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旧书大亨-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朋友问:《史记》能有那么多吗?
谭劲夫说:还有三家注呢;也因为字大。
谭劲夫当时很好奇,立刻赶到古旧书店,询问此事。但书店里断然否认。谭劲夫回来责问朋友,朋友则肯定地说:当时我就在跟前,还会看错!数过钱,箱子就搬到柜台里边去了。
谭劲夫这才明白:书店是想留着卖大钱,故意否认。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这是保密需要。
当时,钱很值钱。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只是每月三四十块钱。那100元就相当于一般工人收入的三个月工资了,何况小两口等着结婚急用。
按照谭劲夫推断,那小两口卖的《史记》,六箱子是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书架的。后来判断:一定是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分装五箱,再加上三家注(约四倍于正文字数):集解、索隐、正义合装一箱,所以木箱有大有小………据柴德赓《史籍举要》:史记三家注,到宋代刻本始分列《史记》正文之下;而三家注依然单行;到明代监本出来,才三家合一。这个版本一定是在明代三家注散注在《史记》原文之前的版本,更价值不菲了。
这个故事想起来恍若如梦。但这是真实的。这套书的去向如何,再也无法追踪考证了。人间又多了一个动人的传说。但可以说,它应该不会在人间消失(除非它遭遇到灾害)。它也许到了某个大图书馆或博物馆里,或许被某个官僚据为己有。
当年的100块钱的确当钱,要知道,1983年**家谱在《参考消息》上做广告,木刻本影印限量发行,也就是100元一套。想来耐人寻味………遥想当年那套《史记》最初的拥有者,说不定为了它也是省吃俭用、咬牙跺脚才忍痛买的;他能想到后世为了100块钱就轻易卖了吗!
这是一个令人惊悚的话题今天的藏书家不妨扪心自问:三代以后你的书籍会流向何方?
当谭劲夫说完这个故事以后,万建豪成沉默了。
自古道:富不过三代。
自己能否打破这个魔咒?
自己费尽心血收藏的那些珍品,最后是否也会流落出去?
……
博海拍卖会的预展很快结束。
各方人马都在第一时间搜集各种各样的情报,尤其想要知道对手的底价是多少。
潘家园三位大佬这边也一样,林逸只是帮他们给出那些拍品的鉴定和竞拍价格,并且按照数据统计,让大家对拍品的资料一目了然。
这两天,大家都在互相走动,彼此宴请对方,想要从酒桌中套出有些内幕消息来。
林逸不喜欢这样的场合,因此参加了一两次就闷在酒店读书。三位大佬也不勉强他,毕竟林逸给予他们的帮助已经够多了,单单那份拍品资料就比其它各家的都要详尽。
古时候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博海这种大型的竞拍也一样。而这里的粮草指的就是“资金”。
要知道,这次博海拍卖的28件艺术品中,价格最低的起拍价也达到了100万。也就是说,你要想参与这次竞拍,手头最低也要有3000万的资金作为支持,若想在这次拍卖中以压倒性获胜,那资金最少也要3个亿。
潘家园三位大佬不差钱,他们差的只是名气,只是想要借助这次博海拍卖让自己扬名立万,正式杀入更上一层的社会。
因为对于那些真正的上流社会和富豪阶级来说,他们的地位等同于街边摆摊卖菜的。现在他们就是要摆脱这种身份和地位,逆流而上,让大家都知道他们潘家园三巨头也绝非浪得虚名。
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各路人马全都磨刀霍霍,把弹药和粮草储备齐全,就等着这一年年末的博海拍卖正式开始。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章。开幕
如今恰好临近春节,博海拍卖就在这时候正式举行。
实际上博海举办的这次“春拍”也是大有深意。
首先,春节是中国人最喜欢也最重视的一个节日,往往一年最好的运兆都集中在这几天,是一个无比喜气的节日。其次,春节时期是各种商业交易量最大的时段,也是顾客最舍得花钱的时段。往往很多平时无人问津的珍贵艺术品会成为抢手货。最后,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拍也在诏告所有人,你若在这场拍卖中胜利了,那么这一年你将会无往不利。
作为艺术品界声名显赫的春拍,这次博海艺术品拍卖也吸引了无数的娱乐媒体。
如今神州大地收藏之火越演愈烈,只要是个人就都想要在任何场合任何地点捡到宝贝。淘宝的氛围让无数人聚焦在这次拍卖盛会上,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长长见识,另一方面也能过过眼瘾。
那些媒体投其所好,就把镜头对准了这次难得一见的博海拍卖,势必要将这次拍卖的声势造的更大。
一场拍卖,有拍主,有竞拍者,有媒体,当然也少不了观众。
不过能够进入博海春拍现场的人,绝对都不是一般人。这里又不是菜市场,谁想来就来,更不是百货商店,有钱没钱都能来买卖。
作为一个高逼格,高格调的拍卖大会,博海拍卖公司那也是挖尽了心思来把这次拍卖烘托到一个新高点。因此,他们给京城数一数二的藏家,还有名人发出了邀请卡………24k金打造,限量发行,镌刻有古代绘画艺术的金卡邀请卡。
单单这一张邀请卡的成本就达到了上万块………也就是说,这些金卡全部白送,只要你有莅临现场参与活动的资格。
博海拍卖公司可以说这次真的是下了血本,目的只有一个,玩一次大的!
