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争重-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灵儿将刘通带入房中,将九节杖交给刘通,嘱咐一番后,刘通拿了刘宽的手令和书信,提着苍龙棍,将九节杖和一袋玉米煎饼、两个水囊捆在马上,与龙端儿同骑一马直奔蓟城而去。
却说刘通、龙端儿一路狂奔,偶尔下马休息,也是因为心疼龙端儿不善骑马,颠簸难受。龙端儿知道刘通体恤自己,怕自己耽误大事,屁股生疼,却咬牙不语。
两人日落投宿,天不亮就继续赶路,刘通偶尔还叫龙端儿射杀一些路上见到的飞禽走兽烤食。两人一路倒也顺利。
不日后黄昏时分,刘通两人来到蓟城城外,却见曹操大军已经将蓟城围困,正在攻打,刘通看去,城外曹操军有三万多人,城上幽州军人数不多,大概有五六千人左右,城上城下死伤并不多,看来曹操也是刚刚赶到,攻城时间不长。
刘通知道,蓟城兵力有限,城外也没有什么幽州军队,时间一长蓟城很是危险。
当晚将王灵儿和刘宽写给刘虞的书信捆在九节杖上,带着龙端儿摸黑来到蓟城城下,让龙端儿运起灵气将九节杖甩到城上,就离开城墙找个僻静处休息去了,准备天一亮就前往辽东。
战时情报递送快捷,刘虞接到刘宽的书信,得知刘宽的战略,很是生气。
刘虞刚刚大病初愈,大病期间,刘宽也没有前来探视,现在自己心力交瘁之际,刘宽还是考虑自己的战略,却将全家老小置于危险之中。刘虞君臣父子观念浓烈,心中觉得刘宽大为不肖。
天还未亮,龙端儿将刘通推醒,指着曹操大营,侧耳在听着什么。刘通纳闷,也静静听去,感觉曹操大营外有人马嘈杂之声。刘通心想,难道爷爷派人出来劫营了?
第103章 完体夏侯惇()
刘虞一大早起来巡城,慰问守城将士,看见城墙上越来越多的青壮汉子加入。鲜于银根据荀彧的建议,昨天下午已经开始带人挨家挨户动员,邀请全城大户、世家家丁、护院参与守城,与蓟城共存亡。大户、世家都拥有大量的农田、商铺,这几年因为幽州良好的经商环境,加之粮食产量的提高,普遍更加富裕,也积极派出家丁、护院参与守城。
郁闷一夜后,见到此情此景,刘虞很是满意,这些家丁、护院虽然不是军人,却都是勇武汉子,战斗力不差。
听得曹操军营人马嘶鸣,甚是混乱,很是纳闷,刘宽明言不会来救,周边也没有幽州军队,附近郡县自己早已命令各自守城,也没有什么正规部队,是什么人前来劫营?不禁好奇,刘虞与荀彧两人倚在城头,远远眺望曹操大营。
城内,一大早刘和拿着刘通送来的九节杖,也开始在全城招募青州移民中的老军,原青州军中由于整编,淘汰了很多老军,他们中一般是年纪较大,或者受过伤,或者不愿意继续从军,或者是想从商,或者是有工匠手艺的人。这些人广布于蓟城各商铺、作坊或者在蓟城生活。
刘和将九节杖供奉在城中城隍庙门口案几之上,派遣十几组军卒敲锣打鼓到处传达召集令,反复宣唱:“圣姑有令,城隍庙前,九节杖聚军!”
