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7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鲍叔牙也是一位帝国老臣,曾经还跟范仲淹竞争过川南总督,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足以胜任西康总督一职。

    有心人更是发现,随着鲍叔牙升迁,川南行省五位郡守之中,已无一位历史人才,陛下三叔,梧州郡守欧阳桓,一下闪耀川南。

    “这是巧合,还是陛下有意为之?”大臣们只敢在心里揣测。

    随着帝国拿下吐蕃,欧阳朔终于到了兑现对的承诺之时,决定设立西疆大都护府,由出任大都护一职。

    卸下的江川总督一职,由江川行省九州郡守司马光升任,以司马光之才,执掌江川行省,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西疆大都护府暂时只管辖新设立的西康行省以及邻近的西海行省,治所同样设在逻些城,辐射整个西境。

    至于蜀地行省,按帝国的长远规划,实在无法划入西疆地界,甚至于说,从帝国版图看,还属于半个中枢之地呢,因此没被划入西疆大都护府。

    随着西疆大都护府的设立,木兰月、白桦、攻城狮跟,都得到应有的回报。接下来,就该轮到凤囚凰了。

    至于雄霸,那自然还得再往后排。

    随着西疆大都护府的设立,西北战区总部也将西迁,由成都迁往逻些城。相应的,左宗棠统领的飞熊军也将转移至西康行省驻扎。

    飞熊军的首要任务,就是看押那一百万战俘。

    欧阳朔已经下令,立即解除战俘们的武装,全部派去修筑蜀地跟西海两地通往逻些城的两条官道。

    两条官道是帝国治理西疆的生命线,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如此,一百万战俘可不就是最好的劳动力,虽然不能把他们当做奴隶看待,但只要管基本的温饱,就能驱逐他们去干活。

    除了两条官道,欧阳朔还计划,借机修通西康行省通往阿育王朝跟孔雀王朝的两条官道,为帝国将来攻打天竺做事前准备。

    在亚洲,天竺是欧阳朔一定要拿下的目标。

    为此,欧阳朔已经悄悄给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埋了一颗大雷。

第一千两百七十二章 骑兵时代的余辉

    西疆大都护府的长史,经内阁举荐,定为蜀地行省汉中郡守富弼。

    富弼是北宋名相,历授将作监丞、直集贤院、知谏院等职。任枢密副使时,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后,富弼出知郓州、青州等地,任内救助数十万灾民。

    至和二年拜相。

    历史上,富弼曾多次出使辽国,对西夏情形也十分关注。

    内阁举荐富弼这位既有内政之才,又颇通军务的文官,出任西疆大都护府长史,显然是费了一番心思的,甚合欧阳朔之意。

    兼且富弼长期担任汉中郡守一职,对蜀地情况非常了解,此番升任西疆大都护府长史,也有助于推动川藏线跟青藏线两条官道的建设。

    …………

    十一月爆发的蒙古之战,被视为华夏区内部的最后一场大战。

    蒙古帝国拥兵一百三十万之巨,虽无法跟大夏并齐,但是在外界看来,这势必将是一场耗时日久的旷世大战。

    大夏即便能胜,也要元气大伤。

    战争的进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这一场大战中,大夏军摧枯拉朽,基本没给蒙古军队以机会。

    尤其是蒙古帝国本部的战争,更是相差悬殊。

    …………

    十一月十七日,蒙古帝国东南边境。

    驻扎在此的,正是蒙古四杰之一的博尔忽部,他们跟驻扎在东北边境的察合台部,南北呼应,共同镇守蒙古帝国东境。

    两部面对的对手,则是大夏北疆军跟凤翔军。

    北疆军在副统领陈玉成的指挥下,从北疆行省挺进,准备跟博尔忽部较量一番;凤翔军则在名将郭子仪的指挥下,从辽金行省西进,扑向察合台部。

    上午九时许,北疆军第一军团军团长张,率领的两万精锐骑兵,作为北疆军先锋,跟蒙古博尔忽部的主力在浩瀚的大草原上,不期而遇。

    博尔忽作为蒙古四杰之一,是骑兵战的行家里手,得知大夏先锋派出的是清一色的骑兵部队,没有二话,立即挥师而上。

    “杀光他们!”

