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如今就不一样了。
目前南洋汉人的实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自吕汉郡、婆罗洲、珊瑚岛这一条线开始,向东那大片的群岛一向是人烟稀少,连土着都没有多少人,夏国日后只要慢慢向那里移民就可以牢牢占领这里。
南洋西部金洲(苏门答腊岛)上的室利佛逝国,在周强率领南洋守备师与第二舰队联合当地汉民武装正式将其攻灭后,经过之前一连串的大战,金洲上的土着人数只剩下不到六十万人。
当地汉人的数量却因为南洋其他地区的汉民逃到这里,加上一部分夏国移民的到来,反而增加到了二十五万人。
随着室利佛逝国反抗军逃入密林,虽然还有一小部分室利佛逝军队在抵抗夏国的占领,但是这片后世以富饶而闻名的大型岛屿已经成为夏国的囊中之物,土着的反抗也只是添一些麻烦而已。
因此南洋群岛中,目前唯一还在夏国掌控之外的,就是那还有数百万土着生存的爪哇岛了,这数百万人也只是粗略的统计,在那些密布的丛林里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土着在生存。
不过这样王泽也不怕,反正在夏国掌控海上霸权的时候,这些土着再怎么强大也只能是困守孤岛,而且夏国已经将参与进攻夏连特拉王国的上百个实力不弱的土着部落各自分封为一个小王国,这上百个小国的建立,将会极大削弱了岛上土着部落联合反抗的能力。
根据第一舰队的勘探显示,苏腊巴亚城(泗水)、日惹还有岛屿西部海峡沿岸都有大量的平原可供开垦,而且当地的夏连特拉人早已经在夏军进攻时杀光,这些土地足可以迁移数十万汉民定居。
这些滨海的平原、丘陵虽然不是岛上最为精华富饶的土地,但在夏国而言也是一流品质的耕地,只要在在岛上建立了十几个大型定居点,再迁移大量汉民前往,这片肥沃无比的岛屿早晚会成为了夏国的领土。
在占领夏连特拉王国后,曹安、方磊与第一舰队、糜柯舰队并没有去进攻最后残存的真腊国,而是将他交给了南洋守备军和第二舰队,反正真腊国的水军基本上损失殆尽,仅存步军的真腊国能够保证自身就不错了,哪里还有能力去进攻夏国在南洋的领地。
因此在休整数日后,糜柯率领麾下舰队去远航探索阎浮洲,他将考察在这片大洲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建立了多个定居点,日后这些不仅将作为夏国流放罪犯的所在,也能够安置大量的民众。
在糜柯离去的同时,方磊、曹安与第一舰队继续向西往明珠群岛而去,那数百艘开拓新航路的商船也一同随行,虽然西洋还在开战,糜柯舰队也去阎浮洲了,不过第一舰队的实力比糜柯还要强大,也更安全。
这时在西洋上,阚乐率领的第三舰队正在与潘地亚王国、狮子国锡兰,以及注辇国(南天竺)的海军联军作战,而驻扎在致远群岛的第四舰队则在杜盛的率领下依然与波斯帝国之间交战多次。
在望海城(亚齐)短暂补给之后,六七百艘战舰、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继续西行,这支刚刚在南洋取得大捷的夏军来到西洋后,又要在西洋掀起来一场大风浪来!
