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怦然心动-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同学热泪盈眶,有的同学差点泪流满面,有的同学感觉鼻子一阵酸楚,想哭又哭不出来,莫名心伤,像是在胸口堵了一块巨石压抑无比。
苏灿坐直了身体,微微含笑,神情时而恍惚,时而动然,与周遭的同学们的伤感融合成为一道格格不入的背景,明明是喧闹的场景,却显得十分孤单落寞。
程可淑坐下,眼中闪过极为复杂的神色,这个看起来似乎普通的大男孩,忽而变得高深莫测了。
言老头站在讲台,充满激情的道:“大家想不想让苏灿上台来给我们讲讲汉服之美?!”
“想要!”面对如此吊胃口的言老头,班上的人虽然不愤,却还是齐声大喊着道:“苏灿来一个,苏灿来一个!”
刘磊更是挤眉溜眼,伸手推着苏灿的背,道:“灿哥儿,上去啊,这是涨面子的好事,别害羞,嘿嘿。”一旁的几个死党更是起哄。
“好。”苏灿沉稳站起来,目光平稳,凝静。
他缓缓的走上了讲台,转过身拿起粉笔,在黑漆的黑板上飘飘洒洒的写着字,粉笔灰簌簌的落下且飞扬着:“千秋青史,不忘衣冠,为天有汉,鉴亦有光!”
“好字,刚劲有力,大笔如椽。”言老头目光一凝,止不住的赞赏道,在高中阶段这一群人中,能把字练的如此出众的,寥寥无几,但是写的好书法的人,无一下了苦功夫的,没有两三年的勤学苦练,根本无法写出这样的字体。
苏灿站在讲台上面,目光竟然显得深邃,双手的手掌心微撑在讲台上面,微弓着背。
俯视底下的同学,并没有怯场的意思,反而像多年的老手一般,在众多双眼睛注视下镇定自若。
“呼!”
轻呼一口气。
无视了底下做鬼脸的刘磊等人。
“汉族是民族大融合的特殊民族,加上历史悠久,汉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我们无法只用言语来概括汉文化的所有内容,今天我要说的就是汉文化的一种体现——汉服。”
“三千多年来,汉服影响了整个亚洲的服饰体系,在每个时期却有不同,她代表不了周朝,代表不了隋唐,同意不代表今天,它就是一个民族符号,无法代表却见证着秦汉,见证着隋唐,见证着大明朝,见证着古今和未来,她与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
“汉族不是一个****的民族,她有自己魅力的民族服饰,她就是汉服。”苏灿用一种平淡的白描口吻娓娓道来。
苏灿本身就是一个汉服爱好者,他清楚的记得1998年这个时代,已有极少数人提倡汉服,并穿起汉服,但只是个体现象,没有形成社会现象。
因为人们还停留在衣食住行关注的层次上面,对于汉服这种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奢饰品,鲜有人关注。
而且穿上之后,与周围的大环境格格不入,容易遭到别人的批判。
汉服复兴运动真正意义上诞生于二十一世界千禧年以后,时间大概是2001年至2003年初。
彼时的汉服并未走入现实社会,或可称为网络汉服,当时的汉服处境是挖苦讽刺、冷嘲热讽、拼命抹黑,恶意中伤,鲜有支持者。
第一代汉服者的历史贡献是提出了汉服复兴的概念,但并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对汉服的定位未能作出准确论述。
时间的车轮继续向后面滚动,大约从2003年起,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了有关汉服的讨论、争议和新一轮的旨在建构民族服装的社会与文化实践。
汉服运动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一些年轻人以复兴汉服为目标的社会文化运动。
这是一个将兴起还未兴起的大时代,许多人甚至还不知道汉服到底是什么样子,错把和服、韩服比作汉服。
往后辉煌且轰轰烈烈的汉服在这个时代显得颇为落寞,鲜有人问津。
程可淑的好友李芸,突然忍不住问道:“苏灿,我们不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吗?怎么会是三千多年呢?”
