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年军国-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训练新兵们面临的第一个难关,也是最重要的难关是让他们懂得服从命令。从平民到士兵的转换是一个复杂而麻烦的过程,时间不足的问题又暴露了出来,老罗只得决定尽量压短基础作训周期,不合格的一律请出新兵队伍。
从清理仪容开始,站立的姿势,走路行进的姿势,跑步前进的姿势,所有的军中礼仪,再到队列的维持,还有更重要的团队意识,所有者一切都是先让这些新兵懂得令行禁止,这也是一只军队能否强大的前提。
这个训练维持了一个月的时间,期间闹出了很多笑话,老罗就不得不下了很多个匪夷所思的命令,诸如所有人不许留长胡子的禁令,还有不管什么发式必须保证整洁的命令,甚至还有很多家伙左右不分,老罗又不得不命令所有人在左臂系上红色的丝带……当然因为人心所向,虽然也免不了有议论纷纷的闲话,但是坚持执行下去之后,没用半个月,所有的作训新兵都开始展现了明显的气质变化。
阚六郎、吴三郎、卢七郎、田四郎几个就是新兵中比较突出的几个家伙,因为年纪相仿又都是一起长大,所以经常凑在一起同出同行。
半月训练结束后,新兵营有一个休息一天的机会,几个二十多岁的小子懒散的坐在草地上闲聊。
“六郎,今天休息,你不回去看你阿爷?”说话的卢七郎是个喜欢说话的家伙,因为多嘴多舌这些天没少被诺曼人教官喝斥。
“不回去,阿爷是个暴脾气,回去搞不好又要挨揍。”阚六郎揉着脑袋闷声闷气的说道,“前两天队列训练我挨罚的事情,阿爷就在营地外,俺看到他了。”
“六郎,你家阿爷还好了,顶多用木锤揍你,讷老爹才是真正的暴脾气,着急了他会用大锤来砸人的。”吴三郎缩头缩脑的说道。
“暴脾气总比蔫脾气好,我若是回去会被老爹唠叨死。”田四郎家里的老爹是个喜欢种田的,他是背着老爹跑到新兵营的,“唉,也不知道咱们每天要么走要么跑的训练个啥,还不如拿鞭子赶牛痛快,脚上都起了好多个泡了。”
“脚上起泡算个啥,我脑袋都被敲了好几个包了,”卢七郎眼睛眨了眨,吐掉嘴里叼着的草棍说道,“听哈斯特教官的意思是什么保持队列,要求作战统一。”
“活该,谁叫你总是转错方向的,左右都不分!到了打战的时候,大家一起用长矛突刺转向的时候,你把方向搞错了,会害死身边的兄弟的。”阚六郎平时很闷,是个很喜欢思考的家伙,虽然体形壮硕,却不是没脑子的。
“六郎说得对,”吴三郎手里捏着一个粗棍子,扫了一下地面上刚刚冒出来的嫩草,“罗将主虽然要求严,营地里规矩也多,但这是好事,没见大家看着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吗?”
