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梁山终结者-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句话间,叶贵已经看了金国国书,道:“陛下,信中所言,金国愿放下仇恨,化干戈为玉帛,一同出兵辽国。

    只要是中华故土,金国皆交于我国,化外偏远之地,若我国要求,无有不应。

    为示诚意,金国将从我军辽东防线外撤兵三十里,并不再攻击。”

    马植接道:“陛下,女真人所居,乃是苦寒之地,实无价值。

    契丹所窃据,多有华夏故土,且于明国接壤,舍近求远,实乃不智……”

    “呵呵!”方天定打断马植,道:“以你所见,金辽两国,谁将成为朕的心腹大患?”

    呆了片刻,马植垂首回道:“辽国日薄西山,实不足为虑,金国方兴未艾,上下奋勇,不好对付。

    然而,辽国迟早灭亡,实非好的盟友……”

    “行将灭亡的盟友,还是接壤的盟友,才是最好盟友!”方天定笑道。

    看他没有说谎,方天定决定给马植一个机会,让他做回明军间谍。

    其能来往于金国,怎么也能得到一些消息,总比两眼一抹黑强太多了。

    方天定又道:“只要好好表现,朕定有厚赏。”

    马植拜谢,随着闻风司干员走了。

    再做细作之前,他先得把肚子里的货给掏空了。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四百二十五 幽州现状(下)

    沧州最北,界河南岸,有一军寨名泥沽寨。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作为宋辽前沿防御据点,泥沽寨虽然是军寨,规模却不比内地下等县城小,防御设施更是尤有胜之。

    但见:门高墙壮,地阔池深。天王堂畔,两行细柳拖枯枝垂烟;点视厅前,一簇乔松青泼黛。

    寒风之中,大雪之下,来往的,尽是咬钉嚼铁汉;出入的,无非沥血剖肝人。

    此时此刻,作为渡河点的泥沽寨,已经被明军占满。

    寨墙上,方天定内里裹着棉甲,外边套着皮甲,头上戴着貂皮帽,裹得严严实实。

    泥沽寨位于界河下游,靠近大海,河水倒是没有结冰,然而偶尔可见冰块。

    吐出一口白雾,方天定道:“如今看来,我等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正是这气候。”

    陈朕鹏笑道:“我等有棉甲傍身,又有鲸油护脸护手,倒也还好。”

    得益于海军的迅猛发展,方明渔船同样横行大洋。

    作为海中巨无霸,浑身上下都是宝贝的鲸鱼,自然被猎杀了许多。

    为了防止冻疮,随军医师同当地郎中合作,合作开发出了以鲸油为基础的防冻膏。

    实际表明,这玩意效果不错。

    “好倒是好,只是味道不怎么好。”庞秋霞抱怨道。

    贵妃的话,陈朕鹏自然不好反驳,然而却不能苟同。

    防冻膏的味道是有点奇怪,却不难闻。经过他们这些军汉鉴定,关键时候,这可以充饥。

    闲话一阵,方天定指向河面,问道:“浮桥今日可能搭建完毕?”

    王寅道:“陛下放心,至傍晚,定可完工。”

    河面上,无数船只相连,横贯南北。

    上面,铺设了无数木板,军中工匠正在砸钉子加固。

    一条浮桥,可供十人并行,绝对不会耽误大军过河。

    观望间,周林又来,道:“陛下,辽国南京留守,耶律淳到了。”

    方天定回了行宫,宣召之。

    辽南京又称燕京、析津府,是在唐代幽州城基础上建设的城市。

    辽国移交的,正是其南京道。

    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得到幽州,方天定还是很满意的。

    毕竟,白得的谁不要呢。

    耶律淳乃是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孙,故南京留守、宋魏王耶律和鲁斡之子,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堂叔。

    现如今,耶律淳为任彰圣军节度使、东南京留守、都元帅,封秦晋国王。

    此次,耶律淳将作为耶律延禧的持节大使,全程配合明军接手幽州。

    作为皇叔,看着皇帝侄儿如此败家,耶律淳自然是不愿意的。

    可他也看的明白,若想击败金国,还得依靠明国。

    当然,辽国上下也知道,借明灭金,无异于驱虎吞狼。

    然而,国势如此,实在无计可施啊。

    万一,明国和赵宋一样,只满足于中原的花花世界,看不上北方苦寒之地呢。

    不一刻,耶律淳到来,躬身道:“臣辽南京留守,秦晋国王,持节使者,耶律淳拜见明国皇帝陛下。”

    “使者免礼。”方天定道。

    原轨迹中,因不满耶律延禧的无能,耶律淳自立为帝,只是也没卵用,只能老老实实对金国俯首称臣。

    如今,在明国的干涉下,辽国同样惨,却没原来惨,倒是还有反推金国的希望,

    因此,这对叔侄并未反目,仍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耶律淳也自觉地以臣下自居。

    赐座谢恩后,方天定问道:“按照事前商定,贵使当于明日午时等候我军过河,何故今日到此?”

