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兴没有这个本事,天下人也没有这个本事。所以凉王府注定了从一开始,在规模和气度上,都要比晋国的晋王府要小上一些。尽管晋王府跟卧虎城内赵兴的那座府邸相比,已经落了下乘,但若是跟叶雄和张济昔年住过的将军府相比,已经算得上是富丽堂皇了。
既然已经彻底控制了陇西郡的第一大城狄道,为何不将凉王府设立在董卓的府上?这还得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
陇西郡位于凉州的西南角上,在它的西北方向是金城郡,历来为羌人造反作乱的高发地区;在它的西南角上是武都郡,毗邻着司隶地区的右扶风和益州西北部的汉中郡、广汉郡和广汉属国;在它的正西面则是白马羌、存钟羌集中生活的区域。用现在地理方位来解释,陇西郡位于甘肃兰州和天水之间以西的地区,与青海和西藏紧挨着,而所谓的白马羌、存钟羌则是后来的藏人先祖。
董卓可以将老窝设在这么一个凶险的地方,原因在于他的家族就位于陇县一带,自幼便跟这附近的羌人打交道,收服了附近羌人的心。当年最辉煌的时候,镇西大将军麾下十万骑兵中,有五万以上来自于陇西、金城、武都三郡的羌人。董卓将老窝设立在狄道,可以占据地利与人和之便,但后来居上的赵兴就没有这等便利,所以不能将凉王府设在此处。
凉州有十郡二属国、九十八个县,那么赵兴又为什么将凉王府的位置选择在位于凉州中部的安定郡高平城呢? (高平城在后世宁夏固原附近)
因为此地距离晋国上郡的高奴、距离司隶地区的长安、距离武威郡的姑臧、距离陇西郡的狄道等重要城池的路程几乎相仿。赵兴将凉王府设在高平,既可以得到晋国及时有力的支援,又可以迅速集结部队抵达姑臧、长安和狄道等地区,正是一个高屋建瓴的军事要地。
对于将凉王府设在高平城,赵兴没有跟任何人商议,也没有跟朝廷汇报。他只是在太史慈请示的时候,用手指头在地图上比划了几下,便将这件事情完全定了下来。他这看似不经意间的几下指指戳戳,便直接决定了凉国未来的命运走向,也注定了高平原本号称凉州“第一城”的称呼,从今以后,真的名符其实。
随赵兴同来凉州的刘虞和他手下的故吏,虽然还没有正式上任,但已经开始行使一些职权,在已经驻扎于此的黄轩师和先锋军第二拨万人部队的协助下,风风火火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整治、人口管理以及恢复农牧业、商贸业等工作。
原本因为战乱而显得破败不堪的高平城,因为两万消费能力很强的晋国军队以及大量消息灵通的晋国商人进驻,立刻恢复了勃勃生机,走上了再也不会停顿的发展建设道路。
虽然明知道那位岳父大人不会相信自己的鬼话,但赵兴还是在王允快要抵达高平之前脚底抹油溜掉了。上一次跟王允在晋阳城内讨价还价,赵兴已经充分领略到了自己人最是擅长“宰”自己人的道理,所以这一次他说什么也不打算跟王允在凉州碰面。所有跟朝廷讨价还价的事情,他统统丢给了刘虞和田丰两位老狐狸。
赵兴带着郭嘉和太史慈率领的苍狼军,跑到了距离高平有两百多里远的金城一带,在哪里操练部队,准备跟马超带领的马家军来个“红蓝”军演。
实际上,赵兴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他在实地考察金城周边的羌人状况,为下一步大规模的平羌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在并州,经过他的刻意扶持和打压,如今只剩下黄轩、炎晟和南匈奴三个游牧部族。下一步,等他返回晋国之后,会跟于夫罗和呼厨泉以及乌兰等代表南匈奴的各方头领进行商谈,将南匈奴这个称谓彻底废除。新的称谓赵兴已经想好了,以后南匈奴以及归属在他们帐下的辽东鲜卑和乌桓族,统称为“尧兴”族。