“就是,七郎你平时邋遢的习惯都没了,估计现在回去你家阿姐都会夸奖你呢。”田四郎随口笑道。
“唉,每天都要洗澡,刷牙,整理帐篷,睡袋都要叠起来,还要见楞见角,去茅房都要规规矩矩的,估计俺们回去都要不适应了。”阚六郎有些感叹道。
“讷要回家的话,估计第一件事就是把院落弄干净,要不怎么都不习惯了。”田四郎附和了一句。
“呵呵,咱们不算啥,最好笑的是那些个大胡子,罗将主下令的时候,好多人都是愁眉苦脸的。”卢七郎拍手笑道。
“还有那些整天不洗澡臭烘烘的家伙,现在也都不敢犯懒了,第一天训练结束的时候帐篷里差点能熏死人。”吴三郎同样一副揶揄的表情。
“哈哈……”
“哎,据说明后天就要发兵器下来了,也不知道是啥,讷喜欢刀子或者马槊。”田四郎家里人虽然喜欢务农,他却很喜欢像个将军一样的骑兵。
“不知道,俺也不喜欢做步下兵,像大食人一样骑马用弯刀砍人才痛快,马槊那玩意太贵了,而且制作麻烦,没发现只有程将军才有一把?”阚六郎家里是木工工匠,对兵器制作的东西稍懂一些。
“要我说,罗将主的那把长刀才叫凶悍,据说长度丈二,八十多斤重,比陌刀什么的厉害多了。”吴三郎家里铁匠出身,当然清楚兵器的好坏。
“天爷,那东西也只有罗将主那样的猛士才能舞得动吧!”田四郎感叹道。
“那个还好,我听说罗将主的弓是铁胎弓,至少有六石,前些天比试的时候,程将军听说了,愣是没敢比箭法。”卢七郎一脸神秘兮兮的说道。
“据说罗将主从西边几万里回来的,没有超人的武力,怎么降服路上的盗匪和乱兵?”阚六郎也听到过很多消息,“要我说,有这样的头领才是福气,讷将来要能做罗将主的家将就美死了。”
“没错,跟着罗将主回到故土,打下一片土地,娶几个漂亮娘子,那才叫美事儿。”卢七郎躺倒在草地上,一脸的荡漾。
“喂!天还亮着呢,又做梦了!”阚六郎推了伙伴一把,“好了,还是回家一次,看看爷娘,要不回头训练又没有时间了。”
“也好,大家回家,走咯!”几个人吆喝着回唐人营了。
第七十六节 军备
唐裔平民对老罗的欢迎,说到底就是对本地死水一般境遇的反抗,也是对族老们没有作为的愤怒,更是对回归故土的一种期望。尽管他们如今的血脉并不纯粹是汉人血统,但是二百年来却从没断过东方文化的传承。
老罗对于这一点自然是心知肚明,否则他也不会抛开长老层直接招募战士和工匠。
对老罗来说,财富不重要,土地也不重要,只有人才是最重要的,说着同样语言,能够服从并跟随他的人才是重要的。有了人,至于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唾手可得。
所以即使和唐人营开始合作,他也从不搀和几个大家族之间的纠葛,他关心的只有两个,自己招揽的兵和工匠,还有就是东行路上的后勤。
除了新兵营地,每天老罗必定要查询进度的就是联合工坊,这里汇总制作所有在东行路上需要的装备,东行路的准备全部是按照行军样式的方案来设计的,所以人和军备是处在等同的位置上,偏厢车和浮空车两个项目则算是重中之重。
为了制作这两样物件,老头子李坦专门指定了杜讷和李涅来负责这个事情。
平民长老杜讷充分发挥了他的影响力,动员了大批的铁匠和木匠,甚至还招纳了众多的妇人来缝制浮空车的气囊,还有编制固定收揽套索的皮绳,这可是个精细活,好在本地妇人的丈夫多是工匠职业,她们自然也多受家庭的影响,并不只是围绕着锅台和家务的小女人,反而非常的多能,日常什么牧牛牧马还有驾车套辕之类全都不在话下,至少几十个妇人合作缝制一个直径二十米的皮囊不过是小事一桩。
小儿手臂粗细的皮索更是简单到家的东西,比马鞭粗了一些的东西,只不过是需要多费一点力气而已。
同步进行的是车身的制作,木匠们选择了大型成材红松木来制作,通体没有一颗铆钉,全部是榫接结构,配合上专门熬制的粘胶,这种三米宽六米长的家伙顶多也就五六百斤,只要升力足够,上面乘坐十二十人实在是轻松不过的事情。
