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喜怒都在脸上挂着,丝毫没有作为君王的心胸,所以朱元璋一直让他陪伴在自己身边,希望这个孙儿能够学会自己些许手段,能够继续替朱家守护江山。

    在之前朱标没有亡故的时候,他也常常要朱允炆为自己读取奏章,也问过类似的问题,但只是得到“一切听凭皇祖父安排”之类的话,现在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也算难能可贵了。

    孙儿有了进步使他感到欣慰,但孙儿却是一直托词为梦遇父王朱标,说是不想当皇帝。却不料他愈是这样说,在朱元璋心里却是愈诡异。

    朱允炆却苦于再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托词,只能坚持到底。其实他早就不堪这样的生活,每天在东宫和皇宫御书房两线之间徘徊,要么是回到东宫面对自己那个没有主见却又整天以泪洗面的母亲。要么就是战战兢兢面对那个已经老迈但是又喜怒无常的爷爷。

    他也不是无事可做,但做的都是触目惊心。在朱元璋的吩咐下,他开始帮助阅读奏折,甚至可以帮助批阅一些无关大局的奏章。

    从那天开始,一个来自现代法制社会的灵魂,在附身之前又是专研法律的大学生,却每天接触的都是一言而决生死的封建制度,已经是和他所学的相违背。

    最初伴驾御书房,就遇见周德兴之子周骥被揭同宫女乱搞关系,以“帷德不修”罪名,父子连坐诛死。在没有什么证据的情况下,不用审问,也不用调查。就是朱元璋轻描淡写的一个朱批,就葬送了几条人命,上百人被配岭南喂大象。虽然周德兴战功卓绝,虽然周德兴是朱元璋从小的玩伴。但因为牵涉到后宫的事情,谁敢多讲话。更不要说和天子论个高低了。每当看见朱元璋手中的毛笔伸向混合了朱砂的砚台。朱允炆的心就会剧烈的跳动,因为他知道又会有人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朱允炆只能保持沉默,心里忐忑着看着朱元璋拿起那本他最担心的密折,是锦衣卫呈上的,里面的内容是:靖宁侯叶昇牵连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

    没有迟疑,朱元璋甚至没有再去看后面的详细内容,直接就用朱笔圈了上去。又是数条人命就要消失。

    “不要……。”

    “没有证据,单凭锦衣卫的一面之词就定罪,恐怕有些不妥。”

    “要给叶将军一个解释的机会……。”

    朱允炆仿佛又回到了现代的法庭,而自正在为当事人辩护。几个月平静而又无味的生活使朱允炆忘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千古暴君。此时才想起来。望着朱元璋有些迷茫的眼睛,心里不由一惊。

    愕然抬起头,好似不相信有人敢这样对他说话一样。饶有兴趣的看着平日儒雅随和的孙儿,朱元璋实在觉得没有理由允炆会变得这么急切,不过一个大臣的有罪无罪,该杀或者不该杀就在他的一念之间,不过他倒想听听孙儿要说出什么道理。

    这时朱允炆在一时冲动之下,冷静后才明白自己在和谁说话,看着那张拉长的马脸,心里感到些许不妙,这不是六百年后的法制社会。这是一个生杀勿论集权的世界。

    心里不由无状的呻吟,几个月都过来了,何苦这样把自己摆在一个风头浪尖上呢?当下话锋一转,忙走到御案前跪下。道:“皇祖父,允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吧……。”

    “上次听皇祖父说,世人都说帝王无情,滥杀无辜。如果这次再无缘由杀靖宁侯,我想皇祖父的盛誉会被小人污蔑。所以我恳请皇祖父能法外开恩。或者给世人一个说法?”

    “允炆,叶昇可是谋反,有什么法外开恩?你不要多言了。”在朱元璋的眼里,只要涉及谋反,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看见孙儿为了一介反臣辩解。心里不由泛起一丝厌烦。难道这个孙儿真的不能明白朕的心意吗?朕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你以后的顺利吗?

