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堂堂左相微服夜访一个马上就要外任的礼部尚书……这是想干什么?难道是想拉拢自己?苏辙心说:我可是刚正不阿的苏青天!不过,蔡京毕竟是宰相,避而不见还是大失礼数的。
想到这里,苏辙对儿子道:“走,去见见。”
蔡京微服来访,当然是不希望有人看见了。不过他也不是没有一点安排,他的儿子,同样在秘书省做校书的蔡翛一大早就和苏逊说好了,安排两位相公见上一面——别看苏辙和蔡京是政敌,他们的两位公子其实关系不错。
而且现在蔡京和苏辙之间,已经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爹爹,苏相公到了。”
陪着蔡京一起到来的蔡翛的声音从内堂门口传来,蔡京马上站了起来,满脸堆笑,看着从外面快步走进来的苏辙。
苏辙拱拱手道:“元长,你怎不事先让人通报则个,我也好开中门相迎啊。”
蔡京摇了摇头道:“不可,不可啊!尚书省的两个仆射,最好还是不要大明大方的往来,免得御史说话。”
“元长,你这话……”苏辙有些不大确定的看着蔡京。
苏辙是当过尚书右仆射的,不过那是在元丰年间,现在他不过是礼部尚书。
“怎么?”蔡京笑道,“令兄仙逝后空出来的右仆射难道不应该子由兄去补了。”
“我?”苏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右相他当然想做,而且苏东坡也想要他做,可是决定权不在他们俩手里啊!这事儿得官家说了算……可谁都知道官家没有这个意思,官家不大看得上苏辙这个“辽国人民的老朋友”。
第836章 一心为公蔡元长
(全本小说网,HTTPS://。)
蔡京和苏辙已经分宾主坐下,苏逊亲自奉上了茶汤。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蔡京喝了一口,然后又笑吟吟看着苏辙,说道:“实不相瞒,官家心中其实没有合适的右相人选。吕吉甫、张天觉、韩师朴还有苏子由你都不是官家心中理想的右相。但是右相总是要有人来做的,所以在这几位中,在下支持谁,谁就有很大的把握拜相。”
一群老家伙,赵佶当然看不上!
苏东坡的儿子苏迨,武好古的弟弟武好文,米芾的儿子米友仁,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等等,才是赵佶中意的人选——如果纪忆不当了回小人,他也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理想的一位。
不过这些年轻人还不够资历,至少10年之内连政事堂都入不了,更别说当右相了。
所以赵佶这次只能在一群他都看不上的人当中选一个做右仆射。
而蔡京这个左仆射在这个问题上,可就有一定的发言权了。他至少可以找理由挡住其他几个人,再给苏辙放点水,苏辙也就拜相了。
“元长兄,韩师朴比我更合适吧?”苏辙也是老江湖了,他已经有点猜到蔡京的心思了。
吕惠卿是个人见人厌的大恶人,又是新党大佬,他要当了右相,蔡京一天安稳日子也没有。张商英也不是个好相与的,出了名的凶啊,谁都敢骂,也就是章惇能降住他。而且张商英和吕惠卿还有自己一样,都是英宗朝的进士。资格虽然差了一点,但也是四朝老臣,比蔡京可老多了。
所以两个新党的大佬,都是蔡京要卡住的,右相绝对不能给!那么在旧党之中,仿佛韩忠彦这个老实人更合适一些啊。
“韩师朴还肯来开封府?”蔡京笑着反问。“他如今在大名府过得是神仙日子,何必来开封府这个是非地?
而且,他是做过左相的人,再做右相怕是有点屈就了。”
苏辙笑了笑,不置可否。
蔡京抿了口茶,接着说:“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子由兄对于实证之学的主张和令兄一样,我是无论如何都要阻止子由兄再次拜相的!”
苏辙挑了下眉毛,果然开始提条件了!
“实证之学不对吗?”苏辙问。
“对啊!”蔡京点了点头,一脸认真地说,“实证论、理性论都是对的!虽然不是儒家的正统学术,但是道理绝对不错,是可以把事情办好的。
只是……子由兄你有没有想过天下间有多少寒门士子?有没想过科举的目的并不是全是为国家选取人才,更主要的,其实是给天下寒士一架通天之梯啊!可是实证论、理性论所引出的诸多学科,诸多的书院、学院、学宫,却是实实在在的要断了天下寒门士子的通天之梯啊!
子由兄,你难道真的忍心看到你我都曾经用过的这架通天梯,在我们手中失去吗?”
苏辙皱眉不言。
云台学宫所推行的教育是高成本的,而且在可以想见的年代中都无法降低成本——后世高等教育普及的原因不是成本低了,而是生产力大幅提升,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负担。
而在当下和可以想见的年代,高等教育注定只能让少数人享受。不仅是高等教育,就是和云台学宫、辟雍书院配套的“六艺小学”,同样也是贵族化的教育,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孙才可以享受。虽然“六艺小学”也会免费招收一些特别聪颖的寒门子弟,但是人数并不会很多。而且还存在地域限制,毕竟现在只有界河商市、海州和开封府才有为数不多的六艺小学,自然不可能到特别遥远的地方去招几个寒门子弟。
对普天下绝大多数的寒门子弟而言,这种昂贵的新式教育,是和他们绝缘的。
蔡京叹了口气:“如果武崇道早生200年,做了太祖皇帝的开国功臣,你我这样生在乡下的寒门子弟,怕是只能一辈子种地,再无得见天日的机会了!”