最关键的也是最困难东西是燃料池的制作,这个时代可没法制作后世的高压燃气瓶,所以三四十个方案同时进行再经过五天的筛选之后,确定几个可以发展的方法,然后制作出样品来,每个需要不停地调试测试,最后选出一个复杂却又具备可行性的方案。唐裔工匠虽然比不了后世的科学家,但是绝不是史书中记载的明代吃不饱穿不暖的匠户们那样不求甚解,反而因为没有什么所谓文人“奇技淫巧”观念的压制而更加专注,暗地里老罗都经常感叹捡到宝了,他们的思路很敏锐,常常只要一个提示就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来,尽管他们没有什么理论,但是论到动手能力和对材料的熟悉,绝对不差于后世的铁匠和木匠。
确定燃料池的方案比较负责,整个过程免不了老罗的参与,有了众多工匠的配合,仅仅十二天,一个类似煤油炉子的东西被制作了出来,炉子或者说罐子的直径大概有一米,整体用铁皮打制,用铁匠的话来说,这玩意儿也就比做尿壶麻烦些,键的气密位置都是用很古老的铅锡加热焊接手法来弄的,封闭的阀门和调制火焾的结构同样很简单,铁皮螺旋这种结构也不是什么困难活。
燃料的选用直接用了老罗的意见,还是铁匠和金工的活,制作一个简易的蒸馏器,巴库这个地方的早期石油都是轻质油,质量非常好,很简单就可以收集到汽油和柴油以及煤油的混合物。
到底是人多力量大,浮空车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提前制作出了样车,试车的当天,每一个参加忙碌的人都到了工坊围观,简易的油炉点燃仅仅三十分钟,就把气囊充了起来,等气囊直立拖动地盘车体的时候,因为忘记了安装保险绳,也没有给车体内放置配重,三十多个人才勉强把这东西拉住,否则很可能这第一个试验车就会被带到高空飘走了。
观摩的人都兴高采烈的直呼奇迹,老头子李坦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要三十人才能拉住气囊不会飞走,那岂不是至少可以搭乘二十人?回家有望了,没错,对于在场的人来说,东方那片土地才是自己的家应该在的地方。
老罗反倒是没什么感触,甚至李涅在旁边问起的时候,他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在他看来这些东西还很粗糙,细节都需要不停的完善,比如防火位置需要加强,固定球囊的套索还需要调整,车体位置的栓扣应该考虑金属挂钩或者套环,燃料池和球囊的固定结构需要调整,旁边还需要有防风的设置……
当然,燃料池也就是那个类似煤油炉的东西,回头可以多做一些,然后在某些不方便寻找木柴的地方充作燃料,嗯,还有巴库这个地方盛产石油,回头需要多收集一些,到了东方再寻找石油矿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接下来的一天,偏厢车这种东西的样车也完成了。
如同老罗所设计的那样,宽约二十厘米的铸铁龙骨车轮,片簧减震结构,外加托盘转向装置——这几样结构是偏厢车的最关键结构,浪费的时间主要就是消耗在这个上面了,还有铁龙骨外加硬木制作的车厢,巨大的车体感觉就像后世的半个货运火车车厢,而且侧箱板上面还有长短不一的金属刺,可以想象当草原骑兵冲锋到箱体前撞在上面的惨烈境况,侧箱板的上面有手腕粗细的洞孔,那是用来射箭或者探出长矛的用途。尾部则是金属搭扣模式的挂钩,用来做战时连接箱体的用途,必要时至多六辆就可以构筑一个环形堡垒。
联合工坊可不是只有这两样东西,除了这些,还有老罗主要关注的一些兵器和盔甲,包括偏厢车守卫步兵的长矛,配备防御兵种的全金属鸢形盾,一种可以快速上弦的弓弩,骑兵使用的长矛,弯刀,还有各种零零碎碎的特殊兵器,譬如投矛,抛斧,铁蒺藜(四脚钉)还有数不清的箭支制作,别小看这些东西,所有的冷兵器都算是耗材类,你不能指望所有的士兵可以拿着一把铁刀从马扎尔海边上一直打拼到黄河流域,因为刀枪的碰撞必然带来折损,所以平均来算,每个士兵在路上耗费三到五把兵器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甲胄的制作同样很关键,没有冲压设备,制作板甲太麻烦了,所以老罗并没有出什么新主意,所以这里制作的依旧是唐式的文山甲和明光铠,还有一些西方式的链甲和皮甲,到时候也会按照兵种的不同做以分配。
