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晚明-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兄看来已经有想法了。”宁修顿了顿道:“门路你准备走哪里的?”

    这是个十分具体的问题,却很关键。

    如果不能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了,即便建了玻璃厂销路也会很成问题。

    “这个嘛,倒也简单。家父好歹也是一省巡抚,挂着副都御使的头衔,与朝中故交知会一声便可以了。”

    宁修见他说的云淡风轻总算长出了口气。

    他就怕孙悟范想要让自己动用张居正的关系。

    这也不是不可以,但不到万不得已宁修却是不想动用这层关系的。

    毕竟张居正是内阁首辅,为了区区玻璃制品销路就叫他出面,也太杀鸡用牛刀了。

    “利润分成嘛还是老样子,你六我四。”

    孙悟范倒也不贪心,摊了摊手道。

    宁修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选址的事情你有考虑了吗?”

    孙悟范连连摇头:“这可没有。我昨晚才刚刚到了京师,一头扎进了这湖广会馆睡觉,哪里有工夫管这些。”

    “孙兄以前就没有来过神京吗?”

    宁修好奇道。

    “我倒是去过南京,神京却没有过。”

    孙悟范咽了口吐沫道:“故而此番前来还有点兴奋。”

    宁修心道看来孙家的生意都集中在南面,北面却是没有多少。

    “我看易安坊倒是有个不错的宅子,还带着两间门市,可以买下来。”

    宁修却是对在京师开设玻璃工厂早有计划,连选址都选好了。

    当然以后若是要开其他工厂也可以在附近选择宅子并购。

    “那我们快去看看!”

    孙悟范是个火急火燎的性子,说着便要动身前去。

    “倒不急这两日。”

    宁修笑道:“孙兄此番来了自该好好玩玩。”

    “我哪里有那富贵命。实不相瞒,愚兄此番前来神京不光是为了开设玻璃工厂之事。”

    孙悟范摇头苦笑道。

    “哦?”宁修颇感好奇道:“不知是何事?”

    “我爹叫我来走通关系,做边军生意。”

    宁修心中一沉。

    边军生意?

    他知道在大明有募兵和卫所军户之分。

    如今是晚明,卫所军户基本等同于破产农民,真正有战斗力的却是边军,这些人都是募兵。

    孙悟范说的跟边军做生意,却不知道要做哪方面的?

    “孙兄是想做粮食生意?”

    孙悟范连连摇头。

    “以前商人们抢着往九边运粮食,是因为朝廷有开中法,贩运了粮食可以获得等额的盐引。商人们拿着盐引再去指定的盐场兑盐。”

    孙悟范咽了口吐沫道:“如今开中法废止,盐引都攥在皇亲国戚手里,运输粮食本身又是个赔钱买卖,我家怎么会去做。”

    宁修疑惑道:“不是贩粮食,难不成去卖布吗?”

    孙悟范哈哈笑道:“都不是,我家要做的可是铁器生意。”

    “铁器!”

    宁修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任何对历史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铁对于古代有多么重要。

    在冷兵器时代,铁可以直接锻造打造兵刃,而大明处于冷热兵器交界时期,钢铁不但可以做刀叉剑戟,还可以铸佛郎机、造火铳。

    可在宁修的认知中,这些不都是匠户来做的吗?孙家怎么可能掺乎进去?

    “孙兄认识匠户吗?”

    “我不认识,但银子认识。”

    孙悟范摸了摸鼻子笑道:“老实说,匠户们日子也过的不好,现在给边军做活不赚钱,他们大多靠接私单维持生计。若是我能给他们足够的银钱,他们肯定愿意为我做活。”

    “只是朝廷会允准吗?”

    “打点到位还是可能的。”

    宁修整理了一番思绪总算明白孙悟范想要做什么了。

    除了军匠,一般匠户可以接私单,然后孙悟范通过走关系获得打造冷兵器以及火器的许可,这样就可以让那些接私活的匠户为他做活。等到活儿做好了,孙悟范再通过关系运作,把这些冷兵器和火器卖给边军,这样可以狠狠赚一笔。

    细细一想这算不算挖大明墙角的行为呢?

    “这件事宁贤弟可千万别往外说。”

    孙悟范叮嘱道:“能不能走成路子还是两说,即便成了也是低调一点好。”

    。。。。。。

    。。。。。。

第三百零六章 很远很远的地方(上)第二更

    翌日宁修按照湖广风俗,陪灵儿归宁(回门)。

    虽然与家人只分隔了两日,灵儿仍然觉得有些不适应。

    好在宁邸和戚府相距不远,今后灵儿想回去也方便的很。

    见女儿女婿来了,戚继光和王月娇相继来到花厅,问了些只有自家人可说的事情。

    得知女儿与女婿已经圆房,戚继光捋着胡须连说了三个好字,弄得戚灵儿脸色通红,垂下头去。

    至于王月娇更是丈母娘看女婿,怎么看怎么顺眼。

    宁修也表现得十分得体,不管老泰山老泰水问什么问题,总是十分耐心的回答。

    之后一家人在府里用了午饭,席间戚继光提到明日就要离开京师前往辽东了。

    宁修心中一沉,心道看来老泰山是有意等到他们回门后再走啊。

    心中更是增添了几分感动。

    宁修有心嘱咐戚继光几句,但想了想这些话由他这个女婿来说不太合适,便找了个机会把灵儿叫了出去与她说了。

    “我就这么说?”

