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明-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而已。先,侍卫司掌管大内守护任务,肯定是不会听从自己的指挥。军纪司,说白了也就是一个类似军事法庭的部门,既然锦衣卫是皇帝亲卫,那么什么刑罚只能是皇帝说了算,军纪司只不过是一个抡大棒的执行者而已。

    军匠局是他抱有希望最大的地方,想和以后的朱棣对抗,只能靠不断展的科技才能与百战铁骑有一拼之力。但是到了军匠局之后,看着寥寥几人的荒凉模样,军匠局千户李成文那满脸的横肉。才感觉到自己以后面对的是多么大的一个烂摊子。

    幸亏自己先安排了一个戴德彝了解情况,否则还真的被这个李成文拿出的几种火器蒙骗过去,听戴德彝说,这几种火器还是十余年前留下的,专门为了应付上官视察,以现在的工艺根本生产不出来。

    明迅雷铳的焦玉呢?前世身为这个人,不是说在明朝火器已经开始普及了吗?

    看着自己的身边,除了景清和戴德彝,几乎没有可用之人。黄子澄和齐泰因为有官职在身,虽然身为东宫伴读,但只是偶尔来授课教授四书五经。暂时根本不可能为自己所用。

    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最缺的是什么?

    人才!

    最最缺的是什么?

    还是人才……。;

 第六章 燕王归来

    朱允炆想起在济南上大学时,和同学参观过的“七忠祠”。里面供奉着铁铉、陈迪、胡子昭、丁志方、高巍、郑华、王省七人,他清楚的记得,这七人是建文帝的死忠分子,换句话来说,也就是绝对不可能被叛自己的人。

    必须要找到他们,当然,可能这些人此时还是藉藉无名,就是自己也只是记得一个“城神”铁铉。其他几人也不是太了解,但是谁又能比他多出六百余年的先知呢?而且这样招揽人才,不容易被猜忌。他清楚的记得,朱元璋到死的那天还没有交出自己的权柄,可以看出这个太祖皇帝对权力的控制**。

    燕王朱棣最后没有被朱元璋青睐而传位与他,是不是因为两个人的控制欲都太强了呢?朱允炆这样想。

    于是一刻也没有迟疑,在李瑞栋的帮助下,景清得到朱允炆的授意,暗中展开了一系列的官员普查。没有几天的功夫,好消息就传了过来,铁铉和丁志方目前正在国子监,而高巍却是已经被人告说同情空印案犯而被贬往辽东,胡子昭随方孝孺在汉中游学。

    陈迪、郑华和王省三人则无从查讫。只得吩咐李瑞栋利用在锦衣卫探听局得关系慢慢寻找。可惜朱允炆也只是知道姓名,再也提供不出详细的资料了。

    不过他要做的事情也仅限于此,再做出其他举动,估计朱元璋就要怀疑自己的用心了,对于这个开国帝皇,在晚年的所作所为,朱允炆此刻只能往坏处想,而不能往好处想。

    看了太多的穿越小说,使朱允炆对于帝王之家不抱有任何亲情妄想。一切要凭借实力说话,特别是从朱元璋将第十五个儿子朱植放在了燕王朱棣身后为辽王这一举动上看。这个有着农民式狡猾的皇帝,对于任何人也不会全心全意的去相信。他所相信的只有自己。

    面对这一切,朱允炆小心翼翼的对待着。包括寻找铁铉等人也是由景清替自己写了一份奏折呈上,包括在奏折中隐晦的提出要召回方孝孺做老师的想法。还有自己要组建亲卫的想法。做出了一切皆可对人言的举动。

    安定南镇抚司后,往御书房走动的次数又开始增加起来。因为洪武二十五年即将过去,来年的蓝玉案才是他关心的所在。他必须要掌握最及时的材料,因为这次朱元璋最后的动作中,大明的名将基本上被屠戮一空,以至于以后的靖难之役中无将可派,才被朱棣抓住机会的。

    这一场历史上有名的灾难,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他必须要保护一些人,否则历史按照原来的轨迹展下去的话,他还不如早做绸缪,为开溜做准备算了。

