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七年秋-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归藩的诏书之外,还有王彦以五省总督发来的命令,让他们继续领兵作战,并保证为丁魁楚要一个大学士的职衔。
丁魁楚原本是拥护隆武的一派,只是因为王彦将他挤出了广州,逐渐从隆武朝廷边缘化,所以最后选择拥桂。
他是桂王政权的首席大学士,但说实话,桂王管辖的地方,无论人口,还是赋税,都少的可怜,不要说广东,连福建的一半都比不上,根本没什么油水,与他坐镇广州时根本不能比。
桂王的首辅大学士,虽然看似威风,但除了基本没人管之外,其实还比不上隆武朝廷的一省布政史。
眼下桂王既然已经退位归藩,那他们就没了效忠的对象,如果不接受广京的领导,那就不仅失去了身份,而且王彦还会攻打他们,所以丁魁楚很识时务的接受了王彦的领导。
之前他们在桂王政权之中,手握大权,年初的一战打成那样,依然没任何处罚,可现在换了领导,那可就不一样了。
丁魁楚一行,一改之前一天十余里的行进速度,终于正常起来,让王彦始料未及的率先进入了四川。
四川夔州府,豪格亲率三万大军攻破了梁平,尾随着大西败军,进入万县地界,想要再次将西军残部包围。
在张献忠被鳌拜射杀后,大西军内部人心涣散,加上陈皇后和宰相汪兆龄,凌驾于诸将之上,欺压众军,盘剥厉害,几十万人马烟消云散,不少人马先后被清廷策反,向豪格、吴三桂投降,还有一些则与主力失散之后遁入大山,做起了盗匪。
此时大西军与历史上二十余万残部进入贵州不同,西军在经历汉中之役的惨败之后,又在川蜀接连失败,实力与历史上相比连两成都不到。
西军逃到万县之后,基本已经无路可走,只剩下遵循张献忠“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的遗志。
张可望与几人商议,遂即将陈皇后与汪兆龄处死,四王恢复原姓,将残余西军一万多人,分为四部,由四人分别统领。
此时陈皇后和汪兆龄死后,大西国基本宣告覆灭,西军投靠明朝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孙可望却心有不甘。
西军现在这点人马,他们投靠明朝能得到什么待遇?恐怕混个总兵都难!
明朝那边三个朝廷,浙江鲁王联系不上,靠近的就只有隆武和桂王两个政权,隆武政权实力强大,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投过去不过景上添花,大多得不到什么好处。桂王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实力弱小,如果西军加入,说不定能获得高官厚爵。
几番权衡之后,孙可望与几商议,觉得去投桂王,但李定国对此却存在异议,认为应该投靠隆武朝廷,而就在他们没拿定主意之时,吴三桂偷袭了巴县,重庆的明军也向万县退来。
此时,豪格已经到了万县西面的梁平县,而吴三桂则占据巴县之后,顺江东下,把万县西南方向的丰都也拿了下来,孙可望南下投桂的到路已经被截断。
当然他即便想要投桂,这时的桂王监国也已经烟消云散。
面对此种情况,孙可望作为暂时的四将军之首,又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
是战是守?
这时在西军背后是同盟关系的明朝,前面是紧追而来的清军,西军是该待在万县,等待不知什么时候到来的支援,还是火速脱离四川,摆脱清兵的追击,逃入明朝控制的区域。
大西军是流寇出身,打不过就跑,那是生存的基本法则,西军在四川以经站不住脚跟,援兵又不知道有没有的情况下,孙可望果断决定放弃万县。
这时李定国建议走三峡退入楚地,但孙可望以为现在楚地云集了十多万明军,一万西军进入楚地,结果只能是被明军收编,这是他不愿意看见的,所以他还是建议翻阅大山进入明军势力薄弱的贵州,以便西军的发展。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11章 川蜀风云
隆武三年五月间,王彦主导三路援川的计划,其实在他心里十分清楚,真真能够依靠的只是东路高一功,以及他亲率的中路军。
