国内新兵训练会装备使用“三年式重机枪”外,其余主力部队,尽皆装备九二式重机枪。只是在数量上,却是和日军那繁杂混乱的编制一样,没有一个固定标准。有的机关枪中队,装备八挺,有的则是装备最多数量的十二挺。
韩超没有见过这个时代日本军队重机枪在野战环境下的射击模式,但粗略看了看,也就明白过来。
“嗯,这道夯土壕沟平台,应该就是为了在前方攻击部队在进攻之时,日军机关枪中队的这些重机枪,能够以较高的射击角度进行射击,这样的话,子弹就是从攻击部队的上方穿过,然后打到中国军队的阵地上,不用担心因为射击俯角太小和射击高度太低,而打到自己人身上。”
韩超继续观察。
第五十三章 绝对的优势()
在这千米阵地上,还有两群和攻击部队以及机关枪中队明显不是一个体系的日本兵,他们正在两门小炮周围紧张忙碌着。
韩超细细分辨之后,看出,这是两门九七式81毫米迫击炮。
韩超心中有些惊讶。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这种迫击炮,虽然早在1931年就向法国购买了“布朗德81毫米迫击炮”的授权,但因为日军高层一直不愿意装备射击精度较差和弹药消耗较大的迫击炮,所以,直到今年六月,才开始试制一些,难道这么快就装备给前线日军了?”
“也许,只是为了在实战战场上试验,以便于后续改进?”
韩超记起前世中关于这种迫击炮的相关资料,各方面性能都很是不错,唯一缺点,就只是数量较少,而没有大批量装备而已。
如果这支日军部队使用这两门迫击炮来炮击己方阵地的话,虽然眼前看到的,就只有数量不多的两门。但迫击炮是最典型的曲射炮,是专门用来对付山体反斜面和宽度较小战壕内的软目标,一旦日军在进攻时,后方的炮兵使用这种迫击炮展开伴随火力支援,那么己方在战壕中的兵员,却是要遭受不小的伤亡。在这点上,这种名气不大的迫击炮,比起大名鼎鼎的九二式步兵炮,效果却要更好。
韩超咬了咬牙,又继续观察这支日军部队,看看他们还有没有其他特殊装备。
果然,眼尖的他又在日军攻击部队的步兵人群之中,发现了两件奇怪的兵器。
这是一种有着两脚架,弹匣在上方,枪托又类似于后世某种狙击步枪的一种奇怪枪械。
更为奇特的是,这枪体积很大,长度竟然超过两米!而且,重量似乎也是很重,韩超看到竟有四名矮壮的日本兵在费力的抬着一把枪!
有弹匣看起来像半自动步枪,有两脚架看起来像轻机枪,这种枪托看起来又像狙击步枪,极长的长度和极大的重量看起来又像是一门炮
也还真是个“四不像”
韩超看着这种枪皱起了眉头。
“这是什么武器?”
“又像是一门炮?”
等等
“莫非,这就是日军那,九七式自动炮?”
韩超脑中一下冒出前世中对这种武器的记忆。
九七式自动炮,是个日军内部名称,它在日军之外的通用名称是,“九七式20毫米反坦克步枪”。
这种武器,顾名思义,也就是20毫米口径的反坦克步枪,只不过因为此时的日本是将13毫米口径以上的枪炮武器统一认作是“炮”,所以也就有了“九七式自动炮”这个颇为另类的名称。
这种反坦克步枪,其实并不算是先进,它的穿甲能力不强,但长度却很长,重量也是很重,全部重量能够达到六十公斤,极为沉重,在一般的行军之中都不能依靠人员携行而是需要马匹驮负,也只有在作战之时,才会勉强依靠人力抬运部署。
“九七式自动炮一般配备给步兵大队内的大队炮中队,属于大队炮中队所拥有三种火炮中的一种,另外两种就是九七式81毫米迫击炮和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但问题是,己方中国军队这边,根本就没有坦克和装甲车之类的任何装甲车辆乃至是无装甲车辆。那么,他们的攻击部队将这种反坦克枪弄到前面来是什么意图,难道要用这么笨重的武器伴随步兵进攻?”