第531章 漠北以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漠北草原上的冬天总是来得早一些,更何况如今已经是十一月份,战火飞扬的南洋、西洋这时依然炎热如夏,但是漠北草原早已经大雪覆盖了一两尺的厚度,更不要说地处漠北以北的北海(贝加尔湖)更是寒冷无比。
冷彻骨髓的寒风打着旋转扬起大片的雪花,然后犹如天女散花一般又将雪花泼洒在雪地上,一眼望去辽阔的草原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影存在,这样寒冷的雪天哪怕是以耐寒着称的铁勒人也不敢出门作战。
大雪纷飞下,一片辽阔的水域映入人的眼帘,清澈的湖水在这阴晦的天气下不再像往常显得蔚蓝,因为湖水中存在温泉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湖水还没有结冰,冒着热气的湖水在大风中冲击着岸边的坚冰。
风浪中,依稀还可以看到看近岸边处那厚达两尺的冰层。
这里是北海东岸一处岸边,春夏时期丰美的草场已经被厚厚的大雪覆盖,在距离湖边三四里处,一座至少可以容纳五万人的城池矗立在那里,这就是已经建成十一年的牧羊城。
当初韩子高建立牧羊城的时候,城墙是用土木结合筑起的,只有一丈半的高度,经过十一年的不断增建,虽然城池内部的规模还没有扩大起来,不过城墙却已经有了两丈半的高度,厚度也有了两丈。
可以说这座城池虽然还是一座偏远的小城,不过除了规模小之外,其他的设施跟夏国境内任何一座普通的郡城都不差太多了,哪怕面对突厥大军的进攻,也是丝毫不惧。
寒风呼啸从城头卷过,城头上一个人影都没有,不过你要是以为城池内守备松懈那就错了,虽然城头上没有任何士兵守卫,不过在城墙四个角以及三个城门楼上,都有拿着望远镜的士兵在放哨。
在平坦的雪地中,二十里内任何一个人影都会被他们及时发现,然后躲在城墙下房子里取暖的值守士兵第一时间就会做好战斗准备,这样的安排在过去十年里已经让突厥人不知道吃了多少亏。
冬季里北海的白天只有两个时辰左右,就在夜幕很快又要来到的时候,东门城楼的值守士兵忽然发现东面出现了一个黑点,等稍微近一些才发现原来是己方一名信使。
虽然知道自己的信使没有什么危险,不过在严格的军规下,这名值守士兵还是第一时间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值班校尉,很快就有一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穿戴整齐进入战斗位置,毕竟也有可能是敌人化妆成自己的信使。
在夜幕来到的同时,这名信使也终于来到了城门处,幸好他是真的信使,很快就在几名士兵的带领下进入城内,向城守府而去。
城守府的建筑并不华丽,不过却很精致,住起来很舒服,并不大的窗子甚至还是用依然比较贵重的玻璃做成了双层窗户,通过雾蒙蒙的玻璃,能够看出来里面一片通明。
室内十几根牛油大蜡将整个房间照的明亮无比,靠近西面的墙壁一个不小的壁炉正在熊熊燃烧,十几根胳膊粗的松木柴禾在火焰的逼迫下,正冒着油星吱吱作响,把一个房间烧得暖暖的。
接过信使带来的书信后,身穿便装的韩子高就着厅内的明烛看了一会书信后,又将书信拿给燕小五,口中笑道:“方将军跟曹将军这回可是立下大功了,比起他们来我们今年的功绩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韩将军说笑了!”燕小五一边接过书信细细翻阅,一边对韩子高笑答道,“我们在漠北虽然没有像南洋战场一般气吞万里,不过能够跟昔日的草原霸主在草原野战,还能占据优势,已经很不错了!”
“话虽然是这样说,不过前卫军和苍狼军加起来也才四五万人,居然能够取得如今的战绩,也已经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了!”韩子高对方磊、曹安两人大加称赞道,“南洋虽然不是我们夏国立国的基石,可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
韩子高很了解王泽的意图,富庶丰产的南洋之地一年四季都可以耕种粮食,只要将这里开垦出来,这就能够保证哪怕夏国发生再大的灾荒,都能有充裕的粮食来救灾,夏国至此再无饥荒之虞。
另外南洋之地也是很好的原材料供应基地,这里不仅农作物丰产,甚至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光是一个橡胶、锡矿、铜矿就已经让夏国离不开南洋这个宝地。
拥有了南洋这个地方,夏国就会更加富庶,如果失去了南洋,夏国虽然可能会有些经济困难,却也不影响夏国继续强大下去,毕竟目前夏国占据的整个大兴安岭以东都是无比富饶的土地。
但是如今能占据扬武城到北海东岸牧羊城之间这一大片草原,另外还有具沦泊、弓泸水、斡难水这里的草原,却是夏国更加强大的保证,是夏国对突厥取得战略优势的战线。
两者之间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内心有些自傲的韩子高丝毫不会嫉妒方磊两人的战功。
“看来南洋、西洋的战局已经尘埃落定!”燕小五放下书信两眼放光道,“既然东西方航路已经打通,那么陛下的眼光就要回归到这漠北的战局来,接下来就是我们表现的时候了!”
