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七年秋-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座堡垒,从外面打破十分困难,可从内部进攻,那就太容易了!
攻城的明军,很快也察觉到了变化,首先是对大军威胁最大的砲石没有了,其次是城上射下的箭矢、砸下的滚木稀疏了。
这个变化,让明军瞬间士气大镇,“虎虎~”漫天的杀声一下激昂起来。
明军将士没受到压制,顺利登上城头,举刀就要劈头砍去,清军人头滚滚。
一时之间,大队的明军从攻城塔上涌上城头。
明军中军,大群的官员眺望城头,不少人眼中泛泪,四年了,南京啊!南京!回来啦!
“殿下,今日破城必矣!”陈邦彦嘴唇有些抖动。
王彦看着不断上城的明军,却波澜不惊道:“尽速打开城门,大军占据要害,不能让清军退入满城。”
三山门上,防守迅速恶化,片刻之间,城防瓦解,金砺身边转眼只剩数十人,他们被明军逼得不断后退,最后终于到了城墙边缘,退无可退。
秘密麻麻的士卒涌上城墙,如林的长枪将他围在城上。
金砺靠着城墙,身前是一个枪尖组成的半圆,身边清兵不断被长枪刺死,剩下的士卒脸上满是惶恐。
“金砺!还不跪下!”枪林中,一员明将大声暴喝。
这时金砺脸上已经绝望,他忽然一声惨笑,横刀一抹,便将咽喉割开,血如泉涌,倒地而亡。
不多时,三山门内的石块被明军搬走,城门嘎吱的被士卒推开,密集的向蚂蚁一样的明军,顿时涌进城来。
城门处,披着白色素衣的明军迅速跑步通过,枪林起伏,整齐的脚步声,将要震慑整个南京城。
(感谢书友659841的五百,龙敏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最后一天,有票票别浪费,都给我吧,哈哈哈··)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68章 巷战
南城战斗持续了近一个时辰,缺口处已经堆满了两军的尸体。
战斗进行到最激烈时,明军一度冲下缺口,但最终还是被持续不断赶来增援的清兵,挡在了新筑的矮墙内。
时间一长,明军的冲击便显得有些乏力起来,又被清军赶回了缺口之外。
洪承畴见此刚松了口气,一员清将连滚带爬的登上城楼,声嘶力竭地喊道:“总督!大事不好!马进宝反水助明!袭击了水门,五忠军进城了!”
洪承畴听了这话,脑子里轰的一声,惊得三魂丢了两魂。
中计了!中计了!好你个王士衡!好你个马进宝!洪承畴心中瞬间明白,他说怎么南城明军的进攻越打越颓,越攻越软,原来根本就是佯攻,吸引他的注意,好声东击西突破西城。
洪承畴恨不得捶胸顿足,一口气没顺,险些昏死过去。
身旁将领手快,一把将他晃动的身子给托住,他才没有晕倒。
“总督!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啊!”一众清将七嘴八舌地问道。
主力都被调到了南城,水门被破,他们不用想,西城肯定是完了。
洪承畴听见将领们像无头苍蝇一样问他,可他又能怎么办,他一时间脸色铁青,一语不发,半响后才突然奋力挣开扶着他的清将,大声喊道:“你们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带兵,夺回水门,把明军赶出去!”
众将听了面面相觑,自我安慰的想着,水门毕竟是水门,士卒出入不便,或许明军还没有进来多少人。
“末将这就去!”
郎廷佐急忙抱拳,正慌忙点兵,又一员盔斜甲歪的红甲牛录,比方才那将好要仓皇几倍的跑过来,忽的跪倒,哭声道:“总督大人,三山门丢了,金固山殉大清社稷啦~呜呜~”
金砺死呢?洪承畴眼前一黑,朗廷佐连忙又把他护住。
三山门丢了,西城指挥金砺死了,那南京城就破了。
现在守南城还有意义吗?众将不知所措,洪承畴稍微振作,见这群人没一个有见地的,要被这群饭桶气死,他只得大喊一声:“还处在这干什么?等王彦进城将我们尽数诛杀么!还不往满城撤!”
