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南北灭隋唐-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因为堡中民众中参军的极多,这些军人退役后依靠获得的军功兑换出大量土地、牧场,这样一来坊子堡的人均土地面积足足有近两百亩,几乎是整个东海十郡人均土地最多的地方。
坊子堡的民众在平阳郡北部的生活并不是不好,但是当王泽第一次号召东海民众向难水流域迁移时,已经五十出头岁的谢勋、静诤两人,也发现随着十年来堡中新出生孩童数量迅猛增加,人均土地减少的非常厉害。
于是两人在一商量之后,便动员几乎整个坊子堡的民众一起往难水流域迁徙,这一次置换土地后,他们又有了人均两百亩土地不说,还多了人均两百亩的草场,可谓生活又前进了一步。
在难水流域的冬天虽然比平阳郡更寒冷一些,但是有了王泽发明的火炕还有中原推广种植的棉花,另外还有夏国日渐繁盛的皮毛养殖业,毛纺织的发展,这些寒冷的气候对新迁移来夏国民众影响并不大。
在这两位睿智老人的率领下,来到难水后不久他们很快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不仅新建立起坊子堡,拥有了大片耕地,甚至在数年的繁衍下,他们还有了数十万只羊,数万头牛,马匹也有上万匹。
这一次王泽派出大军攻打高句丽,大量牧民也跟随出发,其实新迁移来不久的坊子堡并不需要再次迁移的。
但是静诤却看出来,日后粟末水南岸必然也是夏国在辽东很重要的一处地点,他准备先带着一部分族人在这里建立一个分堡,也算是为日后坊子堡的青壮开枝散叶打好基础。
听到燕小五夸奖静诤,秦翰笑道:“那是,静大叔他们也算是经过数次战阵的,而且我之前也看他们行军时简直就是骑兵行军的特征,连那些牛羊都被他们训练成了可以冲锋的士兵!那些牛不简单呢!”
听秦翰这么一说,燕小五这才想起来,似乎一开始静诤他们行进时走在最前面的那些牛的牛角全部是磨得锋利无比,而几名牧民专门就在照看这些牛,一旦有人拦路,这些牛就是冲锋陷阵的猛士。
一想到可能被数千只牛践踏成肉泥,燕小五就不由的一阵心寒,谁能想得到这些牧民中还有这样的高手,看来这些牧民还真的是大家伙的依靠呢。
一想到这里燕小五更加开心起来,他拿起一杯米酒便冲走过来的静诤等人迎上去,这位大叔经验还是挺丰富的,可以跟着多学不少东西。
“大叔你为什么要选在粟末水这边扎营呢?粟末水对岸不是也有很多土地么?”燕小五对静诤这一次的选址很是奇怪,如果在对岸选址的话,还有粟末水可以阻挡契丹人、高句丽人,而在这边却要一年四季都要提防着。
静诤身边除了他那位壮实的三儿子外,还有四五名壮实的小伙,看样子都是他们堡中的晚辈,听到燕小五这么说静诤顿时笑道:“我这当然是有以后的考虑的,粟末水对岸虽然相对要安全一些,可是日后辽东一旦发展起来却是远远不如这边的!”
见燕小五有些不解,静诤笑着解释道:“你们看这粟末水的水运中,三千石级别的平底沙船可以从江口城一直航行到咱们附近的大河边上,再往上游走水流湍急就很危险了,因此这里日后肯定是一个水路交通的枢纽!
日后这里必然会建立起来一个码头港口,那对我们的好处就大了,哪怕港口不在我们附近的江边建立,但是距离我们也绝对不会太远,靠着这样一个逐步发展起来的港口城池,我们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一些!”
燕小五听到静诤的分析不由格外佩服,这夏国还没能全部取得胜利呢,人家这位老人家就已经把以后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趋势给分析出来,不过他不得不佩服静诤的分析能力。
不过秦翰疑问道:“静大叔,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不靠近粟末水建立营地呢,这里可是都已经距离粟末水有二十里路了,这样一来沿着粟末水的土地被人抢走,你们岂不是亏了?”