却说城外,刘通早已听得曹操军中异常,收拾铺在地上的毯子,和龙端儿简单洗了把脸,就着水吃了几口干粮,拎着苍龙棍带着龙端儿朝曹操大营奔来。
刘通远远看见曹操大营火起,一队五百人左右的骑兵,在曹操大营外向大营射箭,曹操军营与之对射,军营内纷纷集结人马,一队两千多人的骑兵正往营外追来。
营外骑兵打着幽州龙纹赤帜,见曹操已经集结军马,便边射箭便后退。见曹操骑兵众多,便迅速远离。五百骑兵朝刘通而来,刘通打马迎了上去,为首的是一个长胡子的白袍将军,二十六七岁,手持长弓,马上挂着一柄镔铁长戟,白袍将军领着众骑兵散开,不停向后射箭。
众人都是能骑善射之人,追兵不停有人落马,损失惨重。带领追击的是曹操大将夏侯惇和曹仁,曹仁见来人骑术精湛,箭术高超,便不再拼命追赶,只是紧紧跟随。
刘通停马,冲来人大喊:“来将何人?”刘通真气强劲,虽是孩童声音,声音却甚是洪亮骇人。
对面五百骑兵见迎面马上坐着两个孩童,很是奇怪,纷纷勒马。白袍将军见状,打马上前,看见刘通手中长棍,心中了然。自己虽然没有见过刘通,但小霸王之名幽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白袍将军收起长弓,抱拳对刘通行礼道:“公孙度将军账下,裨将太史慈见过长公子!”
刘通听言,将苍龙棍往地上一插,只见苍龙棍插于坚硬土石地面半尺,太史慈及手下见状无不惊骇,心道这个孩童竟然有如此力道,自己万万做不到。
“当面果真是太史慈将军?”刘通飞身下马,快步来到太史慈马前。
太史慈见刘通如此,也顾不得是在战场之上,只好下马行礼相见。刘通拉着太史慈,哈哈大笑,“不曾想在此见到了将军,我父亲经常提起将军,思念的很呢。将军怎么会来到这里?”
听说刘宽如此看重自己,太史慈听后感动异常,不禁热泪盈眶,说道:“长公子,公孙度将军派人来蓟城公干,我因思念家慈,就请求前来,一并看望城中老母。”
刘通知道刘宽早已经派人将太史慈母亲送到蓟城安居,点头应对,刘通摸着太史慈马上兵器,问道:“将军,此戟叫什么?”
刘通知道太史慈乃是真正的神箭手,却不知道太史慈是用戟的。“此戟名狂歌戟,乃是恩师所赐!”太史慈答道。
“不知比吕布的方天画戟如何,早知你用戟,当年我就抢了吕布的方天画戟送与你!”刘通摇头不止。
太史慈以为刘通认为自己的兵器不行,但听刘通说要抢了吕布的兵器送给自己,心中也是一暖。
这时众人听得后面马蹄声靠近,太史慈赶紧请刘通上马。却说夏侯惇、曹仁见幽州骑兵停驻不前,却背对自己,很是蹊跷,不敢上前,只是慢慢靠近停了下来。
刘通上马,来到阵前,幽州骑兵见长公子如此勇猛,丝毫不将敌军放在眼里,纷纷转身,护在刘通身后。
曹仁走近一看,刘通!心中丝丝恐惧泛起,我道何人如此猖狂,几百骑就敢劫营,原来是这个小魔头在此!
夏侯惇大喊到:“来将何人?”
“完体将军,怎么假装不认识我呢?讨董的时候,我们不是见过几面吗?”
夏侯惇见刘通戏嘘自己,心道,谁不认识你啊,我问的可不是你这个小毛孩!太史慈抱拳,正要回答夏侯惇,却见刘通打马上前,提棍指着夏侯惇说道:“你这个瞎了只眼的东西,敢假装不认识我!还敢带兵侵犯我幽州!听好了,不要吓得尿了裤子,我就是大苍龙刘宽账下,小苍龙刘通!”刘通知道最近外面有人称刘宽为苍龙,便得意的自称小苍龙了。
夏侯惇也是认识刘通的,听刘通一会叫自己“完体将军”,不得其解,一会又骂自己瞎了一只眼,很是气愤,“你这顽劣稚子!本将军双目如炬,岂可胡乱称呼?”
“哈哈哈……我说夏侯惇啊,你现在双目如炬,再不退去,马上就变成独眼龙啦!”
夏侯惇听后大怒,挥舞长枪就奔了过来,太史慈见状打马迎了上去,与夏侯惇单挑起来。刘通知道夏侯惇武艺高强,但也想见见太史慈的武艺,便勒马观战起来。
太史慈、夏侯惇大战,你来我往几十回合后不分胜负,太史慈一路长途而来,昨夜不曾休息,一大早劫营甚是疲惫,渐渐地力有不支,眼见要落于下风。
刘通心想,如果太史慈落败,对方一拥而上,两军距离较短,自己几百人很是危险,低声对众人说道,“准备射箭!”
