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明-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隐隐约约觉得和徐辉祖有关,那日,徐达祭日,一般朱元璋都会参加,而今年由于皇帝抱恙。朱允坟作为皇储身份,为了表示对国之干城的敬仰,再加上徐氏兄弟马上就要被自己分别派往四川和陕西两地,估计半年之内是回不来。而自己又正在暗自谋取二人的职司,以便于自己控制京畿禁军,心里也想表示一下对老将军的歉意,于是就去了”。

    徐达墓在钟山北麓太平门附近,面对钟山孝陵,取意也是让老将军继续守护皇室的意思。在那里神道长约四百步,拉马侍、石羊、石虎、文臣、武士在神道两侧林立,祭奠仪式由礼部派员主持,也是极为隆重;但是给朱允坟最深印象的,却是那十余米高的神道碑。

    据说碑文乃是朱元障亲自撰写,大学士宋源所书,记录了徐达一生的活动及功绩。对了,在那碑文上出现了本来不属于大明的东西,碑文中竟匆有标点符号。虽然比之后世的标点符号显得单一简陋,但已经是很罕见了。

    朱允烦回来后,专门请教了刘三吾和黄子澄等人,才知道那符号在大明叫做句读,只是在一些文学造诣较浅的人家使用,使文章容易被读懂,刘三吾等人虽然说得隐晦,但是朱允坟也能才出来,可能是碑文是由臣下代笔,怕皇帝看的不太明白,故加了句逗,使其容易读懂。后来将手稿交给工匠雕刻时,工匠不知。将句逗一并刻上了石碑。

    朱允坟不然,其实朱元璋由于后天勤奋,虽然文学造诣比之大儒远远不如,但看一个碑文还是能明白的,也可以理解成,为了让前来瞻仰拜祭之人能够很容易看清楚徐达的一生功勋。

    那和自己刚才的灵机一动有什么关联呢?

    快步又回到东角门偏殿,果其不然,文武双方不知道在争论些什么,朱允坟也懒得去问,他可不想在调合双方上浪费时间,进来之后,众人看他满脸的迷惑,当下赶快住嘴,还没有等行礼请安,朱允坟说道:

    “今天就到这里吧,先散了,孤王允许你们可以另约时间,不算私下聚会,刘爱卿暂时不要走,其余都散了吧。”

    看到殿下这般模样,诸臣一时摸不着头脑,也不敢多问什么,都行礼退下了。

    待到偏殿上人去,朱允坟就向老夫子请教关于徐达神道碑上的句读的由来,才知道原来在东汉年间,《说文解字》已把正式列为条目,两者配对,是早期的句读符号。然后又听刘三吾又逐次介绍了唐代写本和《金网经》刻本的也有类似的符号,朱允坟可以推断出可能是因为早期没有句读的原因,所以造成各种不同的经义、学派,然后,中华的标点符号就没有流通下来,只是在小范围的地方运用。

    得知详细情况的朱允坟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回到东宫观文阁后,足足欢喜了半天,无意中,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转移文人、各界视线的方法,那就是标点符号。

    已经回到大明这么多年,对于各方面的情况也了解一些,大明的文人系统基本上都是继承宋时的遗产,也就是程朱理学,不过由于蒙元的摧残,所以程朱理学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也不知道出于什么,老朱时于文人有种说不出的反感,在其的政治高压下,程朱理学恢复的比较缓慢,而有许多学说却是逐渐露出水面,有抬头之势,有种朦胧的百家齐放的感觉,不过都在暗中的积蓄学派的人才,注重修己教人、又崇尚不争门户、惟务践行的学风,所以从表面上才看不出来,但是如果自己给他们机会呢?

