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行,按照各国签订的出兵条约,如果遇到他国遭受粮草的困境,是要提供短期援助的,战争结束后由城池补偿,这仗才刚刚开始打,我们要是公然违背……”

    “对呀,晋国不容小觑,若是惹恼了……”

    “哼!何必顾虑这么多!晋国虽强,我们魏国也不是吃素的,伐晋之战时不照样揍得他们满地找牙么!”

    这话一处,军帐中一下子变成沉寂了起来。

    气氛有些诡异。

    所有人都像是看傻子一样,将目光投注到了他的身上。

    十几年前,是魏国击败了晋国?

    拜托!

    稍微有点脑子好不好!

    他们这些将军,既然有资格进入到帅帐当中,都是非常有资历的,基本上都经历过十几年前的那场伐晋大战,可以说是亲自见证了那一场大礼王朝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当初的晋国,是何等的强大?

    那可是天下霸主!

    虽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好好的一手牌打输了,但是不可否认,在晋国的面前,魏国实在是不够斤两,曾经偌大的一个国家,鼎盛的国力,被打得几乎残废,最后不得不与阮国交好,这才赢得苟延残喘的机会。

    这么一个国家,即便是失去了曾经的霸主之势,但是底蕴摆在那里,也不能够轻视吧?

    至少,不是现在的魏国能够比的。

    而魏国……

    诚然,魏国也是伐晋之战中的两路统帅之一,为伐晋之战做出了贡献。

    但是,也仅仅是贡献罢了。

    没有魏国的参与,伐晋之战也能够进行下去。

    而且众所周知,伐晋之战中最关键的并不是西路联军,而是苍国统帅下的东路联军!

    在伐晋之战中,作为主力的一直都是苍国的军队,几次关键的战役中,都是苍国出力,骑兵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要不是苍国的话,晋国现在已经更为强大,说不定已经将周围的国家追亡逐北,快要一统天下了。

    如果不是苍国自身国力不行,后勤支撑不住三个国家的消耗,一直打下去的话,说不定这个时候晋国已经灭国了。

    而现在却有人说,晋国也不过如此……

    是何等的大言不惭?

    虽然,这么说确实非常长自己威风,不知情的人听了,说不定就热血沸腾,甚至叫嚷着要去扁揍晋国一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32章 红衣大炮

    (全本小说网,。)

    虽然,这么说确实非常长自己威风,不知情的人听了,说不定就热血沸腾,甚至叫嚷着要去扁揍晋国一把都有可能!

    但是,这些话听在在场的诸将耳中,却是无比的刺耳,像是被扇了一耳光一样。

    人都有自知之明,如果说真的做了非常大的贡献,这么说无可厚非,但是在明知道魏国只是一个辅助的情况下还这么说,剩下的除了尴尬,就还是尴尬。

    当然,尴尬的不只是在场的诸将,还有一直一言不发的公孙止。

    那一战,他可是西路联军的主帅,最后却因为无法协调各国军队之间的利益,也没有好的办法破关,所以在后期的时候,西路大军就像是一个摆设一样,从始至终连晋国的腹地都没打到,要不是那一战收复了魏国的失地,让他在国颇有威望,这件事他都不好意思提。

    公孙止皱了皱眉头,道:“晋国不可欺,莫要因为此事,误了合盟大计。再说了,晋军此次撤退,也是情有可原,若是我军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如此。”

    “话虽如此,但是可气的是,昨日分明说好了由晋军强攻,中途久攻不下向我军求援,我们好心出兵帮助,但是晋军还未等我军反应过来就撤兵,给了城内的守军一个翻转的机会,分明是故意而为之,白白损耗我大军的实力!”

    公孙止叹了一口气,道:“此事就此作罢,今日攻城我军损耗了一万多名士卒,各军各部要尽快填补上空缺,重新整编。”

    “大将军,明日我军依旧如此进攻吗?”副将万书力提出了疑问。

    “不了。”公孙止从帅座上站起了身,挥手道:“明日我军不再强攻礼城了,要变换一下策略,先从附近的小城下手,礼城附近有大小城池十余座,目前被晋军占据了三座,那么剩下的城池一定要掌控在我军手中,接下来围困住礼城,就算到时候援军抵达,也无济于事。”

    “好!”万书立拍手称赞,道:“如此一来,非但是礼城守军被围困,就算是阮国大军抵达,也只能望城兴叹,不敢取这一座被我军围困的城池。”

    “去吧,让将士们好好休息一晚上,接下来的两日,关乎我大军布局,至关重要。”

    “是!”