龙端儿闻言也取下龙舌弓,刘通知道龙端儿取箭,俯身趴在赤兔马脖子上,喊道:“端儿,射夏侯惇左眼!”
龙端儿闻言,搭弓就射,龙端儿自从上次运灵气射死刘岱被刘宽责骂后,不敢再使用灵气,但其真气也是了得,嚓!只见铁箭夹携风声飞出。
夏侯惇正举枪抬着太史慈的狂歌戟,两人较力,余光见箭枝飞来,躲之不及,被铁箭射中左眼。太史慈英雄人物,见夏侯惇中箭,便停了下来,看着他。
只见夏侯惇拔出铁箭,铁箭带出其左眼眼珠,夏侯惇大喊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说罢把眼珠子塞进嘴巴,从箭上咬下,吞咽了下去,然后挺枪准备继续与太史慈大战。
虽然知道历史上有这个桥段,但亲眼所见,刘通还是毛骨悚然、鸡皮疙瘩爬满全身,小手一挥,喊到:“射!”
刘通身后众人早已搭弓,纷纷射向曹军,曹军正被夏侯惇举动惊骇住,不曾防备,上百人纷纷落马。
“太史将军,撤退啦!”刘通大喊一声,扭转马头,带着众人打马而去。太史慈见状,也不忍心与夏侯惇继续大战,扭头就跟着刘通跑远了。
曹仁见夏侯惇负伤还想继续追击,赶紧阻止。吩咐人给夏侯惇包扎后回营了。
曹操得知夏侯惇受伤,赶紧来其帐中看望,得知乃是刘通所为,恨得咬牙切齿。郭嘉纳闷,我军隐藏行踪而来,远在冀州的刘通怎么会带兵出现在蓟城?难道刘宽事先知道我军意图,早已派兵来援?
第104章 大赫山空()
却说蓟城城头,半日已经增加上万青壮汉子,世家、大户家丁、护院来了二千多人,青州老军,九节棍集结了一千多百战之士。让刘虞和荀彧想不到的是,城中普通老百姓积极要求上阵的青壮竟然有五千多人,光负责推广新作物的张五,一人就纠集了五百多青壮汉子。
荀彧惊叹,刘氏父子在幽州的德政甚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刘和虽然是文人,却极具才干,胆略过人,组织人手有条不紊,甚至亲自上城墙参战。刘和大儿子刘桥、次子刘北也是勇武非凡,与鲜于银、刘雨四人分守四门。荀彧见状大为放心,幽州这几年连续丰收,蓟城屯粮如山,如今民心可用,一万五千人守城,虽然人数不多,但坚持到刘宽调遣的辽东骑兵前来应该无碍。
刘通带着太史慈部来到刘家堡,大餐一顿,心情大好。又叫老管家刘安烤了几个地瓜与太史慈吃了起来。太史慈已经饭饱,不好推却,也斯文地吃了起来。“太史将军,曹操攻城,你部队是城外唯一力量,对蓟城来说,很是重要,不知将军有何计策应敌?”
太史慈沉思后摇头。刘通说道:“将军兵少,却均是骑兵,来去如风,最好战法就是游击战!”
闻所未闻,太史慈好奇问道:“长公子,何为游击战?”
刘通摆弄着桌上的地瓜说道:“将军五百人不可与曹军正面交锋,游击战精华为十六字,将军谨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太史慈反复低吟,眼冒精光,兴奋不已,“长公子真乃奇才也,此战法甚合我部情状。今我部骑兵人少而快捷,曹操攻城,我扰之,曹军来追,我退之,我军白日休息,每夜扰其军营,疲惫其全军,择机再劫其粮草、击杀其斥候,曹操必不胜其烦也!”
刘通见太史慈如此快速理解并发挥了十六字方针,很是高兴。刘通将刘安叫来,吩咐道:“刘家堡迟早为曹操知悉,即日起全堡迁往北部草原。尤其要保护好工匠和耕种能手,待曹操退兵后再回来。”
“长公子,是否要毁掉附近所有房屋和粮食,坚壁清野?”
