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宝瞳-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看着这两座盛满玉器和金银器的棺椁,刘东心中还是有些遗憾,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鲜有质地极佳的,基本上都是玉和石头混合之物,所以别看这里的玉器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几千件,不过它们真正的价值恐怕还不如这些小件的金银器值钱。
当然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肯定不能这么算。
“要是有那么一两件大件的玉器就好了!”把三座棺椁收起来后,刘东心中止不住暗想道。
当然这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
收好东西后,刘东看到再没有遗漏之后,便顺着通道出来,然后朝着中间的钟乳石洞走去,不过一进来,刘东的眼睛猛然瞪圆了,脸上满是震惊之色,“我的老天!”
也难怪刘东如此反应,在这个大约八百多平方的宽大空间内,放置的全都是乐器,而乐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编钟、编镈和编铙。
刘东数了数,发现这里套铭刻‘楚王熊侣’铭文的编钟形制跟曾侯乙编钟差不多大,不过只有64枚,当然曾侯乙编钟多了那枚‘楚惠王’所赐的编镈,否则跟这里这套编钟的数量就一样多。
不过就算少了一枚编镈,这套编钟仍然是价值无可估量的国宝。
另外除了这套编钟之外,旁边还有一套编镈,相比出土于太…原金胜村的19件编镈,庄王墓里的这套无疑要更多,而且更为华丽。
刘东简单的数了一下上下三层编镈共有61件,最大的一件高度达到150公分以上,重量将近两百公斤,上面的乳丁一个都比成人的胳膊还要粗,实在是惊人。而这也是目前能够知道的最多的一套编镈了。
不过让刘东不解的是楚庄王这位春秋后期的霸主,怎么墓中还有编铙,而且还多大36件,按理说来编铙的极盛时期应该是商代晚期东岸到西周早期,到了春秋时期,编钟的发展和使用,编铙已经逐渐衰落,已经主要用于军事指挥,是军队中用来指挥进退的器具。
当然这种事情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刘东仅仅是疑惑了一下,就迅速被得到国宝的兴奋填满了。
除了这三套编钟、编镈和编铙之外,旁边还有编磬,鼓、瑟、笙、排箫等大量乐器,而且不是一件,不过相比之下,最多的还是琴,准确的说是七玄古琴,刘东数了一下差不多有十六张。虽然大多都残破了,不过这些古琴的主体仍然完整,修复并不是太难。
另外,除了木质的古琴之外,刘东还发现了一张玉质的伏羲式古琴,以及一张象牙质地伯牙式古琴。
“楚庄王熊侣曾经拥有四大名琴之一的‘绕梁’,也难怪他是如此喜欢古琴了,陪葬了如此之多。倒是黎叔,居然把这些东西都拿了出来!”刘东心中暗道。
接下来刘东自然是把这里包括编钟等在内的两百多件乐器全都收了起来。
剩下最后一个溶洞的时候,刘东也知道自己最想要看到的,那二十六尊代表了楚庄王功绩的大鼎,剩下的二十四尊就应该出现了。
不过事情却往往出人意料,右边的那个溶洞里出现的全都是兵器,而且溶洞也非常小,只有不到两百平而已。
不过用舍利元光一看后,刘东心中也是松了口气。
然后开始收拾起洞内的兵器。
跟大部分雄才大略的皇帝一样,楚庄王这位南征北战,把楚国的实力发展到最顶峰的君主,对于兵器自然也有自己的爱好,而且楚国的兵器,特别是铸剑方面并不次于吴越两国。所以这里摆放的十六把剑全都是毫无锈迹,寒光湛湛,而且每一把上面都有铭文,刘东拿起一把一看,上面八个填金的鸟篆文,含义是‘宗候偃甲自作用持’。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三章 镇国重器‘九州鼎’
第三百七十三章 镇国重器‘九州鼎’
……很显然,刘东手中此刻所拿的这把剑,这并不是楚庄王熊侣的配剑,而是被他所灭的宗国国君偃甲的佩剑,不过看这把剑仍然锋利的剑刃和剑脊上的菱形花纹,以及兽面吞口的剑柄,上面并没有丝毫的锈迹,很难想象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诸侯国国君的随身佩剑都有这么高超的制作工艺。