    戚灵儿一脸狐疑的盯着宁修。

    “嗯。。。”

    多的话宁修也不想说,不然反而会引起质疑。

    “好吧,只是你为何会对女真人那么忌惮,他们比起鞑靼人来说简直不值一提啊。”

    戚灵儿却是满不在乎的态度。

    宁修心中苦笑。

    他的认知是站在全知全觉的视角上的,处于万历初年的人们自然不会有像他一样的认知。

    毕竟从现在来看,女真人就是个渔猎部落罢了,远不可能和鞑靼人相提并论。

    “你不要管那么多,与老泰山说了便是。”

    宁修这种时候只能充分发挥大男子主义,叫灵儿先把事情做了。

    戚灵儿狠狠瞪了宁修一眼便扭头去了。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戚灵儿又出了厅堂,见宁修还站在那里,摊了摊手道:“我都与爹爹说了。”

    “老泰山怎么说?”

    “知道了!”

    宁修直是要背过气去,这算是个什么回答?看来老泰山还是对女真人没有充分的重视啊。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戚继光是不世出的名将。

    一直困扰大明的东南倭患便是他平定的。这位杰出将领还训练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戚家军,并且写出了《纪效新书》这样的传世之作。也许在他看来,大明如今唯一的敌人就是北面的鞑靼人。只要防备住了鞑靼人,大明的江山社稷就无忧矣。

    可是。。。。。。

    宁修摇了摇头,心中满是对大明前景的担忧。

    “走吧。”

    戚灵儿扯了扯宁修的衣角,示意他赶快回到厅中准备道别,宁修轻点了点头,迈步朝厅中走去。

    。。。。。。

    。。。。。。

    吏部的文书来到宁府后当即被管家请到了偏厅看茶。他一直陪笑,称自家老爷有事出去了,如今不在府中,请稍候片刻。

    那文书倒也不着急,轻点了点头,悠哉悠哉的喝起了茶。

    啧,这可是上好的西湖龙井呐,这年头肯舍得用西湖龙井招待客人的主家可是不多了。

    文书闭上眼睛呷了一口细细品来,只觉得茶的芳香灌入口鼻,让人心旷神怡。

    便在他觉得腾云驾雾间,管家欣喜道:“我家老爷回来了。”

    那文书连忙睁开眼睛蹭的一下站了起来,振了振袍服,踱步相迎。

    “宁大人,恭喜恭喜!”

    宁修知道府中来了客人,便先叫灵儿回屋歇息,自己朝花厅这边来了。

    他刚一进花厅,便见一个穿着藏青色直裰的青年男子冲他拱手,并连声道喜。

    从此人的装束宁修可以判断出这人不是官身。

    不然这种时候正该当值,即便临时有事告了假出来,也是来不及将官服换下的。

    礼多人不怪,宁修也冲那人拱了拱手道:“在下宁修,不知这位公子是?”

    那文书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在下不过是吏部的一个书子,此来是将授官结果告知宁大人的。”

    宁修哦了一声,嘴角勾了一勾。

    宁修知道朝廷六部编员有定制,这些官都是有品级的。但除此之外,六部中还有一些书子,这些书子一般都是官员自己出钱聘用的,真正做活的都是他们。

    这些人虽然无品无级却十分重要,那些侍郎尚书离开他们却是做不好的。

    “恭喜宁大人,获授广东承宣布政司广州府香山县令。”

    那书子十分欣喜的说道。

    广东?

    宁修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直是难以置信。自己被外放去广东了?

    虽然他有想过会被外放,但没想到过会外放到广东啊。

    这有点太远了吧?

    在大明朝如此交通不便的时代,出趟远门就是遭罪,何况是从京师到广东的超级远门。

    不过广东的位置确实不错,从唐朝开始就有开海,在明代也是十分繁华之所在,南洋的贸易基本就走广东福建二地,可以说是大明与周边互动最频繁的布政司。

    “同喜同喜。”

    宁修冲管家递了个眼色,那管家立刻取来一只十两的银锭。

    宁修接过银锭递到书子面前和声道:“且拿去买些酒喝吧。”

    “多谢宁老爷打赏!”

    那书子也不推脱,将银锭径直纳入怀中。

    他之所以愿意做这跑腿的工作,就是因为这工作讨喜。

    被告知人得知被授官的好消息,心情一好自然也不会吝啬打赏。

    只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万一人家觉得被授予的官职不理想或许便不会打赏了。

    但这总归是少数,通常情况下他还是能够有所收获的。

    “小的只是前来告知宁老爷消息的。还请宁老爷早些去吏部办理诰身。”

    “多谢小哥提醒。”

    宁修举起茶杯往嘴边那么一送,那书子就知道宁修是要送客了。

    反正他也已经拿了赏钱,便不想在宁府多待,冲宁修拱了拱手道:“如此小的便不打搅宁大人了,告退!”

