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小闲人-第9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治沉吟片刻,道:“朕以为韩艺说得对,目前讨论这商税还为时过早了。”
“陛下圣明!”
正当这时,一个禁军士官走到杨思讷身旁,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我知道了!”杨思讷点点头,待那士官退下之后,他又向李治道:“陛下,方才前线传来消息,司空他们已经渡过了黄河,不日便可到达长安。”
李治闻言大喜,道:“此战虽然没有动用多少兵力,但是意义重大,不但缓解了新罗危机,还削弱了高句丽在辽东地区的势力,司空他们以极小的代价,出色完成的此次战略目的,朕要在玄武门迎接司空他们凯旋归来。”
相比起李绩他们的归来,河道的盛况,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但是对于韩艺而言,南下的船队要更为重要。
经过几日来的搬运,终于将所有的货物都搬上了货船,船队也已经整装待发。
这一日清晨,这一支载有许多人希望的船队终于扬帆,缓缓驶离了码头。韩艺自然也是亲自来此相送,这对于其他商人而言,只关乎自身利益。然而,但凡由韩艺主导的任何事,都隐藏着很多很多的东西,这其中不仅仅是利益,更多的是改变,是未来,是将大唐的每一寸土地连接在一起,总之,意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别看韩艺没有怎么关心这事,但那只是因为这每一步都是由他来制定的,从做出的流水线,到运输集团,以及他现在在各州县布好的棋子,等等,因此目前来说,一切还尽在掌握之中。
南下的船队刚刚驶离,出征辽东的将士已然归来。
李治亲自率领文武百官以及太子李弘在玄武门之外,迎接凯旋归来的王师。
虽然这对于唐朝而言,只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战争,属于偏师骚扰,绝对不需要李治这么劳师动众,但是这对于李治而言,这一场战争的意义却是非同小可,因为这完全是在他的意志下,打得一场漂亮仗,让他的战略思想得以延续,他的战略思想还是先内后外,这几年休养生息如此的成功,他希望能够保持这个势头,这跟文景二帝当年的政策差不多,区别就在于,文景二帝不是不想打,而是没有把握能够打赢当时的匈奴。而李治的大唐是先将高句丽放在一边不管,全力发展,等到没事干了,或者国内有矛盾了,再去收拾高句丽,毕竟高句丽跟大唐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只有挨打自保的份。
当然,这规模虽然小,阵容非常豪华,几乎去了一半的统帅,就这阵容,皇帝也应该出来迎接。
之后,李治又在太极宫设宴款待李绩等出征归来的大将。
这一场宴会,当然是武将唱主角,契何力他们都嚷嚷着打的不过瘾,言下之意,就是暗示李治早点下决心,一举消灭高句丽得了,咱们来回跑一趟,挺不容易的。
李治是笑着点点头。
李义府、许敬宗这些文官也是笑着附和两声,敬几杯酒,祝贺一下,算是比较努力的在敷衍,人家打了胜战回来,那总得让着一点,倒是太子李弘听得很是入迷,时不时还请教几句,又惹得大臣们哈哈大笑,宴席的气氛还是非常不错,一团和气。
像这种宴会,纯粹就是吃喝玩乐的,不可能在这种宴会上,商量什么敏感的事,因为许多大臣都还不够权限得知这些事情,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决策,还是得由枢要大臣与皇帝私下商议。
因此宴会结束之后,李治就在两仪殿内召见了枢要大臣。
当然,这主角肯定是李绩。李治问道:“司空,此战过后,你以为高句丽的势力如何?”
李绩道:“回禀陛下,盖因那渊盖苏文将精锐都调去后方攻打新罗,因此想要以此战还判断高句丽的战力,只怕是不能够的。另外,臣虽然没有与那渊盖苏文交手,但是此人能够在最紧要的关头,做出最为大胆且正确的选择,可见此人绝非泛泛之辈。”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但是此战也暴露出高句丽的弱点,就是高句丽国力孱弱,无法两面作战,那渊盖苏文再厉害,也是分身乏术,只要我大唐做了万全准备,想要一举消灭高句丽,也非难事。”
李绩这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消灭百济,联合新罗,两面夹击高句丽,让高句丽首尾难顾,跟以前那样一路打到底,难度会大大增加,因为半岛到处都是山,易守难攻,又有寒冬护航。
李治点了点头,他对于这个大方针,也是非常坚定的。
李绩又道:“老臣还得恭喜陛下,此战为陛下收获了一员良将。”
李治哦了一声,“朕未曾听闻俘虏了对方大将。”
还俘虏?
这军令如山,大将都得杀啊!
李绩笑道:“高句丽那化外之地,千年难得出一员名将,想要遇上,只怕不是那么容易。”
许敬宗抚须哈哈笑道:“司空真是妙语连珠。”
李治也是哈哈一笑,又问道:“那不知司空指得是何人?”
