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明-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境内尽量不留痕迹。朱栋的去向也要有所改变,他要和蓝勤堂一起前往欧巴罗见齐天瑞。
有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就是抚慰齐天瑞以及其部属,表彰其功劳;第二就是要保持着大明对美洲的绝对主导权。趁着欧洲人还没有回过劲来,将这个秘密保持下去;第三就是要开出好望角航线,贯通欧亚两洲的海上交通。完成这次的环球航海……。
朱栋听蓝勤堂说完,不由目瞪口呆,什么生活在圆球之上,什么环球航海,什么海峡,什么好望角……。一切在他的眼里都是那么奇怪,他不知道皇帝为什么懂这么多。但是最让他感叹的是,齐天瑞这小子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一阵风浪竟然让他找到了更大的天地,看蓝勤堂都亲自出动的阵势上,皇上对于齐天瑞的重视远远过了他老子齐泰的分量。听蓝勤堂说了半天,愣是没有齐泰什么事情,皇上好像把澳洲岛都抛在脑后了。怎么能让他不惊叹万分呢?
想到这里,朱栋不由问道:“齐泰那老小子呢?难道不管了吗?他儿子立下这么大的功劳,皇上要是还说人家称王,万一被那班穷书生追着不放,人家儿子回来就不好说了吧,皇上是不是让你去把齐天瑞给……。”
说完,朱栋用手做了一个斩的手势,笑道,尽管他也觉得不可能,不过朱栋毕竟还是出身于皇族,对于臣子的性命看的不重,在他的眼里,齐泰总归要被皇上牺牲掉的,因为关于储君大计,总是要有臣子被牺牲掉,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蓝勤堂摇摇头,好像有些怒其不争的摸样,说道:“你这脑子什么时间能正经起来,你见过皇上乱杀过人吗?”说完,也不等朱栋回答,因为他也不用等朱栋回答,就继续说道:“齐泰不会回大明的,我来的同时,皇上的信使也去了吕宋拦截,命令齐泰就地休整,但是要隐蔽消息,不得透1ou行踪。”
“齐泰不回去,那不是应把请求封王的事往人家头上栽吗?那些人看见齐泰不回去,岂不是更有话说?”
“皇上自有打算,这些咱们就管不了了,估计等咱们回来,皇上已经将储君定下来了,那时候天下大定,你还是你的郢王爷。”蓝勤堂摇着头说到,眼睛往海面上看去,看到茫茫的大海呈现出弧形的海面。心里想到,难道真如皇上所言,人所住的地方并不是天圆地方,而是一个大球?否则,海面怎么会像是弯的呢?
————————————
ps:两天更新了四万多字,以这样为结束告别了2o1o年,希望看虫子书的朋友们,能把保底月票给虫子,因为这本书,估计下个月就要结尾了,谢谢大家,提前祝大家新年愉快,万事如意!!!v
第三百零三章闹剧(一)
第三百零三章闹剧(一)
朱栋的船队是在大屿山岛西北部的东涌停泊的。小说*的~~网收藏~顶*点*书城
大屿山,像一匹奔马横卧海中,马头低伏向西南,马尾高翘指东北,是珠江口南部最大的海岛。岛上多潮汛、草荡,历来是产盐的地方。早在北宋时,就在这一带设了两个官办盐场,一个在称为官富场,一个就在这大屿山的海南场。
而今,盐场早已经废弃。出于记忆中对于香港的好感,朱允炆在登基之后,对这里大肆的进行了开发,已经成为南亚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明有百分之四十的货物都在这里集散,这次,又准备做为御驾出行的首个歇息地点。
此时的大屿山,正在热火朝天忙乎着准备迎接皇上即将到临的庆典。
明年的春天,皇上将会从这里往南洋亲自迎接据大明的功臣,也就是环球航海一圈的齐天瑞一行。什么环球航海一圈,无论是在百官眼里,还是天下万民眼里,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这件事既然值得皇上不远万里前来褒奖,料来肯定是一个天大的功劳。要知道“御驾远行”,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心的事情,说出来只有四个字,但是做起来,却不知道有多么的困难。
这种态度表达的是那么突然,以至于天下人都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而且,如果是单纯的隐退也可以让人接受,最适当的做法就是禅让皇位于太子,然后自己做太上皇,但是朱允炆并没有这样做。
“太子监国,二皇子和三皇子辅之。五年后待朕归来后决议”
这是朱允炆定下的基调,这个决定一时间急煞了一班臣子们,皇上这是怎么了,这不是为大明留下了动乱的根源吗?
因为皇上刚刚年过半百,在朝臣们的眼中正处于春秋鼎盛的年纪,现在突然做出一个隐退的态度。
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大明不能没有皇帝。
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于是,进谏的奏折如同潮水一般涌进了紫禁城中,但是并没有改变皇帝的心思,反而更加坚固了朱允炆的决心。
朱允炆心里也有苦衷啊曾经在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到如今仍然没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自己的路到底在那里?
