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袁氏三国-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沮二人虽智计无双,但到底未脱俗流。二人看不起袁斌,并未接见,袁斌吃了个闭门羹。
袁斌见无法打动那些所谓的名士,只好另寻他法。袁斌想道:“君子这条路行不通,只好去找小人了。”
袁绍身边有田丰、沮授这样的能臣、忠臣,自然也会有一些佞臣、小人。其中郭图(字公则)就是这样的小人。他虽然与郭嘉、徐庶、辛评、陈群等都是颖川的名士,但郭图此人没有名士应该有的文人风骨。他凭借着阿谀、逢迎袁绍,才得到袁绍的信任,本人素无德行。他也有自知之明,平素并不与那些才子、文人交往,他把全部的精神都放在如何讨袁绍的欢心上了。凡是袁绍喜欢的,他必定支持;凡是袁绍厌恶的,他必定反对。
袁绍身边还有一个作风不太好的人,叫许攸(字子远),是南阳人,他为人十分贪财,但他与郭图不同,他本身也有相当的才干。他可以说的上是“老江湖”了,他与袁绍、曹操、张邈等许多大佬,都是好友。他以前在冀州刺史王芬的帐下任幕僚,后来王芬因图谋另立皇帝未成,自杀而亡,许攸就逃到袁绍那里,找老朋友避难。从此就留在了袁绍的身边,可以说的上是袁氏集团的元老了。但因为他十分贪财,所以受到袁绍身边的一些人的鄙视,认为他没有德行,不愿与他交往。而许攸也有自知之明,为人行事都相当的低调,轻易不发表意见,只有袁绍问他,他才指点一二。
袁斌就是看上许攸孤立无援,行事低调这点,才主动与许攸结交。他把自己那个护身符取下来,去掉红绳,把玉佛仔细清洗干净,再用锦盒装上,来见许攸。
许攸自是识货之人,见这玉佛晶莹剔透,雕工精细,盛在锦盒之中,栩栩如生。这样的宝贝可是万金不易。
许攸笑道:“四公子此番父子相逢,可喜可贺,攸尚未与四公子道贺,公子反而登门,还带此重礼,攸受之有愧。”
袁斌心想:“真会装蒜,受之有愧,收礼的时候,动作迅速,没见你愧在哪里。”面上笑道:“哪里,许先生乃当今名士,袁斌末学后进,自当前来拜会。”
许攸道:“攸不过一腐儒而已,哪里称得上是名士,主公帐下田丰、沮授二位先生,才称得上‘名士’二字,攸与之相比,不过是萤火之光之于皓月;太仓之粟之于北海。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袁斌道:“先生何太谦也,斌此番相见,乃是有事相求。”
许攸心道:“戏肉来了。”说道:“公子不必如此,但有所求,若攸可为,决不推辞。”
袁斌道:“即如此,当与先生剖心以对。斌自幼长于汝南,近日方与父亲相认,才知父亲身边,袁斌之上,还有三位兄长。袁斌孤身远来,苦无可以亲信之人,如有疑难,亦不知可与何人相谈。斌只为此苦恼不已。”
许攸微微一笑,道:“这有何难,方今乱世,百姓流离,这南皮城中多有卖儿卖女者,四公子花费些许钱财,买上数十孩童,仔细教养、训导,日后自然会成一臂助。”
袁斌见他顾左右而言他,心中暗暗着急,心想,不跟你来点震撼的,你也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袁斌暂时按下招揽之心,转而与许攸谈论起天下大事来。
袁斌问道:“不知许先生对当今之天下,有何高见了?”
许攸反问道:“不知公子之见若何?”