李绩道:“乃是独孤无月。”
“是无月啊!”李治一愣,不是那么惊讶,但也感到有些诧异。
李绩道:“老臣听刘仁愿说,我军临时组建水师能够海上大败百济水师,皆因独孤无月的谋略,但更令老臣感到欣慰的是,独孤无月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忍性,依老臣之见,将来必成大器。”
“无月,朕自小就认识,也知其本领,的确是一个可造之材啊!”
李治听得甚是开心,同时心里也下定决心,让独孤无月去训练水师,虽说独孤家一直流年不利,但是李治也渴望在武将集团培养出自己的班子来。
一直沉默的韩艺突然瞄了瞄,起身作揖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一小事禀报。”
李治一愣,道:“什么事?”
韩艺道:“王师凯旋,自然得犒赏三军,因此臣近两日查看了下关中地区土地簿,发现关中地区的良田已经是所剩无几,而且地方上一直都有土地兼并的情况出现,这对于我大唐军队而言,是一个隐患啊。”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
许敬宗、李义府一见韩艺开口,就觉得心烦意乱。因为他们完全猜不到韩艺又要搞什么把戏,这是没有征兆的,防不胜防。
兵部尚书任雅相稍稍点头道:“近年来逃兵役的人也是日益增多,虽然影响不大,但朝廷应该未雨绸缪才是。”
李治皱了皱眉,兴致有些减退,看向韩艺道:“那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
韩艺道:“回禀陛下,虽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是作为中原大国,又怎能将希望寄托于敌人自己堕落,这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臣觉得朝廷对于军队一定要重视,要给予军人足够的礼遇,至少要让每一个士兵都感受到朝廷心里记着他们,这样才能练就一支战无不胜的王者之师来。”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后顾之忧
“理应如此!”
韩艺话音刚落,李绩就点头赞成。
李治目光快速的从李绩脸上掠过,又向韩艺道:“韩艺,你别老是话说一半,说吧,都说出来吧。”
这韩艺可是他的心腹,自从入朝以来,就属这厮提出的政策最多,李治哪能不了解他,肯定是有后续的。
“微臣遵命!”
韩艺还是不卑不吭,神色极其认真,道:“陛下,高句丽为何要灭新罗,臣以为是高句丽想稳住后方,消除这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图谋辽东地区。”说着他又向李绩道:“司空以为下官说得可对?”
李绩点点头道:“韩侍郎所言丝毫不差。”
他知道韩艺是在帮军方说话,那当然要给面子,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许敬宗听得纳闷了,道:“你这怎么又扯到高句丽上面了。”
“许侍中此言差矣,我要说得可不是高句丽,而是这后顾之忧。”韩艺道:“士兵在前线拼杀,心里最为记挂的一定是自己的妻儿,倘若家里不好,这士兵如何能够安心打仗,朝廷既然征召他们出征,臣觉得理应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决这后顾之忧。”
李治听得是似懂非懂,这话有些理想化,道理当然是如此,那问题是朝廷也得有这个能耐去照顾他们,于是问道:“可如何解决这后顾之忧呢?”
李绩他们也是充满疑惑的望着韩艺。
“诚意。微臣认为最为关键的还是诚意,要让士兵感受到朝廷对于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知道朝廷一定会竭尽所能关心他们的家人,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下心来。”韩艺说着一顿,可见李治目光都快要杀人了,赶紧道:“陛下应该也知道,如今许多百姓都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昭仪学院,其实中间也包括一些军籍户。倘若陛下特许将士的后代能够上昭仪学院读书,那微臣以为军中将士一定会铭记陛下的恩情,也足以展现朝廷对于每个士兵的重视。”
李治听得眼中一亮,这主意挺不错啊!
李绩也是频频点头。
杜正伦道:“韩侍郎此策虽妙,可是我大唐数十万军籍户,若他们全部能够上学,这得建多少学院,又得招多少老师,朝廷只怕是力不从心啊!”
你要肯减点俸禄,就能多盖多少间学院了。韩艺暗道一句,道:“杜中书说得是,这要算下来的确是一笔巨款,朝廷都不是力不从心,而是根本做不到。”
许敬宗纳闷道:“做不到你还说甚么!”