这句话往深处追究,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作为一个穿越者,比别人多着几百年的历史知识,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朱允炆对于社会发展的走向,应该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但是朱允炆没有这样想,为什么呢?因为他突然找不到借鉴的对象了。
他是穿越者,而且在穿越之前也曾经是一个穿越文的爱好者,看惯了别人设想后的结局,但是轮到自己当家作主时,却在一瞬间茫然了。特别是在登基之后,他彻底的茫然了。
自己所领导的大明王朝,该向哪个方向前进呢?
不可否认,固有的思维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他的想象了,朱允炆在五十大寿之后,认真的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发展经历,发现其中有着很大的侥幸存在。
首先,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他是洪武大帝朱元璋指定的接替人,而又由于自己的历史知识,避免了改变历史的所谓靖难,也就是基本上杜绝了朱棣篡位的可能,不但是这样,而且将朱棣的野心,有效的改变成为自己统一天下的棋子。
在他统治大明的年代,朱棣已经没有任何威胁的存在,不但是这样,朱棣还被自己当做是牧羊人一般的驱赶着游牧民族,将帖木儿的入侵当做契机,趁机扩充自己西北一带的疆土。
东北、朝鲜、日本和琉球,几乎没有伤筋动骨的收入了大明的疆土,朱允炆相信,而且有朱棣控制的蒙古和帖木儿帝国原来的疆土,名誉上也归入了大明的版图。
这种丰功伟绩是天下所公认的,不过在朱允炆看来,他的成果,实际上对于一个穿越者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实际上是,在他有着正统皇室继承人的基础上,一点也不值得自己骄傲。
他像是一个围棋国手一般布置着自己的局势,在其他人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惊讶中,大明的疆土在他手中几乎涵盖了整个亚洲大陆,还有欧洲东部的部分地区。
但是在不断的扩张中,朱允炆突然产生了一种疲惫,而且在缺乏欧洲古代知识的时候,他的先知先觉仅仅凭借锦衣卫外事局的情报,也少了那么几手神来之笔。
特别是当得知齐天瑞竟然提前近百年完成了在另一个时空麦哲伦才完成的环球航海时,朱允炆再也忍受不住徘徊在他心里的荒唐感觉。
虽然是皇帝,恐怕也忍受不住这样游戏人生的感觉,在他脑海深处有过曾经玩游戏的回忆。也曾经用过作弊器、外挂等协助自己获得过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但是在他穿越三十年后,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他利用自己熟悉游戏的便利,一次又一次的作弊,随着他作弊的成功,收获是很大的,如果这个世界真实的存在的话,几百年后,他会被后人和唐宗宋祖、秦皇汉武等大帝并提而论,而且论及了开疆拓土的功绩,他超过了任何一个皇帝。
但是这一切又能代表什么呢?
他所做出的这些成绩,又有多少真正属于自己的呢?恍然间,自己已经五十余岁了,到底为这个中华大地留下点什么?难道自己的穿越就是为了这么玩命似得打下一片片的疆土,然后再等待着自己的子孙们慢慢的将其败坏吗?
朱允炆很明白这一点,自己的穿越,虽然做出了这么多,看似伟大,在私下却是一直遵循着一个固有的历史轨迹在前进。
就好像朱元璋在位时的一切政策,在自己手里几乎荡然无存一样。自己的老去,是不是也是代表着一代穿越者的彻底消失呢,甚至在几百年后,除了人们在翻阅史料时还会记得自己曾经的存在之外。自己还能留下点什么呢?
自己制定的政策还能留下多少,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几千年,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为了继承自己的位置,在那里打破了头以后还要往里面钻的劲头,朱允炆就有些不寒而栗。
不能再这样下去,趁着自己还能控制局势。
于是朱允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试着让大明暂时没有皇帝。这个想法产生之后,他再也抑制不住的实行了起来。
首先借助齐天瑞的环球航行之旅,朱允炆授意全大明的报纸媒体、情报部门大肆的宣传造势,当把这个举世震惊的发现宣传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皇帝做了一个违背祖制的决定,那就是宣召天下,准备封齐泰之子齐天瑞为王。
异姓封王这个决定已经够让人震惊的了,消息传出之后,在吕宋海域停驻的齐泰几乎快要昏厥过去,当时就要以死拒绝,当然不会成功,然后坚决替自己的儿子拒绝封赏。
开什么玩笑,一旦形成众怒,他们齐家上下一族,以后就休想在大明立足了,光是士大夫的口水,王族贵胄的红眼就可以将他们淹没。但是齐泰的拒绝是没有用的,因为皇帝对于齐天瑞的功劳给予了充分肯定。
事情到这里只是刚刚开始,齐泰自从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遂将自己的手中的职权交与了副手掌控,自己前往京师亲自觐见陛下。希望陛下看在齐家满门忠良的份上,放弃这个决定,因为这样做无疑是将齐家上下放在火炉上蒸烤。
作为一个典型士大夫出身的人,坚决不会允许此等事情发生在自己家族之中。
齐泰肯定没有机会感到京师,但是皇帝的这个决定也就此搁浅,因为朱允炆这个决定下达了之后,也承受了全大明乃至皇族上下的质疑,首先在皇事院中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太祖高皇帝祭奠前后,孝陵上下拥挤了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皇族宗亲,在太祖陵前叩拜不已,几天不回,甚至有人要以自杀相威胁。
内阁承受了来自各个阶层的奏折请愿,几乎将内阁内外堆满的白纸,在远处看,就像是下雪一般,更不要说在朝堂之上,皇帝根本不能露面,只要是上朝,那么话题马上就会往异姓封王上面纠缠。
朱允炆不耐其烦,其实他只是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由头,想要提及以后的话题而已,虽然知道天下会有反弹,却没有想到会这么大,据内厂报知,齐泰家族的居住地,已经人满为患。
好一点的是去劝其家族主动提出辞去恩典,而极端的竟然开始攻击齐氏的家族成员,以至于当地官府申请派军队保护。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算是告一段落。朱允炆也不想为了自己的目的,导致了齐家上下牺牲,把功臣闹成天怒人怨。
而且部分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也就没有再坚持下去,遂宣布收回成命,对于齐天瑞的封赏再行商议。为了让功臣得到相应的回报。皇帝诏曰:召回太子、二皇子和三皇子回京商议国事。
看到皇上收回成命,大臣们刚刚将心放进肚子里,但是听到这个消息后,刚刚放下的心马上又提了提来,三位皇子齐聚京师,在十余年来几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到底为什么,恐怕不是为了简简单单的封赏齐天瑞吧?