“尧兴”族,光是这个称谓就比匈奴好听百倍,当然了,关键是这个称谓里有着深深的汉化标记。“尧”字,代表着上古五帝中的“尧”帝,“兴”字则代表着兴旺发达的意思,同时也暗含了赵兴的名字在里头。按照南匈奴部族如今与晋国的关系,赵兴相信他们肯定乐意使用新的称呼。
古人对于称谓的重视,源自于“名不正则言不顺”的信条。一旦赵兴同意南匈奴部族使用“尧兴”这一全新的称谓,则意味着南匈奴人今后将与黄轩、炎晟两族获得同样的政治地位,象征着他们已经完全融入晋国这个大家庭。
对于西凉地区隔三差五的羌人作乱,赵兴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除了惯常的剿抚并用手段,赵兴还准备推行大规模移民的政策,将活跃在凉州西部的羌人迁徙一批前往漠北,然后将漠北的鲜卑人迁徙一批来到陇西地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形成各民族杂居的大环境,限制少数民族之间相互抱团造反作乱的可能。困难是耗费时间较长,而且需要持续稳定的安置政策和耗费财力的各种福利待遇。
就在赵兴为如何妥善处置西凉羌人而犯愁的时候,王允终于率领一支颇具规模的使团来到了高平城内。上一次王允形单只影地北上晋阳,结果带回去了大量的好处。因为和赵兴有着翁婿这层关系,王允本人也获得了晋国大量的礼品馈赠,他身后的家族也在晋国境内活得更加滋润。看到王允得了如此之多的好处,洛阳城内许多世家便坐不住了,纷纷派出家人跟随在特使团的身后,一起抵达了高平城。
和老朋友刘虞见了面之后,王允听说赵兴已经撒脚丫子跑到金城去练兵了,只好苦笑着抚摸自己下颚上的长须,有些感慨地说道:“我那孝顺女婿,只怕是不敢见我,寻个理由躲起来了!”
陪在王允左右的田丰,当年在洛阳城内也做过官,跟王允也算是旧识,听到王允这话之后,笑着解释道:“司徒大人说笑了,中尉大人确实一心忙于公务,如今前往金城,却是要摸清当地惯于造反的羌人底细,欲要彻底解除危及大汉根本的羌人祸乱。”
王允点点头,面色平静地说道:“无论是于下一步的凉国,还是于大汉王朝,如果能够根除羌人祸乱这一顽疾,也是大功一件。这件事情上,我是支持赵国昌的。”
三人之间短短的几句话,仍然透露出许多意思来。刘虞说赵兴不在高平城内,意思就是告诉王允,这次由他负责谈判;田丰称呼赵兴为中尉大人,却没有在王允面前提到赵太傅这个有些犯忌的称呼,表明了晋国不愿意跟王允多事的态度;而王允说,在平息作乱羌人这件事情上,他是支持赵国昌的,也算是表明自己这次没想来凉州跟人找茬的态度。
看惯了朝堂之上各个派系相互倾轧、明争暗斗和尔虞我诈之后,已经过了知天命年纪的王允,渐渐的生了退隐之心。年初刘虞与王允在箕关之上一席话,虽然当时没有令王允有多少改变,但事后王允却经常想起,而且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连汉室宗亲的刘虞,都能看透所谓的汉家正统是个什么东西,王允又不笨,自然也就明白所谓的正统,不过是世家大族用来维系自身利益的遮羞布而已。
既然自己没有当皇帝的心思,既然赵兴有能力治理好天下,那么他王允有何必自作多情地拼命阻挡呢?
