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公主。
在消灭都蓝可汗余部后,韩子高顺弱水南下,并于四月底接连击败当地隋军,陆续攻克河西走廊上的最为重要的敦煌、张掖、武威三郡,彻底夺取了这个联系西部陆路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
陇右自从隋帝国与西突厥和好后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隋帝国中比较富庶的郡县,另外因为对吐谷浑的统治和防备日渐强大吐蕃的关系,隋帝国在陇右驻扎了不少军队。
夏军突然从居延海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河西走廊,这让隋帝国极为震惊,原本陇右之地的隋军被动员起来将要去河套之地与进攻那里的杨武所部作战,这时也不得不紧急调集到金城郡(兰州)。
二十多万陇右隋军就这样与夏军隔着黄河对峙起来,因为这时天气转暖青塘高原上的积雪开始大量融化,于是黄河水暴涨让黄河两岸的大军根本无法交战,不过夏军被汹涌的黄河水阻挡住也让隋军松了口气。
可是这些隋军不料韩子高无法东进,就又派出十万骑兵沿着河西走廊将西域东部原属于隋帝国的且末、鄯善两郡夺取,伊吾虽然也是隋帝国的一个郡,只是这里太过偏远,就由翻越金山南下的石海光他们夺取了。
而就在同时,杨武也已经攻占定襄郡正向河套之地而来,等他攻占河套之地后沿着黄河南下占领后世宁夏平原时就能与韩子高所部连接起来,这样夏国就从整个北方压制了隋帝国。
第582章 大反攻(三)()
侵掠如火!
面对着各路夏军的大举进攻,不管是谁此刻都只能用这四个字来形容!
涿郡、三齐之地的夏军也就罢了,在各自攻占了上谷郡和齐郡后,都莫名奇妙的停止了进攻,让与他们对峙的隋军能够从容招募到三四十万青壮继续训练军队,也让大河以南的士族豪强们都松了口气。
但是进攻马邑、雁门两地的姬翔攻势就显得极为凛利了,兵力虚弱的两地很快就沦陷在姬翔近二十万骑兵的手里,然后姬翔一部继续南下又轻易夺取了娄烦郡,已经威胁到了太原郡的安危。
太原郡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北方的任何游牧势力从这里南下进入汾水谷地,那么很快就可以顺流而下夺取整个河东富庶之地,这里已经可以算得上大隋帝国相对心腹的地带。
幸好因为太原郡正好位于太原盆地的北端,卡住了汾水南下的一个峡谷地带端头,加上前面有马邑、雁门、娄烦三地作为缓冲,因此当这一部分夏军被数量优势的隋军成功阻拦下来。
于是并州北端的夏军与隋军基本上就是以太原郡和娄烦郡作为双方的分界线,当然因为夏军的强势地位所以主要是以太原盆地北端的峡口作为分界线,向北的广大土地都变成了夏国的领土。
虽然这一支夏军的攻势在太原郡受阻姬翔却并不恼火,毕竟这支夏军以数万偏师已经拿下来娄烦郡,而且逼迫太原郡近二十万隋军不敢北上,战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如今的姬翔主要精力集中在和杨武一同攻略河套地区上面。
王泽对于河套之地的重视姬翔与杨武两人都很清楚,因此杨武率领大军攻克定襄郡后,主要是沿着黄河北岸一路向西狂飙突进,而姬翔则在将防务交给后续到来的夏国步军后,从马邑以西渡过黄河进入河南地开始进攻榆林郡。
当韩子高率领二十多万夏军攻占了整个河西走廊的时候,杨武也率领大军占领了五原郡,并且继续顺着黄河继续向西河之地而去,这里隋帝国根本没有多少军队,根本无力阻挡夏军的狂烈攻势。
姬翔也在杨武攻占五原郡的同时攻克了榆林郡,然后继续率领大军南下。
