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倾覆天下又如何?”
王翦目视着前路,目光凌然:“为将之志,不就该是马踏四方?”
“大不过乱箭加身,大不过身首异处,大不过死于这乱世之中。”
顾楠笑着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是在肯定王翦的话,还是什么,长矛从肩上垂下:“马踏四方。”
赵燕两地的兵戈交战已有月余,六国的平衡也随着秦国的再次起军被彻底打破,天地之间的天平倾斜,开始垂向了秦地的一侧。
三十万军举旗而起,威势叫得天下为动。
三十万军分成三路,从西、西北、南路侵入赵国之境。
西军为近年来才崭露头角的秦将王翦所领,西北军由秦禁军丧将统帅,南军为重,是由一老将恒乾把控。
赵国境内人心惶惶,其他诸国却都出奇的沉默选择静观。
就连立于赵国之侧韩国,都无有动作。
赵国于燕国在北地酣战月余,根本再无力固守后路,秦国的起军让赵国措手不及。
而秦军也不会再让赵国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
夜幕笼罩,只见的星光点点,静谧的夜晚总是让人更想瞌睡。韩阳城的城头守城军站在城墙之上,角落里,一个人靠在墙边打着哈欠,搓了搓眼角,抱在怀里的长戈斜在一旁。
城头上的火把已经烧了一半,都是快要灭了。
“精神些。”
一个队正模样的人走了过来,看到困意写在脸上的士兵,皱起了眉头。
“秦军起兵,若是此时秦军来此攻城,你这般模样,岂不是要叫全城的人陪你送命?”
士兵慌忙站了起来,整了一下自己的头盔,站在城头不敢言语。
队正摇了摇头,转身准备走向下一处的地方。
直到队正走远,士兵才悻悻地扭头看向他离开的方向。
“月前才说是秦军起兵,哪有这么快的。”
抱怨着松了松自己的肩膀,伫着手里的长戈:“这守夜的事情就该让那些真睡不着的来干,我可是困得很。”
“搭。”一声清脆的响声吸引了士兵的视线,火把的火光并不明亮,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好像是一个黑色的物件挂在了城头上。
士兵的眉头一皱,从城头上将火把拿了下来,向着那黑色的物件走去。
等走进了一看才发现似乎是一个钩子,分成三个爪死死的嵌在城墙的石缝之间抓住。
钩爪的后面还绑着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看上去不像是普通的麻绳。
没见过的物件,但是那钩子下面的绳子似乎是在晃动,好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拉扯。
士兵咽了一口口水,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将手中的长戈横在了手里。
向着那钩爪外的城墙看去。
只是一眼他就瞪大了眼睛,那是一个身穿黑甲的人,背上背着一个一人高的大盾,和一杆长矛,腰间正帮着那根绳索飞速地向着城头上爬来。
他看过去的一瞬间,手中火把的火光正好照亮了那个黑甲人的脸庞,看不清面孔,只是看清一张雕纹狰狞的甲面,那是一只凶兽张着血口。
“!!”
“敌!!!”士兵张口就要大喊,但是只喊出了一个字,那个黑甲人已经爬到了他的面前。
只见他一瞬间从腰后掏出了一把巴掌长的短剑,一个窜身,跃上了城头。
同一时间,士兵只感觉眼前一花,随后嘴里就再也叫不出什么声音,脖子上被开了一个口子,只能发出嗬嗬的声音,脖子上冒出一片血泡,身子无力的摔在了地上。
正走在城头之间巡逻的队正皱了一下眉头,回头看去,他还像是听到了谁的叫声,但是这声音才出来就不见了,让他怀疑自己是听错了。
但是随后他发现自己来的路上的那个角落,夜色里一个火光从城头上落了下来,那是一个火把。
队正立刻察觉到了不对,跑到了城边提起一个火把正准备点燃城头上的木堆。
但是下一刻已经有一把长剑从他的胸口刺出,横斩穿了他的半个身子。
队正大睁着自己的眼睛,最后还是一声闷响,血流了一地,他的身后,另一个黑甲人擦了擦脸上的血迹,将火把重新放回了城墙的架子上,就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悄然退开。
韩阳城的城头之上弥散开一股血腥味,偶尔能听到几声声音但是也很快泯没在了如同幕布的夜色里。
直到一切重新彻底恢复了寂静。
第一百七十八章:何为王
一个个黑甲士卒从城头的角落里走了出来,看起来约莫有百来人,互相点了点头,其中一人走到城边,取下了城头上的火把挥舞了几圈。