袁斌咬了咬牙,道:“自桓、灵二帝以来,宦官掌权,小人横行。以至朝政大乱,民不聊生。故有黄巾之乱,百姓影从。今虽已平定,但朝廷元气大伤,各地州牧、太守执掌兵权,此取乱之道也。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董卓,犹昔项羽,而汉室不可复兴,董卓不可卒除。为今之计,惟有厉兵秣马,积草囤粮,坐拥河北,以观天下之衅。”
“哐啷”许攸手中的锦盒落到了地上,袁斌的一番话,把许攸震得目瞪口呆。袁斌道:“许攸先生,许攸先生。”
许攸如梦初醒,忙从榻上起身,对袁斌长揖道:“哎呀,公子大才,攸不及也。”
袁斌趁热打铁,上前扶起许攸道:“斌孤掌难鸣,愿请先生相助,未知尊意若何?”
许攸道:“公子诚心相邀,攸敢不从命。”两人相视大笑。
袁斌自得许攸之助,时时拜访城内名士、高贤,袁绍四子敬贤好客之名,迅速传遍河北。袁斌在南皮城中的地位日渐稳固,除了三位兄长(长子袁谭,字显思;次子袁熙,字显奕;三子袁尚,字显甫)对其仍有敌意,袁绍手下众文武都对其十分客气。
袁绍虽能折节下士,但不能人尽其用。所用之人,不是亲眷就是心腹(抗战时期的“山西王”阎西山好像就是这么个人。手下的人都是其山西老乡。):袁谭为忠义校尉,袁熙为昭信校尉,袁尚为儒林校尉,颜良为宣信校尉,文丑为破贼校尉,淳于琼为奋威校尉,麴义为建议校尉,郭图为主簿,逢纪(字元图)为谏议大夫,田丰为侍郎,沮授为中郎(以上官职根据三国志九游戏中的设置而定),袁斌来此后,袁绍又封他为武卫校尉,让他自行招募部曲。他四处打听四个人的下落(熟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人都知道那四个人是谁:郭嘉(字奉孝)、荀彧(字文若)、荀攸(字公达)、赵云(字子龙))。
袁斌费尽心机,才得知自己晚来一步,郭嘉、荀彧看出袁绍并非心中理想的主公,已经主动离去。郭嘉回家乡颖川隐居,荀彧辗转来到曹操处,被曹操留了下来。只有赵云同好友夏侯兰在淳于琼帐下任曲长(注1)。袁斌知道淳于琼好酒,用好酒一百坛向淳于琼要来了两人。任命赵云为亲卫长,夏侯兰为副将,帮助自己训练部曲。袁斌厚待二人,二人心内感激。袁斌文有许攸,武有赵云,总算不再是孤身一人,独自奋斗了。
数日后,探子来报,曹操(字孟德)行刺董卓未成,逃回陈留,举兵讨伐董卓,并发矫诏,号召天下群雄共同举兵讨贼。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袁绍接获曹操的讨董檄文后,忙聚众商议。谋士郭图立而谏曰:“主公,曹孟德乃宦官之后,人轻言微,天子怎会将密诏传与此人?定是此人假传圣旨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今番书信相邀,实欲借主公之声望再抬其身价耳。况董卓势大,不如回书以绝曹操,再与董卓修好,主公必不失封侯之位。”袁斌旁边的许攸冷笑连连。袁绍帐下另一谋士田丰怒斥郭图道:“郭公则怎敢公然与董贼张目!今董卓灭国弑君,残害百姓,其罪恶简竹难书。主公祖上世为汉臣,深受皇恩,今正当借机为汉家除残涂秽,匡扶汉室。汝却献此无父无君之言,有何颜面于堂上商议国家大事,还不速退!”郭图满面羞惭,低头掩面而出。
袁绍另一谋士沮授谏曰:“主公,田元皓之言甚是,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渤海稽首。主公可速行伊尹、霍光之事,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若不速为,人将先我而为之。”
袁绍大喜,起身道:“好,即如此当兴兵讨逆,匡扶汉室。”
众人齐道:“兴兵讨逆,匡扶汉室。”
谋士逢纪道:“主公,曹孟德虽发矫诏令众诸侯兴兵靖难,但其本身是宦官之后,身份卑微且又实力薄弱,全凭陈留大户卫兹(《三国演义》上是卫弘)和陈留太守,号称‘八厨’(注2)的张邈(字孟卓)的支持,不足以调遣天下诸侯。主公身份高贵,实力雄厚,当为盟主,应多带兵马,震慑众人。”
袁绍道:“我有渤海精兵六万,此番前去,我带五万兵马。”
许攸忙与袁斌耳语数句。袁斌道:“父亲,万万不可。”
袁绍道:“我儿,有何不可?”袁斌道:“父亲,渤海之西有黄巾余孽于毒、白绕、眭固等,拥兵数万在河间一代做乱,白波贼李乐、胡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于河东一代做乱;黑山贼首张燕亦有精兵三万余。若父亲将主力调走,渤海空虚,若贼人乘隙来攻,父亲基业失矣。”
袁绍道:“唉呀,非我儿之言,大事休矣。如此,当如何为之?”
