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影响你一生的九型人格-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型人格心理学导言
什么是“性格”?
  许多时候,我们都会听见别人这样形容他自己:
  ·“如果我参加一个有许多陌生人的场合,我会不知如何是好,更害怕他们跟我说话;但跟熟悉的朋友一起,我便会滔滔不绝。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太明白自己,或许我是双重性格吧!哈哈!”
  ·“我每一天都要活得快乐,凡事都向好处想,所以人人都说我是一个乐观开心的人。”
  ·“ 不太爱说话是我的性格吧!我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
  ·“我最讨厌别人说我跟谁有点相似,你看我这一身的打扮,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我,更何况性格!”
  ·“我认为做人一定要负责任,应承了别人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办到,而且要做到最好。”
  又或者,我们会经常这样形容其他人的性格:
  ·“他经常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鬼主意,而且贪玩到不得了!”
  ·“他?老是摆出一副老板姿态,要我们遵从他的指示做事,好像他才是老板。”
  ·“爸爸早出晚归,非常勤劳,从没听他说工作辛苦。爸爸做人做事有原则,只要是对的事,他一定会坚持到底,不轻易受他人影响。”
  ·“他是一个没耐性的人。”
  ·“他很保护自己,从不透露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人。”
  ·“他很平易近人,什么事也无所谓,很易相处,但似乎太没有主见了。”
  
  以上的描述都是我们惯常形容性格的字句,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详。如果我们把这些描述分类,一般而言,人可分为:主动型、内向型、思考型、感性型、果断型、依赖型等等。若细心观察,则会发现无论属于哪一类型,这些描述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根据日常行为,加上形容词。
  试举一例,当人被形容为“内向型”,这个人必定表现了一些行为,例如不多说话、较少参与集体活动、喜欢安静或一个人的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一个人的惯常表现的行为。
  总括起来说,我们一般用做描述性格的字句,不论有多少词,又或是怎样分门别类,都是一些日常行为的“形容词”,都只是属于对人的表层分析。虽然通过行为表现可以对一个人的性格略知一二,但细心想想,单从行为表现来理解,是否能完全剖析一个人?人往往在不同阶段 、 不同环境 、不同社群中,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那么是否真的单从行为就可全面了解一个人?
  行为会随着经历、生活而改变
  其实,要真正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不能单单依靠行为作判断。在现今社会,人为了生存,已惯于应不同的环境、人物、气氛甚至情绪(包括自己及他人的)而刻意改变自己的某些本能行为。试举例,自小就喜欢我行我素、不理会他人感受的人,当他日渐长大,踏入社会后,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开始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再不能依然故我。因此,他在言谈举止上会慢慢做出改变,必须顾及他人、顾及后果,甚至变得行事非常谨慎。
  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件真人真事。为保护隐私,故事中的主角会化名为小明。小明于十多岁便离开家庭,独自一人到外国生活。当时,他初尝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终日沉溺于吃喝玩乐,夜夜笙歌,生活非常糜烂。数年后,有一件事令他有所感悟,开始明白人生不应如此。从那时开始,他决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专心工作,创一番事业。小明因这件事的经历,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行为绝对会随着环境因素而改变,不同的经历、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行为。
  行为会受身边的人影响
  从小开始,大家均受到不同种类的教育,加上人天生拥有模仿他人的能力,不知不觉间,已学习了不少他人的行为。尤其是在童年时候,大部分时间所能接触到的,就只有父母,自然也模仿了不少父母的行为,这些行为并不是其天性。因此,单从行为,很难真正看透一个人。
  行为会着经历、生活而改变
  一样的行为,背后可有着不一样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自己或身边的人的某些行为和反应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是社交礼仪,是受大众认同的做法,人人皆是如此。假若稍加留意,可以发现面对同一件事,并非人人的反应都会一样;即使有着同一反应,但背后的原因可能大有不同。所以,绝不能看轻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反应,即使是大家认为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的行为、言语甚至表情,只要加以发掘,背后必定隐藏了不一样的原因。
  以遇到插队的情况为例,当你正在排队等候时,看见有人在前面插队,你当时的反应可能是情绪上的不满甚至愤怒,继而会有所行动。很多人会认同,被人插队而做出愤怒的反应是正常的,但你可曾发现每个人愤怒背后的原因都不同?
  有些人会:
  ·认为插队是不守规则的行为,不论是否影响自己的利益,都是不可原谅的,必须遭受谴责;
  ·担心*队后,自己的时间会被打乱,稍后要完成的事情可能需要延迟,可惜插队的人是彪形大汉,唯有不做声罢了;
  ·视插队的行为充满侵略性,非常不公平;
  ·会替排在后面的人不值,从而有替其他人“出头”的意图;
  ·纯粹因认为插队的人面目可憎,无名火起;
  ·可能当时没有任何反应,就好像没事发生一样。
  
