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世大博弈-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宇宙飞船“探路者”到达火星,至少需要3年时间。
暂且不说火星是否适应人类的生存,要让地球人拖家带口地乘坐“探路者”宇宙飞船移民火星,这在近代世纪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简直就是听一部天书,欣赏一剧“天方夜谭”。
或许,千百年后的某一天,人类飞船的速度可以大大提升到超越今天的飞船,并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寻觅到可为人类居住的另一个太阳系的星球……
即使在那样的特例下,人类如何克服生命的生理极限,在遥远的宇宙重建家园?
毫无疑问,人类要真正认识和开发太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人类的愿望一直是美好的,但是梦醒之前,地球终结自身的危机也许就在眼前。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东西融合呼唤马克思的复活
在高科技作为幕后推手的现代危机中,每每关键时刻,卡尔?*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便奇妙地在西方主要媒体上频频出现。
众所周知,理想态的英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崇尚自由竞争,拒绝政府操纵,但在实践中,完美地绝缘于政府的干预几乎难以成行。
从罗斯福新政时期就已经有政府大规模干预的先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还有日本政府积极主导经济发展,都是政府大规模计划、引导和介入的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具体实践。
在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实践困扰着无数希望明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时奥妙的思想者、行动者以及探索者。
时过境迁,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家边界的概念已经模糊不清,时空的跨越立体性地改变了各种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之间的对峙态势。
西方社会,在不断沉淀资本主义精华的同时,与昔日的“敌手”社会主义结成了难以分割的战略伙伴关系,除了多党制的政治体制和相应结构,其实几乎都一样。社会主义,也早已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精挑细选地充分享用资本主义的丰硕成果。
两个主义就像一个大家庭中各个不同身份和地位的成员,表面上争斗的死去活来,实质上血肉相边,在关键时还是同舟共济。
意识形态上水火不相容的两大阵营,在21世纪初叶的经济危机中走得越来越近。
例如,美国和中国两个各自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大国和强国,在越演越烈的现代危机中,越来越注重“和为贵”的重要,越来越感受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风险,越来越追求实际利益和整体实力的至高无上。
请记住,所有人类社会的危机均原生性地起源于供需结构的失衡和错位,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高度发达的今天,“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引爆的所有危机,不仅是“供”大于“求”的必然产物,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
*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主义周期性的危机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有效需求说是过剩的。”
*充分阐述了劳动价值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伟大的剩余价值论,精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内在矛盾。在此基础上,*预言出一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尖锐地指出:“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
当人类为“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后,却骇然发现“需”的萎缩、过时,供需结构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这时候,危机便会呈雪崩式连锁反应,从天而降。
人口无节制的生育,产能无限制的过剩,核武器无控制的泛滥,货币无规律的印发…… “过剩”无所不在,严重地向生产方向倾斜,往往必须使用极端的办法才能加以舒缓、截流和彻底改道。
资本主义经济的供需关系已从“相对过剩”步入“绝对过剩”,是基于人们的消费功能特征、社会购买力不足和资源有限造成的永久性过剩。
过剩的结果,表现在产业链上就是资金链断裂,员工失业、产品血卖、企业倒闭,争执四起、抗争不断、枪声不绝、社会动荡。
结果,甚至不惜以战争的血腥方式大量消耗囤积过剩的兵器弹药,因为只有通过战争作最后了断,才是产生需求的重要手段。这样一来,高昂的军费开支才合理,庞大的武器库才有用武之地,经历战争洗礼和重组的世界更加洗心革面、生机勃勃。
但是,战争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反人性,应该坚决予以遏制和避免。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以及高科技驱动产业的集成和扩张,过剩危机由来已久,越来越步入极端的路径,已经到了随时“定格”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步伐的境地。
残酷的现实是,高科技产品必须以“物美价廉”屈身于它的整个发展和应用周期,以适应有限、苛刻和缓慢增长的市场需求。结果是,科技越趋尖端,产品效能越棒,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如此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无限增长的生产力(供应)与有限增长的购买力(需求)之间的剪刀差,日益扩大,毫无交集。
如果*仍然健在,他将怎样解剖和审视危机演变的深层含义?
