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七年秋-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侯名义上还是汉朝的诸侯,不听诏令,下面的人就会想,你是不是要背汉,那他们是否还会支持这个诸侯呢?所以刘备不管有没诏书,都要搞出个衣带血诏出来。
大清内部除了多尔衮一派、豪格一派,还有更多只效命******的人,这些人不管多尔衮还是豪格执政,他们只认朝廷的诏书,现在豪格那点人攻不下北京,多尔衮也奈何不了豪格,这些人便重要起来,所以两派都要争夺道义上的制高点。
多尔滚走进暖阁四下扫视了一眼,并没有看见到博尔济吉特氏,他脸色一寒,“太后要助逆贼耶?”
布木布泰听了质问,脸上不慌不怒,先是一挥手,“你们都退下吧。”
太监宫女闻声,纷纷行礼告退,苏麻喇姑也退出了暖阁,临走不望熟练的关上了阁门。
这时布木布泰才做出委屈状,“摄政王,好没道理,一进来就这样指责哀家,礼王的福晋已经被哀家打发走了,并未给她什么旨意,摄政王可以放心了。”
多尔衮见她模样,心中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布木布泰对多尔衮没什么感情,但多尔衮十多岁时就对布木布泰有点意思,男人对于心中的第一个女人,总是有些说不清的情愫在,多尔衮虽然没有到对布木布泰神魂颠倒的地步,但是无疑是在乎这个女人的。
这时多尔衮已经坐上了胡床,一手搭布木布泰肩上,先服声软“是本王误会了。”好在他还记得正事,紧接着便说道:“那你先告诉本王,博尔济吉特氏怎么说的。”
布木布泰是个成熟智慧的女人,他懂得分寸,此时不是耍性子的时候,她收住委屈的姿态,反而提着多尔衮担心起来,“哀家听博尔济吉特氏说,礼王、庄王、肃王已经去城外调兵,他们要向哀家请旨,除掉睿王,这是真的吗?”
多尔衮点了点头,“叛军已经到了城下,连绿营都牵扯进来了。”
布木布泰听了心里一惊,看来豪格一派的实力,十分强大,这不是她愿意看到的。
这时她的处境可以用个词语来形容,那便是“间于齐楚”,多尔衮与豪格两方仍何一方独大,对她都没有好处。
“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睿王打算怎么应对呢?”布木布泰故作焦急道。
多尔衮眉头一挑,“本王正为此事而来,太后快以皇上和太后的名义下道旨意,定豪格、代善、济尔哈朗谋逆之罪。”
布木布泰听了,沉吟一下,却说道:“睿王,哀家若是下了旨意,睿王能够快速击败礼王等人吗?”
感谢五伐漠北的两张月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33章 拉拢代善
多尔衮闻语一愣,随即脸色一变,从胡床上站起身来,“太后是什么意思?”
