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色官途-第8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城市的发展只能这般残酷吗?只能把创造财富的
人压榨完了,然后一脚他们赶回农村吗?王简的心里就想着这样的问题,深州是一个改革的城市,而改革不能只为了发展,更要为了公平,唯有公平,才能保持持久的力量,让每一个人都能焕发活力,而不是造成整个社会的不公,窒息生命的力量。
开着车在这个地方转了一转,想下车与打工人员聊一聊,但是打工人员都是匆匆忙忙,他就看到有一家药店,他便下了车,然后一个人走了进去。
刚走进这家药店的时候,他就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站在里面,衣服穿得不大好,一看就知道不是城里的人,只听见她要买一种药,店员告诉她需要二十多元,老太太一听就感觉到很贵,本来想买的就有些犹豫了,她是要直接付现金的,而不是刷医保卡。
看到她这个样子,王简就走了过去问道:“老大娘,你要买什么药?”
老太太看到王简突然和她说话,还以为王简要干什么,就看了看王简,指着自己脑袋说道:“我有乙脑炎,想买点药吃。”
一听到她有脑膜炎,却是只买一点药吃,王简便立刻对她说道:“老大娘,你得了这种病,怎么不去医院看一看,如果发病了,对身体可是不好。”
老太太却是说道:“吃点药就可以了,上什么医院啊,去一次几千块钱就没有了,我这把年纪了,随它去了。”
看到她这样说,王简便问道:“你儿子不给你看病吗?”
老太太就说道:“儿子在这边打工,赚钱也不容易,我不想拖累他,我现在就是想回家,死在家里就好了。”
老太太说到这眼睛就有些湿润的感觉,王简也有些动容,就问她:“你也是到这里打工的吗?”
老太太就点了点头道:“我跟我儿子来的,让我来给他看看孩子,他们好赚钱,我也不想来这里,什么东西都贵,这药啊,原来才十来块钱,现在涨到二十多了。”
一看到这个老太太如此可怜,连二十来块钱的药都舍不得买,而他作为市长却是一个不缺钱的人,但手里也是有着医疗的保障,这医疗的改革,还是有些瑕疵了。
药店的人员看到王简和老太太聊来聊去,就问道:“你买还是不买啊?”
老太太就说道:“买,我买,老骨头了,能活一天也是一天啊!”
王简就对老太太说道:“老大娘,你不要急,我来帮帮你,把你送到医院去看看怎么样?”
老太太立刻摆手道:“医院我可不去,那不是要我的命吗!”
王简笑道:“我把你送到医院里看一看,不要你花一分钱,你愿意不愿意?”
“不花钱?”老太太就是不大相信,以为王简是一个骗子在骗他。
“你是干什么,干嘛要骗我这个老太婆?”老太太就是很质疑地看着王简。
(本章完)
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医疗的事情()
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医疗的事情
看到老太太不相信他,王简只好先顺手从兜里掏出钱交给那店员,把老太太的药先给买下来,然后自己又刷卡买了一点感冒的药,然后让店员帮他弄一杯水吃药。
老太太看到他主动替自己付了药钱,态度立刻变了下来,觉得王简不是一个骗子,而是一个好人,现在的好人真的很难当,因为坏人太多,好人也只好被当成坏人,一些好人好事也少了许多,真是让人感到悲哀啊!
让店员找两个凳子,然后王简和老太太一起坐下来,便和她再闲聊起来。这个时候老太太对王简亲近了许多,王简就问了她一些问题,知道她家里农村的,农村现在也有了医疗保险,但是农村的人还是不敢上医院,怕花钱,而到了城市农村的医疗保障的卡就不能用了,所以只好花钱买药,根本不敢去医院。
了解到这个情况,王简觉得其实对于群众来说,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最需要医疗上的保障,城市里的一些退休的老人还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医疗条件,但是农村的老年人由于比较省吃俭用,又没有免费的医疗条件,他们有病了也不愿意花钱治,更不用说经常搞那种全身的体检了,所以在知道自己得了大病以后,基本就是晚期,处于等死的状态,所以也是太寒心了。
作为深州来说,经济条件比较好,在民生方面可以支出地更多一些,但是基本都是针对本地户口的人,对于这些外来的打工者们,关注的太少,虽然全部给他们免费的医疗有点不大可能,必竟这是全国的事情,如果给了他们全部的免费医疗,倒是会有其他地方的人冒充本地的打工者来就医了,这样的话,以一个市的财力是没法支撑的。但是可以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些免费的医疗,让他们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医疗待遇,这也是一种人道主义,同时也是作为地方政府对他们的一种感谢,一种义务,必竟他们为深州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和老太太聊了一天,想了想,王简拿起电话打给福安区委书记夏东至,让他过来一下。夏东至突然接到王简的电话,说他在福安区,这让他吓了一跳,王简一声不响地怎么来到了这里?