    ……

    前线的消息,每天都通过早晚两日的奏报,送到杨沐的面前。

    可以说,现如今各方的战事,他了如指掌。

    “阮国的大军,还没赶到么……”

    杨沐自言自语,似乎有些遗憾。

    确实,对于苍国来说,这非常的遗憾。

    当初,下令玄武军团与驻守边关的军队,稍微抵抗就后撤,营造出苍国外强中干的表象,只是第一步。

    果然,魏军忍不住了,飞快的派兵南下,也往王畿一带进攻。

    然后,就是阮国大军。

    只是,阮国终究是离得有点远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抵达,让他一系列的计划都无法施展。

    “只是,这样大的战略保住了,倒是苦了那些王畿之地的百姓。”

    杨沐摇了摇头,不自觉的叹了一口气。

    本来,目前失陷的那些城池中,很多都是可以保住的。

    甚至,如果苍国朝廷决定要御敌于国疆之外,那么战火可能还烧不到王畿之地,各国大军都还在关外徘徊。

    虽然,这些年来各国都从苍国的化民之策中受到启发,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攻陷的城池大肆烧杀抢掠,提倡仁治,但是总体来说,对老百姓来说,仍然是一场劫难,如果碰到了一些桀骜的将领,烧杀抢掠照做不误。

    目前,朝廷就已经收到了两封奏报,晋国大军曾经对两座小城实施了屠杀。

    只是,为了那个大的战略,不得不如此了。

    ……

    小黄县。

    这里,距离礼城只有三百里之遥。

    一支特殊的部队,正在急行军。

    之所以说是特殊的部队,是因为这一支队伍中的每一名士卒,都没有穿太厚的甲胄,没有骑兵没有连弩战车,同样也没有长矛兵和长戈兵。

    并且,从领队的那些将领的情况来看,更是与众不同。

    倒不是怪异或者另类,而是这些将领普遍比较年轻。

    说起来,苍国的军队中,将领普遍都比较年轻,也不奇怪,但是这一支队伍中的将领,却有一种文弱之气。

    说得难听点,就像是刚刚从书院毕业的书生。

    长得俊朗一些的,还可以划归到小白脸一类。

    就凭着这一点,与其余的苍军队伍,有着明显的区别。

    而更加神秘的是,这支队伍的方圆数里之内,不允许老百姓靠近,发现可疑人员一律都拘捕。

    行为怪异!

    这也怪不得这支军队会有如此怪异的行为,因为一旦走进了细看的话,会发现一个大秘密。

    一架架推车上,有一根根如同铁管一样的东西。

    被一个个士卒在轨道上推着。

    而且,还有大批的士卒,肩上挑着一个个箩筐。

    里面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反正就是被稻草覆盖,还有防水的油纸布。

    这支军队,已经呼之欲出了。

    就是被杨沐寄予厚望的,炮兵大队!

    他们推着的,就是一门门大炮。

    或许,以现在的形态来说,称之为红衣大炮更为合适。

    所谓红衣大炮,就是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为红夷大炮的一种武器,是欧洲在16世纪初制造的一种火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

    红衣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优点,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大多数的红衣大炮长在一丈左右,重量在三千斤以上。

    苍国的这种大炮,就是标准的红衣大炮。

    因为,苍国的科技部也是刚接触到这种武器,以目前的技术和经验,最多也就只能是仿造出这种级别的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33章 临战

    (全本小说网,。)

    当然,并不是说红衣大炮就不好。

    至少,根据杨沐所知,以及典籍上的那些记载,红衣大炮在冷兵器时代,达到的效果堪称碾压,多次大战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性能优越,红衣大炮的射程能够轻松达到七八里远,射程最远可以达到十里多,所以成了明朝末期对抗后金铁骑的最强武器,当时的战法为,将后金的骑兵诱入城头红衣大炮射程,然后用红衣大炮射击,效果非常显著。

    由此,也就成为了明末抵抗后金的主要战力。

    史书记载,红夷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发挥极大威力,后金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是努尔哈赤成军以来的首次挫败。

    在后来的宁锦之战中,后金大汗皇太极率领大军围锦州,攻宁远,明军红夷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明军大胜。

    崇祯四年,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还创造了“失蜡法”,化铸铁为铸钢,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使铸炮工艺领先于明朝,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

    譬如,明清双方的松锦大战,双方均使用了红衣大炮,明军在关内加紧造炮,清军把红衣大炮用于大规模的野战和攻坚,清军仅松山一役,就调运了炮弹万颗,红夷大炮三十多门,炸药万斤,到阵前备用。

    之后,又用红衣大炮重创了李自成起义军,追杀到南方。

    可以说,明朝并非是亡在满清手里,也并非战力不足,而是在内外交困中,败在农民起义中,而后就亡了。

    真正让满清占据天下的,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政权。

    可见,在冷兵器时代,红衣大炮有多强大。

    红衣大炮,可以说是杨沐的底牌。

    至少,在近五六年内,苍国是没有办法研制出比之更强大的远程攻击武器了。

    杨沐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一国之力对战诸国,其实就是凭此底气。

    它是杨沐的底气所在。

    虽然,目前受制于工部的产能,一共也就只有一百多门大炮,但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红衣大炮,注定会绽放出令人侧目的光彩。

    它的影响,将丝毫不下于当初的麒麟军问世。

    天下都将因其而颤抖!