布木布泰见此,也从胡床站起来,跟在多尔衮身后道:“方才听王爷的话,礼王等人似乎来势汹汹,若是哀家下了旨意,礼王他们是否就没了回头的余地,必定与王爷拼到底,那对大清、对王爷恐怕都不是幸事。”
多尔衮转过身来,看着布木布泰,说道:“太后不下旨,豪格他们就会回头吗?太后想的态天真了。今时的局势与当年却不相同,当年本王与豪格基本是势均力敌,今时本王的诸多国策被宗室、八旗诟病,加上前线又吃了败仗,豪格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来搬倒本王,况且当初诸派妥协,说好两派共同摄政,但本王在摄政期间对于豪格、济尔哈朗进行了打压,他们吃过亏,所以这次绝对不会妥协,只有一战到底。”
多尔衮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当初打不起来,那是因为实力相当,形成了制衡,打起来对两方都没有好处,而且反到是弱势的多尔衮站了便宜,自然打不起来,但这次却不同,起初是多尔衮误判,认为他的实力足够碾压豪格,既然占据绝对优势,那就没必要谈,自然直接弄死,但结果却是他低估了朝野上下,反对他的力量。
现在的情况是在京畿地区,两派的势力已经快要旗鼓相当,如果两红旗入关,那多尔衮反倒处于了劣势,加上多尔衮首先动武,而且这两年执政又不尽人意,豪格抓住这样的机会,自然不可能放手。
在布木布泰面前,多尔衮没有隐瞒心中的想法,其实他这回并不占理,干到的不好,按着满人的规矩,八旗和宗室自然能把他换下来,但多尔衮这几年做的太过,一旦失权必然没有好下场,所以他眼看文斗要输,却不认帐,最后动武,便造就了现在的场面。
布木布泰听了却道:“这几年来,王爷对肃王、庄王的打压,却是太过激烈,他二人是不可能回头,因为一旦妥协,怕又是会面临王爷的打压,但礼王一直是中立的,甚至在王爷执政期间,一直比较支持王爷,难道礼王也不能拉拢吗?若是两红旗不站边,那这事大家便可以坐下来谈一谈,避免大清一场内耗。”
对于布木布泰而言,最好的情况就是回到事变之前,不能让两派决一雌雄,因为一旦决出胜负,那朝廷上就是一派独大,她虽是妇人,但这帝王制衡之术,却无师自通。
多尔衮听了微微沉默,如果豪格与济尔哈朗妥协,他保准等局势一稳定,便软禁甚至弄死两人,布木布泰这点到是没有说错。
豪格两人想必也明白这一点,而且之前他一直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一点一点的消弱两人的势力,原本准备等两人彻底没了反抗之力后再弄死两人,但现在看来两人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趁着势力尚存之际,串联诸多势力,发起了反击,这对他们而言,便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不可能与他和解。
不过,代善确实可以尝试拉拢,多尔衮现在有点后悔,他一开始便该把代善放在一边,等解决了豪格与济尔哈朗后,再转头对付他,结果他高估自身实力,一下树敌太多了,他沉吟片刻,“礼王这次会支持豪格,确实没有想到,本王当时一阵恼怒,便将他也拉入了抓捕名单,本王已经把他得罪,恐怕不容易拉拢了。”
布木布泰道:“王爷掌控京师,地方上也有不少心腹,肃王他们的兵力想要攻打京师也不现实。哀家想来,他们的意思大概是,外面屯兵施压,里面让哀家下旨,逼王爷退位,而一但达不到这个目的,肃王他们最有可能采取的行动就是由肃王登基,另立朝廷与王爷抗衡,可是这样一来,大清就会分裂,陷入内乱,必让南面的蛮子得利。肃王、庄王现在已经不能回头,就算内乱他们也顾忌不了,但是礼王一向是为大清考虑,他不会看着大清陷入内耗,必然可以拉拢。”
多尔衮听了,眼珠一转,吸了口气说道:“代善不愿意看见内耗,他也没有理由帮本王呀!他帮本王打豪格,那照样是内耗,太后怎么觉得他可以拉拢?”
这大清的江山,终究是要传到福临手中,布木布泰心里虽然希望这些叔王们一个个全死了才好,但她并不希望多尔衮与豪格把她儿子的江山打烂。
“如果王爷肯放过肃王、庄王一马,以此为条件和礼王谈,哀家觉得礼王会愿意和王爷接触。”布木布泰表面上为了多尔衮设想,内心里却竭尽全力的想要制造大清内部的平衡,以保证福临的皇位安全,“礼王一但站在王爷这边,或者选择中立,那肃王、庄王也没有推翻王爷的能力,而打下去,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只要王爷能让出一些利益,大清便能避免一场浩劫。”
多尔衮听了,不禁在暖阁里踱步起来,以豪格纠结的势力,多尔衮现在想迅速平定豪格,基本不太可能。
如果他得了诏旨,定豪格为逆贼,那事态就彻底没有回转的余地,京畿的兵力无法扑灭叛乱,他便只能从别处调兵,豪格被逼急后肯定会铤而走险直接称帝,以他太宗嫡长的身份,必然能拉拢一批人,至少正蓝旗控制的川陕会支持豪格,那局势就会像布木布泰所说的一样,变成了大清的大规模内乱。
如今南蛮子对于江南又虎视眈眈,山东暴民四起,大清甚至可能因此而崩盘。
多尔衮忽然停下脚步,心中已经有了决断,这仗确实不能打了,内斗必须结束,他当务之急是解决漕运,解决江南的危机,平定山东的叛乱,稳定地方和朝政,然后对付豪格、济尔哈朗也不迟。
“太后说的有道理。”多尔衮点点头,但是转口又道:“可是本王能意识到内斗对于大清的伤害,但是豪格和济尔哈朗未必会在意这一点啊!”