    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是闰月,高丽权知国事李成桂欲更其国号,遣门下侍郎赞成事禹仁烈奉表谢恩于帝京,献马三十匹。恭贺新年。艺文馆学士韩尚质同往京师,以朝鲜、和宁之名,请大明上皇圣裁以更国号。为安全计,燕王奉旨亲自率军护送赶至京师。

    即日百官班贺。会耆老百官及于都堂,议国号。帝心大悦,曰:“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最美,且其来远矣!宜更其国号曰朝鲜。”

    百官称善,山呼圣上英明。早朝事毕,留燕王御书房问对。

    看着这个行事颇像自己年轻时得四子,朱元璋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而朱棣虽然已经年届三十余岁,但是面对余威之下的父皇,还是如履薄冰。

    详细的询问高丽归附的具体情况后,朱元璋冷笑道:“恭愍王死,说是有个儿子,请朕做主立之。后来又说不是。又以王瑶为王孙正派,再请立之,今又死了。再三差人来,李成桂不过是自己想做这个高丽王而已。还要拿朕做挡箭牌,姑且由他吧。”

    停了一下,突然好似想起了什么。转口道:“我以辽王就藩广宁,庆王就藩韦州,宁王就藩大宁。诏了吧,你要替朕照顾好弟弟才是。”

    燕王脸色不变,跪遵父皇所嘱,不敢言他。看着明明委屈但又十分恭顺的儿子,朱元璋心里也觉得有些不愉,明明是燕王辛苦经营所在,连年征战之下,一向壮硕的儿子也消瘦了很多,由此可见藩属的辛苦。可是自己一纸圣谕,就白白的要将自己拼杀出来的疆土让出来,也的确难为了他。

    可是这次的分封不止是燕王有损失,就连秦王、晋王也损失巨大,朱棣心中即使再不高兴,也不好意思和诸位弟弟争地盘,有效避免了藩王独大的局面。对任何一个朝代,强大的藩王都不是一件好事,汉代削藩,晋代祸乱,皆由藩王坐大引起。想到这,尽管有些不忍,他也要杜绝后患。

    “只是这样委屈了棣儿”。看着一脸无谓的燕王,四方圆阔的脸庞透露出自己年轻时的坚毅,心里不由一软,道:“你怪父皇吗?”

    面对朱元璋少有的温柔,朱棣慌忙跪下请罪。看着惶恐的儿子,身为父亲又是大明之主的他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沉默了半晌,朱元璋幽幽的说道:“你写个折子,把那个权氏之女报上来吧,朕替你给她个名份。”

    权氏,乃高丽望族,李成桂为了和大明边防交好,特进献其族长女为燕王侍驾。进入燕王府后,其女甚是乖巧,短短不到半年的功夫就深得燕王和燕王妃的喜爱。只是身为藩王纳妃不能擅自主张,所以朱棣一直没有报于朱元璋知晓。

    却没有想到朱元璋早就通过锦衣卫得知,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先在正好施恩于燕王安抚其心。

    朱棣再次叩谢父皇恩典,并请不奏之罪,朱元璋勉之。

    父子二人一时无话,朱棣想要告退,临去之时嚅嚅问及返回藩地之期,此次奉圣旨带北征军万余护卫高丽使节入朝。先在采石矶驻扎,如果久处京师,必惹人非议。

    其实燕王也十分纳闷,先在四海升平。护卫一支区区属国使节,何必要动用北征之军,还万余之众。想来想去找不到原因,想到自己的北平被诸王环围。从内心真的有些害怕父亲因此找个由头将自己废掉,好为朱允炆铺平道路。

    这个也是他一直谦恭的原因,“韬光养晦”这四个字,正是临来京师时道衍大师的再三嘱托。

    朱元璋听到朱棣问及返期,想了一下,决定还是不瞒燕王,也好让其有个准备。于是从书案上拿出一纸密折让他自己看。

    “蓝玉企图谋反……。”

    一个惊雷响在了朱棣的头顶,顿时觉得周围的空气沉闷了许多,父皇让自己带兵进入京畿之地,是为了借助北征军的余威压制蓝玉在军中的威信?