“看来李芸同学不懂汉服是起源于什么时候的啊。”苏灿平静的看着她,然后微侧脑袋对言老头,道:言老师,我能多花点时间给他们讲解一下吗?”
“嗯,可以。”言老头点点头。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的四书五经成为冠服体系,二十四史中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自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而周朝是公元前1066年到前256年,现在是1998年,周朝结束距今已有3064年了,明白了吗?”苏灿解释道。
“说了那么多,你就给我们介绍一下汉服的样子吧?”李芸不依不饶的问道。
“好。”
班上的同学鼓掌起来。
“汉服的特点是:交领、右衽、系带;基本形制有:衣裳、深衣、袍杉,襦裙、襦袴;组成的结构有:首服、体衣、足衣,配饰。”苏灿为底下的同学一一讲解。
突然孙浩东出言道:“什么汉服?不就是仿制和服的吗?再说现在谁还穿这个,一出去就被当成疯子,你说汉服不免有些复古迂腐的嫌疑吧!”
他这一插嘴,顿时打断了兴致勃勃解答问题的苏灿,顿时沉默下来,班上同学看到苏灿不说话了,都齐刷刷的怒目而视孙浩东。
孙浩东知道自己妒火中烧失去了理智,将这些话当众说了出来,说汉服就是日本和服的仿制品,而且说是穿这些衣服的人肯定是疯子,这不就是打全班同学的脸吗,因为还有一大半同学心动了,想着穿汉服去踏春,衣诀飘扬,是多么的靖爽。
“肤浅至极,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诸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都均具有或者借鉴汉服的特征!”
沉默一下的苏灿抬头反击,目光前所未有的凌厉,如两把利剑直逼孙浩东。
“你是否还记得?中华文明,璀璨辉煌,它自五千年来,始于炎黄!”
“你是否还记得?华夏大地,厚重苍茫,它自五千年来,即是吾乡!”
“你是否还记得?中华民族,勤劳自取,它自五千年来,立国兴邦!”
“曾有千秋青史,天佑华夏,国祚绵长,难免连天烽火,刻骨国殇。曾有传统衣冠,曰之霓裳。亦有剃发易服,国人皆忘!”
“而你如何能忘,如何敢忘?昔有胡服骑射,满清衣袍,掩我汉服,衣袂飘飘。昔日甲申国难,扬州屠杀,忘我国魂,英姿渺茫!”
“我醉心于传统文化,你笑我复古迂腐,我倾心于传统衣冠,你笑我怪异成疯。可是为什么你能如此理直气壮,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弃如草芥?为什么你能如此问心无愧,将自己民族的文化百般嘲讽?”苏灿大声喝问孙浩东。
孙浩东一时哑口无言,只得老老实实的坐下来,不敢再出声。
※※※
少年的情怀总是诗,有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迈,西北望射天狼的荡气回肠,亦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人奋发向上。
在1998年这个方兴未艾的时代,同龄的男生或者女生要是穿着打扮和成绩文采方面有出众的地方。
那一定是被其他的男生女生围绕,当成风云人物,一举一动都受到别人的注视,甚至他们的行为也被模仿。
而苏灿写出气势恢宏的文章,尤其是在被班上的同学在外面传播之后,更是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足以让一些青春激昂的少年把他当做偶像来对待。