善于揣摩圣意的大臣们马上想起了前一阵子异姓封王的闹剧,心眼活络点的好像领悟出来一点什么,知道好戏马上就要开演了。
这次皇上要动真格的了,要不发一道圣旨询问一下诸位皇子的意见不就好了,那样也可以给皇子们和幕僚商议的空间,让自己的儿子能交一个令天下满意的答卷,为什么要召集三个皇子会于京师呢?
还不是为了给储君扫清障碍?准备让储君署理部分政事了。只有这个原因才会将皇子全部召集回来,该掌权的掌权,该放弃的放弃。
但是到底皇上属意于那个皇子,由于事先没有一点征兆,所以谁也猜不出来,纵然是这样,仍旧不能让这些心里充满投机的大臣们平静下来。
一传十、十传百。这个消息暗暗的在秦淮河两岸形成了主流。各方面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着准备看准了出手,一般这样的情况,就好像赌坊里面憋了半天的赌客一般,都睁着一双红红的眼睛,准备破釜沉舟了。
朱允炆内心笑着,表面上却不说什么,只是听着内厂报上来的最近情况。身边坐着小维,在那里帮他续上杯中的茶水,一般听内厂汇报时,内宫之中,只会有小维参与,杨蝶此时已经被排除在外了。因为杨蝶的心思,已经被自己儿子占据,朱允炆不想自己的后妃犯错。
相反,小维就好了很多,没有皇子的牵绊,最近几年成了朱允炆暗中的助手,至于后宫干政,朱允炆没有想那么多。
因为后宫干政的危害取决于皇帝的强弱,在自己身上肯定不会出现危险,至于以后,他心里已经有了控制的办法。
“皇上,内厂的消息之中,臣妾翻阅过,还是有不少人咬着齐家不放,看来陛下给齐大人的麻烦真的不小啊。”
朱允炆这时有些诧异地问:“是吗?都说些什么?”
小维说:“倒是没有再说异姓封王的事情,现在他们主要的矛头,全部都指向了齐天瑞欺君罔上的罪责,说齐天瑞不但不该封赏,而且应该治罪,因为天圆地方,是上古的定律,而齐天瑞异想天开,企图妄言欺君……。”
朱允炆淡然一笑,叹道:“怪他就没道理了。刚才我不是说了吗,其责在朕。当初地球之说,始于朕之口,而齐天瑞不过是证实而已,何罪之有,这些人还是醉翁之意,不必理会。”
听了这话,小维笑道:“臣妾也知道,不过其他人不知而已”
朱允炆只觉得有些烦躁,对大臣们机巧的心思的烦躁。但凡能在朝堂之上立足的,无一不是人精一个,自己转变这么快的矛头,还是被他们看出一些端倪了。
'奉献'
第三百零四章 闹剧(二)
如果不知道一件事情的完全结局,那么就不要尽量的去尝试控制他,这是朱允炆前世听一个老律师说的,虽然当初只是稍微的提了那么一句,却成为朱允炆才穿越之后的唯一做事依据。:28k看小说 。28k。
现在大明帝国,虽然控制在自己手里,但是方向在哪里,他却完全不知道,或许在几百年之后,自己会被歌颂成一个类似于唐宗宋祖的皇帝,也或者会被后人毁誉参半的评头论足,这些可能对于几十年前刚刚穿越的他可能会不在乎,几十年的皇帝生涯下来。朱允炆已经将自己深深地融入进了他所创建的大明帝国之中。
大明帝国的疆土有多大?
这个问题恐怕连他自己也快搞不清楚,几乎包括了整个亚洲,如果算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