    博尔忽一马当先,率部冲杀而至。

    作为一名三国悍将,张岂是胆小之辈?没有二话,立即率部迎敌。

    事实上,无论是战马,还是骑兵装备,乃至骑兵战术,大夏骑兵早就将蒙古铁骑甩在身后,可怜蒙古人还不自知,仍然以天下第一骑兵自居。

    此战,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面对四万蒙古铁骑,张部丝毫不落下风,跟敌军打的难舍难分,竟然平分秋色,让博尔忽脸色涨红。

    这是赤…裸…裸的打脸。

    所谓的蒙古铁骑,在大夏骑兵面前,没有任何骄傲可言。

    被打出脾性的博尔忽,脸色阴沉的同时,为了挽回一丝颜面,对张部彻底已经动了杀心,一边指挥主力杀敌,一边传令左右两翼,赶来跟主力汇合,共同围杀张部。

    严格来讲,这是蒙古铁骑跟大夏骑兵的第一战。

    敌人的强悍完全出乎博尔忽的预料,正是如此,为了挽回士气,博尔忽不惜以多打少,也要歼灭眼前的敌军,稍稍挽回一点尊严。

    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博尔忽想玩大的,奈何张根本就不奉陪,他可是身负重任。

    眼见密探来报,说敌军左右两翼正在向战场移动,张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没想到,此趟任务竟这么容易就完成了。

    “撤!”

    张没有犹豫,当即下令撤退。

    “给我追!”

    眼见敌军要撤,博尔忽很快就猜到,敌人可能侦查到左右两翼的动向,越是如此,博尔忽越不能让敌军逃了。

    否则的话,他博尔忽颜面何存。

    “让左右两翼加速行军,直接赶来跟主力汇合!”

    博尔忽原本是打算让左右两翼稍稍迂回一下,包抄敌军后路,眼下敌军撤离,迂回战术已经无法奏效,不若直接追击。

    两路大军一追一逃,奔驰在蒙古大草原上,很是壮观。

    转眼就到了午时,两路大军已经奔驰百余公里,可谓风驰电掣,此等行军速度,让步兵望尘莫及。

    在这一点上,骑兵确实有着属于他们的骄傲。

    稍倾,张部前方出现一片丘陵地带,一座接一座的小山包,此起彼伏,就像草原上冒出的一个个绿色气泡,很是壮观。

    张部没有犹豫,直接杀进丘陵地带,消失在博尔忽部视线之中。

    博尔忽不做他想,直接指挥大军追杀进去,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就算是丘陵,也高不过三五十米,且没有树木,一览无遗,根本无法设伏。

    因此,博尔忽毫无惧色。

    率部进了丘陵,博尔忽才察觉有异,但见每座丘陵之上,影影绰绰,都驻扎着大夏军,而且在山顶构筑起简单的防御工事。

    显然,这是敌军精心安排的决战之地。

    博尔忽见了,不仅毫无惧色,反而放声大笑:“没想到大夏军竟然这么愚蠢,以为凭借这样的小山包,就能挡住我们的进攻吗?简直幼稚。”

    按常规思路,三五十米高的小山包,确实不是理想的伏击地点。不仅不能伏击,而且一旦被困在山顶,没有水源,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

    博尔忽没有犹豫,下令大军四散开来,对一个个山包展开强攻。

    草原上的丘陵,坡度大抵非常平缓,以蒙古骑兵的精湛骑术,完全可以直接冲杀而上,都不用下马作战。

    上午对敌军的忌惮,已经被博尔忽抛到九霄云外。

    “杀!”