  由此可见,单单以插队为例,导致人产生怒意的原因已数之不尽,所以绝对不能单靠表面行为去了解一个人,我们必须寻根究底,才可真相大白 。
  基于上述因素,可更清晰地解释为何行为不能完全反映每个人的内心。如果不能单靠行为的话,那到底怎样才能明白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明白其真实思想呢?要对自己作一个深入的了解,可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同时问问自己:“为何我会这样做?为何我会有这样的反应?”当我们得到一些认为非常合理的答案后,切记不要因此而停下来,反而要继续问下去:“为何会有此答案呢?”以这种探求真相的心态不断向内心发掘,必然会得到一个最终答案。而此答案,绝对可以解释所有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正是我们的根本、我们一切思想行为的主使者。这就是所谓真正的“我”,真正的性格。
   。。

什么是九型人格心理学
九型图 Enneagram
  九型人格心理学源自一套古老的学说,包含传统智慧及现代心理学的性格分析,甚至涉及哲学层面之体验。这个学说依照一个九型图,把人的性格分为九个类型,九个类型又归纳为“情感、思考、直觉”三个智慧区域,主导其思维模式。
  九型人格心理学指出,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一事一物都会有直接感受和着眼点,而这个直接感受和着眼点皆是与生俱来,属于一种未曾经过思考感觉的即时反应。正因为每一个人均有自己的着眼点,所以不同类型的人对同一事件会接收到不同的信息,从而衍生出对事件九种不同的理解方式。这些理解方式就是每一个人的中心思想,也称为“世界观”。九型人格心理学真正所讲述的,正是九种不同类型的人所代表的九种不同的“世界观”。
  试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何谓每种类型的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着眼点。
  在街上遇见一个路人携带爱犬散步,而狗主人并没有为爱犬系上狗链,不同类型的人会马上浮现出不同的想法:
  路人甲会想:“根据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狗的主人应该为狗系上狗链,才能确保路人的安全。这个狗主人不顾他人安全,实在太自私了!”
  路人乙看见狗后立即走远,尽可能不让狗在自己身旁擦过。并不是因为他讨厌狗,而是他即时意识到那只狗有可能突然发狂,袭击路人。意外是不可预测的,还是小心为上。
  路人丙看着那只狗乖乖地跟着主人,看起来蛮可爱,心想:“幸好那小狗乖乖的,否则又会被主人缚上狗链。平日要困在小小的家中已经很可怜,上街还要被缚着,真的完全被夺去自由!”
  即使是以上说的这个简单的情况,不同类型的人即时的想法及感受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差异!这正因为不同类型的人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对每一事一物均有着不同的着眼点、不同的理解方式。相信路人甲当时并没有想过狗会构成威胁或是狗自身的自由问题,只知道狗主人的做法不对;路人乙只想到自身安全问题,完全没有理会狗主人是否违法,更无暇顾及狗的自由;而路人丙根本不在乎这举动是否违法,也意识不到任何危险,只看出小狗的可爱以及当时它的自由自在。
  正如前文提及,只要不断留意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一举一动,不断自我反省,凡事都往内心发问,发掘出自己深层的心理,大家自然会找出真正解释自己行为的答案。同时也会发现,不论找出多少答案,所有答案均环绕着同一个中心点,朝着同一个方向走,而这正是你的心理根本所在,也正是九型人格心理学所指的“世界观”。
  世界观
  因此,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常会遇到不同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的经历。这些经历,让我们对人生产生了一种很强的信念,甚至会因应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配合自己的世界观,而形成和发展出赖以生存的一贯方法,我们称之为“中心信念”或“生存策略”。在这种中心信念的主导下,在以后的每一件事情上,再衍生出许多种零零碎碎的信念,而这些信念组成了一套信念系统。这些会聚起来的信念,让我们遇见某些人、事、物的时候,就会产生特定的惯性思考及情绪。于是,受这一连串因素的影响,相应的行为自动产生。
  相信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前文提及行为会因为不同的环境而改变,那是否意味着所有的思考、情绪、信念等,都会改变?最终甚至藏于最底层的世界观也会随之改变?在此要强调,世界观是与生俱来的,绝非简单人力所能改变。即使已经在行为上有所改变,也始终离不开自己原来的世界观。
  如前文提及有关小明的例子。经历过某件事件后,小明的行为已经完全改变,由一个只懂得吃喝玩乐的人变为一个修身养性,只专注于工作的人,但故事尚未完结。小明决定埋首工作后,怀着一股拼劲,开设了第一间公司。其后身边的朋友不断建议他发展不同类型的新业务,他每每都能看出新业务的发展空间,所以即时大感兴趣。结果,在短短一年内,他开设了五间完全不同性质的公司,由于同时开展太多计划,缺乏专注力,最终,仍逃不过倒闭收场。从小明这个例子看来,正因为他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规范的世界,充满痛苦的世界,因此生存策略便是追求自由自在的感觉,因而小明便喜爱不断开展新计划,很难只专注于一项工作,因此他即使不断工作,仍落得惨淡收场。
  小明的行为由只顾纵情玩乐变为寄情于工作,然而他的本质(世界观)没有改变。简单来说,小明由从前夜夜笙歌追寻快乐自由变成现在于工作上追寻快乐自由。虽然在外人眼中,小明已从花花公子变成以事业为重的人,但他的生活、他所做的一切,仍然是环绕着他的世界观(即七号的世界观)进行。所谓的改变,只流于表面行为,并非世界观的改变。由此真实事件可明确说明,一个人的世界观,始终是改变不了的。
  