其实蔡京是个官二代,并不是寒门子弟。蔡京的父亲蔡准是仁宗景祐元年的进士,官终侍郎。而苏辙的伯父苏涣是仁宗天圣二年的进士,也勉强能算个官二代。不过蔡准和苏涣却不是官宦家庭出身,而且也算不上富豪,如果大宋一开国就走了云台学宫的教育路线,恐怕真的没有蔡京、蔡卞、苏轼、苏辙的出头之日了。
蔡京又道:“如果天下的才智之士不能通过科举闻达,他们真的会甘心情愿种一辈子地吗?只怕要烽烟处处,天下大乱了!”
苏辙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元长,现在还是有左榜进士的……还是左榜为贵的!”
“左榜为贵?”蔡京看着苏辙,“这是谁说的?”
谁说的?反正不是赵佶说的。赵佶在诏令上是是左右榜同为进士,不分上下。而且也没有规定右榜进士只能当武官——右榜进士可是允文允武的!
而且在云台学宫下面的七学院中还有一个律学院,就是教人做官断案的。请了开封府最好的讼师和幕职当教授,将大宋律法和官衙里面的各种门道都编成课本仔细传授,甚至还安排去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实习。如果律学院的生员做了文官,不知道要比那些只会读圣贤书的传统进士强多少!
“天下人都是怎么认为的!”苏辙说,“左榜进士是天下百万士子中取四百人,而且还是凭本事一级级考出来的。而右榜进士,不过是三所学宫的两千人中取二百,而且也不需要通过发解试,如何能和左榜相比?”
和右榜相比,左榜最大的优势是公平!几乎人人(男人)都可以参与。
而右榜是不公平的,除了三大学宫之外,就只能由地方府州军长官推荐。因为右榜进士根本不可能层层考核,地方上也没那么多懂实证派学问的官员,卷子都出不了,怎么考?而且右榜还得考核武艺,得弓马娴熟。大宋的大部分地方上都没有什么马,怎么考弓马?
但是苏辙和蔡京这个层次的人都知道,右榜进士的能力一定是普遍强于左榜的,两者在官场上长久竞争的结果一定是右榜胜出。
因此右榜现在是200人的额度,将来很有可能变成400人乃至600人,最终将左榜的份额完全挤掉……
听苏辙这么一说,蔡京心中已经有数了。苏辙果然是自家的同路人啊!
蔡京叹了口气,又道:“子由兄,其实你我反对右榜进士的目的,都是出于公心啊!若出于私心,你我的子孙后代还怕入不了云台学宫吗?能入了云台学宫,右榜进士还不是十拿九稳?可是这样一来,寒门子弟的通天之路就封死了,以后天下的富贵,只怕要被豪门权贵世代垄断了。情况只会比士族高门掌控天下的时候更严重啊!”
还别说,蔡奸相的公心真的是没有办法反驳的。因为云台学宫所代表的精英教育,的确对蔡京的子孙后代有好处。
苏辙点了点头,低声道:“可是武崇道毕竟是苏门七学士之一啊!”
武好古拜苏东坡为师,虽然是个“恶儒”,但是学问还是公认的,所以苏门六学士现在加了他一个,变成七学士了。
而且苏东坡现在已经死了,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将武好古逐出师门了。
另外,苏辙也不方便对付武好古。毕竟苏家受武好古的恩惠颇多,如果他跳出来咬武好古,会被士林看成不义的。
蔡京笑了起来:“足下袖手旁观即可。”
……
“冶金学院?炼金子的!?”
“不,不,眼下主要研究铜铁,和金子的关系不大。”
“铜铁有啥好研究的?”
“怎么没有?铜铁的生意可比黄金大多了……”
“说的也是!”
“忆之兄,那咱们就去见见利国监的大匠吧。”
苏东坡的灵柩已经到达了徐州彭城,不过并没有马上往海州而去,而是在徐州暂时停留了。因为武好古在徐州有点事儿,他要去利国监见几个朱行书和周大侠替他请来的冶铁大匠,临出发的时候遇上了纪忆,顺带着就把他也拉上了。
武好古并不是要马上杀入竞争激烈的冶铁业,而是准备从研发入手,在界河商市开设冶金学院。
据武好古所知的情况,宋朝的冶金技术相对唐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铁的产量应该是增长的,但是质量却出现了下降,甚至还比不上西夏。西夏剑和青唐铠在北宋的军中可是人见人爱的宝器。更有甚者,连日本刀都能在大宋卖成精品了。
这样的情况在大唐时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而宋朝武力的下降,冶铁技术的退步也是重要的原因。没有马的锅可以甩给唐朝,铁都炼不好了,这可不关唐朝人的事儿吧?
