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贼-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砰”地一声,灰尘四起。
“我死了吗?”罗侯脑子嗡嗡作响。
“死人如何能开口说话?”盖胤拍拍身上杂草回答道。原来就在惨剧发生的一瞬,盖胤蓦地翻转身体,使罗侯背部着地,虽说摔得他后脑欲裂,身体瘫软,但总要比摔碎脑袋好得多吧。
盖俊打马上前,暗忖:“这厮太妖孽了,刀矛骑射无一不精,连近身肉搏也是这般强悍,他才十六啊,长大了还了得?可能等闲三国猛将亦非他的对手,不知和吕布比怎样?”
“你真厉害!”夸完对手,罗侯又心有不甘地道:“我太大意了,不然胜负未可知。”
盖胤不置可否,盖俊则在一旁嗤笑道:“看你样子肯定打过不少仗了,可谓身经百战,上了战场你会抱着同样的想法吗?”
罗侯听得一楞,坐起身大笑,连道“说得好”,并向二人发出邀请:“走,去我家,我请你们喝酒。”
对方请喝酒,盖俊这个酒鬼自不会拒绝,至于盖胤,在小族叔面前,他没有发言的权利。
胡人少年挣脱人群,跑上来道:“我也去。”
四人各自乘马,边行边作自我介绍。罗侯乃少年的姐夫,两人皆为卢水胡人,卢水胡指的是居住在武威、张掖卢水一带的胡人,后来渐渐扩散开来。其原为匈奴一族,从少年姓沮渠就可得知,沮渠原是匈奴官名,后人遂以为姓氏。另卢水胡、屠各族、湟中羌一直是大汉国凉州颇为重要的兵力来源,罗侯就曾作为【汉卢水百长】追随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镇压了几年前那场波及凉州半壁的羌人叛乱。
在沮渠元安眼中姐夫罗侯是族中最厉害的勇士之一,一直是他崇拜的对象,如今他的目标自然换成了盖胤,极尽倾慕,对盖俊则不太待见。
盖俊表面满不在乎,实则恨得牙根痒痒,因此到了酒桌上狠命与他拼酒。沮渠元安胡地出身,又是贵族,不说自小泡在酒桶里长大也差不多,不过和盖俊相比终究差了一点,一顿狠拼下来,把他喝得东倒西歪,涕泪齐出,大叫一声投降后趴在地上呼呼睡去。
所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斗倒了沮渠元安,盖俊也不太好受,以他恢弘酒量,都吐得腿脚酸软。
罗侯瞅瞅天色,准备留二人在此过夜,盖俊想也没想拒绝了,喝酒喝多了被抓到大不了挨父亲一顿呵斥,如果彻夜不回的话父亲会杀了他。
两人骑在马上摇摇晃晃回到县城住地,果然被盖勋在院里候个正着,盖勋劈头盖脸一顿申斥,质问他为何外出一游便是一整天,还喝酒,眼中是否还有患病的伯父,直到听了他所讲始末才罢了。
接下来三日盖俊、盖胤每每深入胡地游玩。自喝了一次酒,沮渠元安不再对盖俊冷言冷语,又见了他射术,心知对方技艺不在己下,遂收起骄傲,真心与之结交。同时经过三日调养,伯父盖冲病情有了好转,只是欲要远行非得再等十天、半月不可。
兄弟二人一番商量,最后决定两家仆留下陪伴盖冲,盖勋则领着盖俊、盖胤前往安定郡。
这次盖勋不再乘车,完全一副全力赶路的模样。情况不由得他不急,敦煌郡地处西北,消息闭塞,得到皇甫规卒死的消息本就比其他地方稍晚,路上又因兄长盖冲得病耽搁数日,再不快些只怕真赶不上了。
盖俊二人与两位胡人朋友匆匆道别,并承诺归程时定来看望,便随父离开张掖,一连数日快马加鞭横穿武威郡,就见一条金黄色巨龙隐隐横卧于远方。
黄河!
那是黄河!
哺育了华夏民族的母亲河!