*作为科学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代言人,将毫不犹豫地对资本主义的体制发起最后的攻击,坚定地抨击资本主义发展到巅峰阶段是最后的疯狂。
随着经济泡沫一个接一个的破裂,演变成一个病入膏肓的魔法师,无力再掌控和化解自身引发的危机,无法再召唤回自己打造的魔鬼。
人类,一直没有放弃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的出路。
中国还有机会,是因为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农村和城市普通公民的消费能力相应于中低端产品的购买力仍然具有可大力挖掘的市场空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经济全球化:“整合”还是“瓜分”
没有什么比资源储备更重要
资源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珍贵是因为它稀缺有限,难以再生。
无论是大自然天赐的资源,还是人类持有的战略资源,都是珍贵的稀缺资源。
历史上,资源的占有和掠夺,不仅是大国和强国称王称霸的专利,还是部落、家族和个人大打出手的导火索,而各个国家之间为石油、天然气、稀土金属、水等资源引爆严重冲突和大小战争,屡见不鲜。
煤铁资源挑起普法战争,石油资源引爆两伊战争和美伊战争,南海诸岛密布的现代战争风云与东南亚各国特别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宣称各自占有海洋资源的所有权密切相关。
事实上,每一个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这个国家与生俱有的自然资源,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如果一个主权国家因为资源冲突而放弃或丢失了一片疆土,将注定被该国人民毫不留情地钉在丧权辱国的“耻辱柱”上,臭名昭著,永远不得翻身。
对于资源贫乏的强国,唯一的办法就是花大钱、冒大险,出海购买和兼并他国资源,或者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弱国资源。
没有资源,国将不国,民不聊生,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生死存亡。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资源的输血功能,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离不开资源的供给。
资源的存在方式多种多样,但严格受限于所处的地域环境,如中东的石油出产国科威特尽享天然的石油资源,而日本极度缺乏资源只能依靠进口而寄人篱下。
日本,以岛国为特征的大自然资源尤其贫乏,却因祸得福,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资源储备和海外扩张的强国战略。
中国和日本为资源而战由来已久。
两国之间最初的冲突,源于中日战争中一段不可磨灭的伤痛。
太原会战实际上是为山西太原地区的煤矿资源而战,日本人对华夏煤矿虎视眈眈,一场血腥的大掠杀最后以日本人的胜利告终。
今天的日本,为资源而战的决心更强,不仅严格制定法律保护本国的原始森林,还规定所有自然资源不得进行任何砍伐挖掘,同时依靠自己庞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重金购买和兼并海外稀缺资源或支柱性产业,深入他国产业的战略腹地,向世界扩展。
在日本的海外扩展战略下,日本不需要国家的名称,只需要坚实地参股或控股他国龙头企业的核心股权,就能掌控和享用他国的稀缺资源。
日本将太原的煤矿收购后运到日本东海沿岸,以罕见的填海方式储存起来,以备后用。日本与中国,为东海天然气的开采在两国海域之间争执不断,武力对峙,还有钓鱼岛领土纠纷,一触即发,无不为资源而战。
只要地球和人类共存一天,资源就是人类每天必须面对的沉重话题,就是各个国家之间处心积虑为争夺一杯羹大打出手的冲突隐患,就是谁也不能回避的攸关生死存亡的全球性资源危机。
资源匮乏和枯竭的危机意识,务必天天讲、月月讲,让子孙后代永远传承下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秉承勤俭节约、细水长流的光荣传统,积石成山,汇聚大河,最终转化为资源的保护和储备,它是一种资源危机思想的历史形态。
从某种意义上讲,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今天的盛世辉煌。
遗憾的是,不少中国人在由贫转富的过程中,逐渐沾染铺张浪费的习气,更有甚者*挥霍,乱砍滥伐,逐渐演变为世界上最不注重资源保护的另类炎黄子孙。
现代诺亚方舟:中华民族破冰之旅
近期上映的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讲述诺亚方舟在西藏建造后,拯救生还者重建文明的故事,首次从西方的视觉赞颂中国是一个珍惜生命的大国,中国解放军无私地帮助着每一个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无助的人。
影片开始不到15分钟,就出现一名拿着喇叭的中国军人,在面对惶恐中陆续撤离的人流时,用标准宏亮的普通话呼唤:“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
一群乘飞机逃难的美国人迫降在中国雪山,求助无望时,解放军从天而降。在海啸将至时,美国人拒绝让更多人进入方舟,而中国却是首批开放方舟的国家。
导演艾默里奇明确表示,希望借这些画龙点睛的电影元素,向中国军人在“汶川地震”时的救灾行动表示敬意。
打造现代诺亚方舟,参与拯救世界于危难之时,正是中国人盛世崛起的破冰之旅!