众人一下反应过来,对了,还有满城,顿时一哄而散!
随着明军进城的消息传遍全城,整个南京顿时乱成一锅粥,守卫各个城门的清兵,纷纷舍弃城门,有的成为乱兵,有的则往满城退去。
从天空俯瞰,明军就像洪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涌入西城,而清军则向将要被淹没的蚂蚁,纷纷爬向满城这块高地,以求活路。
城中士绅百姓不明内情,只听得杀声震天,雄浑的声浪,一浪一浪的在天空中回响,都欢喜不已!好了!好了!看这动静,是王师进城了,该把藏着的衣冠拿出来,该把丑陋的鼠尾小辫剪了!
西城一失,整个南京城的防守,便彻底崩溃,清兵败军开始往满城退却,南城外的金声桓紧随着入城。
攻打东城各门的郑成功察觉到变化,也由佯攻变为进攻,很快便突破东城各门。
明军各部开始追杀清兵,清兵纷纷逃入城墙下的街巷中,躲避追杀,大股清兵被打散后,成为了城中乱兵。
秦淮河,从南京城内穿过,将南城切割开来,但有上淳桥、下淳桥、武定桥等近十座桥梁横跨河岸。
刘体纯领五千人马,乘着筏子进入水门后,便按军令,迅速沿着水道穿插,将沿途桥梁纷纷占据,阻挡清军败军离开南城。
上淳桥,五个百户队的明军,抢先穿插到这里。
各百户的铳手、弓手,便迅速躲在巷道街道的房屋间和屋顶上,严阵以待,刀盾兵和长枪手,则在街上列阵成墙。
明军刚刚准备就绪,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便传了过来,紧接着无数慌乱的红顶斗笠,便出现在上淳桥对面。
这些清兵仓皇奔跑,红顶斗笠起伏一片,几名跑的快的清兵刚一过桥,房顶上顿时铳响一片,箭矢也迎面射来。
前面的清兵顿时被射翻,后面的清兵见此,急忙又退了回去。
“不好!明军守住了桥头。”
清兵惊呼连连,可都不敢冲击,几名八旗想要驱赶绿营兵过桥,为他们开路,但这个时候,哪个绿营兵还理你是不是八旗。
大家伙都逃命,你腿粗,你自己上啊!
直到南城来的清兵越聚越多,比绿营团结的八旗兵,逐渐汇集了上百人,一员牛录才领着八旗试探着过桥,但没有绿营配合,很快丢下几具尸体又退了回来。
城池一破,无论绿营八旗,都已经丧胆,士气一泄千里,只想保命,已经没有继续作战的勇气。
这时溃兵后面又一阵骚乱,却是攻打南城的明军掩杀而至,清军便纷纷往桥头拥挤。
“走去下淳桥!”