    宁修轻点了点头,目送着书子离开。

    那书子刚刚离去不久,戚灵儿便神不知鬼不觉的摸了过来。

    “夫君,听说你已经授官了?”

    “是啊,广东布政司广州府香山县令。”

    “那里远吗?”

    “很远。”

    “有多远?”

    “很远很远。。。”

    。。。。。。

    。。。。。。

第三百零七章 很远很远的地方(下)第三更

    宁修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地方官任上不能携带家眷。

    这样一来他去广东赴任后就将和灵儿两地分居,这可不是啥好事啊。

    存不存在变通之法?

    宁修当即想到了张居正,若是内阁首辅说一句话或许可以通融。

    但他随即摒弃了这种想法。

    要是张居正为他开了此口,估计自己会成为众矢之的,引来无数言官弹劾。在大明朝言官是最惹不起的存在。

    那么只能从制度上入手,看看有没有漏洞可钻。

    可宁修对大明官制以及规定不甚了解,还是需要一个帮手谋划一番的。

    他当即决定去找张懋修,这种咨询方面的事情自然不必劳烦阁老亲自指教。

    张懋修此刻已经是翰林修撰了,正在翰林院供职。

    宁修先去吏部领了告身文书,之后折去了翰林院找张懋修。

    修撰这个职位就是编纂史书、典籍,大多数时候是十分清闲的。

    如今张懋修就端坐在衙署内,悠哉悠哉的喝着茶水。

    “张大人,衙署外有一位宁大人想要见您,您看。。。”

    一名小吏走到张懋修身边,态度恭敬的说道。

    “宁大人?”

    张懋修刚刚跻身官场,认识的朋友不多,姓宁的就更少了。他思前想后觉得此人一定就是宁修,轻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这便去。”

    他将茶杯放下,缓缓起身振了振袍服,施施然朝官署外走去。

    在翰林院做清流官,多多少少会沾上一点仙气,连走路的姿势都与常人有所不同。

    “呀,宁贤弟果然是你!”

    他一出官署便见宁修在院子里踱步,连忙热情的迎了上去。

    “既然来了,怎么不进来?”

    “毕竟我不是翰林官,你若是不在我进去多尴尬。”

    宁修淡淡笑道。

    “何况有些话官署之内也不便说。”

    张懋修点了点头赞叹道:“还是宁贤弟考虑的周全,既如此我们便去后园走走吧。”

    “好。”

    二人一前一后绕过衙署,沿着青石小径行了几百步,来到了翰林院的后园。

    这园子虽然不算很豪奢,但布置的极为精巧,不仅有假山亭阁,还挖有一个面积不小的人工湖。

    湖中有一沙土堆积而成的小岛,有湖堤沿向小岛。

    张懋修往小岛的方向指了指,宁修立刻心领神会与他一齐走去。

    二人经过湖堤来到岛中,找了一个亭子在石凳坐下,张懋修便道:“宁贤弟,这湖中小岛很少有人来,你要说什么现在便可以说了。”

    宁修心道这张懋修的政治素养果然很高,深得乃父真传。

    他顿了顿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小弟刚刚得知被朝廷授予广东布政司广州府香山县令,恐怕不多久便要去上任了。”

    “这是好事啊!”

    张懋修由衷的为宁修感到高兴。

    “不过确实有些远。宁贤弟该不是为这件事心忧吧?”

    宁修笑道:“怎么会,广东也是繁华所在,未必就比留任神京好。只是我担心自此赴任后便要与灵儿两地分居了。”

    “这倒是个问题。”

    张懋修也不禁蹙眉。

    “小弟此来便是想要请教懋修兄,可有办法带上家眷赴任?”

    张懋修背负双手,在亭子里踱起步来。

    良久他忽然停了下来,眉宇间闪过喜色。

    “有了!”

    他咽了一口唾沫道:“照理说,官员赴任是不能带亲眷的。但也有例外。宁贤弟可以让弟妹去邻近布政司小住,这样一来也不算犯了忌讳。”

    宁修心道这也算是个办法。

    只要没有携带家眷到任上便不算违制。只是这样一来就得给家眷再置办一处宅子,许多官员懒得折腾,便索性在任地再娶一房小妾暖床。

    宁修自然是不可能这么做的,他要是真的背着灵儿在任地娶了一房小妾,一旦被灵儿知道,她一定会千里迢迢跑来广东阉了宁修。

    为了下半身和后半生的幸福,宁修绝不会铤而走险。

    “但是以什么名义呢?”

    “什么都可以,经商,游玩。”

    张懋修道:“届时你们想半个月见一次,一个月见一次都可以。神京距离广东数千里,见上几面根本不会有人知道。”

    宁修心中叹道看来这是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大明的一些制度还没有充分人性化啊。

    “如此,我便这么办。”

    “对了,宁贤弟,你去广东有没有想过整饬海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