因为王允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所以这次来凉州册封刘蔄的过程相对简单和容易许多,刘虞和田丰原本精心准备的许多谈判说辞都没有派上用场,王允便三下五除二地将册封诸事定了下来。
既然王允这么知情识趣,为了不让赵兴的这位岳丈大人返回朝廷时被人攻讦,刘虞主动提出了一些补偿朝廷的建议。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保证今后凉州出产的战马,优先供应朝廷三军(北军、南军、御林军),价格上也会优惠许多;
二是凉国往后会尽力打通原本阻塞的“丝绸之路”,确保西域商人能够安全经过凉国管辖范围,顺利抵达京都洛阳,将万国所产的精美物品销往洛阳,同时带走洛阳城内大量的剩余商品;
三是凉国将会保留数量非常有限的一支部队,用途只为确保内部安全稳定,不会对驻扎在京畿地区的朝廷中央军造成威胁。
实际上,仔细分析一下上述三条凉国主动提出来的优惠条件,每一条都是含着毒素的诱饵。
第一条自然不必说了,这是在为今后晋国和凉国向朝廷倾销战马做铺垫;第二条是打着通商西域的幌子,在为今后凉国所产商品销往汉朝各州做的伏笔;第三条就更扯淡了,凉国境内保留数量有限的部队有个毛用,你把军队大量驻扎在晋国境内不就成了?所谓的凉国和晋国,不都是赵兴的地盘吗?
这第三条的提出,可是让赵兴私下里偷笑了许久。因为他想起了前世自己的祖国跟某个超级大国谈判时,两个核大国俱乐部的代表们,一脸庄严地相互承诺“我们不会将核武器首先对准对方!”
尼玛,那玩意设定对准一下,耗时不会超过半分钟,这种承诺跟没有承诺有什么两样?
PS:亲们,南道要出一趟差,哪里没有网络和手机信号……需要很久才能回来。
为了保持本文不断更,南道将原本每章两千多字改为每章三千字以上,勉力做到在出差期间每天一更,并且不断更,望大家谅解俺这苦逼的非专职写手的处境……
第九卷 攘外安内 第四六六章 有钱才能当老大
和刘虞谈妥册封刘蔄为凉王的诸事之后,王允便带着使节团的成员住进了临时的招待处所,安安静静地等待举行册封仪式之日的到来,并没有四处转悠,再给大家增添什么麻烦。
经过三个波次的兵力调动,三万先锋军已经全部抵达凉州境内,分为六个师各五千人,分别驻守在北地郡的泥阳、安定郡的高平、汉阳郡的冀县、金城郡的金城、陇西郡的狄道、武都郡的下辨。
如果加上活动在金城以北令居一带的一万五千苍狼军骑兵,驻守在北平城内的一万定远军黄轩师士兵,目前凉州境内共计有护国军下属的五万五千人马。这个数目与当初赵兴向刘虞许诺的五至六万人基本吻合。
赵兴已经向刘岱去信一封,要求晋国安排一批善于治理内政的官员前往高平报到。这些官员之中,有追随赵兴多年的老人李孚,有善于治理内政的张既和国渊,还有几位正在军中任职的将领。
凉州的形势,比之幽州更为复杂,加之距离晋国路途更为遥远,所以必须配备更加得力的太守一级官员前往治理和驻守,才能保证军令政令的畅通。
从目前刘虞对高平城附近的民生和经济情况的摸底来看,凉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几乎就是一片空白。除了有几条因为过往行人踩踏出来的自然道路以外,也就几座破落的城镇散落在道路两旁,在城镇中有些陈旧的商铺和字号,也有几家酒店和客栈,但整体水平和规模与晋国任何一个郡县都无法相提并论。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一个是因为晋国经过十年稳定高速的发展,如今已然成为黄河以北最为繁华发达的地区;另外一个是因为凉州人居复杂,不时有羌人和汉人起来造反,始终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根本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城市和发展建设。
摆在刘虞面前的几个现实问题分别是:
第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肃清凉州境内各种造反祸乱的势力,给凉州百姓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而且要让百姓相信今后凉州不会再有乱起;
第二,要保证寒冬到来时,百姓不会挨饿受冻,有饭吃、有衣穿,不会因为凉州恶劣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造成新的难民潮涌向晋国;
第三,要在开春之后恢复农耕和畜牧养殖,这就需要给百姓提供耕牛、种子等生活物资,提供马牛羊的小仔;
第四,要给现在没有经济收入的大量流民提供一条挣钱的道路,让他们逐渐积攒起生活自立的必须资料。
这四件事情,看着互不相干,但都能归结到一个问题上来。那就是新生的凉国太穷了,迫切需要大量的财富作为动力,来启动经济发展的巨大车轮。刘虞和赵兴都相信,只要给凉国这架大马车足够持续稳定的动力,它一定会像晋国一样越跑越快,最终走上自我强大的良性道路。
肃清境内不稳定的因素,需要大量的部队和维护治安的衙役。部队在外打仗就是在烧钱,近六万护国军的正规部队驻守凉州,这就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完全依赖晋国的支持;招募来的衙役得给他们开俸禄,就算凉州武威以东六郡每郡只招募两千衙役小吏,那也是一万多人伸着手向刘虞要工资。
保证寒冬到来时,凉国的百姓不会挨饿受冻,需要大量的粮食、布匹、棉花和牛羊皮毛。从凉国境内采购显然不太可能,原本就贫瘠不堪的凉州,经过董卓这些年的暴政和搜刮,哪里还有多少余财?