    耐着性子,朱元璋中原按下心里那份怒火,孙儿的不识好歹已经让这个年迈的老人没有耐心。咬着牙说:“当初我叫人在厅中放了一枝带有很多刺的荆条,让你父亲捡起来。他不敢去拣。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谁不知道,朱允炆腹诽道。这个故事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看见孙儿没有回答,朱元璋笑道:“我当初令标儿拾荆条,他却惧荆条有刺,恐刺伤自己的手。如果朕把刺除去,那么再去拿不就没事了吗?我今天所以要杀这些人,就是除刺,你难道还不明白我的意思吗?”

    尽管是已经知道答案,但是朱允炆还是要起身行礼,赞叹圣上英明,心里转瞬一想,却是计上心来。;

 第四章 救叶昇一命

    “如皇祖父所言,世人皆说朝廷擅杀,但却不知道杀的都是一些无知狂妄或者贪墨之徒,以至于造成今日的误解。为什么世人会如此说法,为什么皇祖父为了天下人,却是遭人误解。皇上可能是不在乎身外名利,可是作为孙儿,却不能不为皇上证明,让天下万民都知道皇祖父的苦心。”

    几句话说下来,朱元璋的脸上已经是变了几遍,年迈的他已经不在乎许多后果,但是孙儿的这一番言论却是可能打动了他的心扉,千古一帝谁不想做?又有谁甘心落个桀纣之君的名誉。

    “朕一心为天下黎民百姓,但是天下人却认为朕嗜杀功臣,只看见朕杀的那么多功臣元勋,却没有看见朕杀的那么多贪官污吏,为什么,朕难道真的错了?难道他们没有看到那些所谓的功臣贪赃枉法,没有看到那些所谓的功臣鱼肉百姓吗?”

    心里这样想着,但是脸上却未表露,只是淡淡的问道:“允炆你想说什么?”

    看见朱元璋的脸色渐渐平静,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有了一些效果。朱允炆的心里踏实了很多。也是暗自鄙夷朱元璋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心理。

    当下把他在现代所学的法律程序削皮去筋、挑拣一些不会触及逆鳞的说了一些。比如说公审、辩护、取证和陪审团等等。反正也不管朱元璋听懂听不懂。主要的就是吸引其的注意力,他知道,叶昇的案子并不重要,已经是十几年前的案子了。朱元璋只是抱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心理来看待这个事情。不过也算是一种信号,一种新一轮清洗功臣的信号。他在逼迫像是蓝玉等其他武将做出反应。

    在几个月的御书房伴驾中,他已经不止一次的看出朱元璋毫不掩饰的杀意,剑锋所指就是在胡惟庸案和郭桓案中的漏网之鱼。他要让人人自危,他要让大家都畏惧,他要把武将们逼上绝路。那么这些人为了自保也许就会露出破绽。

    反正他要杀人,他要杀在自己驾崩后,一切能威胁到朱家大明江山的人。不过是寻找一个理由而已。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朱元璋在心里还是十分珍惜自己的名誉,而朱允炆就是利用这一点,挑拣了一个朱元璋并没有十分放在心上的人下手。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现在他的目的达到了。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听完了孙儿所讲,心里不由暗自叹息孙儿的妇人之仁,哪有谋反案还要公开审理的呢?那不是自曝家丑吗?反贼还可以请人辩护,还要锦衣卫找出具体证据让反贼辩驳。谋反乃是逆天大罪,落到谁头上都是抄家灭族。谁会承认?陪审团也不就是三堂会审?但是陪审团认为没有罪,大理寺不得强行通过有罪的决议,那还审什么?朕的官员每天都有国家大事要忙碌,天天陪审?那他们倒是愿意,可是朕的俸禄不是白了吗?