至于西路人马,则完全是为了方便他整顿西南,而有意将西南的各路人马调出来,以便于忠贞镇能顺利接管这些军阀原来控制的地区。
王彦对于丁魁楚一路并不抱有希望,这一路能建功,自然是好事,不能建功,甚至吃了败仗,也没有什么关系。
隆武三年六月中旬,王彦督兵进入四川播州宣慰司之时,被王彦最不看好的西路军,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丁魁楚一路,负责迂回包抄,王彦原本没有指望,只是希望他能牵制一下清军就好,但是西路军却一路势如破竹,先下永宁宣抚司,然后直接打下了川南重镇泸州,超水平的完成了西路军第一阶段的目标,让王彦震惊无比。
自甲申以来,整个天下的情况十分复杂,各种势力交织,士绅百姓反复于大明、流寇、满清之间,被几方势力轮流统治,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一些士绅流寇来了屈服于流寇,满清来了屈服于满清,大明来了又敲锣打鼓的迎接大明,摇摆不定,但这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
清军进入四川之后,张献忠失败,四川就没了能够抗衡清兵的力量,吴三桂遣偏师收取川南,川南各府大多很快就向清兵投降,以求不被清兵屠虐。
川南不缺大山,一部分不愿意投降的抗清势力,则退入大山,结寨抗清。
这其中就包括了大明在四川主持局势的主要领导人,川陕总督樊一蘅,他便退守永宁、泸州一带的大山之中。
他是弘光年间,朝廷委任主管四川局势的主要官员之一,除了他之外,还有比他高一阶的
总督川陕云贵军务,专办“西寇”的大学士王应熊,目前退到了夔州一线,另一位高官则是四川巡抚马乾,已经就义于巴县。
丁魁楚一路经永宁攻打泸州,就是因为退入山中的樊一蘅,听说朝廷兵马入川,从大山中出来,配合丁魁楚,轻松夺取了两府之地。
清军没有想到明军会援救四川,所以在川南没有部署多少兵力,而之前因为清军势大,退入山中的抗清武装有了入川明军为依靠,盘踞于叙永一带的明永宁总兵侯永锡,盘踞在泸州、富顺一带,泸州卫指挥佥事马应试,纷纷出山响应,造成了西路军势如破竹的局面。
丁魁楚也没想到仗打的这么轻松,西路军诸将一扫桂王垮台的阴霾,一面欢喜的向王彦报公,当然功绩都是他丁魁楚的,基本没有川南明军什么事儿。
王彦看了奏报,结合局势,很快断定,因为道路阻隔消息不通,清兵还不知道三路明军入川之事,所以在川南部署薄弱,清兵主力极可能尾随西军进入了夔州一线。
有见于此,王彦决定火速扑向巴县,在清军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夺回重庆府,然后包抄集结于夔州的清兵,与高一功一起将清兵逼入三峡地区,活活饿死。
到目前为止,明军援救四川,可以说是相当顺利。夔州府,万县,坐落于长江上游,重庆东北部,扼住三峡,地位独特,是川东大门。
孙可望舍弃万县,率领西军残部南遁之后,明大学士王应熊独木难支,率领曾英退入三峡。
此时万县城外,连营漫野,难以计数的清军出没其间,而县城之内,则云集了入川清军的得力干将。
在万县府衙内,一处宽阔的厅堂之上,入眼俱是身披铠甲,腰挎刀剑的战将。
他们或立或坐,目光都汇聚在同一个人身上。
此人年约三十开外,身长七尺有余,里穿蜀锦袍,外罩寒铁甲,头戴六瓣镀金盔,下面是棱角分明的脸庞,一双刀挑般的眉毛直插两鬓,他鼻梁高挺,嘴唇蓄须,极是威猛,他便是文明天下的汉贼,吴三桂。
此时以是六月,作为火炉之一的四川,日渐炎热起来,北兵虽然入关已有三年时间,但还是没有适应南方的酷热。
八旗与吴三桂的关宁军,都属于北兵,但避暑这种事情,得有个先后,豪格见孙可望南遁,清军在四川大局以定,便领着八旗兵返回了成都,然后准备回北京避暑,清剿残余西军和明军的责任,就落在了吴三桂的身上。
此时吴三桂拿下万县,也就标致着四川基本被清军平定,甚下的就只剩一些不服号令的土司和不成气候的明军散兵。
“大清兵入川数月,横扫川蜀,所向披靡。今张献忠已死,只要再将孙可望歼灭,就可以建立全功!诸位之中,有谁愿意过江追杀?”
“王爷,孙可望丧家之犬,某愿意率本部人将西贼尽数歼灭!”说话的是吴三桂手下大将胡国柱。
吴三桂闻语,面露笑容点头道:“西贼连连失败,胡国柱前往追击,必然马到功成!”