多尔衮这话到是把他的身份抬高了,但事实上,人家豪格原本走的可是朝堂斗争的路线,属于文斗,是他见文斗要输,便立刻动武,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布不布泰听了心里一喜,这事情只要多尔衮点头,那剩下的就好说了。
这就像两个人起了冲突,但又势均力敌,双方僵持不下时,只要有一人先服软,那架便基本打不起来。
布木布泰笑着将多尔衮拉回胡床上做好,亲自给他沏了一杯茶,然后说道:“这事只要说动了礼王,肃王那边必然会偃旗息鼓,不过王爷掌控京师,这事即便和解,肃王他们这回必定不会留在京师了。”
感谢唯一的高高张国荣的月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634章 摇摆不定
北京城南永定门外十里的京郊大营,原是两白旗的驻地,现在直接被豪格一伙占据。
镶蓝旗剩下的六千多人与唐通部近万绿营兵,都进驻了大营中,道是省了扎营的工夫。
这时在营地中,持着长枪的绿营兵来回巡视,穿梭在一个个军帐间,巡查十分严密,营中秩序井然,有一股临战的气势。
营门处蓝甲骑兵四出,奔驰的战马渐起一片泥泞,更添加了几分紧张之气。
这些骑兵百人一队,如旋风般卷过,在呼啸的北风中,游弋于京师外城的七座城门外,截杀京师中派往地方调兵的军使。
豪格虽然打起了清君侧的大旗,但就法统而言,多尔衮才是满清中央,地方上的督抚还是要听多尔衮的诏命,所以豪格不能让多尔衮调动地方人马进京。
这就像明朝的左良玉假称受太子密诏,东下江南,扬言要清君侧,诛马阮一样,在弘光帝为明朝正朔的情况下,左镇就是叛乱,沿途明朝驻军都有义务阻击叛军。
豪格现在没有得到太后、顺治的旨意,他的行为在地方督抚眼中,就是叛乱,他只有一边阻止多尔衮搬兵救援,一面派快马奔往川陕,召集心腹人马入京,共举大事。
营门处,战马飞驰,白雪覆盖的地面上,被马蹄踩出一片污泥,代善站在营门处,看着远去的骑兵慢慢消失在视线中,心中十分焦虑。
这时一辆马车从京师方向奔大营,车顶覆盖着一层厚雪,车夫不停的挥舞着马鞭,两匹健马在白雪覆盖的官道上驰骋,拖着马车飞快的移动,等近了些,车前挂着的灯笼上,一个金漆的“礼”字,特别醒目,表明了马车的身份。
代善见了顿时一喜,忙走到营门前,这时马车已被士卒拦住,一颇有姿色的贵妇从车上下来,车夫与士卒一阵交涉,一名牛录立刻往营内跑去,正好迎面遇见代善。
代善随即挥了挥手,“不用禀报了,放人进来。”
“喳!”牛录见是代善,忙行礼,然后回头吆喝一声,士卒立刻放行。
贵妇人穿旗袍,梳着两把头,肩上还披着白貂披风,正代善的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代善等她进行,不待喀尔喀行礼,便急着问道:“诏旨拿到了吗?”