    摇着头,正想把其中利害慢慢的说出来,顺便驳回孙儿的要求。但是转眼看到允炆那充满期望的眼神。一向强硬的心忽然又软了下来。允炆长的可真像标儿啊,都是挺直的鼻梁,如剑的双眉,似水的眼睛,还有厚厚的嘴唇、白皙的皮肤,朱元璋仿佛又看见小时的朱标。

    标儿这么大的时候,朕还在南征北伐,一年难得见几回,每当遇见,标儿就会为自己捶打酸痛的腰身,会默默为自己整理好地图和文书。会无声的站在自己的身后,然后用一种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

    朱元璋的眼神有些迷离起来,好像又看见是朱标站在自己的面前,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却变成:“一个臣子,要饶就饶了,那还用那么麻烦,允炆,既然你有意要维护叶昇,那朕就给你这个人情,你去传旨吧,也让他们叶家知道是谁救了他们,以后必会对你忠心不二。”

    要是换成别人,就算是以前的太子在侧,要是和朱允炆一般的说法,那必定是一顿臭骂,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对于这个孙儿有着特别的好感,也许是“隔代亲”的缘故,也许是太子刚刚病逝,朱元璋念及骨肉亲情。

    而叶昇,功劳在大明开国元勋中可能连末席也坐不上。因为是当初张士诚部降将的缘故,所以在官场上也没有什么人脉。不属于任何派系,也不属于任何门阀。所以朱元璋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播下种子,想收获个西瓜,但是却得到一粒葡萄,令他有些感到安慰的是,集权也有集权的好处,在朱允炆亲自传旨下,叶昇一案没有经过再次审理就落下帷幕。叶昇保爵去职,暂时留于京师。未得皇上御旨,不得擅离。

    一向手下从不留情的皇上,竟然为了太孙而赦免了叶昇,这给太子早逝。许多正在观望的大臣们一个信号,也为许多清流名臣坚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坚定了信心,东宫门前,一下子热闹起来。

    经过多重推荐,两个士子直接找上门来,景清,陕西真宁人,戴德彝,奉化人。两个人皆是洪武二十三年落第的士子。在京师国子监中求学等待下次的秋闱。

    二人年轻气盛,都认为叶昇获救之事,乃是朝廷仁政的预兆,听到东宫招纳伴读之人,便慕名而来,请求侍奉于东宫书案。

    作为已经知道二人是谁的朱允炆已经将其二人要到身边,作为侍读之人,将他们打上太孙殿下的烙痕,对于他们的欣赏已经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

    因为,后世中建文帝失踪后,这两个都是殉节之臣,简直可以说是建文帝的死士,现在朱允炆初回大明,怎么不求贤若渴呢。;

 第五章 正式册封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借助叶昇案朱允炆所积累的人望。朱元璋正式下诏,皇太孙朱允炆为大明储君,以黄子澄、齐泰、为东宫侍读。景清和戴德彝为伴读。重建东宫制,诏命皇太孙断刑狱之事,锦衣卫南镇抚司听命于皇太孙。

    锦衣卫主要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管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朱元璋让皇太孙主理锦衣卫南镇抚司的用意十分暧昧,但又似乎十分明显,作为皇家爪牙的锦衣卫始终要掌握大明皇帝的手中,那么让锦衣卫下一步听从皇太孙的旨意就势在必得,而北镇抚司掌握皇帝钦定的案件,现在的皇帝还有利用的价值,所以暂时不能交与皇太孙,而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如果是别人主理也没有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清水差事。但若是皇太孙亲自主理,那么意义就不一般了。等于说锦衣卫内部的事务他皆可插手,看着谁不顺眼就可以以军纪、法纪来约束对方,是让人都有些心惊胆颤的。

    其中最为不安的不是别人,就是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蒋瓛。本来在锦衣卫中一手遮天的他,突然被放个凤子龙孙在身边,还真的不好受,特别这个凤子龙孙还是以后的大明皇帝。怎么能不让他如坐针毡呢?