    一百多门大炮只是一个开胃菜,组建这样的一支强大的队伍,其实还远远没到杨沐满意的范围,因为按照这个规模的话,一百门红衣大炮似乎只能够装备一个军团。

    其余的五大军团,干看着过眼瘾?

    至于将炮兵部队独立,组建出新的军团,杨沐倒是没什么打算。

    毕竟,军队的变革无法阻止,肯定是向前迈进的,未来苍国的六大军团肯定是六个全面发展集团军,目前已经有了骑兵和战械队,之后还将有炮兵部队,甚至未来的火枪部队,或者说更厉害的……

    这一切,取决于科技部的研发和仿造水平,或许是在不久的将来,几年的时间就可以做到,或许会更久,需要几十年。

    但是不管如何,眼睛放长远一点,肯定是没错的。

    六大军团不应该因为技术装备的革新而淘汰,而是随着技术和装备的革新,越来越强大,始终是苍国军队的中坚力量。

    这一支正在行军的炮兵队伍,就是刚刚训练出来,派往前线,即将归属于玄武军团,在这次的大战中,由玄武军团全权统辖。

    这支炮兵大队的编制并不大,总共也就三千人,将领几乎都是刚从军事学院里毕业的,受过高等的教育,对炮弹的发射等十分熟悉。

    由此可见,炮兵大队的将领,偏向于专业能力。

    也是为什么,那些将领看起来还未蜕去书生之气。

    炮兵队伍这次的任务,首先就是要与玄武军团汇合,并且为了到时候,给敌军猝不及防的一击,这支队伍要保证在汇合之前,绝对不能让敌军知道他们的存在。

    这是最考验的地方!

    两军交战,纵然攻城拔寨是以城池为主,但是敌军的暗探还是能够经过乡间等地方穿越而过,到后方打探消息。

    如果打探到了大规模的援军,那么肯定会将这些援军的人数和规模以及位置,都一一上报,然后敌军做出相应的对策。

    杨沐敢保证,一旦敌军得知了苍军有这么一支特别的队伍,肯定会想方设法打探清楚,甚至是有所忌惮而不敢聚集起来大战,或者想方设法也要将之毁灭。

    无论是哪一种,对苍国来说都是极为糟糕的,可能导致整个战争的进程都都影响,最坏的结果就是诸国对苍国有了防备之心,避免大战或者采取防守的战略。

    这对于苍国来说,将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

    本来,为了尽快解决诸国的伐苍之念,紧赶慢赶祭出了红衣大炮这么一件大杀器,又故意诱敌深入,使诸国营造一种外强中干的样子,让诸国暂时放弃持久战的念头,准备聚而歼之。

    如果,红衣大炮的秘密被发现了,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之前的战略将会全部被推翻,接下来苍国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伤亡和牺牲,会远远增大。

    会影响苍国称霸诸国,甚至是统一诸国的进程。

    所以,这一支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越是靠近礼城,遭遇敌军探子的机会就会越大。

    炮兵队没有再前进,而是直接在小黄县的一座山头上驻扎,等待着玄武军团的到来。

    毕竟,红衣大炮的重量实在是太让人无奈了,哪怕是三千士卒合力,加上还有很多的马车和轨道辅助,要移动起来也十分的艰难。

    如果遇到下雨天泥泞路,情况会更加的糟糕。

    所以,炮兵队干脆就在小黄县等待,等待玄武军团抵达这附近,到时候再来接收。

    九月末,阮国大军五十余万,抵达礼城外。

    以礼城为中心,不知不觉间,竟然集结了魏国、晋国、阮国三方军队!

    值得一提的是,礼城周围十几座城池,都已经被魏军和晋军分别占领,对礼城形成了包围之势。(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534章 战前布局

    (全本小说网,。)

    这就造成了刘烨等守军,整天提心吊胆,睡觉都不踏实,常常半夜起床登上城楼,见到城外的敌军没有异动,这才稍微安心。

    经过上次的那一战,刘烨麾下的守军,已经变成了惊弓之鸟,城外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要派人认真查探,警惕万分。

    而晋军方面,由于玄武军团大军开拔南下,所以晋军总算是能够派出一部分部队,接应后方,解决了粮草之忧。

    与此同时,晋国又调派了十万大军南下支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