火光在夜幕之中很显眼,划过明晃轨迹。
随后西面的城头也出现了火光挥舞了几圈,然后是东面,北面。
四面城墙上的火光摇动之后,城外开始传来一点点的声响,大概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一个又一个士兵城外的山林之间走了出来。
一个身穿白袍的领将抬着头看着城头上的点点火光,太行山侧附近的地界,还是和当年一样,山林密布。
这样的地势却是不适合攻城,易守难攻,但是也更加适合偷城。
随着士卒从山林之中走了出来,韩阳城的城门缓缓打开。
这一夜的韩阳也注定不会平静。
兵戈之声在城中作响不止,唐突地撞破了着安静的夜晚。连成一片惊飞了远处的山林之间的飞鸟,扑腾着翅膀飞上夜空。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夜空中的云层破开,几到光束从厚重的云朵中钻出。
天快亮了,这个夜晚,却也算是过去了。
厮杀了一夜,鲜血在地上流开,浸入沙地里,就好似将地面染红。
秦国的士卒在死人堆里来回走动,押送着投降了的被绑着的士兵。
“踏。”
一只靴子踩过一片血泊,靴子上黏着这已经有些干涸了的血浆。
顾楠提着长矛走上了城头,秦国的旗帜立起,阳光刺眼,韩阳陷落。
赵国都城邯郸的西北面已被打通。
几乎没有相差太多的时间,秦军的另外两军分别攻陷了邯郸之西阏与,还有邯郸之南安阳。
赵国连破,合军之围已经收拢在了邯郸之侧,只待攻城。
其他的诸国都仿佛已经看到了赵国的结局,燕秦两国的合围之势已经将他们逼入了绝境。
韩国新郑。
韩王安看着手中的军报,秦国攻赵,若是说之前他还抱有一丝侥幸,赵国能够逆转局势,破秦燕之军。
但是现在他就连这一丝侥幸都没了。
赵国陷落,赵国之后呢,韩国吗?
“哈。”
韩王安苦笑了一声,无力的瘫坐在坐榻之上。
如今向秦国俯首求全,却也只不过是让韩国的亡国之日延缓上几年?
韩地,终究是难逃烽烟。
“大王。”一个侍者低着头走了进来:“韩非子已到。”
韩王摆了摆手:“召先生进来。”
“是。”
侍者退下,韩王独自坐在大殿之中,直到一个华服公子走进殿内。
“韩非拜见王上。”
不过数月的时间,韩非的脸上这次并没有再带着那自信的淡笑,因为他也已经猜到了韩王见他的原因。
韩王坐在自己的座上,看着韩非良久一叹:“韩非,你说韩国,可还有大治在之能?”
韩非看着韩王,半响说道:“有。”
“变法?”
“变法!”
大殿之中,韩王坐在自己的座上,没有回话。
“哈哈哈哈····”
良久,他长叹了一口气,摇着头,笑了起来,笑声愈来愈大,像是疯癫一般,拍着自己的腿。
两行清泪从他的眼角流出。
“本王当真是昏聩无能!”
“不求思进,以求国安,本以为可以保全一方,却是成了个这般模样!”
他怒睁着自己眼睛,攥着在自己的衣袍:“我早该明白,这个乱世,想要求全,只有列以兵强。强者为王,弱者只得为血肉之食。”
韩王的身子在发抖,咬着牙栓,眼里充斥着血丝,像是不甘像是愤恨,恨己无能。
韩非看着韩王,他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
他推算良多,自然明白,要变法,几年不够,远远不够。
最后韩王像是用尽了力气,身子软了下来,垂着头坐在那。
良久韩非突然出声说道:“大王可遣我于秦,非强尽心血,亦当求得保全韩国。”
说着又笑了起来,从自己的怀中拿出了几卷竹书,躬下身。
“此乃非思虑韩国强策,若非此去可成,还望大王,强我韩国。”
韩王抬起了头,看着韩非,沉默着站起身,走上前,躬身接过了那几卷竹书。
入手很沉,沉如一国。
他的手有些颤抖,眼中模糊。
站在韩非的面前,许久。
他好像终是平静了下来。
整了整自己的衣袍,直直地立在殿中,眼中轻垂。
韩非看着眼前的韩王,似乎看到了一股模糊的气魄从他的身上展开。
“本王自知愧对一国,愧为国君。”
韩王轻声说着,掀起自己的衣摆。
在韩非惊愕的眼神之中,跪在了韩非的身前。
几卷竹书被他放于额前,缓缓拜下。
眼睛静视着地面,声音铿沉。
“寡人既身为国君,这韩国于我手,不敢有失。”
“韩国,韩国万民,寡人厚颜,托于先生。”
“先生可述以秦王,韩国可为秦属,寡人一命亦可以取去。”
“只求保全这先辈遗赐韩国之地,保全,这万民之重韩国子民。”
他虽然跪在地上,但是这时的他,却像是一个真正的王者。
“寡人!为这韩国!”
“叩谢先生!”
“砰!”一声闷响,韩王的额头扣在殿中。
韩非笑了出声,长笑出声,这才是值得他辅佐的韩王。
这才是值得他以命图志的韩国!
“大王!”
韩非朗声回身。
“所托不成,韩非自当已死明罪!”