    朱允坟想,原来可能是惧怕皇帝的政治高压,所以才这样,如果自己给这些文人机会,他们还会不会保持沉默呢?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相信大明也不例外吧。;

 第一百一十七章 洪武大典

    赏若要好,意明很重要一,标点使用好,句顺意卜不点儿妙,此歌请记牢。引文特殊词,豆芽上下掀弓号。文中要注解,弯弯两半月括号”命令与欢呼,滴水下屋檐感叹号。”

    观文阁内,朱允坟把自己默写的标点符号歌诀递给杨蝶,而后者接过之后就仔细看了起来。这是他在后世上小学时就会背的东西,现在虽然忘记了很多,但是相信在大明绝对没有人能找出其中的错误。

    在杨蝶看的过程中。朱允妆反而陷入了犹豫,他已经不是网回明朝时那个莽撞冲动的初生牛犊了,洪武二十六年在苏州的惨败。除了六艺书院和那新式印刷机之外,其余基本上荡然无存。

    那次莽撞与其说败给老朱,还不如说是败给了自己。把一些在后世还显得不成熟的东西加诸于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最可悲的是,自己还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失败是必然的,而现在他用的权力。却还不是属于自己的。而这次的想法,却可以说比之在苏州的动静,大的不是一点半点,之所以召杨蝶过来,就是征询一下其的意见,在想法没有成熟之前,还真的不敢让那些文人儒生们知道。

    杨蝶看了一会,有些迷惘。虽然句读早已存在。但是结合于西方的标点符号运用,还是让她一时接受不了。

    问道:“殿下,这是”?”

    朱允坟知道现在给杨蝶讲解也没有用,以杨蝶的过目不忘,自己那点古文知识简直就不能拿出来卖弄,突然灵机一动。提起笔来,写了一行字递给杨蝶,道:“你看看孤王这写的是什么意忍”

    “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杨蝶拿过稍微思索一下,就读了出来:“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正在想殿下写这些重复的话做什么?那边朱允坟早又写好了几幅标注好分别递给杨蝶。

    ;“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一直写了十余幅字,才停了下来,虽然朱允坟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忍经让杨蝶有些惊讶,自以为博通古今的她,没有想到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用句读断开再读出来,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意思。不由又重新审视了一下才才太孙交与自己的歌诀。

    这些断句,只是用了两种歌诀上的符号。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正想着还有没有其它断法,就听到朱允坟说道:“孤王之批阅奏疏,观鉴古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虽然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鉴赏古文或许可以,然批阅奏疏却耽搁进度,往往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甚觉不便,所以才苦思这断句之法,欲推行全国,但不知是否可行,所以找你过来推敲一番

    “其实属下乃女流之辈,见识浅薄,殿下不妨召黄大人、刘大人等博学之士商讨。他们或许会有真知灼见,可为殿下分忧,属下又能做些什么呢?”

    杨蝶这么说着,声音却是低了下来,朱允烦却是不知道女儿家一天三变,刚才从知道不知道的断句过程中,突然想起了自己与皇太孙的尴尬身份。也不知道殿下知道不知道自己的心事,殿下也不知道知道不知道自己身为女儿家的处境。心情一下子暗淡起来,说话也少了几分力气。

    朱允坟却没有感觉到。自顾沉浸在思路之中,继续说道:“孤王不是不找他们垂询,而是想着推广此法后,要不要请求皇祖父出诏书,广招天下大儒,对诸子百家之学进行重新注释点校,以达到文化之统一

    杨蝶本来在那里低眉顺眼的边想着心事。便听着殿下的话意,开始还没有什么,听到中央部分身子不由一颤。猛然站了起来。道:“这个殿下。此事万万不可。”

    “为什么?。朱允烦不由有些奇怪,看着杨蝶这么大的反应,疑惑的说道:“孤王倒是觉得,此事对于天下读书人,和大明教化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

    “孤王在阅览史书时。已经现有不同的注释点校。比如”朱允坟从书案上拿出一本《水经注》来,继续说道:“你看有这么一句;“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围令狐桑泉向衰皆降于秦师