三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河西四郡最后一站鹯阴县。
过黄河再行一段就进入安定郡了。
第十四章 皇甫墓前
进入安定郡北,盖勋皱起眉头,嘱咐二人多加小心,盖俊询问为何,盖勋解释从河西经金城、汉阳至安定郡南才最是安全,如今为了赶时间,只好冒险直入安定郡北。这里是汉境没错,却少见汉人,可谓遍地胡羌。东汉以来,并州云中、五原,朔方、上郡至凉州北地、安定,东西二千余里,匈奴、种羌并擅其地,不足为怪。其实安定郡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者莫过于迁入关中左冯翊的北地郡,其故地九成已为胡人所占。
盖俊听了大惊,大汉国已经衰退到这个地步了?可见后面的五胡乱华不是没有因由。
三人一路行来小心翼翼,尽量不与胡人接触,兼程赶到朝那县。
皇甫规在大汉很有名望,盖俊在不了解皇甫规的事迹前就知道了,了解后更加肯定,可是踏进皇甫祖宅街道,看着以这里为中心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人群仍然感到大为震惊。他们中有的人和盖家一样,来自河西,有的来自陇右,有的来自并州,有的来自关中,这些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碰面,却因皇甫规这个名字而产生交集。
究竟有多少人?数不过来,估计没有八千,也有五千,以致巷道闭塞,馆舍爆棚。
大丈夫生当如斯,死亦当如斯。
他们到来这天刚好是皇甫规下葬之期,只是酒宴以毕,他们只得空着肚子随同下葬队伍出发。
汉代人相信死后灵魂不灭,还会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生活,即“谓死如生”,所以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皆流行厚葬,甚至有卖房卖地置冢者。
明达之士多抗俗礼而遗言薄葬,皇甫规就是其中之一,他临终前敕左右曰:“以布为衣,不服锦,以席被尸,不披帛,以瓦为棺,不用木,以牛载之,不配马。”好生令人敬佩。
送葬路上,马车浩浩荡荡,数以千乘送牛车一辆,以后必会成为一段佳话。
约半个时辰,车队停在凡亭山北麓山脚,皇甫家族的祖坟到了。这里依山坐岭、泉壑幽深,确实是一处极佳的长眠之所。
皇甫家男性亲属恭敬地送皇甫规于墓内入寝,然后封闭墓门,同时把一面高两丈、宽一丈的石碑立于墓外。石碑上不仅刻着皇甫规的官爵姓名,还写有生平事迹。
送葬者开始上前拜祭墓碑,有人拜过后转身离开,有的则聚在一起闲谈。
待人群稍散,盖勋把马交与盖胤看管,领着盖俊来到墓前拜过,又来见皇甫规家人。
盖俊跟在父亲后面匆匆扫视一眼皇甫规家属,也认不出哪个是皇甫嵩,便把目光转向皇甫规后妻马氏。说来两人倒也能扯上些关系,马氏和母亲同出一族。瞧她模样,料来最多三十,而皇甫规今年七十一了,长子年纪甚至比她还大。
“难道美女爱英雄不受年龄限制?”盖俊打心里尊敬皇甫规,仍不免暗自揣测。
盖勋如何能知儿子心中龌龊,带他来到一松古柏前,为他介绍树下被人如众星捧月般围在中心的老者,“锦奴,这位便是与皇甫君齐名的张君,快来见过。”
“张君。”盖俊行礼时偷偷地打量着张奂。张奂字然明,出身于敦煌渊泉张氏,张家和盖家一样为敦煌望族,然而张奂在盖俊五岁那年因破羌有功举家迁往关中,是以从未见过面。他古稀年岁,在这个时代算得上高寿了,须发皆白,面上皱纹纵横,双目开合间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身不驼,手不抖,依稀可以看到当年文武双全的张然明的影子。
“诶,大兄与我同年出生,长我数月,因我在大将军梁伯卓府中作过属吏,被免官禁锢,所有旧交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我说一句公道话,惟有大兄,屡屡上言,先后七次。”提起往事,张奂不禁泪浸眼眶,身旁一位中年人一边扶住老人,一边对盖勋使了一个颜色,出言道:“父亲,您一路急行,已经累到心神,万万不可太过伤心。”
这中年人盖俊虽未见过,但有所耳闻,乃张奂长子张芝,书法了得,尤善章草。听说他家中衣帛,必书而后洗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父亲曾说他未来成就定会超越大书法家崔瑗。对于父亲的说法,盖俊不置可否,他每日临摹崔瑗贤女帖,练得越久,越感到崔瑗的书法实已到了极高境界,想再往上一步,就非刻苦所能够达到了。
另一而立之年的人也道:“老师需保重身体。”
父亲盖勋和周围的人也一同来劝,终于使得老人心情平复下来。
气氛稍宽,诸人三三两两围聚闲谈,盖俊年龄太小,根本没有插话的余地,便静静观察众人,方才自称弟子与张芝同劝张奂的人引起了他的关注。他大约三十上下,生得俊朗秀逸,卓而不群,身上散发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他只是往那随意一站,话不多,寥寥几句,自然而然成为众人中心。
这人姓韩,自称遂,众人叫他文约。
韩遂韩文约?
