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回巢-第4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莞宁没有再和他说话,只看了陈月娘一眼。

    陈月娘略一点头,走上前,从袖中取出一个瓷瓶,里面是一个黑色的药丸。

    萧启死死地盯着药丸,全身无法抑制的颤抖,目中露出绝望和悲凉。

    只可惜,无人同情怜悯他。

    顾莞宁就近在咫尺,或许,他死之前,还能再拖上一个垫背的。这样就算死了也不算冤枉!

    萧启心中掠过最后的疯狂的念头,一边缓缓取过药丸,一边做好了动手的准备。

    顾莞宁讥讽的声音适时响起:“你莫非是想在临死前做奋力一搏?我劝你还是安分赴死。否则,于氏母子便要为你陪葬!”

    萧启身体僵硬,赤红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顾莞宁。

    顾莞宁神色不动,人也未动。

    陈月娘就站在顾莞宁身前,珊瑚琉璃等人各自守在顾莞宁身侧,一起用戒备的目光盯着萧启。

    萧启说了最后一句话:“顾莞宁,今日我先走一步,很快,萧诩就会来陪我了。”然后,将黑色药丸塞入口中,疯狂地笑了起来。

    笑着笑着,泪水又汹涌地涌出眼眶。

    他这一生,活得憋屈窝囊,死了也罢!

    短短片刻,药丸里的毒性发作。萧启的脸上迅速蒙上一层死气,笑声也随之戛然而止,颓然倒地,气绝身亡。

    ……

    亲眼目睹丹阳公主和安平王身死,饶是冷静镇定的珊瑚,也有些心惊肉跳。

    珊瑚下意识地抬头看了顾莞宁一眼。

    顾莞宁面无表情,神色冷漠。仿佛倒在地上没了呼吸的,只是一个无关紧要之人,而不是大秦亲王。

    “珊瑚,”顾莞宁冷然吩咐:“命人将萧启和丹阳的尸体运出宫,随意找个坟地埋了。”

    珊瑚迅疾回过神来,低声应是。

    陈月娘略一犹豫,走上前低声问道:“娘娘,安平王和丹阳公主身份不同寻常,就这般死在椒房殿里,若有人问起,不知该作何解释?”

    总得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应付诸多疑问。

    顾莞宁简短地说道:“就说他们兄妹同时暴病身亡。”

    陈月娘:“……”

    这理由太过牵强了!

    是个人也能看得出这其中的不同寻常!

    就算是得了暴病,也不应该在椒房殿里身亡吧!这等话传出去,不知会有多少人暗中猜测非议顾莞宁这个中宫皇后。

    顾莞宁没心情解释,只淡淡道:“就照本宫说的解释。”

    萧诩的病因,也瞒不了太久。外人猜疑不必去管,待以后真相大白,众人只会为她今日的行为拍手称快。

    萧启兄妹意图谋害天子,让他们两个全须全尾地赴死,已是他们的运气。

    ……

    这一夜,太过漫长。

    无人敢窥伺椒房殿里的动静。也无人得知安平王丹阳公主兄妹悄无声息地死在椒房殿。直至天明,闵太后终于收到了消息。

    “什么?”闵太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霍然起身:“安平王和丹阳公主同时暴病身亡?”

    前来禀报的正是陈月娘。

    陈月娘面不改色地应道:“是。皇后娘娘昨日宣召安平王和丹阳公主进殿问话,没曾想,他们两个竟突然患了急症,就这么去了。”

    “夜半时分,娘娘不忍惊扰太后娘娘休息,便没惊动慈宁宫。让奴婢等天亮了再来送信。”

    闵太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她又不是傻子,这么明显的借口,岂能听不出来?