听到秦翰为自己的未来担忧,静诤哈哈笑道:“放心,陛下当初颁布的《湖泽律》你们都忘记了?这粟末水虽然距离我们有二十里,但是从江边往外所有的湿地、泥泽都是要保护起来的。
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占住周围十余里的牧场就可以了,等到后面再跟官府补办手续就行,而且我们后面还会有两三千民众来这里,我们只是先头部队而已,等后面人来齐了,光是我们坊子堡的民众也能占去大片牧场了!”
燕小五、秦翰连连点头,他们这些年一直忙着打仗竟然忘记了这一点,看来这两年对律法的了解有些跟不上,万一以后触犯了刑条可是要受到惩罚的,夏国才没有什么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静诤见两人连连点头继续笑道:“除了这一点之外,从我们这里出发,是粟末水连接扶余城最近的地方,日后这里必然也会修筑一条通往扶余城的大路,沿着混同江、难水一路到来这里的船只卸载货物后,就可以顺着大路到达扶余城!
如果这条大道继续向南延伸,还可以不断到达新城、辽东城,一直到辽水河畔,这样我们这里就会成一个南北交通的枢纽呀!日后哪怕光是养牛羊、粮食都可以顺利运送出去换成大量财富!”
第441章 原来是靺鞨人()
其实静诤早在率领这些青年小伙从坊子堡出发前,就已经将这块土地以后的发展前景给他们分析过,不然在坊子堡的民众刚刚迁移到江州稳定下来不久,他们肯定不会愿意继续折腾继续往其他地方迁徙。
不仅是因为搬家穷三年,更因为目前夏国还在跟高句丽大规模开战,而不是已经将高句丽消灭,这样跟随大军一同出发虽然日后可以分到的土地更多,但是危险也不是没有。
毕竟是兵战凶危,哪怕夏军对高句丽大军保持着比较大的优势,可是双方加起来上百万人的大战,其中稍微有些什么差池也是很容易出现的,万一再有契丹等其他外部势力插手,占据就更危险,更不要说这些跟随大军进军的牧民了。
放着安生的好日子不过,偏偏要去跟着冒险,哪怕绝大多数夏国民众依然对夏军的胜利有信心,但这也绝对不是大部分夏国人喜欢的方式,更何况高句丽还是过去的东海霸主军队战斗力不弱。
燕小五听完静诤的介绍不由感慨道:“静大叔,我真是太佩服你了,你这如意算盘打的好呀,也怪得不你们坊子堡哪怕搬迁了几回却是日子越过越好过,从当初的数千人增加到如今的上万人!”
静诤他们这一次跟随大军迁徙到辽东这里,不仅守土还要保护大军的侧翼、后路也是有功勋值的,如果是再跟捡便宜的小股契丹人、高句丽人打了一仗,还有相应的战功可拿,这样光是这些日后就可以置换到人均数百亩的土地。
这些土地可都是肥的冒油的黑土,只要是撒上一把种子就可以收获大量的粮食,这两年更是听说农学院的教授们准备在难水流域实验推广一种叫玉米的新作物,静诤他们这块地更是适合种植这个作物。
这种作物被陈端天师道长从方丈洲(中美洲)带来后,先是在南方温暖的夷洲郡和吕汉郡实验种植,然后取得成功后逐步向北推广,前些年东海各郡的民众都喜欢种植这种非常适合作为作为牛羊饲料的作物。
在东海各郡的民众大规模往勿吉之地迁移后,这些作物也逐步的开始往北方扩展起来,不仅是玉米,包括番薯、土豆、西红柿、花生,这些作物连勿吉之地很多地方都开始逐步种植起来。
“哈哈,不行了,”被燕小五这么一赞美,静诤连连摆摆手笑道,“我老头子也就是这最后一次给他们当家了,以后的路就要他们自己去走!如果你们日后没事就来这里,把这里当自己的家就好!”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燕小五、秦翰两人惊喜的发现,静诤不仅是济州岛的第一批定居的民众,还是当初长广郡牟平大营的屯田老人,虽然因为当时年龄大没有参加王泽的军队,但是之前打退长岛海贼闹海蛟的战役,他也参与到其中,算得上是王勇、王泽父子的铁杆嫡系。