我靠!
不是吧?
统帅高达89,双S技能的韩遂?
韩遂非常敏感,似乎注意到了盖俊异样的视线,侧过头来,见是他这个半大孩子,不仅没有因为他的年龄而故作不见,反而对他微笑点头。
如果说刚才还不敢肯定,现在敢了。
“难怪他能够聚起十万人马,纵横西凉数十年,不是没有其道理。”盖俊暗暗嘀咕,眼睛不自然地转到旁处,碰巧和一花甲老者投来的目光相触,不知怎地,身子陡然一颤。和张奂如众星捧月般不同,老者身旁人只有寥寥几人,但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有一股杀伐之气。
盖勋顺着儿子目光望去,道:“那老者是凉州三明最后一人,故太尉段公。”
段颎!
不用父亲说盖俊也猜到了,身上散发这么浓烈杀气的人,整个大汉朝就找不出第二位来。
至于左方那人,与段颎交谈时亲切中透着恭敬,盖勋猜测他乃北地太守夏育,当年追随段颎的几名部下如今皆为一方大员,不能轻动,惟有与安定郡紧邻的北地太守夏育才有工夫来此。右边这人他早年见过,是段颎的族弟段煨。
最后一人四十多岁,身高八尺,体壮如山。一张国字脸,络腮胡子又浓又稠,密密麻麻爬满半张脸,鼻翼略宽,再配上那张两边微微下垂的嘴角,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如此威势,想来非无名之辈。盖勋心中有几个人选,这人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
“怎么没下文了?”盖俊目光望向父亲。
盖勋刚要开口,就见张奂冲他招手。
第十五章 双雄之二
最后一人四十多岁,身高八尺,体壮如山。wWw.一张国字脸,络腮胡子又浓又稠,密密麻麻爬满半张脸,鼻翼略宽,再配上那张两边微微下垂的嘴角,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如此威势,想来非无名之辈。盖勋心中有几个人选,这人十有八九是其中之一。
“怎么没下文了?”盖俊目光望向父亲。
盖勋刚要开口,就见张奂冲他招手。
当今士人社交‘笃交谊’,除非两人皆慕对方,否则欲交友必通过旁人介绍,如若随便上去与人言是极为失礼的行为。张奂唤来盖勋正是想为他介绍几名新到士人,当然,值得张奂亲自介绍的人必然有不凡之处,其中最出名者无疑是一个叫阎忠的人。他近似不惑之年,长相并不英俊,惟有双目闪闪有神,给人一种能够看透世间一切事物的感觉。他确实很出名,连盖俊这个半大小子都知道他有‘人伦识鉴’之能,被他一语而登上仕途者不在少数。
父亲、阎忠两人似乎特别投缘,聊起便停不下来,盖俊站在一旁颇感无趣,便和父亲说一声,找上盖胤,入山狩猎,一来打发时间,二来填饱肚囊,要知道他们赶了一天的路,只吃了些干粮,早饿得前心贴后背。
二人射术高超,不出一个时辰已猎得数只野雉,就要生火烧烤,忽地一股浓香顺风飘荡入鼻,二人相视一眼,顺着香味寻去,绕过一片丛林,就见两个青年坐在篝火边,其中年长之人不时用树枝拨动着架上烤得皮焦肉嫩的大肥鸡。
年长之人已带冠,年少之人束发,明显还未成年,二人身怀异相,皆身体洪大,面鼻雄异,尤其年长之人即使坐着也无法掩盖他那惊人的身高,盖俊仅目测便知他更在罗侯之上。
盖俊笑道:“两位朋友请了,我二人欲借篝火一用,可否?”