    蓝玉怎么可能谋反?虽然燕王和蓝玉有些不睦,但毕竟一起南征北战多年,对于蓝玉的为人如何,他是能看出来的。

    在震惊之余,朱棣的心里还是落下了大半,蓝玉和太子亲戚关系,所以一直对自己十分排斥。大哥在世的时候,就曾经传出蓝玉对太子说:“臣观燕王在藩属,举动行止,与皇帝无异。又闻望气者言,燕有天子气,愿殿下先事预防,审慎一二!”太子道:“燕王事我甚恭,决无是事。”蓝玉又说:“臣蒙殿下优待,所以密陈利害,但愿臣言不验,不愿臣言幸中。”

    蓝玉按说是太子一系,现在父皇立允炆为大明储君。怎么蓝玉还会谋反。想起了这些,朱棣的心“砰砰”的剧烈震动起来。

    难道父皇…。

    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他害怕自己会忍不住兴奋的大叫,可惜道衍大师不在身边,不能为自己做出准确的判断。不过对于其中缘由,他越想越是其中深意颇深。

    按捺住内心的狂跳,朱棣小心翼翼的试探问道:“父皇的意思是……。”

    “过罢年再讲吧。”朱元璋淡淡的说道。“今年是皇后十年忌辰,我不想见到血光,那样有违皇后的祥和。”

    提起马皇后,朱元璋总是满脸的怀念。一向冷酷的眼神也略带了丝丝温柔。

    “你好好的歇息几天吧,没有事去东宫看看允炆。他平日和你关系最好,你去了可以帮朕安慰他一下。”

    说出这句话,朱元璋的温柔的神情后面隐藏着一丝落寞,眉宇间竟然流露出点点倦意,看到父皇这样,朱棣知道时该告退的时候了。马上跪下叩头,道:

    “那儿臣告退,还望父皇保重龙体,以大明江山社稷为重。”

    朱元璋挥挥手,待到朱棣退到门边,刚想转身离去的时候。朱元璋突然出声道:“棣儿,眼光要看的远一些。不要计较眼前得失。”

    满怀心事的朱棣听到后骤然一愣,忙又跪下道:“觐听父皇的教诲。”

    不见回应,抬头看见父皇的脸又转到了别的地方。;

 第七章 试探

    “把这阉人给我绑起来!!”

    听到铁铉这样怒,朱允炆不由的心里一愣。但是转眼看到是一脸的冷静,就索性什么也不管了。仔细思量着刚才的过程,不禁为铁铉的机警而叫好。

    不过也为燕王带来那个太监的大意而有所疑心,朱棣按照父皇的安排来看望太孙殿下,经过通报之后,朱允炆亲自出迎。这在文人的眼里已经是降尊纡贵了,不过燕王作为一方藩王、手握重兵,又是皇太孙的叔叔。这一点还可以说的过去。

    但是进入东宫以后,燕王却是有意无意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着,而皇太孙却是跟在后面。倒好似燕王是大明储君一般。也可能是朱棣还没有适应角色的变化吧,因为太子朱标在世的时候,他经常这样领着朱允炆出去游玩。

    这种场景在朱允炆的眼里也没有什么,在他生活的后世。已经早就没有这些繁文缛节,但是落入铁铉、景清和黄子澄等人的眼中,事情就有些不能忍受了。

    太孙殿下是大明储君,也就是以后的大明国君。燕王纵然是他的叔叔,这样做也是对皇太孙的侮辱。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逾越礼制问题,这是燕王再向太孙殿下示威和表示不屑。是谁给了他这个胆子。要是平常人做出这样的举动,估计他们早就令侍卫拉下去了。

    燕王这样做是司马昭之心,是公然向皇权出挑战。

    但是朱允炆早就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现了问题,及时的暗示他们不要乱来,他可是不想因为这些小事引起朱棣的不开心,众所周知,这个未来的明成祖是多么的小心眼和记仇。景清、铁铉和黄子澄三人不是都被他杀了之后再灭九族吗。

