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午崛起-第5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该呈辞于次年4月16日递交清政府,与清政府并未签约的秘鲁私下贩运华工的行径终于曝光,无约之国秘鲁公然通过澳门贩运、虐待华工,这不得不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
“清政府无能!”萌总裁叹口气,将这份呈词放下了,“不看了,越看越生气。”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笑道:“是总裁自己非要看,弱国无外交,交给李鸿章确实是不错的,他能受气,总裁不能。”
秘鲁贩卖华工的行径也引起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满。
19世纪中期以后,澳门取代厦门成为西方贩卖华工的中心,据不完全统计,1864…1873年10年间有117429名华工从澳门被贩运出洋,其中多数到了古巴和秘鲁。
而澳门华工的贩卖主要操纵在西班牙、葡萄牙、秘鲁三国手中,1873年澳门的猪仔馆有300多所,均为葡萄牙、秘鲁和西班牙三国人所开。
澳门华工贩卖生意的兴盛影响了美、英等国的利益,因为这些国家同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西班牙、葡萄牙不同,它们需要的是扩张国外的商品市场,而不象西、葡两国把华工买卖当作是自己与东方的唯一贸易,它们自然无法容忍澳门苦力贸易对自己所谓“合法”贸易的冲击和干扰。
所以,英、美“即使不从崇高的动机出发,也不得不为了自卫,采取有效步骤来制止这种对于他们的利益如此危险的买卖”。
秘鲁“玛也西”号满载,200多名华工回国,这些华工被“糜在舱底如幽囚,阴风白日生湫湫。
豺狼驱羊一何急,或断其发或摧头”,可谓受尽虐待,在经过日本横滨海域时,有一名华工投水被救,日本当局扣留了“玛也西”号船,并根据“无约之国有事即由有约英、美各大国讯断的惯例,通知了清政府与英、美等国领事共同进行调查,该船的船长及船上的所有230名苦力都被提审。
“这是第一次对一般苦力船的船长进行审讯,并对其行为定罪”,因此该事件有着深远的国际影响:首先,它比苦力贸易的任何其他丑闻更引起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苦力贸易的罪恶。其次,它证实了在运送苦力前往外国途中被指控的弊端。最后,此次审讯还使秘鲁和葡萄牙成为全世界注目的中心……迫使两国政府禁止苦力贸易。”
而此时秘鲁的甘蔗、棉花生产及鸟粪开采正处于繁荣时期,急需大量劳动力,因此,“确立使中国满意,使秘鲁评论界和国际舆论界也都满意的允许继续进口中国劳工的另外的条文,成为秘鲁政府的一项重大的任务。曾筹划过一时的向中国派遣使节一事,不能再拖延了。
使节必须立即踏上征途,必须取得成功,否则秘鲁经济将遭到无可挽回的损害。
海军上校葛尔西耶被任命为出使日本与中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并且很快在日本达到预期的目的,为向神秘的东方帝国交涉积累了经验。
秘鲁使臣踏上了通往中国的道路,开始了交涉与谈判。
经过萌总裁授权,李鸿章开始和秘鲁人艰苦的谈判,双方共经过三轮艰难异常的谈判。
从一开始,中秘谈判分歧的焦点就集中在先遣返华工还是先立约上。
萌总裁的意思是——让秘鲁无条件返还华工,路费由华国出,秘鲁自然不肯,几百万华工呢!
秘鲁政府要求葛使中国之行所要达到的最大目的是:推动建立秘鲁政府与中国政府间的直接、坦率和诚挚的联系并使其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
华国总裁秘书处给李鸿章的函件中则要求“因闻秘鲁有陵虐华工之事,令将华人全行送回中国,并声明不准招供,方能商议立约。
双方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中,秘使声称该国“现有华人十万余,在该国或做生意或当工人,均甚相安,并无陵虐受苦之事,各处新闻纸传闻失实、编造谣言,万不可信。
李鸿章则表示秘鲁“向与中国未曾通商,乃拐骗多人出洋,叠经控发有案……不独中国百姓所共恨,亦为西国友邦所共知”,“今惟全数送回方可与商公事。”
并以同治九年美公使转递秘鲁华工呈词作为证据,该使则辩称“……实无此情……华人皆自愿前往,现多在秘鲁开铺住家,不欲回中国,何能强令全行送回,惟中国应该保护,本国缘恐中国不相信睦,故来此议商以后如何设立章程保护之法……我国恐华工吃亏,派大臣前来好意商量,在我国并无错处,中国若不与商量,恐各国评论亦有不是”,并表示“若中国仍不见信,请先派员往秘鲁确查”。
李鸿章则表示“该国毒害华人至多,谁肯去充领事,或致孤掌难鸣……此事难得商量。
双方不欢而散。
第二轮会谈交谈中,葛使极力为秘鲁虐待华工的罪行辩解,并声称“该国既派使来华议约,如条约立定以后必当照约保护”。
李鸿章则冷静地表示“中国向以民命为重,自不能置之不问,应派员前往该国查明实在有无苛待华工情事再行设法妥办”。
葛使见达不到目的就以“若不准立约即行回国相威胁,谈判陷入僵局。
英、美等西方国家开始介入,进行多方调停,李鸿章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准备作一些有条件的让步,“欲先与会议查办章程不即作为条约,以冀层递折落,或可就我范围……臣思急脉缓受,仍详晰照覆该使,允先派员往查并拟具查办章程四条,属再面晤商订。”
在这种情况下,谈判无法继续下去,英使威妥玛于是“向华国的总裁秘书处议准秘鲁使臣赴京暂住,只算英法两公使友谊,不与商办公事,来春再赴津等因”,将事情暂时搁置,目的是“指望促进所有使馆希望看到的结局———在中国与秘鲁之间,谈判成一项条约。
“总裁息怒。”李鸿章战战兢兢道。
萌总裁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叹口气道:“我知道发脾气没用,就是恼火,我们即便没有强大的海军,对这小国构不成威胁,他们就不怕华国强大起来,不怕死?”