韩子高微微一笑道:“今年的作战只是开胃菜,如今大雪近两尺厚,就是想打仗也要等到明年冰雪开化了,那时候我们集齐数十万骑兵,又有一个冬天精饲料保持战马的体力,而突厥却是草黄马瘦,打起来必然不是我们的敌手!”
在之前的一系列作战中,四十多万夏国骑兵蜂拥而入,他们沿着完水、斡难水、弓泸水一路狂飙突进,将日薄西山只有三十多万骑兵的都蓝可汗打的魂飞胆丧,如丧家之犬般逃走。
很快夏军便将占据了具沦泊和弓泸水、斡难水下游的大片草原,要不是今年大雪来的太早,恐怕这数十万夏军骑兵早就攻到了于都斤山脚下的突厥牙帐。
如今第六军韩子高与第四军燕小五两人所部十一万骑兵驻守在北海东岸的牧羊城,将这个小城池挤得满满的,要不是有军医提前有意识的给士兵们服用药汤,恐怕都会造成瘟疫。
第一骑兵军中郎将寻匀则是与第七军吕施善两人驻守在宣威城,第二军葛伟与第八军苗军所部一同驻守在斡难水流域,第三军姬翔所部则是与第九军裴杰所部一同驻扎在具沦泊附近的草原。
这三十多万夏军骑兵各自分开,却又遥相呼应,让都蓝可汗根本无力应对,而王泽还很小心的将第五军杨武所部与第十军李红鱼所部一同布置在扬武城周围,以防突厥绕过前线进攻这座要城。
听罢韩子高的话,燕小五想了想有些忧虑道:“之前达头、大逻虽然跟庵罗因为可汗之位闹翻,不过他们毕竟是一家人,如果我们逼迫都蓝可汗太过,他转而向这两人求援,我们就不好对付了!”
西突厥虽然之前在大隋的进攻中损失了不少军队,不过他毕竟占据着更加富饶的西域与河中之地,加上这些年西突厥很少对外发生战事,因此损失的兵力早就补充了回来。
到如今根据细作刺探的情报显示,西突厥至少有三十多万骑兵,这样一来加上都蓝可汗的骑兵就是五六十万骑兵,如果再加上一部分依附于都蓝可汗的小部落,也能凑出来十几万骑兵。
这样加起来七十几万骑兵,对于夏国四十万骑兵的威胁不可谓不大,也不是好对付的主呀!
韩子高听到燕小五的忧虑,却忍不住的笑了出来:“燕铁衣呀,你真是,这西突厥再要帮着自己人打仗,也不可能不留一点兵力防守家里面吧,西突厥能够支援十五万骑兵就是最大限度!”
说着韩子高正色道:“这样哪怕加上那些依附都蓝可汗的小部族所有骑兵,都蓝可汗也只能动员出来五十万骑兵!”
“五十万骑兵也不少了呀!”燕小五虽然没有任何畏惧,不过在大漠中与突厥进行这样的大战,还是有些没底,“是不是让陛下再动员一部分骑兵呢?”
韩子高笑着摆手道:“何必如此,突厥人有依附于他们的小部族,我们还不是也有这样的小部族,咱们只要把这些部族的军队全部动员出来,自然比突厥更加强大的多!”