    博尔忽亲自率部,继续追击前面的张部,同时命令左右两翼,开始拔除山顶上的钉子。

    整片丘陵地带,小山不下百余座,密密麻麻。

    其中的一座小山脚下,一千蒙古骑兵悍然发起冲锋,骑兵的弯刀,在中午阳光的反射下,绽放出刺目的寒光。

    山顶之上,指挥官见了,镇定下令:“开炮!”

    “轰!轰!轰!”

    提前布置在山顶的火炮,轰然开响。

    冲锋在前的骑兵立即人仰马翻,将整支队伍的冲锋都迟滞下来。蒙古骑兵也是凶狠,顶着炮火,继续发起冲锋。

    这么短的山坡,估计没等到敌军火炮轰击第二轮,他们就已经冲到山顶。

    山顶指挥官见了,冷静下令:“火枪手准备。”

    “射击!”

    “啪!啪!啪!”

    密集而急促的枪声响起,肆无忌惮地倾泻着子弹。

    凶悍的蒙古铁骑,在大夏军的枪林弹雨面前,实在是太脆弱了,一排接一排的骑兵如麦子一样倒下,溅不起一丝浪花。

    在火器面前,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的蒙古骑兵,注定难逃被屠杀的命运。

    是的,就是屠杀。

    大夏火枪由最原始的火铳,演进至相对先进的火绳枪,到现在,列装全军的已经是第三代火枪,即新一代的燧发枪。

    相比装弹困难的火绳枪,燧发枪设计有由弹簧驱动的转动臂,头部夹着燧石,转动臂向下旋转时,燧石与引火药盘上的钢板摩擦产生火花,火花落入药盘点燃引火药。

    因为依靠燧石点火,故名燧发枪。

    相比火绳枪,燧发枪更加安全可靠,构造简洁,填弹便捷,兼且一片燧石片可以供30发弹使用,使得连续射击成为可能。

    这些优点,让燧发枪风靡三百年之久。

    直到更先进的击发枪诞生,才让燧发枪退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大夏对击发枪的研究也已进入攻坚阶段,甚至已经有试验品诞生。

    没有列装军队,主要还是因为生产成本太高,无法做到量产。

    归根结底,还是受限于大夏自身的工业化水平。满打满算,大夏全面推进工业化还不足两年,自然还达不到量产击发枪的水准。

    就算如此,燧发枪的威力已经足以让敌人胆寒了。

    在火炮跟火枪队的配合下,借助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身穿皮甲、乃至布甲的蒙古骑兵,就像脆弱的婴儿一般,简直不堪一击。

    就算有精锐骑兵冲上山顶,在火枪手前方,可还有一排最精锐的刀盾兵拱卫着,让蒙古骑兵无法越雷池一步。

    小小的山头,成了蒙古骑兵挥之不去的噩梦。

    此时的博尔忽已经率部杀进丘陵深处,等传令兵来报,说左右两翼大军在围剿山头损失惨重时,脸色的表情要多复杂又多复杂。

    “怎么会这样?”博尔忽不解。

    传令兵心有余悸地回道:“启禀将军,敌军在山顶布置了火炮,还有大量火枪手,杀伤力惊人,我们根本冲不上去。”

    博尔忽心中一凉,这才意识到,敌军设想的圈套非同凡响。

    “将军,撤吧!”副将建议。

    博尔忽脸色阴晴不定,良久才道:“不,不能撤。”对蒙古帝国而言,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争,不胜即亡。

    副将急道:“那先冲出这片丘陵吧,不能让儿郎们白白送死啊。”