    她对萧启兄妹都无好感。却也没想过,顾莞宁会在一夜之间便要了两人性命!这等事传出去,对顾莞宁名声大大有损!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她不知道的缘故!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惊疑

    闵太后急匆匆地去了椒房殿。

    椒房殿里颇为热闹。

    乳母抱着小皇子来请安,阿娇姐弟三个围在弟弟身边,不时伸手捏一捏小四肉嘟嘟的小脸。

    阿淳原本有些吃味,待看到小四咧着小嘴笑的时候,心中顿生欢喜,也不计较自己失宠的事了。凑过去,吧嗒亲了一口。

    听到匆忙的脚步声,孩子们一起抬头。

    “皇祖母,”阿娇欢喜地喊了一声:“快些来看看小四。”

    新年过了没多久,十岁的阿娇又长高了一些,嫣然一笑间,已有了少女风姿。

    阿奕也愈发稳重,起身对闵太后行了一礼:“孙儿见过皇祖母。”

    阿淳有模有样,一起行礼。

    阿娇这才惊觉自己失礼,俏皮地吐了吐舌头,忙起身裣衽行了一礼。

    原本坐在凤椅上的顾莞宁,此时也起身而立,裣衽行礼:“儿媳见过母后。”

    闵太后愣了一愣,下意识地看了顾莞宁一眼。在看到顾莞宁平静如常的脸孔后,原本沉甸甸地压在心头的阴霾,忽然消散了大半。

    顾莞宁既要杀他们兄妹,自然非杀不可的理由。她何必追根问底?

    再者,萧启兄妹死就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顾莞宁既未言明,自是因为没到开诚布公的时候。她又何必心急?

    闵太后定定神,冲顾莞宁母子笑道:“快些免礼。”又关切地叮嘱:“莞宁,你生产亏了身子,虽说现在出了月子,也该多休息,千万别伤了身子才是。”

    “多谢母后关心。”顾莞宁微笑着应道:“儿媳一定保重身体。”

    ……

    在众人眼中,闵太后是个软弱无能的糊涂虫。

    殊不知,闵太后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知道自己的斤两,该过问的过问,不该插手的,只当不知。既清闲自在,又得了儿子儿媳的敬重爱戴。

    譬如此时,闵太后的反应,便让顾莞宁心中生出被信任的暖意。

    孩子们都去上书房读书,只剩下嗷嗷待哺的小四。

    顾莞宁吩咐乳娘将小四抱出去,然后主动向闵太后解释:“安平王和丹阳公主之事,我此时不便明言。以后我一定给母后一个交代。”

    闵太后点点头道:“我自然信你。”

    顾莞宁目光一柔:“多谢母后。”

    “我们婆媳两个,还谢来谢去的做什么。”闵太后半开玩笑地说道:“只要你和阿诩夫妻恩爱不疑,将阿娇姐弟四个都照顾好。便是你大权独揽,所有事都瞒着我,我也没什么可生气的。”

    顾莞宁满腹沉重的心思,也被闵太后诙谐的言辞逗乐了。

    就在此时,琉璃进来禀报:“启禀娘娘,李侧太妃娘娘前来求见。”

    顾莞宁略一挑眉,淡淡道:“让她进来吧!”

    丹阳公主突然暴病,必会惹来众人猜疑。李侧太妃照看丹阳公主多年,于情于理都要来问上一问。

    ……

    李侧太妃此时满心忐忑凄惶。

    丹阳公主前一日还好好地,怎么被召到椒房殿之后就暴病身亡了?

    丹阳公主到底惹了什么祸,竟令顾莞宁不顾众人猜疑,痛下杀手?会不会牵连到她身上?

    李侧太妃也是天亮时才收到的消息,当时就被吓得魂不附体六神无主。不敢来却又不得不来。

    进了椒房殿之后,李侧太妃扑通一声跪到地上,痛哭流涕地说道:“臣妾惊闻丹阳公主噩耗,心中不胜悲恸。都是臣妾,没能照顾好公主。竟令公主年纪轻轻便得了急病身亡。求太后娘娘降罪!求皇后娘娘责罚!”

    果然是个聪明人!

    不问缘由,先请罪。态度如此谦卑诚恳,显然是唯恐被牵连。

    顾莞宁和闵太后迅速对视一眼。

    闵太后缓缓张口道:“这些年,你一直精心看顾丹阳,对她照顾得颇为周全。这些哀家都看在眼里,皇后也是心知肚明。丹阳暴病身亡,错不在你,你无需自责。起身说话吧!”