刘通摇头说道:“如果曹操没有军粮,必定祸害我幽州百姓,我幽州目的不是为了全歼曹军,只是要其退兵即可,不可与之鱼死网破,我们与曹操在幽州境内交战,不可逼迫他糜烂幽州,来日只要将他逼走就行了。刘家堡带不走的粮食,都不要毁去。”
刘安称诺退去。太史慈听刘通之言,心中对其佩服万分。
午饭后,刘通告别太史慈、刘安等人,带足干粮饮水和龙端儿快马往辽东而去。
赤兔马快,五日后两人来到襄平,刘通打小就跟刘电亲密,几年不见,甚是亲热,刘电从城门接到刘通后直接将他带到襄平辽东郡府衙。公孙度知道刘宽在冀州用兵,听说刘通前来,知道必有千钧要务,也不与刘通寒暄,直接看了刘宽手令,刘通在公孙度看手令并沉思时,简略地将冀州和蓟城情形说了一下。
公孙度沉思片刻后,击鼓聚将,令刘电带领本部骑兵并带着刘宽手令和自己的手令即刻前往襄平北三十里外蹋顿军营,汇合蹋顿骑兵,立刻前往蓟城救援。并令凉茂、卑衍、阳仪领步兵三万紧随其后兵发蓟城。公孙度吩咐刘电,一路轻装简从,不要等待步兵,直接奔赴蓟城与曹操交战,不要计较伤亡,务必确保蓟城安全。
刘通见公孙度一下子派出五万兵马,韩当南下后,知道辽东、吉林等地兵力空虚,问道:“公孙爷爷,北方诸部都平定了吗?大军离去,辽东、吉林、哈城能否安稳?”
公孙度夫妇及女儿公孙秧与刘虞夫妇、刘宽夫妇关系密切,很是疼爱刘通,公孙度抱起刘通,放在双膝上,正色对刘通说道:“蓟城乃是我北方四州的根本,伯安兄乃是四州总督,我幽州的旗帜,即使辽东丢失,蓟城也不可被攻破!何况我与韩义公、乌桓候丘力居经营北方多年,现北方诸郡稳定,步入正轨,勿要忧心。”
刘通见公孙度宽慰自己,也就不再多言。
多年之后刘通才知道,辽东大军走后,一直潜伏的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见韩当大军南下,公孙度兵力不足,联合吉林郡几个部落和毋丘俭的仇家木托起兵反叛,最后还是被公孙度、丘力居血腥镇压,北方各郡也损失惨重。
公孙度活捉并处死了公孙越,自此公孙瓒势力彻底消亡。公孙度得知木托杀害了毋丘俭家人,便将木托押送交给了毋丘俭处理,木托被毋丘俭所杀。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但曹操围攻蓟城的确给幽州政权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刘通见辽东大军分批开拔,刘电也离开了襄平,觉得无聊,知道蓟城之围不日能解,就想回信都参加对袁绍的大决战。却见龙端儿整日心事重重,对自己欲言又止。
一日,刘通站在城头看着远处隐隐约约的大赫山,突然明白龙端儿为何心事重重了。
当日刘通向公孙度辞行,说要回冀州复命,公孙度不好再留,就安排人送刘通两人出城了。
刘通告别送行的人后,并不南下,快马奔大赫山而来,龙端儿见状心中欢喜,从后面揽紧刘通腰身,将脸埋在刘通后背,两人一路无话。
进山后,刘通放慢脚步,带着龙端儿沿着熟悉的路径一路欣赏着这初夏的山林风光。
越靠近大赫洞,龙端儿脚步越快,刘通只得加快步伐紧跟,龙端儿见大赫洞显现在眼前,快步走了进去。刘通则停在洞口,心道不妙。
刘通清楚记得三人当年离开大赫洞的时候,自己父子两人明明用密密麻麻的藤蔓遮掩了洞口,现在是夏天,藤蔓应该正是茂盛的时候,洞口应该完全被遮掩。
刘通仔细打量洞口周围的藤条,发现洞口上方及旁边的藤条有被刀剑斩断的痕迹,刀口整齐,都是一刀或者一剑斩断的,看来用刀剑的人是个高手,不是普通之人。
刘通赶紧点燃事先准备的火把,追上已经进洞在前方焦急等着自己的龙端儿。刘通拉着龙端儿的手,不知道该如何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