袁斌道:“父亲,今番众诸侯前去会盟,不是图利,就是观风,真心为汉室者寥寥无几。众人各惜羽毛,必不肯倾巢而出。众人带兵少则三、五千,多则万余人,父亲带三万精兵足矣。父亲此去,我等兄弟四人为中坚;郭公、逢公为谋主;麴义为先锋,韩猛、蒋奇、淳于琼为羽翼,田、沮二公与颜、文二将军留守城池,以挡黄巾贼众。”
田丰见袁斌侃侃而谈,条理清晰,暗自称奇,不由对袁斌另眼相看。对袁绍道:“主公,如此安排,实无懈可击也。”
沮授道:“四公子思虑周详,言出惊人,虽张良、陈平亦不及也。主公有子如此,何虑大事不定。”众人亦赞之,袁绍闻言大悦,只有袁谭、袁熙、袁尚三兄弟不喜。
注1:大汉军制,五人一伍,两伍为火,五火为队,两队为官,两官为曲,两曲为部,两部为校,两校为裨,两裨为军的编制。曲长统辖两百人。
注2:八厨,东汉末期的八位名士,以轻财好义,任勇为侠著称。分别是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
第四章
初平二年春(公元190年1月),袁绍带领四子及众文武,引大军三万,离开渤海来与曹操会盟。袁绍一来,曹操大喜过望。袁绍何许人也,名门望族,身份高贵,肯响应他的号召,真让曹操感激涕零。
众诸侯闻听袁绍起兵响应,乃纷纷引兵前来。有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袁绍从弟,字公路),冀州牧韩馥(字文节),豫州牧孔伷(字公绪),兖州牧刘岱(字公山),徐州牧陶谦(字恭祖),河内太守王匡(字公节),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广陵太守张超(张邈之弟),西凉太守马腾(字寿成),北平太守公孙瓒(字伯硅),上党太守张杨(字雅叔),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再加上袁绍、曹操,一共是一十八路诸侯(严格来说,袁绍、曹操并不能算是诸侯,曹操连一块完整的根据地也没有,要靠张邈、卫兹的资助才能过活;而袁绍虽有自己的地盘,但是没有经济来源,要靠冀州牧韩馥来提供粮草,这两位不过是凑个吉利数罢了)。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长沙太守,有“江东猛虎”之称的孙坚。孙坚一向忠于王室,在接到讨董檄文后,即刻整军出发,挥兵北上。他的上司荆州牧王睿是董卓委任的,派兵拦劫孙坚。被孙坚一刀斩于马下(后来荆州各郡无主,宗贼作乱,这才有了刘表单骑入城,执掌荆州),接着又攻打南阳郡,南阳太守张咨也不是孙坚的敌手,孙坚从长沙至中牟一千七百里,连战连捷,所向披靡。天下震动,联军这边闻知,士气高涨;而董卓得知则士气低落。
而与孙坚相反的典型则是冀州牧韩馥。他接到檄文后,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就问手下:“为之奈何,我等助袁绍耶?助董卓耶?”