前有阻击,后有追兵,不知谁一声大喊,拥堵的清兵顿时往下游奔逃。
南城的清兵,想要撤往满城,但很快发现桥梁大多被明军占据。
此时,进入城中的明军越来越多,忠武镇进三万人,蜂拥而入,披着素衣的队列沿着宽阔的三山街冲入南京。
大部分明军,奉命奔往上淳桥、下淳桥等处,与金声桓部合围南城清军,少部分以百户为单位,扫荡各街市中的清兵溃兵。
南京对于明朝,不仅在政治上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恢复江南的经济,也拥有重大的意义。
清军溃散下城后,无数散兵,纷纷躲入路旁的巷道,明军沿着街道扫荡,没个坊间门口,或是街道交叉处,都放一个小旗的兵力把守,严防清兵祸害百姓,并压缩清兵活动范围,控制街区。
胡恒元领这一个千户的人马,入城后负责沿着评事街扫荡,攻占藩库和知府衙门。
他大声招呼着属下迅速奔跑,几方人马虽然都是姓汉,但有些关键之处,还是要掌握在五忠军手中。
大队的士卒沿街奔跑,密集的脚步声和铁甲甲片的叮当声响成一片。
他们接近知府衙门,城中其它街市、房间铳声连续不断,白色的硝烟在空中飘散,想必是其他明军同清兵正进行激烈的巷战。
胡恒元正要提醒属下注意,前方忽然几声铳响,呼痛声传来,前排几名明军被猝不及防间,被几名藏在街边的清兵放翻。
不用胡恒元下令,一队火铳手,立刻上前,单膝跪地,抬枪击发,顿时硝烟弥漫。
铳声刚停,一个使近战兵器的战锋小队,乘着烟雾为散,极速冲到几名清军铳手面前,片刻间便尽数砍杀。
队伍一路推行,来到知府衙门,在这里又遇见一小队八旗,他们靠着衙门,躲着石狮子后,用弓箭、火铳射击明军。
明军躲在街道两侧还击,但不敢硬冲,都到了这个时候,便没必要蛮打,丢了性命。
胡恒元当即命一名百户,领着人马从纵横交错的巷子间,绕到八旗兵背后。
百户领命,忙领着十多号人,冲入巷子,转了个弯,然后几人配合,一个个的翻入院墙,可一落地,便见院子里,横七竖八的躺着几具尸体,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而正在这时,院子正堂忽然急匆匆的走出几人,他们身上衣物都十分散乱,有的还不合身,每个人都背了个包袱,手里的刀还在滴血。
这群人只有五人,显然是清军乱兵,他们趁乱杀人抢劫,完事还想换上百姓衣服,蒙混过关。
清兵看见忽然出现在院子里的一堆明军,顿时呆住了,双方都没有反应过来,一起对望着愣神片刻,明军百户首先缓过神,顿时大骂一声,“直娘贼!”手中战刀直接投出,将一名清兵腹部射穿。
“杀!”数十名明军反应过来,一拥而上,剩下四名清兵瞬间就被砍杀。
等结果了院子里的清兵,百户吐了口唾沫,对着尸体骂了几句,然后一招手,“走,不要逗留,包抄清狗要紧!”
明军辰时三刻开始攻城,巳时二刻,公破水门,三刻打开三山门,迎接主力入城。
此后城中陷入激烈的巷战,城中四处铳声不绝,硝烟在城池上空弥漫,直到未时三刻,南京城内逐渐安静下来,已经只剩下零星的铳炮声响,入城的明军,基本控制住了城池,只剩满城未下。
入城的刘顺、高一功等人,遂即安排人手,稍作清扫,以迎王彦入城。
城外,王彦正听取各部人马传回来的战报,金声桓、刘体纯都没追上洪承畴,这厮终究在刘体纯赶到武定桥前,先一步过了桥,遁入了满城之中,不过清军主力确系被困在了南城,光俘虏就抓了两万多人。
王彦听完回禀,城中便有将领出来,满面喜色向王彦报道:“启禀殿下!我军已经控制南京,请殿下入城安民!”
王彦听了摇摇头,挥手说道:“你去通知唐王,本藩稍后来请大行皇帝灵柩,大行皇帝,理当率先入城!”
