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蝶与谍-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怪!也只有他们这些人才不怕被人抓。不说这些怕人的事了,什么时候去你那里,咱们唱戏去。”玉兰不想多说。

    “那好!我等你!”香君放下了电话。

    两个小时后,玉兰过来了,带来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中央对周林小组的工作给予了表扬。

    第二个是一个坏消息:曾经担任蝶小组报务工作,在上次事件中泄露了“蝶”存在的延安报务员,被人救出了关押的那间受审房。

    经过了一天的搜查,在一个山沟沟中,发现了他的尸体。

    尸体的表面曾有过受刑的伤痕,说明他受到了酷刑,有人要在他的口中追问他所知道的事情。

    发现了尸体的那天下午三点钟,延安的电科人员,发现并拦截了一个新出现的电报信号。

    经过侦破,中央电科的同志将破译的电文送交社会部负责人方先生的手上。

    接到了译电的方先生惊慌失措的将译电送往了三号。

    译电的内容是:“**有高级间谍一名,名为蝶,潜伏在明珠日军高层身边。”

第233章 被跟踪

    对于这个坏消息,周林早有预计,他知道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他做的事越来越多,那么风险就越来越大。

    不想暴露,可以啊,不做事,不活动,象乌龟一样躲在壳内,那肯定不会暴露。

    但是,那组织让你潜伏有什么意义,吃闲饭吗?

    为了让自己能够不暴露,有情报不拿,可救同志不救,该杀敌人不杀,时刻喊道:我是潜伏者,我要保护好自己,最后,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一个革命者。

    象这样的潜伏者,根本就不叫间谍,只能叫睡眠者。

    历史上的那些间谍名人,都不是乌龟壳型的间谍,他们的辉煌就是在他们有限生命中作出了令人惊奇的事迹。

    所以,周林没有让自己睡眠,他害怕一睡不起了。

    但是,周林也不是一个暴露狂,他时刻在隐藏着自己。

    从现在的情况看,没有人将周林当作**和军统,这得益于他的言行,还有他的凶残。

    杀地下党,杀中统,杀军统,连行动处的人他都杀。这样的人,没有人不说他不凶残。

    可是,并不是凶残的人就各方面都凶残,一个人的性格有多方面的存在。就象杀人犯也曾经救过人一样。

    周林帮天津那些高官子弟,是不想让他们去白白送死,所以将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体,从事间谍工作。

    就算日本人知道了,周林也有话说:“我想建立自己的情报网,那些有名的间谍之王,都有自己的情报网。”

    日本人就算把那几个人都掏出了内容,也发现不了周林与延安和重庆有什么关系。

    还有,周林帮那些和尚送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送药的事,只有和尚知道,和尚会说吗?

    就算和尚说了又怎样,能证明自己是抗日份子吗?