    李侧太妃高高提起的一颗心,这才落回原位。

    闵太后既然这么说,丹阳公主便是真的得了急症身亡,不会牵累到她身上了。

    李侧太妃感恩戴德地拍了闵太后一通马屁,然后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

    闵太后又叹了口气:“哀家刚才正和皇后商议。这两年来,宫中屡屡出事。先是顾贵妃,然后是崔贤妃傅德妃,现在连丹阳公主安平王也跟着去了。也不知是小人作祟,还是宫中风水不利。”

    “哀家打算召高僧进宫,做上一场法事。顺便为病中的皇上祈佛。”

    李侧太妃自不会拂逆闵太后之意,忙出言附和:“太后娘娘说的是。”

    闵太后期待地看向顾莞宁:“莞宁,你意下如何?”

    顾莞宁柔声应道:“母后考虑的不无道理。普济寺的慧平大师佛法高深,不如就请慧平大师进宫来做一场法事如何?”

    慧平大师,是普济寺的高僧,医术也同样赫赫有名。当年沈谨言寄身普济寺,曾拜慧平大师为师,学习医术。

    此事闵太后也知情。

    听顾莞宁这般提议,闵太后立刻眼睛一亮:“也好,慧平大师医术颇为高明,做完法事之后,正好让他替皇上诊脉。说不定慧平大师能治好皇上的病症。”

    提起萧诩的病症,顾莞宁心中满是晦涩,面上却未露端倪,含笑应了下来。

    ……

    相比起宫中的波澜不惊,安平王和丹阳公主之死,在朝中众臣的心中却如平地春雷。

    所谓“暴病身亡”,这般随意敷衍的理由,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顾皇后权倾六宫,往日还算收敛。现在皇上病重,顾皇后的言行举止也太过肆无忌惮了。对亲王公主也下得了这等毒手。

    再一想,三位皇子和阿娇公主都出自顾莞宁的肚子。一旦皇上有个三长两短,便得由大皇子继位。大皇子还小,极容易受顾皇后左右……

    简直是细思极恐啊!

    朝中重臣们尚无反应,言官御史们却按捺不住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意欲联合上奏折呈至圣前。

    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涌动不息。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余波(一)

    众御史言官私下联合写了奏折后,特意去寻了于御史。意欲让于御史领头上奏折。

    于御史的女儿是安平王妃,安平王是于御史的女婿。现在安平王猝然身死,死因可疑,于御史领头上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谁也没想到,沉寂了几年的于御史根本不要这个出头露面的机会,断然拒绝。

    众人疑惑不解,又颇为不甘,便派了一个和于御史私交不错的严御史前去相询。

    严御史也没敢白日去,特意挑了晚上,悄然去了一趟于府。

    当年英俊风流前途无量的于御史,如今已经鬓染霜白,面上满是皱纹,四十多岁的人,看着就像干瘪的老头子一般。

    当年于侧妃之死,对于家打击颇大。好在太子对于御史颇为倚重,于御史也顽强地撑了下来。

    遗憾的是,太子做了风流短命鬼,死在了女子的肚皮上。

    短命太子一死,于御史彻底没了靠山。在新帝登基后,于御史更是彻底被打入冷宫。一年中倒有半年都告病,赋闲在家。

    严御史见于御史这般模样,心里颇有些唏嘘,言辞之间更添了几分义愤填膺:“……顾皇后心狠手辣,对一朝亲王和公主竟下这般毒手。如此倒行逆施,横行无忌,无非是依仗自己身为中宫,又得天子宠爱。”

    “我等身为御史,焉能袖手旁观。务必要齐心合力,联名上书。让天子知道顾皇后的恶行,让群臣也都知晓此事,绝不能就此姑息养奸。”

    “于兄,你既是御史,又是安平王的岳父。此事由你领头最为合适!”