韩艺道:“今日做不到,并不代表明日也做不到,以我大唐国力上升的速度,在不久的未来,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而且就算现在做得到,也不是一日之间就可以完成的,这必须慢慢来,但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始了,这建得一所是一所,让士兵们看到了朝廷的诚意,这样他们心中也会有一个盼头的。臣建议朝廷跟昭仪学院合作,因为昭仪学院主要还是依靠民间的财力,这能够为朝廷减轻一点负担,另外,昭仪学院本就是皇后所创,士兵为陛下征战沙场,皇后为陛下分忧,安抚士兵的家人,这岂不妙哉。”
李义府、许敬宗默契的相视一眼,只要韩艺抬出武媚娘来,他们的处境很尴尬,这只能赞成,因为他们也猜得到,这可能是韩艺跟武媚娘商量好的。
这小子还真是会说话,李治也是笑着点点头。
韩艺又继续说道:“而且这么做,有四大好处,其一,就是臣一直强调的诚意,士兵们见陛下如此体恤他们,细致入微,不但关心他们,还想着他们的家庭,心里能不感激陛下么,能不全心全力的保家卫国么。
其二,也是配合精兵论的尝试,精兵论贵在精,而不在多,如今士兵中多半都不认字,倘若士兵的后代都识数认字,这对于军人的素养也会有着极大的提高,可以让精兵政策得以实现。
其三,减少朝廷对于军队奖赏的负担,因为这就是一种奖赏,毕竟去昭仪学院上学可是一文钱都不收,臣相信这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可是极高的待遇了,胜于其他奖赏。
其四,可以很好的稳定住我朝军制,这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人不希望后代更有出息,哪怕是参军入伍,识字的人比不识字的机会也要更大一些,将上学与从军联系上,臣相信许多逃兵役的士兵会为了自己的后代而回到军中,这也会进一步提升我军的战斗力。”
李治听着听着,越发觉得这个办法行得通。
尤其是第一点和第四点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君主控制军方,主要通过笼络的是武将,来控制军方,但这又势必会让皇帝对武将不放心,但是要说直接施恩于士兵,这几乎是难以做到,哪怕你发奖赏给你士兵,那也必须通过将军层层下达,说不定中间还被克扣不少。
当然,一次出征十万大军,朝廷也奖赏不了,晋升是更加不现实,只能说有功则赏。但是上学读书,只有皇帝还有这个能力,将军可做不到这些,士兵包括士兵的下一代,都会感激皇帝,效忠皇帝,要是统帅命令士兵跟着他造反弄皇帝,士兵肯定会想,我儿子还在皇帝皇后的学校读书,你要让我弄皇帝,我答应,我家人也不会答应啊。
另外,府兵制不是募兵制,士兵都是搞兼职的,不是职业军人,等于是服兵役,可以说是义务兵,服兵役肯定得不到多少好处,土地的话,早就给了,再多也给不了了,也就是免除税赋,唐朝这点税赋,哪能跟性命相比呀,当然是能逃则逃,尤其如今土地兼并开始抬头,士兵连土地都没有,那还打个球呀,这样下去,必回军心溃散,得想办法留住这些人,读书认字对于古代百姓可是有极大的诱惑力,这让百姓又多了一重考虑。
“那朝廷又如何与昭仪学院合作呢?”李治问道。
如果给钱的话,那朝廷自己弄得了,干嘛这么复杂,不给钱又能给什么呢?
韩艺道:“其实昭仪学院最为缺乏的就是老师与书籍,如果朝廷能够免除昭仪学院老师的税赋,并且给予一定的优待,好比说在昭仪学院教书二十年,并且非常出色,可以破格让他在弘文馆兼职学士,专门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这不但能够鼓励不少人投身老师行列,也能够为朝廷选得人才。另外,就是书籍………。”
李义府突然插嘴道:“韩侍郎家大业大,又有印刷坊和造纸坊,为陛下和皇后分忧,不是我们为人臣子的本分么。这做人可不能忘本啊!”
李治抿了抿唇,瞧着韩艺。
我都是辛苦钱,你娘的都是快钱,你拢共捐了还不到三百贯钱,好意思说我。韩艺心里嘀咕着,但也没有跟李义府较这劲,钱可是韩艺最不看重的玩意,钱就是拿来用的,道:“李中书说得是,我当然会持续捐助昭仪学院,但是仅凭我一人,也是办不到的,这还是需要朝廷帮忙。”
他心想朝廷垄断了这么多资源,都用来养着这些官员,他又不稀罕这些厚禄,他当然希望能够拿出一点分给百姓。
李治也在思量,老师能有多少,免除他们的税赋,不过九牛一毛,到时整点商税,全都回来了,这个书籍的话,控制在朝廷手中,他也放心,点点头道:“倘若昭仪学院能够帮助朝廷解决这些困难,这点支持朝廷理应要给予的。朕看可以尝试一下,各位爱卿以为呢?”
“陛下圣明!”
李绩是军方代表,那当然支持。李义府、许敬宗皇后的人,不想支持也得支持,他们都支持,再加上韩艺,那卢承庆、许圉师等人能不支持么,况且,这确确实实是为百姓好,不是为了谁的政治利益,而且是一步步来,又是以合作的方式,不至于大兴土木,伤筋动骨,当然,皇帝、皇后不能算,照顾百姓,也算是他们的政治利益。
李治点点头道:“那好,朕待会再跟皇后商量一下,看看具体该怎么做。”
别急呀,我这都还没有结束了。韩艺突然又道:“陛下可有听闻郑善行在南郊的制衣坊?”
李治一愣,道:“朕当然听说过。”
韩艺道:“其实最开始去制衣坊工作的妇女都是一些寡妇,而他们的丈夫都是为国牺牲的烈士。”
李治笑道:“朕也听说过,对于郑善行的行为,朕心怀感激。”
韩艺道:“士兵上战场,总会有危险,如果想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朝廷也应该考虑到阵亡士兵留下的遗孀,虽说朝廷也有补助,但无法持久。”
李治问道:“那依你得意思,又该当如何?”
韩艺道:“如今长安的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