无论苏灿走到哪里,校内的男生女生们都用一种好奇的目光看着他,有的或羡慕、或敬佩、或嫉妒。
苏灿的作文也被当做经典的文章,在其他班级的圈子里疯狂的流传。
有人不屑的说,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但当其他人要求写的时候,却不做声了。
总而言之……苏灿成为了轰动学校的风云人物,他的名字以光一样的速度在传播。
第十三章 怦然心动
全校十六个班级中,差不多有一半的人知道,在高二一班中有苏灿这么一个擅长写文章的人。
不过苏灿在学校里面轰动一时,毕竟只是在全校的学生内,并没有影响下午和另一天的考试。
摸底考试缓缓的进行着,好在这次的考试只是抽查学生们基本底子。
而且一个暑假过去,大部分的同学们对之前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考出的成绩和别人也差不多。
当然像程可淑、李涛等班上的尖子生,成绩也必然要比其他同学好。
考完试之后,杨晓敏根据这次的摸底成绩和高一分班时候成绩进行了对比,然后对每个学生偏弱的学科都侧重画了红圈。
中午午休的时候,杨晓敏出现在班级里面,给班上的同学来了一个座位调整,成绩好的学生座位没有调整,主要是调整中等学生的座位。
苏灿就在里面,被安排到了靠右边窗户的双人座,和刘磊成为了同桌。
罗曦和陈素素坐在一起,两人就坐在苏灿的前面,正好形成了前后桌关系。
换好座位后,罗曦还偷偷回头朝苏灿吐一下舌头,又迅速的转过身去。
苏灿望着刘磊又开始大义凛然的趴桌子上睡觉,莞尔一笑,无奈的摇了摇头。
※※※
午后五点半,阳光已经不再是直射的了,而是倾斜在略微凸起的窗沿上。
操场外一只通体雪白无瑕疵的猫慵懒的踱着步子,轻巧地绕过阳光在大树投下斑驳倒影,柔软的脚掌抓地,身子拱成一个夸张的弧度,伸起懒腰。
目光扫了一眼苏灿,优雅的走向远处。
他靠在窗户的旁边歪着脑袋发呆,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的脸上,形成几个斑驳的疏影。
苏灿静静地看着那只猫跳过操场网栏消失不见,怅然若失的叹一口气。
也许是发呆的快要睡着了。
苏灿收回散射出的目光,转过头来,看着黑板上写着密密麻麻的粉笔字,粉笔灰簌簌落下,在空气中起伏飘扬。
生物老师张真金讲课抑扬顿挫,激情昂扬,与底下昏昏欲睡的同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像刘磊他们几个死党早就伏在桌上,口水汪洋,呼噜声也连成一片,交错起伏,你呼噜完我呼噜起。
“默契啊默契!”苏灿无聊到数着这几人频率相同到极点的呼噜声,不知不觉眼睛也慢慢眯成一条小缝。
瞬间将讲台上激情洋溢欲罢不能的张真金,压缩成一个黑黑的小点,只觉得空气中若有若无传来一声声波浪,却怎么也抓不住那声音的信息。
“嗯,好吧,光速还是比声速快……”苏灿环顾一周,发现课堂上真正听进课的人寥寥无几,连程可淑做着笔记也在轻轻的蹙着眉头。
“叮铃铃!”
好不容易挨到放学,已经打过放学铃了,张真金还在讲台上唾沫星子乱溅的讲课。
苏灿转过头看向窗外,几乎所有的班级都放学了,学生们如潮水般涌向校门口,校园里一片喧哗。
直到张真金不情愿的说了句:“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苏灿一把抓住早就在生物课上偷偷收拾好的书包夺门而去,全然不顾张真金诧异的目光。
“灿哥儿,班上的家庭作业还没布置好呢!”刘磊在苏灿的背后哇哇大叫。
“你记下来就是了,我在外面等你啊!”