开春之后恢复凉国的农耕和畜牧养殖,还得从晋国想办法。向凉国百姓提供马牛羊的小仔和耕牛、种子等生活物资,虽然数目较大,但以晋国如今藏富于民的政策,只要运作调配的方法合适,倒是很容易实现。
想要给现在没有经济收入的大量流民提供一条挣钱的道路,最能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官府投资,在凉国境内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工程和筑路。这种投资的回报将会是长期和持续的,但缺点就是花费巨大,短期难以见效。如果没有当地官府作为主导,没有哪个人能单独发动的起来。当然了,富可敌国的赵兴不在此列。
远在金城的赵兴,接到刘虞命暗影队员送来的加急情报之后,认真思考了刘虞提出的上述问题和解决对策,也明白刘虞这是转着弯地向他伸手要钱来了。于是赵兴立即向晋国相刘岱、农兵商金行大掌柜秦谊禄、太傅府大总管刘继礼、赵兴家族内库管事、五夫人糜贞,以及各郡太守分别去信一封,命令多方立即着手准备凉国急需的各类生活物资,比如粮食、布匹、药品等等,同时让相关人员做好发行首批国债的各项准备,一俟赵兴本人返回晋国之后,便开始向境内各家百姓融资筹钱。
跟随在赵兴身旁的庞统,按照赵兴的提示和指点,十分麻利的写好了一封封书信,经过赵兴过目之后,盖上赵兴的印鉴,转身交予等候在外的暗影队员,发往晋国各地。
一番忙碌下来,已到了夜里掌灯时分。赵兴让典韦吩咐下去,准备几样下酒的小菜,夜里好与庞统、郭嘉、太史慈等人一起聚餐。典韦领了命令,出帐跟负责赵兴伙食的醉仙楼大厨子仔细做了交待,然后便去唤郭嘉和太史慈前来赵兴大帐。
几样精致的荤素菜肴,很快就被摆上了赵兴帐中,烫的温热地长河大曲也已经送了进来,酒香溢满了整座营帐,这时门外正好响起郭嘉与太史慈说话的声音。
众人按照主次坐下,一边饮酒,一边聊起各自忙碌的事情。已经跟众人混得烂熟的庞统,口中嚼着五原牛肉厂生产的腌制牛肉干,有些不解地请教赵兴说道:“主公,统有一事不明,还请赐教。”
赵兴滋一口长河大曲,转头看着庞统,有些诧异地说:“士元有何事不明,但讲无妨。”
于是庞统接着说道:“方才执笔书写信件时,曾闻主公提到发行国债一事,对于国债以及融资筹款,统从未听人说起。但从信里可以看出,这个法子将会成为救助和推动凉国发展的重要途径,不知主公可否详细为吾等解疑释惑?”
赵兴见庞统问的是关于国债的问题,于是赞许地点点头,放下手中酒杯,环顾了众人一遍,发现大家都是非常关注地看着自己,便淡然一笑,开始为大家答疑解惑。
“所谓的国债,顾名思义便是国家向治下的子民借债。这跟国家向百姓增加赋税有着本质的不同。增加赋税,只是一种单方面掠夺百姓财富的行为,最直接的负面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