因为参加这次拍卖的人物非富即贵,所以在安保方面,博海公司那也是下足了功夫。不禁安排了本公司的安保人员,还特意聘请来了安保公司的一些精英人员,据说这些精英大多数都是退伍特种兵,那身手绝对了得。
博海拍卖举办当天,整个京城的头版头条都是关于这次拍卖新闻的。尤其万建豪和谭劲夫的名字更是在新闻中无比耀眼。
实际上,凡是涉及到万建豪的新闻就都是大新闻,何况万建豪身边还搭配一个藏界最为神秘的大神谭劲夫,这种号召力就更足了。
作为这次拍卖会的其它鉴定师就没有这种好运气,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可以说,能够被媒体关注的寥寥无几,而从外地来京城的林逸,就更不用说了,谁认识他是老几。虽然贵为古书界最年轻的七品藏家,但是在京城他实在是一粒沙子,太不起眼,也太不引人注目了。
不过对林逸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可以亲眼目睹,并且亲身参与这种大型的艺术品拍卖会。
有的参与,那就是胜利。
……
很遗憾,因为身份的缘故,一直想要见识一下的老曹没能和林逸一同参加这次的博海拍卖。
林逸跟着潘家园三巨头来到了博海拍卖会现场。现场是京城最知名的豪华大酒店,听说在这里住一宿都需要很多钱,吃一顿饭更是不得了。
宽敞大气的场地,让你犹如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没错,以前林逸是参加过各种类型的拍卖会,可是像这次如此大规模和正规的,却是极少。
周围无数的媒体全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每一个可能成为拍卖会焦点的人物。
当然,像潘家园三巨头这种野路子的牛人不在其内,而作为他们拍卖军师的林逸,就更不入这些媒体的法眼了。
镁光灯啪啪闪烁,只是停留在林逸身上的短之又短。可以肯定,对于林逸,他们全都毫不在意,甚至不知道这是哪里冒出来的小角色。
与之相比较的,则是那些在京城颇有名气的鉴定师。他们的出场犹如盛会中出现的明星,吸引了更多目光和镁光灯的注意。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些“明星”频频挥手,或者驻足微笑,把自己最美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
“哇,那个就是京城有名的收藏家朱文迪吧?”
“看那个,一定是远近闻名的鉴定师孙希文,听说他一直在美国深造,怎么回来了?”
“这真是群星荟萃,难得一见啊!”
……
众人议论纷纷,对着那些明星人物指指点点。更有甚者,一些媒体主动上前,要对这些人做现场采访。别人被围堵着,忙得不可开交。林逸这边却被冷落一旁,对于他,无人问津。
小地方来的鉴定师,又这么年轻,有什么好采访的,谁让这里是京城,随随便便都是大人物。
……
如果说林逸出场,无人问津,整个现场连半点浪花都没有激起来,那么当京城首富万建豪,以及跟在他后面的藏界大神谭劲夫出现的时候,整个现场都爆炸了。
什么是名人?
什么是大人物?
什么是势不可挡?