    “也好!”博尔忽这回没有固执。

    可惜,这是陈玉成精心设下的一个局,又怎会让入毂的敌军轻易撤离,就在博尔忽率部行将冲出丘陵地带时,丘陵外围,大夏军早已严阵以待。

第一千两百七十三章 骑兵不死,只是换新颜

    丘陵地带看似到处都是战争堡垒,实则并未消耗北疆军多少兵员,北疆军更多的兵力,被布置在丘陵地带的各个出入口。

    每个出口,打头阵的都是一排火炮。

    跟着是火枪手,两翼设刀盾兵掩护,刀盾兵两侧才是骑兵。

    在丘陵地带损失惨重的蒙古骑兵,想要突破这样的防线,实在是难如登天,用北疆军副统领陈玉成的话来讲,此地就是博尔忽部的坟地。

    火炮封口,枪林弹雨。

    十三万蒙古铁骑,被死死困在丘陵之中,进是死,退也是死。

    再没有比这更绝望的了。

    仅仅一个下午,就有近七万蒙古铁骑葬送在大夏军的枪林弹雨之中,勉强冲出去的蒙古铁骑,还得面临北疆军骑兵跟步兵的围追堵截。

    没有活路。

    看不到希望!

    下午五时,博尔忽在一次冲锋中,被炮弹碎片击中,造成重伤。部将想拼死将博尔忽带出去,被博尔忽拒绝。

    这位蒙古大将,扛着重伤之身,向敌军发起最后一次冲锋。

    随着博尔忽战死,残存的蒙古骑兵终于低下高傲的头颅,向大夏军投降。如此,仅用一天时间,北疆军就击溃蒙古九部中的一部。

    消息一出,震惊整个蒙古帝国。

    哈拉和林,王宫。

    收到博尔忽战死,其部溃败的消息,成吉思汗险些没有站稳,脸色煞白,喃喃自语:“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这样的战果,实在让成吉思汗无法接受。

    看罢详细战报,成吉思汗只感到一股驱散不去的寒意,瞬间弥漫全身。面对这样的大夏军,基本都是骑兵的蒙古大军,还有胜算吗?

    历史上威名赫赫的蒙古铁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天敌。

    对面的拖雷见了,问道:“父汗,要不要再临时征召青年入伍?”蒙古人全民皆兵,只要想,很快就能再征集到数十万生力军。

    拖雷显然对此战信心不足,想临时征兵。

    “罢了,给族人留点种子吧!”成吉思汗疲惫地摆了摆手,面对这样的敌手,临时征兵,不过是在榨干蒙古人自己的血。

    “我们造下的孽,就别让全族陪葬了。”成吉思汗痛苦闭眼。

    拖雷见了,心中首次生出一丝悔意,如果当初不主张跟大夏开战,或许就没有今日之败,也不会将蒙古帝国拖进血海深渊。

    甚至于说,对三哥窝阔台,拖雷都有一丝怨恨。

    可开弓没有回头箭,蒙古帝国既然宣战,大夏也应战了,就绝不可能再有和平,摆在蒙古帝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俯首帖耳,要么抱着骄傲死亡!

    …………

    不单是蒙古帝国,就连大夏军内部,对此战也是诧异不已,很多将领此前都没想到,火器之威,竟然恐怖于斯!

    大夏此轮裁军,明确规定要提高火枪手等火器兵种的比例,再次压缩冷兵器兵种比例,大幅度裁撤骑兵跟长枪兵。

    说实话,对此,军中有些将领是不理解的。

    裁军过程中,不乏抗议之声。

    等到无名丘陵之战被枢密院详细披露出来,那些嘟囔着,要坚决捍卫冷兵器荣耀的大夏军将领们,集体失声,乖乖配合枢密院完成裁军。

    欧阳朔得报,龙颜大悦,当即下旨,擢升陈玉成为北疆军统领,授三品平北将军衔。原北疆军统领岳飞,另有任用。

    待蒙古之战结束,大夏军还将迎来一轮调整,岳飞也将获得重用。

    欧阳朔此举,既是奖励陈玉成立下蒙古之战首功,鼓舞全军士气,也是奖励陈玉成通过对火器的运用,消除了裁军的一大隐患。

    太平天国出身的陈玉成,熟悉火器,果然没让欧阳朔失望。

    陈玉成此番利用特殊地形,对蒙古骑兵,非常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最合适火器发挥的战术,一战成名。

    俗话说的好:“眼见为实!”

    没见识过火器之威的一些大夏军将领,不可避免地会对这样的新式武器抱有一定的偏见,甚至固执认为,冷兵器才是战争主流。

    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