    ;“你也博览群此事见于《竹书纪年》。在《国语晋语四》和《左传倍公二十四只》亦均有记述。《晋语四》云:“公子济河,召令狐、向衰、桑泉,皆降。令狐”前着一“召”字,不求甚解者便以为令狐、向衰、桑泉三者都属于人名。《水经注》改;“召。为,“围”有的点校者只将“令狐”理解为地名。而后二者仍认为是人名。所以标作“围令狐,桑泉、向衰皆降于秦师”。其实,《左传倍公二十四只》说得很清楚:“公子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向衰围入取。三字足以证明,被公子重耳占领的只能是地而不是人

    还有“齐国夏伐晋”。事见《左传》,本指。齐大夫国夏讨伐晋国但有的点校者竟标作“齐国夏伐晋。”变成“齐国在夏天讨伐晋国”了

    朱允坟又拿起来一本书,想继续说下去。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忧虑是正确的。不过这个时候。杨蝶已经从心半中摆脱出来,看着殿才陛百证明的模样不由心里笑了下,轻声打断朱允愤楼四,凶!

    “殿下如果真的认为可行,就不会找属下推敲了,其实殿下也是心怀忐忑,不知道属下说得对不对?”

    像是这样被打断话语,估计也只有杨蝶等有限的几个人能让皇太孙。感到毫不在意。看到自己的心事被看破,朱允坟竟然脸都没有红一下,转而问道:“那以你的意见如何呢?”

    “属下还没有想好,但是可以先猜猜殿下的意思

    杨蝶慢慢的喝了口茶,整理了一下思路道:“殿下此举,第一,是受到最近呼声渐高的削藩困扰。意图转移士人的注意力。就此而言,是一个绝好的注意。不但可以转移视钱。而且可以分化士人现在的凝聚力,让彼此呼声不能一致。不知道属下说得可对?”

    看到皇太孙点头,杨蝶继续说道:“第二,殿下也许是受到宫中形势的困扰,所有情报皆归参谋处分析,这一点属下也可以看出,皇上最近喜怒无常,心绪不稳。而宫内诸王布下眼线,随时寻机,只要皇上在一时不察的情况下,写下一纸诏书,那诸王也就有了借口靖难天下。而上次殿下所说的郑和。”

    “那郑和孤王也见过,的确是孤王一时不察,没有想到竟然会混迹到宫中朱允坟接口道。

    “其实殿下身为储君,以后要执掌天下,哪能顾得了这么小事,属下已经派人详查过,那郑和连同那王景弘,本是周王引进至御马监的太监。平时根本进不了宫闱,上次调换大内太监、宫女,东宫人手不足,只能从十二监中寻觅一些面相老实的携带内厂沿线入宫,几百人的出入。要不是殿下提醒,万万是和燕王攀不上关系的。所以殿下也不必自责。”

    “而殿下如此做,无非是想利用皇上的威望,召集天下名儒进京,然后以注释点校诸子百家学说为吸3,一可使民间无遗才,尽为皇家所用。二可削弱诸王的士人拥护力量,使其无幕僚可用,到时间就算是有所异动,只有匹夫之勇,也成就不了什么事情。”

    一口气说了那么多,杨蝶停顿了一下,问道:“不知道属下猜的可对?”

    朱允坟听候感叹着,杨杰幸亏生的女儿啊。要是杨蝶是个男儿身。估计自己又该日防夜防了,不由审视了杨蝶一眼,问道:“还有么?”