所以武好古这个宋儒很早就打算要提高宋朝的冶铁技术水平了。不过打算是一回事,真的要上马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冶铁技术的提升不仅需要烧钱,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冶铁方面的人才。这玩意就是试错,一炉烧掉上百缗,有决心烧掉几十万几百万,技术一定是会进步的,但前提是拥有一批会烧钱的人才!
第837章 不怕赔钱资本家
(全本小说网,HTTPS://。)
暂时辞别了给苏东坡送葬的人们,武好古就带上了何天然、郭小小,在武诚久率领的一队护卫保护下,又拉上了纪忆,离开了歇脚的徐州彭城馆驿,沿着泗水北上,往利国监而去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所谓的“监”,其实是一个专门管辖工矿业地区的行政单位。包括冶铁、煮盐、酿酒等工业区都会设监管理,有时候监以下还会有务或处。而利国监的前身就是狄丘冶铁处,在太平兴国四年被升为利国监。辖区大约在徐州彭城东北,境内有一座铁山名叫盘马山,是目前宋朝境内产量最大的铁山。
而且这座铁山并不是从宋朝才开发的,早在汉朝这里就是冶铁重镇了。不过1000多年的铁炼下来,在技术上仿佛也没太大的进步。而且还因为徐州附近的森林资源耗尽和徐州当地盛产石炭等原因,走上了煤炼铁的邪路,使得宋朝的冶铁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倒退。
不过徐州这里还是很不错的,有煤有铁有运河,附近还有北方大港海州,周遭又是大平原,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可以支持人口汇聚!这块地盘简直就是为了让中国步入工业革命的时代而定制的。而传说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大规模的雇佣劳动,也早就在徐州附近产生了!
利国监的冶铁就是私营加剥削雇工的生产方式,三十六个冶坑,五千多的工人,报给官府的年产铁量超过150万斤,实际上300万斤都不止(官府根据产量抽铁课,当然得瞒报了),妥妥的资本主义萌芽初期啊。
而且徐州附近还不止一个利国监,这里还有许多石炭矿,还有大量的瓷窑。从海州输出的瓷器,一小半是在徐州附近生产的。而这些瓷窑和冶坑使用的燃料,又是徐州境内的石炭矿产出的。同时徐州的石炭也不是本地能够消化完的,还要通过运河和海港销往别处。因此徐州的瓷窑和石炭业也同冶铁业一样,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已经站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起跑线上。
而冶铁、瓷器和石炭仅仅只是徐州的龙头产业,由它们所带动起来的周边产业还有不少,基本上都是私人经营加上雇佣劳工的模式。可以说,万恶的资本主义所需要的一切,在徐州这边都已经具备了。
没错,就是一切条件!
在武好古看来,历史上的北宋、南宋之所以卡在资本主义的门槛上一直到死,主要原因并不是中国的有钱人喜欢买地收租——买地收租的回报并不高,宋朝的资本会这样做的原因,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地方可以投。
其实开封府的高房价,书画文玩的天价,还有在富人中很多见的窖藏铜钱的原因,都是有钱没地方投,只能用来收藏和炒作了。
而有钱之所以没地方投,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停滞,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啊!科学技术的停滞,自然造成了宋朝的工商业无法进行产业升级。低水平的生产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所以就让资本相对显得过剩了。
所以商人买地不是原因,而是一个结果。
追根溯源的原因,则是传统的中国哲学缺少了支持科学研究的理论工具,无法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使得技术长期停留在手艺的层次上,而无法进化成科学技术。
现在,这个瓶颈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万恶的资本家武好古和不知道自己是资本家的纪忆,在前往利国监的途中,终于可以开心的讨论赔钱的问题了。
因为科学研究就是要赔钱的,只有赔够了,才能大把往里捞。可如果没有研究的方法和工具,那就是有钱都不知道该往哪里赔了。
“崇道兄啊,在冶铁上面,咱们准备赔多少?”
准备赔多少?
纪忆的问题一出来,跟着武好古和纪忆身后的一帮随员,包括郭小小都有点傻了,做生意哪有不想赚钱只想赔钱的?
“这个不设限,需要赔多少就赔多少。”
武好古的回答则让大家惊掉下巴了。赔钱不设限……你有多少钱啊?敞开了赔?
“能赔那么多?”纪忆笑着问。
先赔后赚的道理,纪忆怎么会不懂?现在赔得越多,就意味着将来赚得越多!
不设限的赔,那岂不是要无限的赚了?
“能啊!”武好古道,“冶金之道可是个钱坑,选料、冶炼、精炼、锻造、铸造,还有金、银、铜、铁、锡等五金……忆之,你想想看,得往里面扔多少钱啊!怎么样?心疼了没有?”
纪忆笑了起来,脸上的肥肉都在颤抖,“不就是钱嘛!多了不说,几十万上百万我还赔得起!”
武好古点了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