“相遇即是有缘,请。”两位青年站起身邀二人一同就餐。
“多谢。”
盖胤看了二人一眼,就开始专心对付野雉,开膛刨肚,去脏拔毛不提。
年长青年问道:“你二人也是来凭吊皇甫君的?”
“正是。余姓盖名俊,敦煌人。”又一指盖元:“他是我的族侄盖胤。”
“敦煌,那你们可是赶了不少路。某姓马名腾,字寿成,祖籍扶风,现居陇西,他是我弟,名举。”
盖俊听得目瞪口呆,今天这是怎么了,先见韩遂,再遇马腾。
看到盖俊面色有异,马腾问道:“有何不妥?”
盖俊道:“马兄祖籍扶风,可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作为后世人他当然知道马腾是马援的后人,不过是借此掩盖他的失态而已。
“正是。”马举一脸骄傲,抢着答。东汉初中期有所谓五大家族,分别是南阳的阴、邓门阀与关西三辅一代的马、窦、梁门阀。东汉立国直到桓帝时期,六位大将军有五人出自这五大家族,而十一位皇后中,他们输送了九人。目下固已有所衰落,依然不失为天下第一流门阀。
盖胤听了一怔,继续埋头处理食物。
盖俊笑道:“可也巧了,家母亦出身扶风马氏。”
马腾惊讶道:“令堂也是马氏族人?”
盖俊含笑点头,两人一番交流,弄清了关系,按辈分算马腾该管盖母马昭叫族姑。母亲出自大族,命却苦,自幼便丧双亲,也无兄弟姐妹,如非以才名显,而被马融看重,亦不免落得和马腾一脉一样。马腾、马举父亲一生仅做到县尉,以致失官后家贫无妻,只好娶羌女。
有了这一层特殊关系,几人更显亲热,天南海北无所不谈。
“这次皇甫君病卒,我二人随家父前来。说来家父和马氏也有渊源,师从的是马君季长。”
马腾、马举听罢一脸肃穆,马融通古博今,学问精深,自马援后马氏族人再无人可与之比肩。
等盖胤烤熟了野雉,盖俊取下腰间皮袋,递给马腾兄弟。
马腾打开塞子闻闻,惊喜道:“酒?”
“在路上结识的胡人朋友赠与的,甘美爽口,别有一番滋味,大兄且尝尝。”盖俊笑着点头,接过盖胤递来的另一个酒袋,仰脖直灌。
“好酒量。”马腾暴喝一声,不甘示弱的豪饮,急得马举连道“给我留些”。
四人风卷残云般扫荡光食物,盖俊抬头看看天色,发觉已出来一个时辰,起身对马腾兄弟道:“外出已久,该回去了,大兄愿随我去见家父否?”
马腾摇头道:“此亦我愿,然家中还有要事,这便要返回。下次若有机会,定当拜见。”
盖俊笑道:“原来如此,那我便不勉强了,大兄,今日与你相识甚为欣喜。”
“某亦是。”
“告辞。”
“珍重。”
盖俊、盖胤二人身影早已消失于深丛,马腾仍旧直视着前方。
马举迟疑地道:“阿兄,盖家是敦煌望族,世代高官,若能搭上线……”
马腾收回目光,摇头道:“我们与他们不是一路人。人……要靠自己。”
盖俊回去时父亲和阎忠还在交谈,二人见他回来,止住话语,当阎忠听说他们还未去寻下榻之地,便邀请他们到自己所住馆舍。
由于奔丧者甚多,城内几处馆舍早已爆满,因此宿于马车者有之、宿于民居者有之、宿于驿站者有之,如非遇到阎忠,他们也得如此。更妙的是阎忠来得颇早,那时馆舍空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