    耶律淳道:“臣来,恳请陛下接济十万石粮草,以供我国军民迁徙途中使用。”

    方天定问道:“未知幽州之地,有多少军民愿意迁徙?”

    犹豫片刻,耶律淳道:“计有官民将士二十万余。”

    二十万,差不多是幽州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

    当然,幽州具体多少人,不但明国不知道,便是辽国人自己也不清楚。

    特别是女真人正式西征后,幽州人口迁徙愈加频繁,实在难以统计。

    方天定道:“十万石粮食,可够二十万人食用?”

    “好教陛下得知,臣亦筹措了许多牛羊,供百姓食用,亦有沿途各地支应粮草,想来是够的。”耶律淳略带不确定地解释道。

    方天定道:“如此,朕便支援你十万石粮草。”

    想离开的,不管胡汉,直接送走,哪怕贴些粮食也无所谓,也好过留在国内捣乱。

    不过,离开的容易,再想回来可就难了。

    按下心思,方天定又问道:“未免不够,朕可平价售粮于你,只是未知幽州粮价如何?”

    想了想,耶律淳决定实话实说,便道:“目下,幽州一只大羊,只能换粮米三斗。”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耶律淳解释道:“因为女真人常来解决,北境人民大量南下避难,因此粮价日益高涨……”

    女真人攻下上京,因为明军登陆,并未实际占领。

    然而,正是因为明军的压力,金国钱粮紧缺。

    自然而然的,他们要到辽国境内寻找补贴。

    幽州作为北方繁华之地,当然是女真人眼里的大肥羊,隔三差五就要来打秋风。

    虽然大城市丢失的不多,但是乡村镇集基本都被扫荡过。

    为此,北地辽人纷纷南下避乱。

    人口猬集,生产荒废,粮食当然珍贵异常。

    不过,一只羊只能换三斗米,还是让明国诸人惊讶不已。

    方天定道:“朕说了平价,那便平价,一匹战马换十石米,一头健牛换五石米,一只羊换一石米,你以为如何?”

    耶律淳立刻拜下,感激涕零地说道:“多谢陛下怜悯,臣定当尽心竭力,保证移交不出差错。”

    这么优惠的价格,直把他心中的抱怨冲没了。

    幽州粮价高涨,除了战乱,还有明国的功劳。

    当初,为了削弱辽国国力,周林为首的私商,可是鼓动幽州各地种植棉花。

    承平时节,有明国出口粮食自然看不出弊端。

    此时,明国断了进口,辽人直接坐蜡。

    不过,耶律淳也没办法抱怨,都是自己作的,怪谁?

    且,现在明国拳头大,如何敢抱怨?

    送走耶律淳,娄敏中笑道:“辽国境内粮食紧缺至此,我等收买民心易如反掌也!”

    众人都笑,觉得幽州已尽在掌握之中了。

    民心可买,只要控制好粮食,幽州各族百姓,还不是随意操作。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四百二十六 入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界河旁,复故土,汉道昌,都是好儿郎。(全本小说网,https://。)

    炎黄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收复幽州展示天朝上国天威光……”

    整齐激昂的歌声中,一队队军兵出了泥沽寨。

    待前锋全出,方天定下了寨墙,提戟上马,喝令中军出发。

    顶盔披甲的将士,唱着嘹亮的歌曲,踏步而出。

    红盔红甲簇拥着五星红旗,照耀得天地一片红。

    朔朔寒风,吹不透滚烫的心。

    收复失地,可比内战称雄快活多了。

    正午时分,方天定跨过了浮桥。

    耶律淳领着百余辽国官员,拜道:“辽国移交大使,领大小官员在此恭迎明国皇帝陛下圣驾,特向陛下献上幽州地形图并各地留守官员名册。”

    叶贵接过耶律淳手中长轴并书册,收了起来。

    方天定让耶律淳并马而行,问道:“未知贵国兵马聚集的如何了?”

    耶律淳道:“我国皇帝,正在调集各地兵马,准备来年用兵。”

    双方约定,将于三月份发动攻金战役。

    辽国当然是倾力而出,誓要毕其功于一役,剿灭女真人。

    饱受估计,辽国人出兵不会少于二十万。

    当然,二十万不一定干的过女真人。

    耶律延禧是有前科的,其亲提七十万大军征战被三两万女真人打的屁滚尿流,这可是怎么也抹不掉的黑历史。

    所以,还是要指望明国。

    方天定道:“贵我两国兵分两路而进,女真人难以支应。

    然,尔等还需谨慎,免得被女真人先击破了。”

    耶律淳又道:“陛下放心,此次全军统帅,乃是耶律大石,我主不会亲征。”