    日本人知道周林贩卖枪支弹药、医药用品,这方面没人会追究。至于说送药给和尚,还愿,不行吗。和尚常年练功,难免会受伤,再则现今世上,匪患无穷,和尚难免会中枪的。

    现算日本人知道了这事,也不会深究的。

    送枪之事,只有寂一大师知道,而且是以李强的名义送的,可以说是没有危险的。

    在清帮的胡放面前,他也只是一个爱讲义气的人而已。

    所以,就算延安的敌特站在山田的面前举报自己是**的蝶,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

    对于这件事,周林回复中央的话是:影响不大。

    因为延安的挡案已经销毁了,在**的组织里,没有周林这一帮人。挖地三尺也找不到周林是**的证据。

    那个报务员只知道明珠有蝶,但蝶是谁,蝶在何处都不知道。

    更何况一些加密电报,报务员也不知道内容。

    日本人要想从电报内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不可能了。

    还有是,电报都是李强主持的,李想已经离开了明珠,李强在延安已经是登记死亡了的人。

    所以综合分析后,周林和香君都不害怕。

    但是,日本人接到了这个电报后,肯定会进行调查的。这段时间,周林准备老实点呆在家中煨老婆了。

    与周林想到的是一样,山田接到了延安暗线的电报后,也是大吃一惊,过去猜测的事,终于变成了真实的。

    这个暗线,是半睡半醒的角色。只要有紧急情报,他就会出手,至今已经为山田提供了十几份情报,都是有价值的情报。

    正因为他的情报价值高,所以山田才完全相信他的话。

    山田知道,暗线能拿到这份情报是多么的不容易。

    当即,山田与尾崎、梅机关机关长紧急见面,告知了这个情况。

    三个人碰在一起商量了四个小时,最后制订了一个方案。

    就暗线发回来的情报内容,三个人划了一个圈子,将一些可疑的人圈在了里面,这些人之中,有周林。

    12月30日,周林一早便开车离开了码头,准备去往茶社,询问一下杨坤的事件安排怎么样了。

    车子刚出码头,周林就发现了异常,在他的车后有一辆车子跟着,但表面上看不出是跟踪周林的。

    周林心中一惊,马上想起了延安的通知。

    看来日本人已经将自己划入了重点怀疑对象了。

    到了前面三岔路口,周林没有驶去茶社,而是开向另外的一条路,那是去往租界的路。

    通过后视镜,周林看到了跟在自己的后面,换了一辆车,颜色都不同,但那不紧不慢的速度还是逃不过周林的眼睛。

    周林没有管他,继续驾驶汽车到了租界的美国银行,给父亲的帐号存了五千美元。

    外公已经平安地到达了美国,住在了那个公开的农庄中。

    父亲入股福特公司,排进了美国的有钱人行列,家里现在请了六个保镖,归花讯管。

    刚开始,那些退伍的美国大兵不服,但是同花讯比试过后,那六人都认花讯为大姐大。

    现在,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其他的人,都没有人会去对付周林的家人了,周林可以放心下来。

    周林还是不管怎样,每个月存五千美元进父亲的帐号,主要是告诉父亲家人,自己平安无事。

    存完了钱,周林从银行里出来,发现那个跟踪者在同另外的一个人说话,而那个人周林认识,就是在武汉时绑了自己的梅机关的人。

    那人看到周林走来,便立即转过身去,不想被周林看到。

    周林已经知道了,跟踪自己的是梅机关的人。

    存完了钱,周林回到了家中,又仔细地检查了自己的家。

    香君一看也明白了,帮着一起查找。

    很快,他们找到了三处监听器,一种监听范围较大的监听器。有这三个监听器,周林在家中的说话会全部被录音。

    幸好周林与香君有机密的事,一直以来,都是用密码交流,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撤销了监听的时间里,周林与香君还是习惯用密码交流,用香君的话叫,防患于未然。

    “什么回事?”香君用密码敲击询问。

    “我今天出门,发现有尾巴,所以去了租界存完钱,我就哪儿也没去,直接回家了。”

    香君已经习惯了这种跟踪:“知道是哪方面的人吗?”

    周林笑着说:“我看到了在武汉绑架我的哪个上校。”

第234章 脱身

    香君知道了,是梅机关的人在跟踪周林。

    “从现在起,停止一切活动!转告玉兰,我们组全部潜水。”周林决定隐藏起来,只要有活动,就容易暴露。

    香君看了看电话,放弃了:“我还是等一下去一趟当面说。”

    “另外让玉兰将情况通知李自强,停止一切活动,如果李想那边有电来,也通知他们潜水,我们整个小组全部潜水。”周林说道。

    交待完了,周林便去了办公室上班,而香君则开车去买菜了。

    当香君的车子开出时,香君发现没有跟踪者。

    这说明,日本人现在只是对周林进行常规监控。

    当香君通知了玉兰后,返回码头,发现那辆监控车停在码头出口处。

    玉兰按照香君的话,去往了三岔口的告示牌,贴了一张告示。

    “申二哥!摔了一跤,不能出来见你!生意的事一切照旧,就拜托你了。”

    玉兰走的后,杨坤来到了告示牌。

    今天本来是周林来茶社商量送高陶二人离开明珠的事。

    已经约好了,但等了两个小时,还未见到周林来。

    杨坤感觉情况不对,便按照原来的约定,来到了紧急通知处。

    果然,在通知处看到了周林留给自己的留言。

    摔了一跤,意思便是现在被敌人紧盯跟踪。

    生意的事一切照旧,表示原定的计划继续执行。

    而且这件事现在只能自己一个人去做了。

    真还是让周林猜准了,送人的行动他参加不了。

    杨坤没有去动纸条,只是读懂了那上面的意思。然后,转身离开了告示牌。

    1939年12月30日,在愚园路1136弄31号那幢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的建筑里,此时却是高朋满座。

    汪精卫与日本特使影佐祯昭经过了最终的商议,定下了合约,将在这里进行签订。

    汪精卫和日本侵略者缔结的卖国密约,包括《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和《调整日支新关系原则》、《日支新关系调整要项》、《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附件》等三个附件。

    其主要内容是:承认伪满洲国,日、“支“、“满““三国“提携;定蒙疆(当时的绥远、察哈尔两省和山西省北部)、华北、长江下游和华南岛屿为“日支强度结合地带“,由日军长期占领。