    皇上天马行空的安排实在让他难以揣测,但是蒋瓛却被皇太孙雷厉风行的作风吓了一跳。为了方便北镇抚司专心诏狱之事,很多事务现在名誉上都归南镇抚司监管。除了缇骑和探听局之外,别的基本都是南镇抚司在主理着,乍一看皇太孙只是主理南镇抚司,但是锦衣卫却是大半在朱允炆的掌握之中。

    也不知道皇太孙是没有将他放在眼里,还是不知道官场规则。接到圣旨,皇太孙却是连他也不通知,就召集南镇抚司所有官员开了一个会,其中还叫上了主管南镇抚司的同知和佥事,就偏偏没有他这个锦衣卫的第一号人物,等他赶去请罪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

    朱允炆封官许愿完毕,众人皆大欢喜。当然,不熟悉情况的他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却是令众人热血沸腾,怎么说皇太孙也是未来的皇帝,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有太祖皇帝在位的一天,恐怕他们很难过蒋瓛等人,但是如果刻意讨好未来的皇帝,未尝也不是一种投资。

    何况皇太孙并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劲头,众人皆保留了原来的官职,只是军匠局的头目多了一个副手,叫戴德彝。

    看到往日属下扫向自己的眼神,已经和以前的敬畏惧怕不同,蒋瓛心里也十分的郁闷。可是对方是皇太孙,他又能怎么办,心里暗恨着这些见风使舵的家伙,衡量着以后该怎么整治他们。嘴里却是接二连三的向朱允炆请罪。

    知道蒋瓛的人品和下场,但是现在初来乍到还不能盛气凌人,于是朱允炆忙谦和的说:“这些奴婢,忘了提醒我凡事要支会蒋指挥使的。还望指挥使恕罪一二。”

    而蒋瓛只能像是个受气的小媳妇,一味的说道:“不敢,一切单凭皇太孙殿下处置。”一边心里暗自不爽。

    朱允炆却是没有蒋瓛想的那么复杂的心思,接到诏书后,之所以迫不及待的去接管南镇抚司,那是因为他想了解一下自己手里到底有多少力量。

    可能是故意的逢迎,也可能是出于对蒋瓛的不满,一些有心的下属,在朱允炆不明白,而他们又没有接到通知指挥使的命令下,刻意的忽略了通知蒋瓛,趁机也摆了这个日渐骄横的指挥使一道。

    李瑞栋就是其中最为最高兴的一个,看着昔日威风凛凛的指挥使怏怏而去,他对于自己今后的前程又增添了几分信心。看到太孙殿下对于锦衣卫的兴趣很大,于是不耐其烦的介绍着南镇抚司的详细情况。

    锦衣卫全名为“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太祖所创头戴凤翅盔的锦衣卫大汉将军设之“御用拱卫司”。

    洪武元年时改制之“仪鸾司”,洪武二年时改制成“大内亲军都督府”。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二十五年来,锦衣卫经过多次磨合,建制终于稳定下来,其中主要职能部门分为南、北镇抚司两个部门。

    北镇抚司的主要职责就是主管各地藩王及官员秘密监视、肃反肃贪,独立侦讯、逮捕、判决、诏狱以及反间谍事项。

    而经过多年整合,其余杂事基本上被南镇抚司承揽下来,最惹人注意的有三个部门,就是军纪司、侍卫司和军匠局。掌管着皇宫大内的禁卫之责,锦衣卫内部的刑罚和军械开等等。之所以没有北镇抚司惹人注意,那就是他的职责所在只是在京城范围之内,基本从不公开露面。所以常人眼中的锦衣卫,只是北镇抚司那令人谈虎色变的缇骑和无孔不入的探听局。

    把锦衣卫内部的分工了解清楚之后,允炆不由苦笑起来,朱元璋到底想做什么呢?让自己主理南镇抚司,不过是当一个锦衣卫的后勤部长而已。先,侍卫司掌管大内守护任务,肯定是不会听从自己的指挥。军纪司,说白了也就是一个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