夏东至急忙来到王简所在的地方,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王简,一见到王简,便说道:“王市长,你怎么在这里啊?”
那老太太对什么市长区长的倒是没有什么概念,但是那药店的老板却是知道,一听到有人喊王简是市长,他们一下子怔住了,呆呆地看着王简和夏东至两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看到夏东至到来,王简就对他说道:“这个老太太得了病,也没有钱去医治,你安排人给她送到医院治一治,治好后再让她出来。”
夏东至也是惊奇,不知道王简与这个老
太太是什么关系,但看样子应当不熟悉,不过他马上答应道:“王市长,我来安排,我们也不知道你过来,你看这事弄的……”
夏东至就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王简笑道:“没什么,我只是路过,不关你事。”
夏东至就请王简去区委区政府那指导一下工作,但王简拒绝了,如果去区委区政府那就是一种正式的视察工作,但是事先没有经过市政府办公厅的安排,这样去视察工作不大合适,所以他只是让夏东至安排人给老太太治治病就行了。
老太太看到王简真的要把她送到医院去,还有些害怕,不知道王简怎么会这么做,便连连表示自己不需要上医院,因为她担心王简让人把她送到医院以后,就不管她了,那她没有钱,人家医院还能让她走吗?
看到老太太不愿意去,王简就告诉她,把她送到医院去,免费给她进行治疗,不要担心花钱的事情。但是老太太又说自己儿子不知道她去医院,到时候回不了家。
王简想想她说的也是,就和夏东至商量了一下,不去那种太好的大医院,就让她到附近的镇医院治疗一下。听到王简如此吩咐,夏东至就打电话给这里的镇委书记让他马上过来,镇委书记来了之后,夏东至就让她把老太太安排到镇医院去,老太太还有些不愿意去。
那药店的店主便急忙来给老太太做工作,告诉她这些都是领导,领导让你去治病,怎么需要花钱呢,让她不要担心。
听到药店店主都这么劝她,老太太才相信起来,看到她愿意去了,王简就告诉夏东至,他先回去了,有时间再过来视察工作。
看到留不住王简,夏东至也没有办法,便看着王简离开了这里。
回到市政府之后,王简便把分管卫生的副市长给叫了过来,问他当前我们深州的医疗政策是怎么样的。副市长就把情况向他汇报了一下,听了他的汇报,王简就告诉他说道:“我们全市还有着没有户口但一直在这里工作的打工人员,他们也需要这种医疗上的保障,不能因为他们不是深州户口的人就享受不到这种待遇,深州绝对不只是深州本地人的深州而是全国人民的深州,深州就是全国各地的打工人员建起来的,我们的医疗保障政策一定要关注到他们,我们要推行强制医疗保险政策,让各个企业为他们交纳医疗上的保险,确保他们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
副市长听了王简的话之后,便说道:“如果我们强制的话,恐怕有些企业不大愿意。”
王简道:“企业也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说他们只是为了赚钱,不把人当成人来看待,我们现在深州不再是那种怕企业不来的地方,而是对于一些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想让他们离开,他们都不愿意离开的地方了,一些高新的企业他们的职工本
身收入就高,在医疗保障上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一些低端的企业,他们所用的一些人,在医疗上就是很不足,重点是这些企业,市政府将制定一个政策强制他们交纳各种医疗保险,我们在劳工保护方面一定要走到全国的前列。”
副市长看到王简态度非常坚决,他也不便再反对,看到他同意之后,王简又对他说道:“对于年龄比较大一些的打工人员,我们要组织一次免费的体检,如果查出他们有什么病,我们政府要给他们一个免费的治疗,因为医疗保险政策一下子也不会有什么成效,等医疗保险政策实行之后,再按照医疗政策来。”
副市长忙说道:“王市长,那可是需要很多钱的。”
王简道:“我们不缺那点钱,他们都年老了,应当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政策。”
副市长就点点头,按照王简的要求去做,安排完这个事情,王简想了想专门召开一次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一下户籍改革的问题。
由于户口的限制,外来打工人员在很多方面还是面临着工作生活上的不便,如果能改革一下,让他们能够加入到深州户口,很多事情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但是这个问题的阻力也很大,所以就召开会议进行研究。
果然,大家一开会,就有人提出了反对,认为深州容纳不了那么多的人,如果放开户口,势必导致城市人口拥挤,财政支出大增,整个城市就会陷入瘫痪。
看到有人反对,王简就对他们说道:“户口问题就像是一堵墙,墙里面的人享受着各种优惠的政策,而墙外面的人却是翘足以盼,也没法享受墙里面的人所享受的政策,但他们同生活在一个城市里面,做着相同的工作,而且墙外面的人比墙里面的人还优秀,墙里面的人反而长期受到优待,养尊处优,对城市的贡献越来越小,有人可以为了生活拖家带口地来到这里,为什么那些本地的懒汉们却不愿意离开本地去外地讨生活?难道就因为他们出生的地方不一样吗?如果不是国家的好政策,深州能有今天的发展?如果不是千万个外来的的劳动者,深州能有今日的成就?集如此多的资源在这里,发展到今天,理应让做出贡献的人享受到好的政策,国家好的政策也不应当只有少部分人享有,我们现在放开户口,不但可以做到公平公正,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来到这里,促进我们城市的发展。我们是改革之城,开放之城,我们一定要在户口方面走到全国的前列,打破这户口的藩篱!”