如今王勇、王泽父子最当初的那些班底,哪怕是混的最不好的,家中也都有数千亩良田、草场,虽然家中很多活计都需要自己亲自动手,但是日子比起三齐时候的过去,好过的简直不是一点两点。
对于静诤来说,今天也很是值得惊喜的日子,他不仅见到秦翰这个当初的小老乡,燕小五当初跟随在牟平大营一处屯寨当屯长的燕老大生活,静诤所在的屯寨跟燕小五兄弟所在的屯寨距离也不远,因此也算是个乡亲。
对于一位离乡多年的老人来说,能够在这里遇到当初三齐故地、济州岛故地的故人,而且秦翰还是当初他跟其他民兵一起救下来的少年时,静诤心里也是非常安慰,一众人不知不觉就喝了不少酒水。
秦翰虽然喝了不少酒,不过脑子还是清楚,他忽然担忧道:“静大叔,你选址这里建立新堡固然以后发展前景好,可是这里距离契丹人的地盘也很近呀!万一契丹人忽然打过来也是很难防范的!”
不等静诤开口,他身边一名精壮的青年就笑道:“契丹人只不过跟我们一样都是牧民,咱们夏国的刀枪恐怕比他们还要强的多呢!再说了不是还有你们这些大军在么?契丹人敢动手我就服他们的胆量。”
静诤笑着对秦翰道:“这个也不怕,短时间内大军都在围攻扶余城,距离我们也不远,契丹人必然不敢靠近我们这里,等日后你们攻下扶余城走远了,我们也能建立起一个营寨了,不怕契丹人来攻的!”
燕小五更是微笑着安慰秦翰道:“放心,静大叔他们这里丁壮上千人,又有咱们夏国精良的兵器在手,哪里还用畏惧小股契丹骑兵,而契丹大部骑兵一旦行动起来,我们这些骑兵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秦翰听到燕小五的安危这才放了些心下来,不过他一想起契丹人心里就来气道:“哼,这些契丹人无耻呀,陛下一开始邀请他们一起进攻高句丽时,他们畏惧高句丽的实力推三阻四不肯答应,等我们打的高句丽求和时,他们竟然就突然把兵力虚弱很多的白城攻下来!”
在秦翰看来,契丹人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捡便宜的行为,因此他很是恼怒道:“日后咱们大军定然要将白城夺回来,不然契丹人的地盘可都要顶到我们的心窝窝了,要是契丹人老老实实把白城还给我们也就罢了,不还的话连他们也给灭了,把他们的领地全夺过来!”
燕小五知道秦翰说的很对,白城虽然只是高句丽最西北的一处城池,但是契丹人一旦占据了这里,向北向南都可以攻击夏国的土地,一旦冬季难水、粟末水结冰,契丹人就可以轻易越过冰层长驱直入攻入夏国内部。
白城是控制辽水与难水、粟末水之间很重要的一块战略要地,夏国要想有一个安定的后方,就必须从契丹人的手里将这个地方给夺回来,看来日后夏国少不得要与契丹一战。
心里这么想着,燕小五看着有些喝醉的秦翰却笑道:“抢回白城还好说,不过你想要把契丹人给灭了那就难了,他们身后可是有突厥人做后台的!阿翰喝得不少,你要不去睡一会去?”
静诤这时也看到秦翰喝的醉态可掬,脸色红扑扑的开始发困,于是他笑呵呵的让自己的三子带着几个青壮将秦翰送到自己的大帐去休息,最然才是秋季,不过天气已经变得凉起来。
燕小五这时却忽然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向静诤问道:“静大叔,你们之前从粟末水过来一直到这里的时候,路上有没有遇到奇怪的人或者是事情?有没有土着袭击你们?”