稍稍想了想后,韩超明白过来。
“这种反坦克步枪,虽然一般是用穿甲子弹来对付轻型坦克和装甲车辆,但在必要时候,也可以使用专用榴弹,来狙击处于碉堡中的机枪枪眼或是裸露于表面的轻重机枪或是小型火炮等等。如果放在后方的话,千米距离虽然不算很远,但这种半自动射击的反坦克步枪,因为没有专用的瞄准镜以及自身精度问题,所以也是难以击中比车辆小的多的目标。为了能够命中目标,就必须要在足够近的距离内射击,所以日军才会在攻击部队中随身携带着而不是在这千米阵地上设置射击阵位。”
“看来,日军至少也会将这种用于狙击小目标的武器,移近至五百米左右,否则以这种反坦克步枪的精度,根本就是难以击中枪眼等小目标”
韩超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时代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虽然较之欧美一流强国陆军武器装备稍差一些,但比起中国军队来,还是占尽了绝对的优势。
仅仅这支中队级别攻击部队和支援部队的武器就有。
带领和掩护以及支援步兵中队作战的战车小队,他们拥有,六辆九五式轻型坦克。
步兵大队所属之机关枪中队,他们装备的是,十二挺九二式重机枪。
步兵大队所属之大队炮中队,他们装备的是,一千五百米距离上的两门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和在一千米距离上的两门九七式81毫米迫击炮以及可能前出至五百米左右距离的两门九七式20毫米自动炮。
在坦克和装甲车辆方面,这个日军步兵大队配备了六辆九五式轻型坦克,而己方第一营和自己的近卫混成排,坦克和装甲车,则是完全没有。
在重机枪方面,仅仅日军这个步兵大队本部所属的重机枪,就有多达十二挺之多,而己方,算上李炳祥从团部要来的两挺二四式重机枪,一共也才只有四挺,而且,其中两挺,还是给韩超和他的近卫混成排,准备之后要进行的突袭作战中用的。
火炮方面则是更差,日军仅仅这个营级编制的步兵大队,就装备有多达六门的自动炮和迫击炮以及步兵炮。而第一营,就只有两门国造“二十式82毫米迫击炮”,而且为了不被摧毁,已在第一时间就被李炳祥给布置在了孙宅村子里面,计划关键时刻才能使用。而差距最大的,还是双方重型支援火力的严重不平衡,日军这支步兵大队除了这些本部所拥有的武器外,还会有后方远程火炮和各型坦克以及航空火力的支援,己方则是完全没有。
韩超一边观察一边心中计较,在看了几分钟之后,对日军这支攻击部队所拥有的火力已是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五十四章 特殊任务混成支队()
接着。
韩超又观察日军攻击部队和在约一千五百米距离上的这支部队以及在更远距离上的那支日军大部队。
韩超一边凝神观察一边思索。
“攻击部队已经看过,看其规模,应该就只是一个步兵中队。”
“后面一千五百米距离上的这支日军部队,人数约在千人上下,应该就是一个甲种师团的步兵大队。”
日本陆军编制师自一战中的美军大编制师,而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其陆军部队的编制规模比一战时火力和人员庞大的美军师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军的步兵中队与其他国家军队的步兵连是同等级编制地位,但其他国家军队的一个步兵连,人数大多都是在一百人到一百五十人之间,而日军一个甲种师团步兵中队的员额标准却是高达227人,已经远远超出一个步兵连的正常编制水平。
日军的步兵大队,与其他国家军队的步兵营一级属同等级编制地位,但其他国家军队的步兵营,人数一般也就在三百人至五百人之间,而日军一个甲种师团的步兵大队,不只下辖有多达四个步兵中队之多的兵力,而且其大队编制内部,还另外辖有机关枪中队和大队炮中队以及运输中队和守备中队,共计八个下辖中队,另外还有大队本部。
虽然除了步兵中队之外,其余中队人数多寡不一,但整个甲种师团步兵大队的兵员员额,一般还是会超过一千一百人乃至一千二百人,甚至更多。
所以,日军这种极为充实的编制,也就是其军低级别部队却往往拥有极强战力的原因之一。
“日军这支步兵中队和后方的步兵大队,倒也没什么稀奇,只是在远处三公里的距离上,却还有一支规模不小的部队集结在那里,已是源源不断的抽调出了一支支战车部队和步兵部队以及炮兵部队去往不同的方向”
韩超对抗日战争的战史颇为了解,他知道在淞沪会战前期的作战中,日军主力进攻部队其实并不是普通的日本陆军野战师团,而是由步兵部队为基础,再加强给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等等兵种所组建的“特殊任务混成支队”。负责进攻月浦镇的,就是日军第十一师团部队所组成的,天谷支队和浅见支队。这两个支队虽然都是在各自一个步兵联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但其兵种构成却是极为全面,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和坦克火炮以及空中支援海上支援,一个不少,而且其部兵力也是十分充足。
负责防守月浦镇及其周边阵地的中国军队,却是只有第一师和第九十八师两个步兵师,两个师武器装备差不说,兵力还是不足,而且重要的是部队的战斗力和日本军队也是完全没法比。
往往日军仅用一个步兵营级别的步兵大队,就能正面击溃国军的一个步兵师,日军别说动用一个师团,就算只用一个旅团,往往都能从正面突破中国军队数十个步兵师的连环防御阵地。
而现在的情况,在月浦镇周围,己方防御兵力,就只有中国军队区区两个步兵师,而进攻方,却是日军两个加强步兵联队规模的支队,虽然双方兵力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甚至中国军队在人数上是稍稍多于这两个支队的,但双方的装备和战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进攻中国军队一个三四百人步兵营的阵地,其实完全不值得动用一个同等级编制的步兵大队,一般情况下,只需一个连级编制的步兵中队,要攻下阵地那也是完全不费吹灰之力。甚至在坦克和炮兵以及飞机的带领和掩护以及支援之下,不说后期能不能独自应对中国军队的反击,单说攻下阵地,那么就算只出动一个排级编制的步兵小队,那也还是绰绰有余。而这支日军部队之所以在这第一次的进攻作战中,就动用六辆坦克和一个步兵中队,显然就是因为这支日军步兵大队在兵力上完全足敷使用,是打算“杀鸡用牛刀”,一举将这孙宅攻下了。
韩超在观察了几分钟前方的日军部队后眯起了眼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