总体来说,一起都在按照老罗和大长老李坦说好的那样,按照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老罗每天都会关注一下工坊的事情,倒也心中有底。
余下的琐事不用他来操心,程守如率领的守城卫目前也在练兵,老罗去看过几次,这些在比试中败北的唐人汉子倒是知耻而后勇,每天都在留着汗水训练。老程此人确实不错,是个输得起的汉子,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恼火于老罗,反而经常探讨一些练兵的事项,老罗给他们规划的是作为偏厢车的守卫兵,这也恰如他们本来的兵种安排,相信到时候六米多长的步兵长矛可以给沿途的草原部族一点颜色看看。
至于老罗的新兵则会安排为骑步兵,优秀一些的将会被培养成骑兵,有了老罗还有百人众的战力带头,作为机动兵力相信会有很好的表现。沿途的变数估计会很多,老罗也不敢说自己每一样都算计到位,但他有无时不在增长的精神力做金手指,还有望远镜这种超越时代的“神器”来探路,避开大队敌人的交锋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查看了联合工坊的进展,老罗回到营地,李姌在带着孤儿营的孩子们做训练,安娜莉亚女士在旁边指点,这些孩子将会是继承老罗部分思路的未来。
“三兄,你今天的事情忙完了?”李姌的脸色红扑扑的,带着和孩子们玩乐的兴奋。
“差不多了。四娘,孩儿们怎么样?有没有调皮捣蛋的?”老罗盯着在场地中跑来跑去的孩子们,他们应该是在做一种类似探营寻宝的对抗游戏。
“他们都不错,倒是没有调皮的,有几个表现很不错,像罗甲辰和罗甲舞就非常聪慧,罗甲子虽然不喜欢说话,但是闷声闷气的鬼心眼很多,将来是个智谋型的人才,罗甲牛有些莽撞,但是勇气可嘉,倒是很像那噶那个黑家伙……有些年纪小的,现在还看不准,但是也都是很机灵的小家伙。”李姌挨个数了一下每个人的长处,她现在和安娜莉亚女士整天陪着孩子们,倒是有了点老罗贤妻的感觉。
至少老罗是这样的感觉,“四娘,你……”
“我怎么了,三兄?”李姌看着老罗吞吐的表情有些奇怪的问道。
“感觉好像是我家娘子!”没什么不好说的,老罗也不是脸皮薄的男人,直接像炮仗一样把话语点了出来。
“三兄脸皮好厚,还没去向阿爷提亲呢,就敢这么说!”李姌的脸红了,她可不会羞赧的说不出话来,而是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眼前的大个子。
“好啊,我回头去请杜老做月老,去向你阿爷提亲好不好?”老罗也把心放下了,短时间内是离不开这个时代了,那么既来之则安之好了。
“那就要看你的咯,我可没说一定要嫁给你!”李姌到底还是害羞的,当面说自己的婚事可不是一个女儿家的表现,直接扭头就跑到自己老师安娜莉亚女士那边去了。
老罗傻笑了两声,刚想要过去的时候,猛听耳边传来一个话语声:“主人,格鲁吉亚人那边有些不正常的动静。”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七十七节 拖格鲁吉亚人的后腿
说话的是阿尔克。
老罗的脸上没了笑容,阿尔克是不会贸然来打扰自己的,肯定是有什么不好的变化了。他直接扭头问道:“怎么回事儿,阿尔克?你详细说说。”
“明盖恰乌尔附近的军营最近派出了大约两百人的骑兵在向这边靠近,目前停留在萨比拉巴德,也许巴哈米尔是想把绿眼睛萨姆茨救走,赫尔顿和我说了,最近送来的木材和生铁都在减少。”阿尔克口气平静的诉说着,随着跟随老罗日久,区区几百人的骑兵,他已经不放在眼里。
“嗯,还有别的消息吗?”明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