王简的话掷地有声,说得其他人员默默地无语,说实在的,他们也有本地人的思想,不愿意让外来的人进到深州,但他们还是想用着外来人口为深州经济作贡献,也就是说只想把人当成奴隶使用,但却不给人家主人的待遇,人性使然啊!
(本章完)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省里的调动()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省里的调动
最后在王简的坚持之下,深州市政府决定启动户口的改革,但是户口改革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问题,阻力还是很大,就在王简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曹玉林找他谈话,告诉他,户口改革问题在中央没有定论的时候暂时不要触动,免得让人抓住口实,对深州市委市政府不利。
听了曹玉林的话,王简想了想说道:“曹书记,户口改革问题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提前改革?”
曹玉林道:“人贵有时,有些事情时机未到,我们就是强行推动,恐怕也是事倍而功半,现在开展这项工作的阻力非常大,你搞的那个强制医疗保险的事情已经得罪了一些人,现在又要搞户口改革,很多人在发话了,认为你搞的这些有些激进,如果我们再继续搞下去,将会面临很多压力,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我们还是不要再搞了,等时机到了再说吧。”
曹玉林就是劝说着王简,因为他知道目前正值新一轮的换届,由于户口问题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一些人不断向上面反映此事,认为王简主持的这项政策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导致其他大城市面临压力,因此他们要求王简停止这项工作,不要再开展了。
这些人都是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反映到上面去,肯定会有人再反馈下来,所以曹玉林就是接到了不少这样的电话,如果再继续进行下去的话,恐怕对他和王简两人都不利。
听了曹玉林的话,王简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叶明军即将退休,而他要求企业强行为职工入保的事情也引起很多人的反对,认为他会影响到投资的环境,但是他坚决顶住了来自外来的压力,此举不但得到了广大外来打工人员的热烈欢迎,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企业也发现这样做了之后,与职工之间的劳工关系得到了融洽,而且在对外交往上也占据了主动,免得有人说他们血汗的工厂。
但是现在这件事似乎不但是企业人员反对的事情,而是有着更大背井和力量的人在反对,必竟户口改革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各方的力量对此看法是非常的不一,现阶段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达成共识,如果达不成共识,强行推进的话,会造成社会的撕裂,所以王简从曹玉林那里回来之后,想了想,觉得曹玉林提醒的也有道理,时机不到,事倍而功半,得不偿失啊,所以还是暂时中止吧。
有了这样一个决断,王简就让刚刚要启动的工作,停止了下来,本来他可以通过造势等方面为他辩护,人才智库的专家们就可以给他进行论证,但是这样做的话就会引起论战,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发生,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是要顾全大局,以大局为重再说。
没过多久,中央开大会,叶明军在这次会上正式退了休,李仪平和海江市委书记王华堂双双
进入中枢,王华堂与叶明军关系密切,李仪平又是王简的支持者,这一结果很让王简高兴,即使叶明军退休之后,他也有两位非常权势人物的支持。
不出外界所料,李仪平担任华夏纪委书记,王华堂成为常务副总理,接替叶明军的角色,与此同时,河西省委书记方廷进升任政知局委员,作来一颗耀眼的新星,方廷进一下次必然要进入中枢。
会议开过以后没多久,李仪平就赴京上任,空出的粤东省委书记一职让谁接任就成了众瞩目的焦点,王简和曹玉林也在关注着这事,必竟粤东省委书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位,能来到这里任职,说明中央应当对他高度信任。
就在李久平赴京之后三日,中央终于前来宣布任职决定,王简和曹玉林一起来到粤州参加会议,华夏组织部长亲自来宣布这个决定,经中央批准,决定方廷进同志兼任粤东省委书记、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