谜一样的中国经济实力
毫无疑问,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真正的世界强国美国和日本相比,仍然相距甚远。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影响飞速蹿升,被广泛认为极有可能在可预见的将来,与美国和日本并驾齐驱。其实不然,中国的真实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没有那么夸张,与一流世界经济强国仍然存在明显差距,短期内难以摆脱“转包加工大国”的形象。
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预计2010年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位全球经济大国,但是中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却与日本没法比。日本的GNP远远超过GDP,因为它包括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海外的产值。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绝对差距仍然不小。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3月2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08年,中国人均收入只接近2280美元;而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人均收入分别为46280美元、41480美元和39710美元,差距之大令人惊愕。
经济体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人均总值名次
美国 139800 46280 9
日本 52900 41480 22
德国 32800 39710 19
中国 30100 2280 104
比较两国的经济规模应当比较本国国民自己创造的GNP,否则会给中国已经快要超越日本和世界领先水平的错觉。
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并不准确,只能说中国官方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但民间几乎没有外汇,日本官方的外汇储备只有一万多亿美元,但民间还有两三万亿美元,日本才是真正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中国的进出口居世界第二,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即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那是因为美、日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生产,在当地或向第三国销售。
这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大规模减少了从本土的直接出口,而中国在海外生产很少,只能以环境生态的消耗和透支廉价出卖本国资源。美国和日本若将从国内海关的进出口与海外购买和销售加总,广义的进出口总量仍然名列榜首。
尽管如此,中国毫无悬念地进入全球经济总量前三名的排行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战略,在经济发展上应以增强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为核心,利用危机充分整合国家的经济与技术资源,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夺回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主导权”,坚定地走出去,走向世界。
中国不仅要成为“世界工厂”,更要打造“世界办公室”的品牌。
中国,在替别人打工的同时,也要让别人替自己打工;在派遣出国人员学习考察时,也要海纳百川敞开大门输入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人才;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也要输出自己的先进科技和品牌;在接受现有国际经济规则的同时,也要创造机会参与制定新的国际经济规则和游戏法则;在通过谈判友好协商解决国际纷争的时,更要保留适当运用武力维护国家自己国防和经济安全的权利。
这样才能积聚和体现中国现在和未来的真正实力!
。。
“强世”体现领袖的风骨意志
领袖,是国家、企业和个人生命共同体的凝聚力。
破解光环下的现代危机,需要各国决策首脑和政府力量集合在全球领袖集团的旗下,率先示范,齐心协力,步调一致,目标直指“强世民富”,否则纸上谈兵,毫无可操作性。
在领袖的旗帜下集结
在人类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成功的领袖总是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一定冲锋在前,披荆斩棘,带领人民排除万难,冲过激流险滩,取得最后胜利。否则,群龙无首,杂乱无章。
领袖是旗手、舵手和统帅,否认领袖的作用,不客观,不现实。
软弱无力的领袖引发社会更大的危机,失去人民的爱戴,全民族分崩离析,一盘散沙,在国际舞台上国将不国,寄人篱下,挺不起腰杆子来。
领袖不能轻易误判和出大错,一次误判危害甚广,一步大错覆水难收,领袖肩负着时代和人民的千钧重托!
从古至今,世界各国,无论时代演变如何,无论体制有何差异,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命运与领袖的风骨和意志息息相关,而领袖能力的强弱和口碑,更与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指数成正比。
一般而言,现代领袖是一批杰出的人物在公平规范的组织结构下由人民选出并组成的领导集团,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一个整体的国家最高层次的团队,具有高度智慧和雄才大略指引国家的共同目标,鞠躬尽瘁地引领人民努力奋斗争取成功。
如果领袖的能力平平,目无章法,对内荒淫无道,对外卑躬屈膝,或者沦落成一名不思进取的暴君,结果可能导致山河变色,政权移位。
抛开一切政治歧见,尝试作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