    想了一会,杨蝶回答道:“属下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是否能进入殿下雅目

    “茶税、盐税乃国家主要取财之源,目今陕西、四。私茶愈演愈烈,置朝廷王法于不顾,西番更是猖檄冥顽,内外勾结,通同舞弊,是可忍孰不可忍!你遣徐氏兄弟率领十三道监察御史、六部给事**同协查,此举甚合联意。

    坤宁宫中正在榻上休息的朱元璋慢慢的坐了起来,推开正在为自己搓*揉双肩的李贤妃,示意他去倒杯茶,然后正对着孙儿慢慢的说道。

    “而礼部员外郎黄宝文、淅江市政使参政吴诚、昆明守备金友培等公然以权谋私。恃权犯法。暗与茶商勾结,运送私茶出境,率取暴利,欺君抗旨。罪大恶极,孙儿杀的也是不错,“治大国如烹鲜”那李耳别的话说的不怎么样,就这句话,联听着颇为顺耳,要是不把那些隐藏在官场的疥癣之疾找出来去除掉,早晚会成为大明的心腹之患。”

    “皇祖父教诲,孙儿受教了。”朱允坟诚惶诚恐俯应道。心里不自然的想到,明明是夸赞自己,为什么老朱总是显得那么有气无力。

    “陕西私茶出境最为猖檄”朱元璋喘了口气,李贤妃赶忙将热茶递给他。他揭开杯盖,抿了两口,声色俱厉地说,“巡视陕西私茶出境,敕令秦王并陕西大小官吏,雷厉风行,饵捕私茶出境案犯,捉拿之后,无论是官是民,母须移衙候审。就地一律斩。这才是孙儿你下一步应该做的,既然主政,就不要怕杀人,贪官杀了,还有士子补上,若是人心失了,那可是怎么做也难以补回来了。”

    再次点头称是,朱允坡这才明白朱元樟有气无力的原因,很多事情自己只能说,不能做的感觉。的确是不好受。

    “允烦,你陪联一起用膳吧。”朱元璋看了看时间,挽留道:“下次进宫,让马氏带着联那重孙过来,联也好久没有见过他了。”

    “孙儿知道了朱允坡连忙应承道,一直汇报着工作,正想找个由头介入自己话题,这种机会真的有些难得,但又不敢挑明。

    朱元璋网走几步,不觉一阵晕眩。打了个趔趄,李贤妃和朱允烦慌忙上前搀扶。

    “皇上!”皇祖父!”

    “不要紧!只是头晕了下。约摸是躺的时间太长了,又空着肚子。”

    缓步走进坤宁宫的小花厅,太监已把筵席摆好,数十样滚热的菜肴摆到镶金边的红木桌上。朱元璋坐到一张宽大的铺着厚厚黄缎绣面软垫的红木雕花靠背椅上。四名值守太监垂侍立一边。

    “你也坐下吧。”看着孙儿坐定。朱元障指一指身边的座椅对李贤妃说。

    “谢皇上恩典!”

    李贤妃坐下了,还是有点不自在。那是由于天子至尊,字廷大礼,李贤妃进宫又晚,很少有机会和皇上共进御膳。

    三十六种美味佳肴盛在四种不同形质的器皿里,银碟九只,玉石碗九只,青花黄龙瓷盘九只,还有九只是普通百姓家常用的陶碗。这种粗陶碗是皇帝登基以来坚持破县家御朦规格而摆设的。意思是吃

    在乡下时庄户人家都是用的这种陶碗,御厨们深知皇上的良苦用心,有意将他最喜欢的几样菜放在陶碗里,摆在离他最近的桌面上。摆膳太监揭开菜碗菜盘上的银盖,躬身退下。

    三人无言的吃了一会,朱允坡看到皇帝放下筷子,于是也停了下来,用湿巾沾了下嘴角,说道:“其实。孙儿也想让文本进宫沐浴皇祖父天恩,可是最近天热,而文本身子骨有些偏弱,所以不敢带进宫来打扰皇祖父休养。”

    有所意动,朱元障悠然说道:“联是在马背上得到的天下,兵戎一生。可偏偏你们。唉。”

    “标儿小时身体偏弱。允坟也是,可走到了联的重孙”言下毛意。溢于表面。大有烦恼之势。

    虽然不知道朱文圣是继承了朱标的身子,还是由于自己穿越附身的那一瞬间破坏了基因。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