    听了这话,方天定才放下心来。

    毕竟,百万雄兵威压天下,也比不上一个坑爹无比的皇帝乱搞。

    辽帝耶律跑跑(天祚帝耶律延禧),宋帝赵跑跑(徽宗)、赵桓(钦宗),但凡有一个靠谱点,金国也不能那么嚣张。

    至于耶律大石,倒是一个人物。

    他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

    中进士后提升为翰林应奉,不久升任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所以称之大石林牙,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

    原历史中,1天祚帝流亡,大石与众大臣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卫燕京。

    宋人北上入燕京,耶律大石领兵破之,后因劝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天祚帝不从,大石心中不能自安,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乘夜逃遁。

    1130年二月甲午日,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宗,整顿队伍向西进发,四年后建西辽,七年后率西辽军队在卡特万战役中击败十万中亚联军,使塞尔柱帝国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确立了西辽在中亚的统治。

    耶律大石才能确实不错,然而也可以看出,一个贤明的君主,在国家危亡时是多么的重要。

    闲谈中,大军缓缓前进,到了御河寨前。

    这是辽国御边的军事据点,规模同样不小。

    此时,寨门大开,墙头无人。

    耶律淳道:“未免变故,我等已经遣散了当地军兵,只待天军入内。”

    没有投降移交仪式,少了许多庄重感。

    方天定却没有在意。

    任何形式都是虚的,只有土地是实实在在的。

    后军尚未上桥,前军到了卫河寨前。

    作为前沿重要的防御据点,卫河寨同泥沽寨一样,都是规模颇大的军寨。

    到了近前,只见千余百姓沿道而立,不断张望着。

    男女老少都有,有欣喜的,亦有担忧的。

    辽退明进,百姓们知道换了新主人,对未来不免担忧。

    突然,有一老者提着篮子出来,拜道:“将军在上,且饮一杯水酒再行出发。”

    “接过来!”方天定吩咐道。

    叶贵连忙迎上去,把老者接来。

    到了跟前,老者拜道:“渴盼王师久矣,今日方见天兵,足可告慰先祖,实乃幸事也。”

    方天定跳下马,扶起老者,道:“王师迟来,汉家遗民受苦了。”

    老者哽咽不能语,貌似非常激动。

    接下来,当然是箪桨壶饮的戏码。

    虽然知道都是逢场作戏,耶律淳还是感觉很不是滋味。

    毕竟,这都是自己治下的土地和百姓啊。

    喝了老者递过来的酒水,方天定高声说道:“北地失落已久,百姓困苦不堪,即日起,永久免去丁口钱并各项杂役,免田税一年,免商税半年。”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欢呼四起。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没了丁口钱和杂役,负担立刻轻了七成。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政策,只是明国境内常规操作。

    前锋进了卫河寨,升起国旗,接手防务,就地驻扎,等待中军与后军入内。

    十余万人,待全部过河,恐怕得等到天黑去了。

    一队队军兵,一辆辆马车,陆续进来。

    第二天,大军分兵。

    方天定自领三万人,走武清县,往燕京去。

    王寅领兵五万往东,前往接受道州,并在海军支援下,准备与辽东接成一片。

    其余各部,会分散成一股股,护送各官上任并就地驻守,宣扬军威的同时,巩固统治。

    西面,刘子羽领兵八万,走易县,与方天定在燕京会合。

    虽然辽国只割让了南京道,然而上京道的一部分领土,也会割让出来。

    明军要确保燕山山脉的各处关隘,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

    作为幽州屏障,燕山山脉实在重要,绝不可能落在别人手中。

    当然,上位者昏庸无能,下位者贪生怕死,任你有绝地天险,也没什么卵用。

    辽国据有燕山,金人出入幽州,还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如同在家里一样,真的是予取予求,全无半点阻碍。

    第二天,大军复起。

    方天定领三万兵,并两万民夫,沿着水路往燕京去。

    更多的辎重,由船只运输。

    只见道路上旌旗遮天蔽日,河面上千帆赛过白云。

    沿途百姓纷纷来看,好不热闹。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四百二十七 诱之以利

    方天定领兵离开已经两天,武清城里已经恢复了平静。//全本小说网,HTTPS://。)//

    城内,百姓们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除了钟楼多了一面旗帜,和来往巡逻的明军兵丁,貌似也没什么改变。

    城中,各家商铺已经开门。

    挂牌为大明官营粮米行的商铺前,已经排出了数百人的队伍。

    百姓们或提着布袋,或背着筐篓,在伙计的引导下,挨个进去。

    秦鸿排在队伍间,焦急地等待着。

    本来大量人口南下,城中缺粮已经十分严重,耶律淳又在割让前搜刮了一遍,把市面上的粮食全部带走。

    因此,许多人家已经断粮。

    “狗屁辽国,亡了也好。”秦鸿恨恨地想到。

    一旦饥饿降临,再稳固的人心,也会变为怨愤。

    方天定的想法,却与他截然相反。

    若是耶律淳离开前,每家每户给粮食一石,明国还怎么收买人心?

    所以得知耶律淳在收拢物资的时候,方天定不但没有阻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