经过十多年的经略,北海以东一直到扬武城之间的所有小部族,如今早已经跟夏国自己的民众没有两样,包括西室韦人、骨利干人等部族的大小部落首领们早就被送到东海去享福。
只留下没有资格的部众对此羡慕无比,不过在夏国这些年糖衣炮弹还有昊天上帝教这个精神鸦片的侵蚀,这些没见过什么世面的牧民早就成了昊天上帝的忠实信徒。
这时候只要负责当地教务的传录道士说一声,别说是让他们参军,就是把他们过去的首领砍死也只是一句话的原因,这些部众们早就对夏军丰厚的作战津贴,以及战利品管理法羡慕坏了。
韩子高粗略估算,哪怕是最基本的动员一番,夏国在自己的依附部族中也能征召十万名以上的骑兵,这样再加上夏国境内的其他骑兵,也可以动员出来六十多万名骑兵。
第532章 大兴城外()
(本来想昨天多写几章,补上之前欠的债,不过正好傣族朋友家过开门节,只好后面找机会补上了!)
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时候。
连于成静静望着不远处大兴城高大的城墙,黎明前也是一天时间里气温最低的时候,如果是夏季还会觉得凉快,可如今正是冬季。
不过启明星已经升起,天马上就要亮了,因此连于成也并不是太着急。
隋唐时期中国还处于一个气候温暖期,根据史书记载,长安城所在的关中之地甚至还可以种植很多亚热带的果木,不过十一月份长安城外隆冬时节的黎明依然寒冷。
限于天亮才可以打开城门的严格规定,大隋帝国新都城大兴城南门外百步处的空地上已经挤满了等待进城的大隋民众,人群中除了大量等待进城的商人外,数量最多的就是赶着牛车前来卖炭的炭工。
虽然隋帝国统一后人地矛盾并不太尖锐,但是国家内部依然存在数量不少的失地百姓,尤其是关中作为隋帝国人口最为密集之处,失去土地的普通百姓不在少数。
这些失地百姓为了谋生,有很多进入秦岭、或者关中周围的其他山地中大量砍伐上好的木材,然后将这些木材烧制成优质的木炭,以此供给长安城内的豪门大户换的收入。
连于成看着这些烧炭工一个个衣着单薄,在冬季黎明前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不过他们不仅没有哀怨,却看着阴晦的天气还面带喜色,毕竟只有天气寒冷下来,甚至下起大雪来,他们之前辛苦烧制的木炭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来。
要是王泽在这里的话,恐怕又要嘟囔一通‘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了,另外也必然会嘟嚷一通不知道保护环境之类的昏话,毕竟这些优质木炭需要的都是好木材,一般的木材还不合格呢。
连于成虽然也在夏国接受了大量保护环境之类的教育,不过很显然刚刚完成统一的大隋还没有那么高的精神境界,甚至官府还颁布了鼓励开垦荒地的法令,更进一步的刺激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山地破坏也加剧起来。
这个时候的关中之地,经过汉末南北朝数百年的战乱后,因为过去人口急剧减少环境已经恢复的很好,足可以支撑百十年的开发建设,历史上也是在隋唐对关中开发过度后,才造成这块天府之国在宋朝以后逐渐荒僻下来。
在寒风中连于成浑身裹得紧紧地,身上的料子明显是用上好的皮毛制成的裘衣,轻软而又密不透风的裘衣让人的体温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暖,而且还不会显得笨重。
在他身边跟着十几名明显是商人打扮的青年,这些装束明显就是经典的商人装束,可是周围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个表面上是普通商队的人群,其实却是夏国派驻在大隋内部的一支细作,为首的便是当初在高句丽做情报工作的连于成。
当初王泽为了对付东海霸主高句丽,在高句丽内部以简愈、伯奢图、连于成三人各自负责慰礼城、平壤城和辽东城的情报工作,这三人也在当时为夏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
高句丽覆灭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