这时河套地区整个河南地仅有的数万名隋军都已经得到了夏军攻来的消息,因为河南地大多是地势平缓的草原没有什么天险,因此这些隋军只能撤退到内长城一线据城防守。
因此姬翔在短时间内横扫整个河南地,这里的隋军虽然已经撤走了,不过还有一部分依附于隋帝国的突厥部族和其他一些杂胡部族,甚至姬翔还发现了一部分当初被夏国灭亡的契丹人和库莫奚人逃出来后组成的小部落。
不过这些小部落大多也就是几百上千人,最大的一个部族也不过四五千人,根本没有能力抗拒夏军。
很快姬翔将俘获的近十万各部落部众都迁移到了夏国各地,反正如今夏国人口多达近三千万人,完全可以同化掉这些部众,不必再像过去那般通过杀戮来减少他们的影响。
隋军虽然可以撤回内长城一线防御夏军,但是内长城北面依然有一个城池他们不得不据守,那就是位于奢延水上游的朔方郡,正好处于内长城以北二三百里的位置。
原本防守内长城一线的隋军数量并不少,但因为攻打夏国而遭到极大的损失,哪怕杨坚回到关中后又紧急招募到数十万大军,不过这些大军大都还没有完成基本的训练,保卫关中还有些不足又哪里舍得派到北疆来。
因此朔方郡城中驻守的隋军连万人都没有,当得知隋军不可能来救援自己后这些隋军将士们的心顿时就凉了下来,毕竟第一线作战的是底层的士兵,面对着夏军狂野的攻势认为自己被抛弃的他们愤怒的选择了投降。
原本杨坚一直认为夏军主力会从河北一路南下,先夺取大河以北的富庶土地,然后才是渡河南下攻占洛阳,再接着才是进攻关中。
可是如今没想到河北的夏军没有动静了,数十万夏军骑兵却接连攻占了河西走廊和河套、河南地,从北方和西北两个方向极大的威胁到关中之地的安稳,甚至杨坚知道长安城内已经有很多官宦在安排子弟南下巴蜀之地躲避战乱。
之前杨坚为了抵御韩子高二十多万大军,紧急动员了原本驻扎在陇右的二十多万隋军紧急布防,可如今正北方也有二十万夏军威胁到关中之地,甚至这支夏军因为没有黄河天险的阻拦比占领河西走廊的那支夏军还要有威胁性。
这时正是隋帝国兵力最为薄弱的时期,夏军抓住的时机非常好。
无奈的杨坚在经过一番思考后终于决定以大将军史万岁作为朔方行军大总管,调集与夏军隔河对峙隋军中的十五万人北上,另外他还咬牙从自己关中新招募的大军中调拨了十万新兵给史万岁。
与此同时,杨坚又下令以大将军杨义臣为陇右道行军大总管,主持防御河西夏军的重要任务,这时金城这里的隋军仅有不到十万人,要不是因为这段时间黄河水暴涨根本无法阻挡夏军渡河。
这时杨坚已经无兵可调,在一番挣扎后他紧急调驻扎在原吐谷浑故地的十余万隋军回援陇右支援杨义臣。
之前隋帝国为了保持对吐谷浑四郡的掌控能力,一直在这片草原上布置着十余万大军,让这片草原上的数十万牧民和贵族都是战战兢兢。
在攻灭吐谷浑的近二十年来,这片肥美的草原一直为隋帝国提供了数十万匹优良战马,吐谷浑人培育的青海骢正是其中比较着名的战马,其他提供的牛羊畜产品更是无法详细统计。
虽然吐谷浑故地对隋帝国也非常重要,羌塘上正在迅速崛起的吐蕃也对这片肥美的草原虎视眈眈,但是这时连帝国心腹地带的关中都开始遭到夏国的强大威胁,杨坚一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杨坚这时已经是有些拆东墙补西墙的意味,这一点整个关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都看的很清楚,不过这些人并不打算出手相助,如果杨坚能够在辽东战场取胜还好说,不过如今一旦战败他们的耐心就消失了。
凭借着这些军事贵族集团的本心,他们早就不耐烦杨坚抬高汉人士族地位的做法,如今没有任何动作也只是因为畏惧和忌惮杨坚本人那高超的政治手腕,谁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联合合伙造反的对象是否就是杨坚的亲信。