    汪伪政府自中央至地方都由日本顾问或职员监督。

    汪伪军和警察由日本供给武器并加以训练。

    汪伪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和工农交通事业由日本控制,一切资源由日本任意开发。

    禁止一切抗日活动。

    在签约的前一个小时,高宗武从陶希圣的手上拿到了合约。

    当时汪精卫要求参加会议的人都必须签约,所以很多人都轮流提前看了合约的内容。

    由陶希圣掩护,高宗武很快完成了合约的偷拍。

    而后,高宗武在下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下去。

    看到了高宗武脸上的血,汪精卫便让高宗武去医院。

    当高宗武走后半小时,陶希圣突然脸色发白,头上汗直流。

    汪精卫的私人医生看了后,说可能是阑尾炎,必须去医院确诊。

    于是,又有一个汪精卫的亲信离开了愚园路1136弄31号。

    高宗武的摔倒,是提前设计好了的,虽说形象不好,但是只要能脱身,头破血流又如何。

    而陶希圣则是吃了一种药,服药后,马上就有了阑尾炎的特征,就是汪精卫身边的医生也看不出来。

    高宗武与陶希圣走后,陈壁来到了汪精卫的面前:“先生,你难道不觉得高宗武和陶希平二人今天的表现有些奇怪吗?”

    汪精卫一楞,马上明白过来:“不会吧?”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陈壁说道。

    汪精卫一想,这两个人是有点反常:“将李士群叫来。”

    李士群进来后,汪精卫问了高陶二人这段时间的表现。

    李士群:“表面没有什么,但是我觉得他二人有些虚假,没有之前那样对人真切。”

    陈壁一听,马上说:“他们都是知道密约的人,要是他们泄露出去了,那就不好了。”

    看到汪精卫皱着眉头,李士群忙说:“主席,一旦人心变了就会给你和国家带来危害的。”

    陈壁也说:“对!他们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考虑一下后,汪精卫终于下定了决心:“士群,你马上安排人,他们每家安排去几个人,将他们做了。”

    “对!全家老小,一个不留!”陈壁说道。

    看到汪精卫同意了陈壁的意见,李士群才退出了院子。

    马上,他命令76号一处派出十个人,每家五个人,进入高家和陶家,见人就杀,一个不留。

    安排好了这事后,签约的时间到了,李士群便没有再交代。

    一处处长接受了任务后,马上分配了人手。

    得到了任务的特务高兴地离开了,象高陶二家,肯定有油水,杀了人后,那财产上缴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财产就归行动的五个人分了。

    他们了解高陶二家,护卫都没有一个,在他们的面前,等于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带着兴奋的心情,一队人来到了高宗武的家。

    停下了车后,他们四顾了一下,决定翻墙而入。

    可是当他们正在爬墙时,黑暗处冲出了十几个人,拳打脚踢,将他们打倒在地。

    “别打了!我们是76号的。”一个人受不了,高声喊叫。

    这时,高宗武与家人来到了门内,听着外面的动静。

    “76号的?骗谁啊?76号会偷爬汉奸的围墙?”

    那人再次喊道:“我们真的是76号的,这是证件。”

    “看样子还真的是76号的,可你们来干什么?”

    那人一急,马上随口就说:“我们是奉命来杀高宗武一家的。”

    高宗武一听,差点吓爬下了,被夫人扶住。

    高宗武冷静后冷笑道:汪精卫还真的是有情有义,自己只是没签约,马上就派人来杀自己全家了。

    立即,有一个人进来问高宗武,如何处理这五个人。

    高宗武的夫人生气的说:“锁进地窖中。”

    这边的五个人,被搜出了身上的所有东西,被锁进了地窑,可陶家的五个人却出了事。

第235章 逃出明珠

    原来去陶家的五个人没有翻围墙,而是拍着门的。

    他们来前喝了酒,一不小心,喝多了,不过考虑到陶家人五十斤都扛不起的弱文人,便大着胆子乘着酒兴而来。

    他们一边拍门,一边高喊:“陶希圣,我们奉旨杀你!快将家中的钱拿来,爷们杀你的时候手快一点,包你没痛苦。”

    一听说是上门杀人的,立即从黑处扑上来了几个人,与这五个人打了起来。

    一个醉76号打不赢,便准备掏枪。

    但是人家的刀比他的枪快,一手捅进了他的胸口。

    旁边四个人一看,惊得酒也醒了,转身想跑。

    但这边的已经开了杀,索性二五六,全干掉。

    最后,那四个人也被杀了,不杀他们,回去叫人来,陶家人肯家逃不掉。

    将五个人身上的东西全掏干净,然后,几个人将五具尸体拖到了一个垃圾场,埋在了垃圾中。

    等外面的清帮人清理现场时,陶希圣拿出了一张一百大洋:“几位恩人,我家中没有多少钱,这一百块大洋请各位喝酒。”

    一个头头伸手接过了:“陶先生还是连夜快走吧,如果再来人,就不是五个,肯定是五十一百了。”

    陶希圣一看手表,只有十点,但是家中肯定是不能住了。

    于是,他马上进屋,将家人喊在一起,决定马上动身。

    头头看了看陶家的人只有一辆车,便让人开了两辆车来。

    “你们开我们的车,到了地直接丢在那,明天我们去拿回来。”

    清帮的车头上有大标记,没有人敢动的。

    就这样,陶希圣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