在这一刻诠释的淋漓尽致。
不说那些媒体记者疯狂地噼里啪啦,镁光灯狂闪,只说现场那些观众竟然不由自主地全都站起来鼓掌,犹如在欢迎某位国家元首,或者国际贵宾。
作为全中国商界数一数二的超级大佬,万建豪见惯了这种场面,只是双手挥动,面带微笑,给人的感觉是很是和气和容易亲近。
相比之下,跟在他身边的谭劲夫就多少有些不太适应这种场面。毕竟他是藏界明星,不是真正的商业或者政治明星,还不太习惯这种被人簇拥,被人紧盯着的场面。
虽然这只是博海拍卖现场众人的一个出场露面,却冷暖自知,高低有别。
毫无疑问,林逸就是那种不被看在眼里,作为炮灰,作为绿叶,作为蝼蚁和荧荧之光的存在,这里受到欢迎的只有大神,受到瞩目的也只有大神。
他,只是尘埃!(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一章。跟拍者,死
潘家园三位大佬能够参加这么大的拍卖会,实际上已经心满意足了。何况他们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这次拍卖的作品自己能够有实力竞争的很少,所以他们早就制订了好了竞拍计划,那就是不管怎样,不可以空手而归,多少也要拍下一件,而被他们看中的那件作品就是明末清初书法大家王铎的《草字帖》。
在这次博海28件拍品当中,这幅《草字帖》作品不是最好的,却也不是最差的。因此在价格方面三位大佬也能承受。对于他们来说,拿下这幅作品,就等于完成任务,可以功成身退。对于林逸来说,他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出谋划策,最终获得胜利。
实际上,在预展中林逸已经对这幅作品做了深刻的鉴定和研究。
林逸书法传承于王铎,因此在林逸看来,这幅《草字帖》并不是王铎最好的作品,说白了就是古代文人在闲暇之余练习书法所作的帖子。可是随着近几年王铎书法在国际市场上拍卖的火爆,使得他很多作品就拍出了天价。按照林逸估算,从书法的艺术价值方面来说,这幅作品的价格应该在500万到800万之间,可是按照如今市场行情来算,却要翻倍,拍卖价格应该在1000万到1600万左右。为什么会这样?这就像是把一块同样价值的宝石放在不同商场的展柜,一般商场价格偏低一些,高档商场就价格昂贵许多。
有了计划,只要好好去执行就可以了。对于潘家园三位大佬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跟着其它拍家一起竞拍,留下一个没有白来的印象,借助这次拍卖会提高一下自己的身价。
28件艺术品,看多不多,短短一个小时,已经差不多拍卖了三分之一,其中拍卖价格最高的是一副宋代《仕女图》,作者是宋代皇室后裔赵孟。
林逸清楚地记得,自己小时候上美术课的时候,在书画方面有很多介绍赵孟的作品,后来才知道这个人还真是了不得,并且也是中国古代书画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个人。
准确来说,赵孟乃是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他的父亲赵与告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宋朝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行台恃御史程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可惜因为身份特殊,一直被当成异类供在朝廷,却不被重用。元朝的意思很简单,优待宋氏皇族,以便彰显大元朝的皇恩浩荡。
就这样,赵孟成了大元朝朝廷上的一个尴尬的存在,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可是命运偏偏对他厚爱有加,到了元朝至大三年,赵孟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延祜三年,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总地来说,赵孟是一代书画大家,经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的为人。赵孟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自五岁起,赵孟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着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而赵孟的画作几乎继承了宋朝遗风,在人物画尤其仕女画方面成就卓越,最着名的就是《人骑图》,姿态圆润的侍女与高头骏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绘画风格,而这件作品也成了国宝被保存在故宫博物馆内。
自古以来,在收藏界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越是有争议艺术家的作品,就越具有收藏价值。赵孟也一样,从元朝以后,他在人品上都被人诟病,因此作品也连带着被“小看”,直到现在,赵孟的作品却成了稀世珍品。这一次拍卖的《仕女图》经过了将近97次的竞拍,从底价180万,直接飙升到了5800万,最终被万建豪拍得,形成了这次拍卖第一个**。
不说那些参拍的富豪们对万建豪竖起大拇指,有钱真是任性,就连那些媒体们也把焦点对准了这个花了半个亿拍下一幅宋代作品的超级大佬。可以肯定,在拍卖会结束以后,单凭这个作品拍卖,就能被媒体们热炒一番。
接下来拍卖继续,分别是清代和明代的一些书画作品,包括郑板桥的画作《岁竹》,董其昌的书法《千字经》,以及傅山的《遥望青山图录》等等。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唐代一幅残缺的《钟馗图》。据考证作者是唐代着名的画家吴道子。
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其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很早就开始当画工兼雕塑工。曾师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成绩不大。后专攻绘画,由于学习刻苦,进步很快,“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曾任兖州瑕丘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