“小邦只顾眼前利益,再说,这都是清廷遗留的问题了。”李鸿章劝慰道。
第三轮谈判举行,双方的争辩仍十分激烈。
葛使在英国驻北京使馆翻译梅辉立和美国领事沙逊等外交官的支持下,气焰嚣张、狡执异常。
沙逊致美国国务卿卫三畏的信函中提及双方的分歧主要表现在:“第一,李鸿章拒绝初步协定冠以按中文的意思表示是一项“条约”的那种名目。第二,写入最惠国条款。第三,写入上校葛尔西耶的如下建议,即:在被派往秘鲁的委员会提出报告后,中国承担立即签定移民协定的义务。第四,李鸿章坚持目前谈判着的这项初步的协定、协议或条约,根据委员会的报告可以废除并不使中国政府承担于将来缔结任何条约的义务。”
于是沙逊领事在中秘代表之间斡旋,他向李鸿章表示“秘鲁政府是视谈判的结果才来批准(有关移民问题的)特别协定的,因此除非缔结条约,中国肯定会失去由此特别协定所带来的利益”并提出“以仅规定自由和自愿移民为内容的美国条款来代替有异议的移民条款”的建议。
最终说服了顽固的葛使,中秘双方最终签定了《中秘会议专条》和《中秘友好通商条约》。
专条与条约的签定都为华工争取到相当的权益。如专条中规定:……又各华工合同若无送回字样,合同已经期满,该工人无力自出船资,有愿回国者,秘国应将该工人等附打往华船上送回,船资一切无须工人自备,秘国自行料理……条约中对华民有利的几款如下。
因此,“中秘条约的签定可视为中国在外交上,特别是为保护秘鲁华工所作出的努力而赢得的一个小胜利”,而李鸿章在其中的功劳自然不能抹杀。
这当中,萌总裁一直没有揷手干预。
不过,萌总裁非常的气愤,如果华国有自己的海军的话,不用受这些窝囊气。
《中秘会议专条》规定:一面由中国派员前往秘国,将华民情形彻底查办,并出示晓谕华工,以便周知。一面秘国无不实力襄助,以礼接待。
因此,中秘立约后不久,李鸿章就积极物色合适的人才考察秘鲁,他清醒地认识到,“……奉使绝域在今日极是难事,中外语言文字、法律风俗迥不相侔,即有品端识正之人,贸然远行格格不入,何从下手,况古巴不过查访实据,秘鲁则查而兼办,欲得融洽分明措置妥当者尤难其人……秘鲁招去华工粤人居多,先欲通晓华工言语性情,非粤人不可;又欲通晓英文及日斯巴尼亚文字,非粤人而游历外洋者不可”。
因此“洋学及西国律法探讨颇深的容闳成为他的首选,因为李鸿章认为容闳“洋情既熟,必敢与若辈龂龂争论,其志趣尚知要好,以粤人查办其乡之受苦者断不至嗫嚅典忍致令华人吃亏,是乃用其所长之意。
容闳也不辱使命,至秘鲁,以迅速之手段,三阅月内即调查完竣,一切报告皆以造齐。其报告书中还附有详细的《华工供词见证》及《秘鲁华工禀语》,此外“另附有二十四张摄影。
凡华工背部受笞,被烙斑斑之伤痕,令人不忍目睹者,予乃借此摄影,一一呈现于世人之目中。
秘鲁华工之工场,直一牲畜场。
场中种种野蛮之举动,残暴无复人理,摄影特其一斑耳。
有此确凿证据,无论口若悬河,当亦无辩护之余地。
这为华国政府对秘鲁换约时采取强硬态度提供强有利依据。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1065 华国的对手上】
换约时力争加一保护华工的照会。
容闳在给华国政府的秘鲁华工调查报告中,曾提出“中国若准令招工,须派公使驻扎利马京城,妥议保护华工章程,遇有不遵条约之处,随时与之理论,李鸿章对此建议深以为然。
秘鲁派前副使、新任秘使爱勒谟尔到津换约,李鸿章就表示“前订条约本应互换,惟华工虐待情形较之黑奴尤甚……情形实可惨悯,与葛尔西耶及贵使前言颇多不符。兹贵使既来换约,上年所立查办华工专条尚有不足,拟先与妥议办法或加订条款或添用照会,再将前次议定和约一并互换。”
因为“今若不于照会内扎切议明,即含混与之换约,则是从前既往之华工不能使生,随后复往之华工又将就死,而十数万日在水火喁喁待援之人更无来苏之望矣。”
李鸿章之所以在换约时敢于强硬要求先立华工保护照会,除了容闳提供的确证外,还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华工对秘鲁的重要性,他认为“该国地旷人稀,非招工无以扩其生计,我诚能于沿海闽粤各省严立禁约,不准一人一口私往秘鲁,则彼已无再来之工任其指挥,自必于已往之工稍加珍惜,且彼无工可招,生计日蹙,一二年内势必仍俯守求我,其时再与添立保护章程,谅彼不致倔强犹昔也。”
面对李鸿章强硬态度,葛使表示“奉命来此专换已定之约,不能另议他款……”并“坚求早为请旨派定换约大臣”。