有效地学习九型人格心理学
九型人格心理学,顾名思义,即把人分为九个类别,看似非常简单。但九型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学问,它协助我们去了解自己埋藏于内心深处的世界观,让自己接近心灵的位置,说来又像是很复杂。为了帮助大家更容易掌握当中的窍门,我们必须留意下列几个重点:
  
  (1)以整个成长过程为蓝本
  我们切忌从单一行为或事件,去认定自己的型号,因为个别的行为及对个别事件的看法,都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例如你的父亲曾被亲戚骗去大量金钱,你必定会对某些亲戚起戒心,但并不等于你就是一个不轻易信任其他人的人。
  所以,要认识自己,必须以整体生活作为蓝本。最好的办法,就是回顾自己成长过程的感受,例如从小到大你对父母的看法,你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甚至你小时候最常做的事或最常有的感觉。从成长过程去探索自己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人的脑部发育,通常直到八岁才能发育成熟,故八岁以前的小朋友的一举一动甚至感受,大部分都源于本能反应,而此种本能反应,就能最直接地反映他们的型号、他们的世界观。
  (2)专注力的位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遇到很多喜爱或不喜爱的人和事,而这些喜恶,正代表着我们专注的位置。正因为此种反应每天不断出现,久而久之,我们早把这些体验视为习惯,往往很容易忽略了它们的存在。这种专注力,可以从我们日常的“思考模式”和“情绪”中反映出来。由于我们专注的位置跟我们的型号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开始多留意自己的惯性思考模式及惯性情绪(当我们进入每个型号时,会再详细讲述“惯性思考模式”和“惯性情绪”)。
  (3)提升自我观察的能力
  自我观察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可惜城市人每日的生活实在太忙碌,很少人可以每日抽空让自己静下来审视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的内在感觉,因此自我观察能力会渐渐减弱,甚至忘记真正的自己。所以,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话,能否提升自我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若你希望提升自我观察的能力,首要条件就是要放下自己一贯表层的想法,通过不停地向内心发掘,明白你的表层所思所感并非必然。多留意自己时时刻刻的感受,问问自己为何会有此种感受。当你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自我观察能力便会提升,自然地,对于自己的认识也会加深,便能更有效和准确地发掘出自己的型号了。
  (4)不要急于把自己归类
  请不要急于决定自己的型号。你可先收窄范围,选择两个至三个最高可能性的型号(因为部分型号之间实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留意每一种型号解析段中的“后记”会得到更深入的启示),与此同时,提升自我观察的能力。到了某一刻,你自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你的型号从心底浮现了,你自然也会更相信九型人格心理学的正确性。
  总括起来说,学习九型人格心理学,不要单从行为去研究,我们必须以内心的思想及感受去理解,这就是“心念”。要明白自己,一定要让自己的“心”打开,与自己的“心”接触。九型人格心理学绝对不是行为学,它道出的,是每个人的“心”。
  为让大家更有效地学习九型人格心理学,在描述每一个型号时,也会依下列次序分析:
  
  每一个型号从小到大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及观点。
  
  每一个型号对成长的体验。
  
  每一个型号的惯性思考模式及惯性情绪。
  
  每一个型号的心态和感受。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