接下来刘东又把剩下的十五把拿起来挨个拿起来,虽然腐朽的剑鞘模糊了一些字迹,不过刘东基本上辨认出了这十六把剑除了三把有楚庄王熊侣的名号之外,剩下的都是其他诸侯国国君的佩剑。
除了这些佩剑之外,旁边还有钺、矛和戈,三者加起来大概有一百多件,不过原本连接他们的木杆都腐烂了,现在只剩下青铜制作的部分。当然最好的最好的三件用青铜整体铸造的钺、矛和戈还完整,它们应该是楚庄王的仪仗之用。
除了这些兵器外,旁边还有青铜支撑的盔甲和漆器盾牌,不过数量非常少,每样只有几件,想来这些东西都不是易于保存之物,黎叔他们也只是把其中相对完好的几件拿了出来。
另外,除了这些武器铠甲之外,还有两只硕大的青铜铙,每一个都接近两米,口径超过一米,看着它们身上留下的明显击打痕迹,想来应该是楚庄王用来行军打仗用的。
而在这所有的铠甲兵器当中,带有铭文的‘王器’有45件,所谓的王器。就是带有某位王侯。比如‘楚王熊侣自作用持’这种铭文的兵器。
而除了这些铠甲兵器之外。还有一些散件的车马器,大部分都是青铜质地,有少量黄金和白银质地的车马器,想来这应该是黎叔他们从楚庄王陪葬的车马坑中偷盗出来的。在这个溶洞中就这些车马器最多,堆在一起占据了大半个溶洞,等刘东清理完成的时候,大致算了一下,数量差不多有一万多件。
“但愿还能够从里面拼凑出几辆马车吧!”刘东心中暗自期待道。
把这个洞口收拾干净之后。刘东来到了旁边的乱石堆旁边,然后伸手拔了起来。可能是觉得里面的东西最为珍贵,所以黎叔他们特意把这天通道用岩石堵了起来。
这次比刘东第一次进洞的时候扒开的岩石还要多,最后为了节约时间,刘东把眼前的岩石全都移到了芥子空间中。
大约花了五分钟,装了超过两千多块大小石块,然后打通了一段宽三米高度也有三米,长度超过二十米的宽大岩石通道之后,一个比前边刘东经历过的五个溶洞加起来还要大的巨大空间出现在刘东面前。
而在这个巨大的空间里摆放着三十多件巨大的青铜器。
“原来整个楚庄王墓中最好的青铜器都在这里!”刘东合上嘴巴,压抑着心中的震惊后。随即一股强烈的喜悦涌上心头。
楚庄王铸造的二十六尊用来彰显自己功绩的大鼎自不用说,大小、形制跟之前刘东在京城得到的巢国鼎和宗国鼎一样。不过就是鼎身上的铭文,以及浮雕纹饰不同而已。
不过相比刘东得到的宗国鼎和巢国鼎,剩下的二十四尊大鼎上都有着鼎盖的存在,而且每一个盖子上都有着一个用失蜡法制作的神兽。
二十四座大鼎庄重而又华贵,而且在刘东的舍利元光下,这些大鼎当中并不是空的,而是放满了竹简,还有一些青铜印和古代帝王调兵用的虎符。这些代表了一国权威的东西,并不属于楚国而是被楚庄王所灭的二十六国,只不过现在只有这二十四个铜鼎中放着这些东西,而刘东已经到手的两个大鼎中却丝毫没有,而且连顶盖都没有,也不知道是遗漏在庄王墓中了,还是被黎叔他们人为的扔掉了。
但不管如何,有这两个缺憾,刘东心里还是觉得挺遗憾的。
除了这二十四尊大鼎之外,还有一尊个头更大的鼎,这个大鼎并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三足圆鼎,而是夏商时代的那种四足方鼎,很显然它并不是楚庄王铸造,而是夺自别处,而且这尊大鼎高度超过两米,站在鼎下,刘东都看不到内里。
这尊大鼎的口也足够宽,达到一米八左右,几乎与刘东身高一样,而宽度也有一米五,大鼎的进深足有一米。一个鼎足跟刘东的大腿几乎一样粗。
而且,夏商时期青铜器更多的还是作为礼器,而不是食器,所以这时候青铜器的用料一般都比春秋战国时期的更多,而表现在这座大鼎上,就是鼎壁格外的厚实,宽度将近二十公分。
站在这巨大的大鼎之前,你就会感觉到从它身上所透露出来的威严与厚重。
这座比司母戊大方鼎还要巨大好几倍的大鼎上,纹饰也非常华丽,除了口沿处的云雷纹,和最底下的细雷纹之外,整个大鼎的四壁上用浮雕的手法,铸造有大量活灵活现的怪兽,其中不少怪兽的形象刘东也有几分熟悉,先秦经典《山海经》中有很多对它们的描写。
刘东在大鼎周围转了一圈,数了数,在这座前所未有的巨大青铜鼎上一共镂刻着108种异兽。
而除了这些怪兽之外,四处鼎壁上还有山川、河流、以及城郭的形象,一眼看上去,宏阔雄伟的大地和无尽的空间仿佛就在眼前。
真是难以想象,当时人们是怎样用陶范法,把一尊大鼎制作的如此之精良。把无尽的山川大地都浓缩在这并不算大的鼎壁之上。
而等刘东万分感叹之后,伸手触摸到鼎壁上,他的芥子空间中的舍利猛然剧烈的跳动了几下,随即金光大放,然后几个文字出现在舍利上空。
“夏禹铸九鼎之一‘荆州鼎’”!!!