(今天六千字,争取最近都六千,感谢豪的999,爱上猫的狼的500,每天都是最后一天,gdrthg,103515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收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69章 抬棺入城
年号始于汉武,此后历代帝皇将这一传统保留下来,但凡遇到什么“天降祥瑞“或是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
早前帝王所用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十四个,但到了明朝,皇帝便大多只剩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年号多少代表了皇帝对于整个天下的期许,也代表了一丝帝王的志向,大行皇帝定年号为隆武,便是希望大明能武运昌盛,击败东虏,收复河山。
隆武一生蹉跎,历经坎坷,早年忧愤国事,起兵勤王,却因为宗室的身份,被下狱软禁。
国朝倾颓,山河沦丧,南京安宗皇帝,杭州潞王监国,先后为清军俘获,国家危如累卵,民族将沦为奴隶之际,隆武挺身而出,一肩扛起了复兴中国的大任,励志恢复祖宗基业。
“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以殉国的大学士黄道周如是说。
“今上简朴,为天子之尊只着土布黄袍,宫中不许金银玉器,只用瓷、瓦,寻常布帛,无异于小农之家。”
“从龙祗有五车书。”
“上勤于政事,立志复兴,有中兴之祖,锐意恢复之气概。”
······
相比与明朝诸多皇帝,隆武无疑比他们更像皇帝,他孤身一人,力图恢复已经崩塌的大明江山,想着能够光复南京,实行中兴之志,然而却崩于攻伐南京之役,带着无尽的遗憾,中道崩殂。
满清铁蹄践踏中原,血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天下未定,江山未复,隆武有多少不甘。
大明隆武四年八月七日皇帝崩殂,大明朝衡阳郡王、大将军彦,以为皇帝复仇雪耻,遵循皇帝只葬南京的遗诏,起雄兵十万,会两路强藩,合围南京城,即为汉家雪耻,为汉人荣耀而战,也为了大行皇帝而战。
隆武四年八月二十二日,明军诸部突入南京,只可惜这一刻,大行皇帝已经永远无法看到。
南京城南,紫金山脚下,孝陵卫,王彦内穿甲胄,外罩一件白色素衣,腰间一条白绸腰带,六神盔上也系着白丝,唐王、金声桓等众多大臣都是如此。
数千甲兵俱缟素,白幡林立。
“殿下,郑国姓到了,仪式可以开始了!”礼部尚书顾元镜走上前来,克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低声说道。
除了攻城的将士,皇帝必须第一个进城,王彦这是再给唐藩一脉竖立法统。
将大明法统从成祖一脉,转移到唐藩手中。
自此之后,从崇祯殉国以来,南方明朝诸多******,诸多藩王争立的局面,将自此结束。
隆武虽没有向王彦托孤,但他却要以托孤大臣的身份,强势回归中央,只有这个中央合法,被天下认同,他重掌朝政,才有意义。
而他有力挽狂澜,光复南京的功绩,声望如日中天,金声桓、郑成功都得靠边站。
这时王彦分开身边众人,走回灵堂,帐中诸人都默默地站立着。
他走的很慢,脚步显得的有些踉跄,立于两侧的大臣和唐王,见此心中也有些异样。
终于,王彦走到了灵柩面前,一腿单膝跪下,哆嗦着手扶在棺木上,忽然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痛呼,“陛下,南京,臣替陛下打下来了···”
皇帝崩殂已有十多日,虽然做了防腐,但天气炎热,尸体都开始腐烂,而大臣们该哭的已经哭过了,此时心中大多已经平复过来,更多的是打下南京的喜悦。
他们见王彦忽然涕泪横流,扶棺痛哭,不少人都呆了,傻了,因为即便是皇帝崩殂之时,衡阳王也没这么伤心,怎么打下南京后,现在反而哭的这么伤痛欲绝呢?
“陛下与臣相扶至今,如今北虏尚据半壁,陛下中道而别,臣心甚悲。”王彦趴伏在棺木边,扶着棺木,失声痛哭道,“陛下,陛下,臣知陛下尚有不甘,未亲眼见证两京光复,然南京以在五指之间,陛下可以稍安,臣定不负陛下之托,完成陛下复兴大志,势灭东虏,以告慰陛下在天之灵!”
帐内的大臣见王彦如此,感性的文官们,不少也用衣袖擦起泪来。
唐王却看出一些门道,心道不好,王彦这是自诩为隆武遗志的继承者,要把他的活给干了。
这老人死了,哭的最凶,最狠的,自然是最亲近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