李鸿章对换约大臣的选择也极为审慎,丁日昌成为他的首选,因为他认为“该前抚(指丁日昌)熟悉洋务,操纵悉合机宜,此次秘鲁换约,虽属照例之事,惟访闻华工在彼人数颇多,受苦情形几与古巴相等,臣拟于前定查办专条互换时,再由换约大臣给与照会,令将以前虐待华人各情弊,严为禁革,庶委员前往查办,较有依据。丁日昌素为洋人所敬服,若蒙特派该抚臣就近互换商办,似更得力。”
丁日昌在谈判一开始就“告以秘鲁华工现仍十分受虐,必须于换约时加给照会,声明此后当除去从前一切苛待弊端,俟覆文答应照办方能换约”。而秘使却表示“现奉国主之命专办换约一事,未经换约之前,毫无事权,不惟不能备文答应,而且不能议论此事。”且其所带的条约专条仅有英文、日文而无汉文样本,丁日昌严正地表示“中国总以汉文条约为凭,若漏带此件,即彼此不能互换条约”,经英使威妥玛、汉文正使梅辉立及其它各国领事密妥士、毕德格等出面劝解,丁日昌与李鸿章熟商后决定做有条件退让,最后“将各用御宝条约专条先行互换,其余洋文条约专条暂存天津海关道署,候秘国将汉文条约专条送到,即由津海关道与该使补换”。
而秘鲁也最终在照会中规定“将以前苛待华工弊端尽行革除,遵照专条及和约办理,严令将华工身家资财皆得保护以昭信守,本国亦当或派钦差或派委员前往确查,凡遇有可以为华工保护除弊之处随时商同贵国全力襄助,妥立章程以归尽善。
华国政府和李鸿章,又赢得一定的胜利。
采取措施切实保护中秘之间虽然经过立约与换约,李鸿章对此深为关切。
萌总裁批复:厉禁招工,断其源流。
有了李鸿章主持外交之后,华国的所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框架全部鼎定。
这也让萌总裁松了口气,接下来就是发展海军,准备前往朝鲜的事宜了。
“海军必须加强,海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安全,陆军只能保土,但无法安民。”萌总裁对卡特莉娜卡芙公主道。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点点头,“没有强大的海军的确是不行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太猖獗了。”
“不光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德国人,沙俄和美国人,我们也同样不能放松警惕,这几个大国,暂时匍匐,因为他们的实力没有达到全球扩张的条件!但是在欧洲,沙俄和德国的影响力并不亚于英国和法国。在美洲,美国人更是一家独大的,这些,都必须重点关注。”萌总裁继续道。
“有,我们一直在搜集这方面的情报,关于这几个大国,每周的情报都会实时更新。”卡特莉娜卡芙公主从档案柜中取出几封绝密的情报袋子。
萌总裁点点头,“这是必须的,花在情报上面的钱,省不了,省了这个钱,我们就是聋子,是瞎子了。”
19世纪末列强的军备政策和军队概况。
英国:海军优先!
英国自近代以来,它的海军建设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成为大英帝国的坚强基石。
英国政府有鉴于此,极为重视对海军的建设,始终把它放在比陆军更为
重要的位置,其军备政策具有鲜明的海军优先特色。
到了19世纪末,英国政府仍然坚持这种军备政策,仍然追求“欲使其国海军有对抗二大强国海军之强力”的建设目标。
具体地说,就是英国海军要比第二、第三位的两个国家的海军加起来还要强大。
1857~1858年度,英国的海军经费为8440100磅;1870~1871年度为9013000磅;每年上千万英镑的投入,这是非常吓人的!
最后10年的英国海军经费增加幅度如此之大,是与当时德国提出要建立自己强大的海军这一国际形势背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英国政府力图保持其海军对欧洲各主要国家海军的绝对优势,所以不惜耗费巨资与德国进行竞争。
1870年时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为633000吨。
在原本的历史中,1882年有装甲舰74艘(含在建者5艘)合523080吨、非装甲舰85艘合189046吨,共计159艘712126吨;1890年时合装甲舰和非装甲舰共254艘计892361吨;1899年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