于是这些人继续静静的观察时局,然后耐心的等待着下一个机会的到来,因为他们知道杨坚已经老了,一场大败后又连续操劳必然会病倒,一头病倒的老狮子是不会让鬣狗惧怕的。
十余万隋军除了西平郡(西宁)的两万隋军依然继续坚守外,其余十二万隋军沿湟水进入到紧邻黄河的河口,从夏军侧后方进行威胁,当然他们也只是威胁夏军的侧后,让他们主动进攻也是不敢的。
不管怎么说河西走廊上的夏军短时间内终于不可能再威胁到金城郡,关中之地又重新变得安稳起来,也让关中官员和豪强们紧张的内心缓和下来。
只是吐谷浑这里的事情还没有完结,有见识的人都知道,十多万隋军一旦离开吐谷浑,当地部族必然会生出事端来,胡人向来畏威而不怀德,没有强大的实力这些鲜卑后裔自立将是必然的趋势。
果然就在隋军刚刚离开吐谷浑不久,在吐蕃的煽动下当地部族迅速反叛,在十余个大贵族和近百中小贵族的拥立下吐谷浑末代可汗幼子伏允自立为汗,然后重新建立了吐谷浑这个国家。
吐谷浑刚刚复国伏允不顾自己实力还不强大就组织起来近十万骑兵先后夺取了仅仅只有千人驻守的河源、西海、浇河三郡,并且向最重要的西平郡(西宁)发起了攻势。
隋军虽然在夏军面前连战连败,但这并不意味着隋军的战斗力就会弱,西平郡的两万隋军主动出城作战,居然一战击败吐谷浑大军,歼灭三万余人,其余六万多吐谷浑骑兵溃逃一空。
虽然吐谷浑大军的这次进攻被西平郡隋军击退,隋军保住了自己在吐谷浑故地最后一个郡,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吐谷浑故地的失去已经不可避免。
这一战吐谷浑发现隋军依然是那个值得敬畏的对象,不过在掌控了权力之后这些对隋军战斗力后怕不已的吐谷浑人已经不舍得再继续俯首称臣当孙子,于是他们的目光就投向了刚刚崛起的吐蕃身上。
虽然吐谷浑可汗伏允也很担忧强大吐蕃人的野心,可是无知的吐谷浑贵族们以为吐蕃的中心是在数千里外远隔着大雪山的山南河谷,自己大不了给吐蕃人多一些金银财物,以及奴隶人口就行了。
在这种心态下伏允也根本无力阻拦,吐谷浑和吐蕃很快就结成了同盟,丝毫不知道自己是与虎谋皮的吐谷浑贵族热情的欢迎吐蕃派来的五万骑兵,居然不知道吐蕃人早就惦记着吐谷浑这片草原和数十万牧民了。
第583章 大反攻(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坏消息一条接一条连续不断的传进长安大兴城皇宫内杨坚的耳朵里,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更坏!
在过去隋帝国最强大的时候,几乎每一条消息都可以在整个帝国内部激起惊涛骇浪,那个时候哪里有人胆敢招惹隋帝国呢?可如今杨坚已经在接连不断噩耗的打击下变得有些麻木了。
从自己在涿郡差点被奇袭的夏军俘获开始,整个隋帝国的局面就迅速崩坏起来,自匆忙回到长安开始,各个坏消息就全面覆盖了自己的视线。
先是以涿郡为中心的幽州之地被迅速攻占,率军北上的河间太守王靖仁也兵败被杀,河北其余各郡郡兵闻风丧胆根本无力北上收复涿郡,导致辽东前线的百万大军失去了后勤。
在这种情况下辽东前线百万大军迅速战败,并全部丢失在夏军之手,紧接着胶东燕荣所部三十万人也在突然渡海南下夏军的进攻下全军覆没。
歼灭燕荣的这三十多万夏军西进攻克齐州的消息刚刚传来没多大会,紧接着又收到了元景山、郑孝儒所部水军覆没的消息。
一口气损失一百五十万大军,丢失了超过二百万青壮,连自己的爱子晋王杨广都在辽东兵败后下落不明,这些惨烈的噩耗让杨坚简直悲痛欲绝,可是他知道自己要挺住。
还不等杨坚挺直身板喘口气,江南又传来更加不幸的一连串坏消息!