顺治小儿年幼,太后布木布泰的旨意,就代表了皇上之意,拿到诏旨,豪格一伙儿就有了法统的合法性,占据道义制高点,立刻从叛乱变成奉旨讨贼,可以号召地方起兵,在势力对比上形成压倒性优势,多尔衮下台就成了必然之势。
此事事关重大,决定这豪格能否快速搬倒多尔衮,也关系大清的内乱能否快速结束,代善特别在意。
喀尔喀听了,却左右看了看,然后说道:“爷,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代善闻言眉头一皱,将喀尔喀带到自己的大帐,吩咐四子瓦克达守在帐外,然后问道:“怎么回事?没有拿到诏旨吗?”
喀尔喀从旗袍里拿出一封信,递给代善,然后说道:“奴家进宫后见了太后,哭诉陈说,但太后却说这是奴家的一面之词,正好这时摄政王又闯进了慈宁宫,奴家便被太后藏在了后殿,可太后与摄政王说了一阵,便又把奴叫了出来,给了奴这封信,让奴交给爷,顺着还给爷捎个话儿,说请爷一定以大清江山的稳定为重。”
代善听了,一阵愕然,怒道:“你没有跟太后说搬倒了多尔衮,本王保证皇上的地位不会动摇吗?”
多尔衮从“叔王摄政”到“皇叔父摄政”对布木布泰步步紧逼,甚至有意更进一步,要逼迫布木布泰下嫁于他,直接当顺治的老子,代善觉得布木布泰应该乐于见到多尔衮下台,但看来这个女人对于豪格的畏惧,远胜于多尔衮,或者说她与多尔衮苟且之事做出真感情呢?
代善不待喀尔喀回答,便迫不及待地将信封打开,便皱眉看了起来。
这封的内容大致就分析了清廷内外汹汹的形势,豪格这样干的后果,必然使大清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然后再说明,多尔衮是绝对不会放弃执政之位,而豪格没有诏书也没有多少优势,双方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最后让明朝渔利。
现在想要化解这场危机,唯有像当初挣位时一样,进行妥协,才能保证大清不陷入内乱。
代善边看心里边想,当年挣位时,要说豪格占据很大优势,多尔衮反而处于劣势,但结果反而是多尔衮成功摄政,而豪格毛都没捞着。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多尔衮够狠,摆出一副要拼的架势,而豪格虽然外表上勇猛,但内心却少了一种鱼死网破的气势,使得一心想维持大清内部稳定的代善,选择向多尔衮妥协,因为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要拼命,大清必然大乱,而豪格自已为牌多,反而没有拼了的勇气。
这使得不想看见满清分裂,不想看见八旗内斗的人,最后都为了稳住多尔衮,反而选择伤害豪格的利益,而多尔衮这时也不失时机的选择放弃皇位,推出福临,从而获取了胜利。
这等于就是人善被人欺,现在看来多尔衮不愿意妥协的话,想要稳定大清内部,就只能再次牺牲豪格的利益,期望他能像上次一样,选择忍气吞声,但这可能吗?
代善继续往下看,便是布木布泰对他的保证,只要和平化解这次危机,他今后依然镇守关外,而且可以不用进京,至于豪格、济尔哈朗只要不打什么清君侧的旗号,明着与多尔衮作对,可以将川陕作为封地交给两人,同样可以不用进京。
这次要搬到多尔衮,代善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多尔衮推行的国策,暂时与明朝议和,使满人能够休养生息,可如果他一妥协,让多尔衮继续执政,多尔衮必定依然推行灭明的策略,那这次事变,不仅初衷完全失败,还连带使得大清内部分裂,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现在布木布泰明显不站在他们这一边,豪格是名不正言不顺,与多尔衮斗下去的结果,就像信中所说的,大清必然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代善心中正思量,帐外四子瓦克达却忽然一声喊:“阿玛,肃王、庄王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