“王爷,胡将军本部只有五千人马,追击西贼到是不在话下,但过江之后,就是石柱宣抚司的地盘,万一遇上秦良玉,五千人马绝对难以应对!”座在下面的一员将领提醒道。
吴三桂听了,眉头一皱,这秦良玉可是个厉害人,不过自从甲申年与张献忠在夔州战过一场,手下人马死伤殆尽之后,便一直没有消息,但白杆兵的威名不能不防。
“夏国相说的有理!既然如此,那你二人便带足两万人马,一同前往,在追杀西贼之时,也平定石柱,消灭秦良玉这个隐患。”
“末将,遵命!”两将领命。
吴三桂兴致很高,心有成竹,看了诸将一眼,开起了玩笑:“两位将军可速去准备,诸位也都回去收拾收拾,只等两位传来好消息,本王便带你们回成都避暑。”众人一阵哄笑,都出厅堂而去。
次日,两万绿营兵从万州过江,紧追着孙可望而去。
(感谢楚慕羽,悦冻窝芯的打赏)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512章 路遇溃师
六月中旬,在西路明军取的巨大进展之时,东路军也在平定石阡之后,延着德江快速推进。
前军的后勇营在熟悉地形的土司带领下,沿着江滩,为大军张目。
只见那德江两旁,密密麻麻都是披甲执兵的士兵,战旗在风中飘舞,运送粮草物资的队伍前后绵延数里,极为壮观。帅旗之下,高一功昂然坐于马背之上,一名苗寨土司正在向他介绍前面的地形。“往前二十里,便是德江与郁江交汇之处,彭水县就座落于此,大军可以在城内过夜。明日往北就进入了石柱宣抚司,那是秦太保的地方,军队可以放心通过,再走五日,便可兵临长江,隔江就是万县。”
高一功点了点头,如今他这一路人马,除了从湖南出发的四万人之外,又裹挟石阡的张、黄两部明军两万人,再加上湘西和黔东的土司人马七千人,以及三万民夫,合计将近十万人马,比中路军还要壮盛。
好在高一功之前与李过有统领二十多万顺军的经验,一切道也井井有条。他现在是雄心万丈,但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人多之后,粮草开始紧张起来。
听了土司话语,高一功点点头,他不得不承认,在黔东与土司亲近的好处,如果没有土司支持,他行军根本就没有这么快。
“这时间都过去了个把月,也不知道万县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呢?西军和曾英不会已经被清兵剿灭了吧?”一旁的刘体纯随口说道。
“这个还真不好说!万县虽然易守难攻,但张献忠一死,谁也不知西军会成什么样子。至于曾英,他本来兵马就四五千号人,还在巴县吃了败仗,结果确实很悬!”高一功平淡的说着,并不关心万县的结果,这道不是当年顺军与西军有过节,而是因为他手握十万人马,心中有底气,万县丢了又怎么样,老子直接打回来,不就成了。
“报”一骑飞驰而来。
高一功与众将驱马到一旁,勒住了缰绳,那骑士奔到近前报道:“启禀督镇,王将军发现前方十余里,有大批部队沿河过来。”
难道是清兵?
“有多少兵马?”高一功问道。
“估计有近万人,像是在逃命,队伍拖的很长,衣甲混杂,未打旗号,而且十分慌乱!”
高一功与众人看了一眼,眉头一皱,“让大军停下!再传令王绩,让他伏兵两侧,是乱匪便直接绞杀!”
“诺~”
孙可望舍弃万县之后,往南逃入石柱,没有喘息,吴三桂的追兵就过了长江,他们有从成都、重庆收来的船支,过江十分迅速,杀了孙可望一个措手不及。
一万西军,快速奔逃,眼看就要被吴兵咬住,正好遇见了在忠州活动的明朝忠州卫世袭卫官谭文、谭诣、谭弘三兄弟领导的兵马准备去万县帮助守城。
孙可望见遇见三千多友军,于是决定打一个伏击,免得清兵紧追,但两军之间配合生疏,毫无默契,炮声一发,一边出早,一边出迟,结果伏击不成,反被清军杀得大败。
西军与明军混杂在一起,仓皇而逃,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受地形限制,不利于骑兵追击,使他们即便战败,清兵也很难追上。
这时他们跑了小半天,估计清兵一时半会儿,也追不上来,累的实在不行的残兵们,便在河滩上找石头坐下,但就在这时,却忽然传出一声炮响,从河滩两边,便见大队兵马涌了出来。
士兵们被炮声吓的半死,但看见涌出来的兵马,却让他们呆立起来。
日月明旗随风猎猎,三谭的明军对此再熟悉不过,西军与明军交手多年,自然也认得旗号。如果是几年前,他们遇见这种情况,肯定恐惧万分,但现在看见明朝的旗帜,被清兵追杀一路的西军士卒,却险些哭了出来。
孙可望见此也是为之一愣,他环顾河滩上,足有近万人马,难道这就是西军一直等待的明朝援军。
高一功与众多将领,来到前面,便见河滩上到处都是行军灶台,明军士卒已经做好热汤和米饭,饿了有些时间的败兵顿时变作了豺狼猛兽,蜂拥而上,胡吃海喝。
孙可望等人坐在一架车辕上,左手里端碗肉汤,右手拿块肉骨头吃着,四周,到处都是或坐或蹲的士卒,什么声音也没有,只听到吃喝。
这时王绩引着高一功等人过来,边走边说道:“都督,孙将军就在前头。”
孙可望四人闻声,齐齐站起身来,他已经从王绩那里知道,这支人马是三路援川的人马之一,有十万人,统领则是曾经的闯逆大将高一功。
他本来因为不想被收编,所以有意避开了明军力量雄厚的楚地不去,想要钻入黔地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没想到,却一头正好扎进了明军怀中。
三路明军,作为偏师的东路军就有十万人,那中军人马岂不更多,孙可望有些不敢相信,明朝怎么一下有了这么多兵马,除此之外,他也没有想到明朝会放心让一个流贼出身的降将统领十万大军。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孙可望等人是大西的王,可如今这个王明显已经不做数了,但他又不愿意在高一功面前做一个低姿态,所以心中十分纠结。
四人见高一功、刘体纯走来,只是拱了拱手,依旧要保持西军的威严:“高将军,多承相助。”
张献忠、李自成之前一起造大明的反,在两人交恶之前,一直多有合作,所以高一功与孙可望四人见过几面。
高一功却没有在意这些细节,四处一张望,见以剽悍善战著称的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