在水军协助下奇袭夏国夷洲郡的那二十万隋军也面临着极大的危险,在夏军各大舰队的强势打击下,先是拥有超过两千多艘舰船的隋军水师已经在夏军上千艘战舰的打击下近乎全部灭亡。
夏军利用夷洲分舰队、琉球分舰队、南洋第二舰队以及东海舰队的联合力量,将这原本看似很强大的隋军水师彻底消灭,连隋军水师大都督来护儿都随着自己的战舰沉没在夷洲海峡的海底。
失去了自己水军的掩护后,已经登陆夷洲的二十万隋军在大将军鱼俱罗的率领下虽然已彻底夺取了除基隆城以外的所有夷洲西海岸土地,但是在失去了水军这个后期和外援后,又遭到夏国的焦土抗击,这部隋军似乎灭亡也就在眼前。
夷洲隋军面临着将要被歼灭的危险,可是失去了几乎所有水军的隋帝国却根本无力营救支援,而且隋帝国面对的进攻依然还有很多。
夏军第一舰队在胶州港成功歼灭元景山、郑孝儒所部后迅速南下,仅仅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夺取了地理位置很重要却又没有多少驻军的郁洲岛,并且在这里开始建设大型港口。
夏军第一舰队能够这么快就攻占郁洲岛,也跟糜柯这一批参加夏军的糜氏家族成员有很大的关系,糜氏家族的成员并不仅仅是糜柯一人,其他人虽然没有糜柯的成就,不过第一舰队中也有一部分。
在夏国的秘密支持下,郁洲岛的糜氏家族经营着各种商业实力已经很强大,这些年来配合着夏国在郁洲岛上的经营,夏国在这里有着很强大的支持力量,当夏军进攻的时候,岛上原居民配合夏军迅速攻占了这里。
当初王勇刚刚占据三齐时,王泽就很是垂涎当时被南陈夺取的郁洲岛,如今这个江北第一大岛正式落入到夏国自己的手里,也算是了了夏军自己的心愿。
在占领郁洲岛之后,夏军第一舰队和随之到来的夏军以此为根据地开始大肆进攻、袭扰长江以北的隋帝国沿海各郡,这时夏国对人口劳动力的渴求依然很强,于是第一舰队更是顺便拐带了大量民众从这里出海离开。
夏国早期的很多国民大都是沿海各郡的民众,东海郡这里也不少,哪怕隋帝国在后来与夏国交恶,双方之间很少往来,但是却无法阻拦民间的交流。
很多夏国民众依然会跟隋帝国内的亲戚写信,因此这里的民众对在夏国过着良田数百亩,牛羊满圈的亲戚不无羡慕之情。
以前隋军严禁私人出海,他们也只能是带着羡慕的表情渴盼自己有一天也能过上亲戚们一样的生活,这时夏军的突然到来终于让他们感到机会难得到来,于是隋帝国沿海各郡的民众纷纷出海加入到移民大军中去。
夏国不仅自己大量迁徙这些隋帝国民众,还鼓励动员了西洋数十个诸侯国都来这里动员百姓迁徙,毕竟这些诸侯国地处太过偏远,哪怕一直以来得到了夏国的支持,如今人口依然过于稀少,这对于汉文明在昆仑洲的传播很是不利。
这回夏军对隋帝国的全面进攻,这些诸侯国也获得了一个很好的人口来源,因为时间太过紧急,这些诸侯国干脆雇佣夏国的各个商会的船队帮助运输。
在后面半年时间里,估计至少有超过二百万汉民流入到西洋各大诸侯国,使得当地诸侯国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加,势力范围迅速扩张起来。
第一舰队在长江以北大肆进攻,长江以南的夏国各大舰队也不甘寂寞,在夷洲海峡彻底歼灭隋军来护儿所部水师后,夏军夷洲舰队、琉球舰队和东海舰队也开始对后世福建、浙江等长江以南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