被燕小五这么一问,静诤想了想道:“我们在路上时也遇到两拨牧民,他们也说是遇到有土着袭击,不过只是伤到一些牛羊,人倒是没有伤到多少,我们这一路可能是因为人多,又都是青壮,倒是没有人袭击我们,路上也只看到有人影在林子里晃荡!”
听静诤这么一说,燕小五心里顿时有些了然,一开始他还以为这事应该是高句丽派出的斥候,在袭扰辎重队以及牧民,不过目前看来这伙人跟之前高句丽派出的一部分军队,民众还有很多不同。
他猜测,这事恐怕跟还没有投降的粟末部靺鞨人有很大的关系,只是不知道这些粟末部到底怎么回事,也不投降也不作对,就连如今也只是袭击牛羊,没有伤人。
正想着呢,就听到远处有隆隆的马蹄声,紧接着便有一队骑兵急匆匆从营地外走进来,不久白天时率部离去的一营官就出现在了燕小五眼前。
看到燕小五后他急忙走来低声道:“都尉,我们去查探后,在粟末水沿岸遇到了一队灰熊部队的士兵,他们这段时间也在追踪这伙奇怪的人,根据这些人的表现来看,说是粟末部可能要有大行动!”
“果然是粟末部搞的鬼!”听到一营官的汇报后,燕小五的原本英气的眼睛瞬间就寒了起来。
对于粟末部王泽的心态也很复杂,毕竟之前鹤城之战中粟末部整合的一部分靺鞨联军,表现出来很强大的战斗力,交战中双方互有死伤,更因为这支靺鞨联军的团灭,相互之间也结下了不小的仇怨。
但是王泽觉得这时候靺鞨人的思想相对应该比较简单一些,虽然双方前面打过一战,但是本着靺鞨人的传统,战败方也可以很容易的融入战胜方,这样夏国如果能够收服这些粟末部靺鞨人,又可以获得很好一批兵源。
这些年来,夏国收服的黑水部、号室部、苦夷部等靺鞨部众,他们人数虽然很少,但是在历年来的作战中表现出来的优秀战斗素质很让王泽赞不绝口,这样的高级炮灰能够多一些毕竟是好事。
眼看着如今高句丽败局已定,更是有灭亡在即的征兆,王泽觉得这样一来靺鞨人无奈之下,也只能投靠自己,所以对这些靺鞨人也是本着能够收服就收服的心态,连作战也只是派出一部分军队防守靠近靺鞨人的城池而已,想不到粟末人还主动插手辽东战局了。
燕小五想到这里一咬牙道:“不管别的,咱们明日就往他们的老巢去!”
第442章 扶余城之战()
扶余城
这是高句丽王室祖先扶余人的故地,高句丽在重新夺取这块土地后,在北魏太和元年(西元477年)建立起这座规模不算小的城池,到如今的夏历十九年(西元576年)还不满一百年时间。
在后世辽国时期,传说这里有一条黄龙出现,因此更名为黄龙府,直捣黄龙中的这个黄龙,就是指的扶余城,也算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城池,在高句丽时是他们统治扶余故地的政治中心。
只是目前的扶余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一支人数多达八万的步军已经将其团团围住,城外三面都是夏军大营连绵十余里,如果是和平时期的民众光是一眼看过去就能被这支大军的杀气给吓的两腿发软。
哪怕扶余城中的高句丽民众因为长期与契丹的敌对,心理素质稍微强上那些一些,但是面对着数倍的兵力差距他们依然忧心忡忡,毕竟这些年高句丽大军对抗夏军几乎每次都是失败。
这一次夏军气势汹汹而来,丝毫没有上一次的磨蹭,这一切都让高句丽守军压力倍增,哪怕身下高达四五丈高的城墙也没有让他们觉得更加安全一些,反而觉得这是圈禁自己的牢笼。
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