昂首而去,这一次,他再无顾虑,脸上带着那自信的笑容。
—————————————————————
公元前236年。(和历史时间不同,主角造成了时间线的前移。)
韩非入秦,他或许自知难有活路,但是他依旧选择了入秦。
那怕还有一线生机他亦会去,那怕无有生机他亦会去。
因是此路他所背负的,是一国之重。
————————————————————
昨天的话有感而发,倒是习惯性地带进了自己的情况,忘记了也有很多人其实本身就是从事那些方面的内容的,这里抱歉一下。但是从主角的设定上,她目前确实没有这些能力就是了。
最后是我不是高中生啊,大学来着,不然哪有时间更新啊流汗。还有是,嘛之类的词汇我会注意的,错别字的问题,流汗,我比较大意吧,尽力改正。
第一百七十九章:北境之军还是有些远啊
塞外的风声凄凄,原野之上的旗帜被拉扯得猎猎作响,旗下的士兵们几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干粮配着锅里煮得稀烂的牛肉。
相互之间谈笑着,营火烧得火热驱散了塞外的寒风,滚烫的牛肉放进嘴里喝一口肉汤在咬上一口干粮,士兵的脸上被烫得发红,这般的日子是神仙也不换的。
大声谈笑着,笑骂着刚才一触即溃的那一队匈奴。
一个将领模样的人坐在士兵之中身着将袍,须发半白,看上去莫是已是年过半百,看着士卒笑闹,手里捧着碗肉食笑着摇了摇头,将肉汤一口喝尽,站起了身来,身后的披风一卷。
“整点行装,回关!”
“是!”士兵的声音高亢在原野之上久久回荡。
正是这样的一支军伍,叫得匈奴数年来不敢近赵国边境,闻风而逃。
赵国的北境之军,于北疆之地长退匈奴数载,从疆外杀出来的北境锋锐。
“呜。”
随着发出沉闷的声响,城门一点一点打开,千余骁骑从城门之外走了进来。身下的马匹神骏,背上背着马弓箭簇,手中的骑矛提在身侧。
身上的铠甲算不得厚重,甚至有些轻薄但是却将身子最易受伤的几个地方都保护了起来,最重要的是不影响行动。看得出来着千人皆是马术非凡,即使军伍走的有些拥挤却依旧将马控得安稳,行阵有条不紊。
千骑之后,是数十辆车驾,车架上的士卒靠在栏杆旁似乎还在说着闲话。
走在最后的数千步卒,扛着手中的长戈和背上的弓弩走在车骑之后,手中拿着一些毛皮、衣甲似是他们的战利品。
边疆关地,迎着他们进城的士卒有些艳羡地看着那些出城归来的人,这些年来匈奴是越少见到了,想要再杀伤几个那个军功却是也没有从前那般容易了。
城门和上,名为雁门的雄关伫立在边疆的平原之上,静默无声,却能叫那域外的虎狼,无有敢犯。
将领走回军营的营房,却见到一个士兵真正站在那里等待,看衣着也不是他们北境的士卒,一旁路过的北境士卒也时不时地投来疑惑地视线。
将领的眉头一皱,走上了前去。
士卒看到将领走来,迎了上来行礼道:“拜见李牧将军。”
这北境之将的名字,却是叫做李牧。
如果顾楠在这听到这个名字,她或许会很熟悉。
“嗯,不用多礼。”李牧抬了一下手:“不知?”
“在下,迁王所部。”
“大王?”李牧一怔,随后眼睛横向一旁,近处无人,才又看向他,认真地对着来人说道。
“既然是大王所部,倒是本将怠慢了。”
若真是王遣,自然不会是小事。
虽然李牧长居北境但是对于再赵国境中形势已有所了解。
何况是秦燕同时对赵倾落兵戈,这般的大事,天下人倒是想要不知道都难。
赵王遣人来此,会作何安排,李牧心中倒是已经有了几分了解。
恐怕,事关赵国存亡。
“将军言重,在下此次前来,只是送来大王手书,不做停留,无有怠慢之言。”来人从自己的怀中拿出了一卷兽皮交到了李牧的手中。
李牧接过兽皮,摊在手中,快速地读过了上面的所书。
皱着眉头。
秦军已经压境了吗?
比想象中的还要快上几分,李牧的脸上有些凝重,慢慢的卷起了手中的兽皮。
来人掏出了一块令牌,送到李牧的手中。
“大王要李将军,尽快南下解邯郸之围。”
“末将。”李牧的手顿了半响,最后还是接过了那块令牌。
手中的令牌发凉,李牧握在手中,握得用力。
他们恐怕会是赵国最后的一战之力。
“领命。”
————————————————————
夜幕之中的云层凄暗,风从窗中吹入,使得桌案之上的油灯明火晃动,明晃的火光摇曳不止,房间之中明暗闪烁。
油灯前坐着一个人,火光映射着她的脸颊,照亮了那人脸上的甲面,甲面上的凶蛮在火光下更加凶狞。
似乎是有些疲倦,那人出了一口气,轻轻地解下了面上的甲面,将甲面取了下来放在了桌案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