    严御史的慷慨陈词,并未令于御史动容。

    于御史还是那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淡淡说道:“多谢严御史好意。不过,这是天子家事,我们身为臣子,为君尽忠是我们的本分。皇室之事,轮不到你我来过问。”

    严御史早有准备,继续劝说:“于兄,我知道你是顾忌顾皇后势大。不过,此次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错过这一回,以后想再弹劾顾皇后,更是难上加难。”

    “我们御史本就有闻风而奏之权。便是未能奏效,也没什么大碍。于兄只要振臂一呼,一定会有许多人支持你……”

    “严御史不必再多说了。”于御史打断严御史:“总之,我不会上奏折。”

    一腔热血的严御史生生地碰了一鼻子灰,好话歹话说尽,也没能令于御史改变主意。

    严御史也恼了,冷着脸说道:“我一番好意,你竟不领情。也罢,算我多事,以后我再也不登于府大门就是。”

    说完,便愤然拂袖而去。

    于御史默默地目送好友愤然离去,然后,长长地叹息一声。

    他窝囊憋屈些无妨,至少能保全于家上下。真如严御史所说的那样领头上奏折,只会招来更大的祸端。

    ……

    严御史等人到底还是联名上奏了一回。

    可惜,这封奏折甚至未能呈到圣前,便被几位阁老拦了下来。王阁老崔阁老各自厉声斥责:“皇上病重,正需安心静养,宫中之事由皇后娘娘掌管。岂容尔等胡乱猜疑!”

    “皇后娘娘品性高洁,贤良淑德,岂会做出杀人灭口的行径。真是胡言乱语!”

    “尔等自恃御史身份,听信道途之言,闻风乱奏,扰乱圣听,委实可恨可恼!”

    众御史被阁老们怒斥一顿,又被吏部的顾尚书似笑非笑地瞥了一眼,不由得心中发凉。

    完了!

    别人也就罢了,这位顾海顾尚书,是当今顾皇后的三叔,最是记仇,睚眦必报。他们今日上了奏折弹劾顾皇后,以后少不得要被顾海刁难。

    损人利己,真是何苦来哉!

    御史们灰溜溜地退下。

    这封奏折被随意地堆放在案几上,无人多看一眼。

    ……

    处理完政事后,众臣各自离宫。

    崔阁老又以同路为由,坐上了顾家的马车。

    车顶悬挂着的风灯摇晃不定,马车里的光线忽明忽暗,崔阁老和顾海的脸孔也显得明暗不定,表情有些模糊。

    “顾尚书,太夫人已经回府了吧!”崔阁老看似随意地问道。

    顾海略一点头:“皇后娘娘出了月子,凤体无恙,母亲便回了侯府。”

    崔阁老迅速瞥了顾海一眼,暗示性颇为浓厚的说了一句:“皇后娘娘杀伐果决,巾帼不让须眉。”

    是啊!

    顾莞宁此次出手确实太过明显也太过狠辣,连几日时间也未等,直接要了安平王兄妹的性命。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缘故!

    顾海心中也在猜测,在崔阁老面前,却应得轻描淡写:“皇后娘娘生性如此。”

    崔阁老没试探出什么,也未失望。如今崔家和顾家同气连枝同进共退。他既已选择站在顾皇后这一边,便不会轻易改弦易辙。

    安平王兄妹死便死了,便是众臣心中暗自揣测猜疑,也无人敢吭声。

    ……

    韩王府。

    林茹雪一直住在宫中,韩王府里没了正经的女主人,如今是一个颇为得宠的侧妃打理内宅。和魏王府的情形相差无几。

    韩王世子也时常留宿宫中,偶尔回府,大多是和魏王世子一起喝酒。

    这一晚,魏王世子又来了韩王府。

    兄弟两个照例屏退内侍宫人,先喝一通闷酒。

    两人都是满腹心思,却无人先吭声。直到喝空了四个酒壶,韩王世子才率先张了口:“没想到,萧启就这么死了。”

    声音里透出一丝唏嘘和悲凉。

    当年堂兄弟四人,一起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