得到这个结果,刘东震惊之下,差点把自己舌头给咬掉。
“这……这真是九州鼎之一的荆州鼎?”刘东心中无限激动道。
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后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定鼎”,成为全国政权建立的代名词了。
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真正被所有王朝所承认的传国重器,只有两件,一件就是夏禹铸造的九鼎,另一件就是始皇帝嬴政制作的‘和氏璧’也就是‘传国玉玺’。
夏禹铸造的九鼎是先秦时期各国争夺的传国重器,皇权的象征。而和氏璧则是封建时代的皇权象征。
九州鼎传承夏商周近两千年,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仍然尊拥有九鼎的周王室为共主,而九鼎丢失之后,周王室也被秦国所灭。而传国玉玺在宋代遗失之后,后世的皇帝都成了‘白板皇帝’。
而几千年来围绕着这九州鼎和传国玉玺不知道引发了多少战争。
而关于这两件传国重器的记载在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先不提和氏璧,但是九鼎,司马迁、班固等著名史学家的解释就有区别。
只不过让刘东想不到的是自己居然在楚庄王的墓葬中见到了九鼎之一‘荆州鼎’。而这个结果很容易就能够想到那个成语‘问鼎中原’,也是楚庄王成就霸业的代表。
不过按照原本历史记载当中,公元前605年,楚庄王曾经率领楚军北上,借伐陆浑之戎之机,把楚国主力大军开至东周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周定王派能言善辩的王孙满前去劳军,楚庄王问周天子鼎之大小,轻重,最后被王孙满所拒。
但是看眼前的荆州鼎,显然事实与史料不符,楚庄王没有得到九鼎,不过却得到了九鼎之一代表着楚国所在地的‘荆州鼎’!而且死后还把它随葬在了自己的墓中。
“这可真是太出人意料了!”刘东看着大鼎之上冲天而起的浓郁紫色光华,忍不住心生感叹。之前他虽然知道这大鼎肯定是夏商重器,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居然是真正的夏禹九鼎,传国重器!
而且在这座九州鼎内部也放着大量的竹简,还有一件代表着楚国图腾的青铜凤凰尊。这件青铜尊,是两只对立的凤凰,与象尊的造型相似,只不过形象不同而已。
围绕着这件大名鼎鼎的九州鼎,还有里面高达一米的凤尊,刘东足足端详了近一个小时之后,才万分不舍的把它们收进了自己的芥子空间。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 巨大的青铜神像
第三百七十四章 巨大的青铜神像
…………把国宝中的国宝,传国九鼎之一的荆州鼎,以及铭刻着一篇189字颂文的双凤尊收起来后,刘东又看向旁边的青铜器。
首先,迎面而来的便是两盏高度达到180公分的青铜灯盏。其中,第一座乃是三条夔龙为足,抬起一个镂空的青铜底座,然后底座之上是一根长锥形,像树一样,带着枝杈的青铜灯盏,整个灯盏分六层,共计十八个由小到大的灯盘。每个灯盘都有一条手指粗的青铜杆连接着中间的主灯杆。
而且灯盘和灯杆上都刻铸着几何纹饰,而灯盘上还有着一些侍女服饰的青铜俑。
整座灯盏实用中带着华贵之气,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精品。
而另一件灯盏也毫不逊色,整体的样式跟这件相同,不过底座之下变成了三个双手高举的青铜俑,这三件俑托起青铜制作的镂空底座,而底座上还有着圆雕的三支凤凰。灯盘和灯杆上有着清晰的云雷纹,以及一些盘绕灯杆的枝蔓,枝蔓上还镶嵌这一些鸟兽。
两件华丽的灯盏之上都有铭文,刘东看了一下后发现,这两件灯座都是祭祀用的。当然祭祀的不是楚庄王而是楚国崇拜的神灵,天神东皇太一和人神祝融。
当然按照史载,楚人信封的神灵主要有三类,即天神(日月云雷之神)、地神(山川土地之神)和人神(祖先之神),天神有上神太乙、日神东君等,地神有山鬼、水神、河伯等。人神则是祝融、高辛、轩辕等。
不过楚国人崇尚红色。即熊熊烈火燃烧之意。图腾则是火焰神兽凤凰,所以最为尊崇的神灵则是太阳和祝融。
所以,现在出现在刘东眼前,横躺在溶洞中央的两尊巨大的青铜神像,便是太阳神东君,也就是东皇太一,以及人神,也是传授中火神祝融。
他们一个鸟头人身。身穿华服,手按长剑,做帝王打扮。另一个兽面人身,身穿铠甲,手握长矛,身上带有火焰纹饰,做战将打扮。
很显然这就是楚人眼中天神和祖先的样子,当然两人都在楚人的心中被神话了。
不过,刘东很难想象,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工匠是怎么把这两尊高度达到四米的巨大青铜人像铸造出来的。
不过很显然,这两尊用失蜡法铸造的巨大青铜神像。已经是当时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
而这次刘东没有再去尝试掂量一下这两尊神像的重量,因为他们不是实体而是中空的,在地底下埋藏两千多年后,很难讲清楚他们到底还有多少坚固性。
虽然从黎叔他们把这两尊神像运到这里,而仍然完好无损的情况看来,它们应该足够的坚韧,但刘东还是不敢冒险,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珍贵了。
除了这两尊巨大的人像,旁边还有一尊直径达到两米,以四只青铜猛虎为支撑的方形大盘,大盘的直径有两米,大盘中央密密麻麻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