从事刘子惠怒道:“此何言哉?将军起兵,乃为国家,何问袁董!”
韩馥被刘子惠吓得不敢发表意见(其实他本来就没什么主意),只知道说“为之奈何”,“为之奈何”。
刘子惠劝道:“今袁绍与董卓相争,天下诸候多有观望。为今之计,将军可暂缓发兵,若诸候纷纷响应,则将军也当将兵助袁绍,上可救国家,除暴乱;下可安百姓,保冀州(这不典型的墙头草吗,这刘子惠开头说的挺硬气,我们起兵为国家,何分袁氏、董氏,到后边又要观望一下,哪边势大助哪边,前后如此矛盾,只有昏聩如韩馥者,才会听他的)。”
众诸候怀着各自的目的在中牟会盟。太守王匡道:“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太守乔瑁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后裔,可为盟主。”
袁绍再三推辞,众人不允。袁绍不得已,乃登台主盟。其台高三丈,共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架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袁绍与众诸侯焚香盟誓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态。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誓毕,众人乃杀鸡歃血,共饮血酒。
董卓闻讯大惊,乃命荥阳太守胡轸(字文才)为大都督,赵岑、李肃(字伟恭)为副将,华雄为先锋,领兵五万,先至汜水关布防,吕布领军随后接应。但胡轸为人骄傲自负,与同僚相处的不好,上至吕布,下到华雄,都不喜欢他,偏偏胡轸又自负武略,以能打胜仗自诩。
董卓又听从谋士李儒之计,让女婿牛辅先至长安,以防凉州的韩遂乘机从后方偷袭。自己则与李傕(字稚然)、郭汜(字阿多)、樊稠、张济四大将领坐镇洛阳,以防不测。
袁绍闻知董卓已先一步准备了,忙拜长沙太守,吴郡人孙坚为先锋,令其带领麾下北平程普(字德谋)、零陵黄盖(字公覆)、辽西韩当(字义公)、同郡祖茂(字大荣)四员部将,并江东精兵一万五千人,去夺汜水关。又令从弟袁术总督各路诸侯的粮草分配,袁斌执掌营中军法,凡违反号令,不遵调遣者,诸侯共击之。董卓虽整军备武,但恐敌不过关东诸侯,就想讲和,乃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安等至中牟劝戒袁绍。袁绍及袁术要斩众人,袁斌以众人有才劝之,袁绍乃止。其中胡毋班是河内太守王匡的妹夫,这次胡毋班能活命,王匡十分感激袁斌的求情。
盟军中的济北相鲍信,自以为是中原上邦人物,素来看不起孙坚这个只知杀戮的南蛮子,欲抢于孙坚之前攻打汜水关,落他的面子。乃密令其弟鲍忠领马步军三千,先至关前挑战,被先锋华雄斩杀。鲍忠部下兵卒大敌,四散奔逃,反将随后赶来的孙坚部队的阵势冲乱。华雄乘势率众冲杀,孙坚大败,后退五十余里。华雄匆忙出关,兵少将寡,恐怕中了埋伏,乃引兵回关上。孙坚一路上收聚溃兵,于关前扎下营寨,一边向后方的袁术催粮,一边再向华雄挑战。大都督胡轸见华雄轻易获胜,认为孙坚不过如此,其“江东猛虎”的称号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乃准备亲自下关应战。胡轸仗着自己受到董卓的宠信,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弄得将怒兵怨,十分不得人心。此次大意出战,华雄、李肃等不愿相助,乃于关上坚守,而吕布还在后边慢吞吞的行军,离汜水关还有三百里。胡轸乐得自己独得大功。
胡轸带领五千西凉精兵下关挑战,与孙坚单挑,不出十合,被孙坚的古锭刀斩于马下。孙坚乃乘胜割其首级,掌鼓回营,并将胡轸首级交与后方请功。袁术见孙坚初战大捷,得了首功,心中不悦。
他手下谋士劝道:“主公,董卓乃豺狼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