    他可不想由于自己的改变历史而导致这些对他忠心耿耿的人提前被朱棣怨恨。但是却是想不到几个人早就心存不满了。一直在留意着燕王他们的一举一动。

    正好燕王带来的一个太监好似和朱棣十分贴心。几乎是走一步跟一步,在无意之间竟然也走在朱允炆的前面,这种错误是明显的。

    在场的人都没有注意到,却被铁铉在那一瞬间找到漏洞。

    一声令下,那个太监马上被按在地上,开始朱棣还不明所以。但是立刻就知道时怎么回事了,也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看向朱允炆。道:

    “你婶婶非常喜欢这个人!”

    他不求情,只是借助燕王妃喜欢这个由头,来暗示朱允炆这是家事,他不想抬到桌面上讲,因为要是较真的话,朱元璋可能会维护自己,但是绝对不会维护一个阉人。

    “怎么回事?”朱允炆装作不悦的问道。

    铁铉站出来,将早就准备好的理由说了一遍,特别强调了这是在东宫,皇太孙才是至尊,说的时候,眼睛扫向朱棣,仿佛在提醒一般。

    燕王的脸色一片铁青,但随即就恢复了正常。看也不看铁铉,低头望着脚尖,只是等着朱允炆的反应。

    “算了,奴婢无状,可毕竟是四叔的属下。”仔细斟酌着用词,朱允炆继续说:“就交与四叔处理吧。”

    朱棣方想开口,铁铉抢道:“太孙殿下,这是在东宫,既然太孙殿下让属下统领诸率,下官就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否则还不如让下官回到太学,以免让殿下为难。”

    “燕王也是一方统帅,知道令行禁止和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这个道理,再说,殿下身为大明储君,要有上位者的威严,此等阉人,如此无礼,下官这样做,更加是为了燕王的尊严。”

    朱棣就是不开口,朱允炆也没有办法。总不能第一次见面就把人家的贴身太监干掉吧,正在犹豫着怎么做决定,听到铁铉如此说,也看向燕王,说了一声:“四叔,你看……?”

    朱棣抬头看了他一眼,道:“就如刚才这位大人所说,这是在东宫,允炆你看着办吧。这等不知死活的杀才,杀了也好。”

    说过,转身就往内殿走去,那个太监一脸铁青,脸上却无惧色,只是冷眼望着燕王的背影,仿佛要杀的不是自己一般。待到朱棣身影消失,才跪下向朱允炆道:“奴婢不知进退,冒犯太孙殿下,请殿下赐罪。”

    脸上不亢不卑,竟然没有求饶的意思。朱允炆经常出入皇宫,自己的东宫也有不少太监,但除了朱元璋身后跟的那个德阳老太监之外,还没有见过如此沉稳的,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

    “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蒙王妃恩典,赐名三保。”

    朱允炆头顿时痛了起来,这个太监总是拿燕王妃说事,也不求饶。从他穿越后到燕王就藩期间,燕王妃来东宫看了他几次,和自己的便宜母亲吕氏交往甚密。看来这个太监是杀不得的。

    朱棣这次的冒犯是有意的?

    朱允炆这样想,突然一个激灵,“三保?马三保?郑和?”

    想到这里,不由脱口问道:“你可姓马?”

    那太监有些意外,有些好奇似地抬头看了朱允炆一下,不过还是很恭敬的回道:“奴婢跟随燕王之前的确姓马。不过……。”

    朱允炆听到这里,当下心里确定面前的太监,就是在他那个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三宝太监”。心里大动。

    要是招揽到此人,何愁以后海运大业不成呢?

    可是又看见铁铉等人的跃跃欲试,也不能不顾他们一番维护之情,当下有些犹豫。此时,已经走进内宫的朱棣不知怎么又出现在身边,冷眼看着这尴尬情景。

    此时却上前一步,喝道:“将这奴婢拖出去,鞭打五十,以儆效尤。”

    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