脚才踏出教室的教学楼,苏灿就狠狠的吸了一口空气,暗道:“张真金讲课也太催眠了,以后还要上他的课真是折磨啊。”
苏灿放慢脚步开始在校门口的摊边上看起来了。
校门口摆放了许多的流动摊点,右侧的一边有三个摊点,卖肉夹馍的、有土耳其烤肉、有血鸭米线。
另一边则是火烧鸡蛋饼的摊点,此时正是刚刚放学,不少穿单薄校服的学生在买小吃大口大吃。
另一头也有一个小吃巷子,有卖棉花糖的,有卖文具的,而油炸食品的小摊和卖胡辣汤、赤豆元宵的小摊紧挨着。
1998年的这个时候,校门口的小摊,三块钱一大捧的切片卤藕,以及三块钱一大碗的鸭血米线摊边围绕的学生最多。
若是在10年之后,苏灿连看都懒得看的东西,但在这个时候却是无法取代的美味。
对于普遍没钱的高中生而言,其切片卤藕和鸭血米线,美价廉又可口,是他们解馋的不二法门。
“喂,苏灿!”
脆生生的声音在苏灿的耳边响起。
他一抬头,微微愣住,就看到对面的小吃巷子站了两个俏生生的女孩,其中那个漂亮的女孩莞尔一笑,朝苏灿再次挥了挥手。
她神色恬静,淡雅而立,在苏灿的眼睛中倒映出耳垂些许金黄色的茸毛,微红的脸,显得十分可爱。
一个是邻家男孩般的苏灿,一个是淡然抬眸的苏小小,就在这炎炎夏日,在这寂静的红尘一角中掀起滔天巨浪,视线跨越了空间时间的距离无限蔓延,沿着最初的轨迹相遇。
然后两人相视点头,彼此交集的视线又默契的转开。
旁边那个娃娃脸女孩在苏小小耳边说着什么。抬头看了一眼苏灿,又看了苏小小一眼,暧昧的看着两人。
苏小小俏脸微红,拉着李蕾筱的手快步的离开。
李蕾筱被苏小小挽着手,吃吃的笑着,反而回头过来说道:“苏灿!我们家小小明天有事找你,记得老实的呆在班级里,不要乱走。”
苏小小看了苏灿一眼更加脸红了,脑袋埋到胸上了,催促李蕾筱快点走,和他擦肩而过。
“在搞什么神秘兮兮的?”苏灿茫然的挠了挠头,然后嘴唇隙开,微微惊讶道:“那妹子不会是误会什么了吧?”
刘磊走出校门,和赵顺、张家斌、君耀几个挥手散去,他们都是去附近的游戏厅玩的,放学后去游戏厅玩对于他们几个来说是常事。
他在到处寻找苏灿的身影,就看到苏小小和苏灿打招呼‘聊天’。当然这个聊天是否真实,已经被他自动忽视了。
刘磊给了苏灿一拳,抱怨道:“你倒是好,让我抄要做的家庭作业,自己却跑去和别班的妹子约会,你说怎么办?”
苏灿无奈的看着这个活宝,要是自己不买东西塞住这家伙的嘴,明天一到学校,自己肯定又要成为风云人物了。
这家伙嘴没个把门的,苏灿从来都不相信他会老老实实的不说出去。
几分钟后,刘磊端着一大碗切片卤藕,吃的满嘴都是辣油,这才心满意足的道:“灿哥儿,我们一起去顺子家的那地方打球不?”
苏灿摇头,道:“我要早点回家,你先回去吧。”
“嘿!一个暑假不见你就变成了乖乖学生,太没意思了,算了,我自己找人去玩。”刘磊站在2路公交车上,隔着玻璃门,以一脸痛极心切的表情叹道。
留下苏灿牙根痒痒,看着他离去。
“我去!你没告诉我家庭作业的……”苏灿突然想起来这货光顾着吃卤藕,追着已经晃悠起来的2路公交车喊道,车内的人都诧异看着他。
“等下我打完球回来。”刘磊隔着玻璃车门哈哈大笑。
“你这个家伙!我靠%#¥……”苏灿停下来弯腰喘口气,咒骂两句,公交车慢慢消失远去。
苏灿喘平了气后,背着单肩书包,手插在口袋里,沿着小街的格子路面走去。
程可淑和李芸走出校门口,看了一眼苏灿的背影,他的身形挺拔,却又显得不羁,在橘色的阳光下拉的悠长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