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明-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爷爷,你对那个什么太孙也太容忍了吧,你没有听到从开始他就对你不敬吗?好像一直为难咱们似的。”
没有理会孙女的问话,无暇老和尚恢复了张定边大将军的冷静,反问道:“小维,你觉得这个皇太孙怎么样?”
“狂妄自大、盛气凌人、自以为是……。”一口气说出那么多,那个小维居然有些还是意犹未尽。
“呵呵……。”无暇轻轻的笑了起来,说:“还没有见你那么生气,不过也证明了他很冷静,我阅人无数,还没有见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那么成熟。”
狐疑的看着爷爷,小维有些不敢相信,爷爷很少夸人,至少他那些叔叔伯伯没有少被爷爷训斥,现在看着爷爷这般说法,于是小心的问道:“爷爷,你不会是真的想……?”
点点头,无暇老和尚没有容小维说完,就截了话题,问道:“小维,如果爷爷要你嫁给他,你愿意吗?”
小维在脸红中惊惶失措,不可思议的看着爷爷。
ps:投票推荐收藏一下吧,您的支持就是虫子的动力!!!!!!!!
第三十章 江南行(五)
“西湖窈窕三十里,柳丝含烟拂湖水。”
苏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岳王庙,全长约六里左右,像彩虹横贯西湖中。堤上建有六座雄奇高耸的石栏杆虹形拱桥,人行其上,如步凌虚,移步换影。桥名曰: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这些桥名,据说是苏东坡自己命名的。
朱允炆随纷至沓来的游人,来到西湖苏堤。轻足漫步,举目环顾,晴空朗朗,青山巍巍,西湖丽丽,苏堤绵绵。朱允炆突然在心里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在“映波”石栏杆拱桥上,望着西湖远处的淡淡青烟,想:这就是我在大学时朝思暮想要来的地方吗?
附近的景点已经被封锁起来,卫士们都三三两两的散开在他的周围游弋,不能进入这边的游客和居民都知道吴王有了贵客来到杭州,却是不知是谁。只因为杭州附近的确不是很太平,说不清是海盗还是海商的人经常穿梭于杭州府的地界,因为位置的缘故,杭州成了那些走私者的最大销赃地点和采购处。
这些方明谦早就从过沿岸诸卫知道的清清楚楚,甚至知道一些官府中人也参与其中,所以更加不敢掉于轻心了。
防卫措施布置的妥妥当当,却是有点出了些意外,就是张定边祖孙两个也跟着来到了杭州,平白为铁铉和方明谦增加了一份担心。
傅友德却是一点也不担心,在他的熏陶下,朱允炆也仿佛像个没事的人一样,见到无暇老和尚照常的打招呼,照常的和那个小尼姑说笑。不过此时他已经知道,小尼姑并没有出家,而且知道了她叫小维,不过有一点奇怪的是,小维一直坚持自己姓王,而不是姓张,不过对于从后世穿越回去的朱允炆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已经到了杭州七天了,按照原定计划,方明谦从沿海诸卫回来,他们就要赶回苏州,因为在苏州的刘三吾、黄子澄等人,已经派人用快马来杭州催促了几次,再不回去,估计刘三吾就要撑住那老骨头过来杭州死谏了。
吴王朱允熥倒是无所谓,反正他是在懵懵懂懂的过着生活,但是朱元璋所指派的吴王长史王景,却是文风满天下的名士,和刘三吾等人交好,且为人较为古板,所以接到苏州方面的请求后,一直在劝谏皇太孙回苏州署理政务。
不胜其烦,朱允炆决定次日返回苏州,但是在今日,却要将张定边的事情了结一下。
身后的脚步声传来,却好像只有一个人。朱允炆心里暗自奇怪,自己明明遣人请的是祖孙二人,转过身来,现小维在慢慢的靠近。
此时的小维已经卸去了一身出家人的装扮,满头的青丝随着西湖微风飘摇着,身上着的是傅友德让吴王府准备的暗绿色的织金翔凤短衫,和翠绿色的百褶长裙。配上小维此时恬静的神情,朱允炆差点没有认出面前的这位正是前几天刁蛮的小尼姑。
小维此时的心情显得有些慌乱,走路的时候一个劲的看着自己的脚尖。到了拱桥之上,才现自己已经站在了朱允炆的身侧,后退了一步,又差点没有崴了自己的小脚。脸色一片绯红。
“你爷爷呢?”朱允炆奇怪的问道。
“他走了……,”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小维的眼神又投向远方,说起爷爷,脸上透着迷茫和无助。又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无奈。
“嗯~~?”朱允炆有些诧异,从前几天的表现中,张定边对这个孙女是极为爱护,怎么会突然不告而别呢?
“有什么当紧事吗?走的那么匆忙?”朱允炆问道。“他去那里了,要不要我派人送你去找他?”
没有回答朱允炆的问话,小维的眼角开始湿润了起来,她心里充满了委屈,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的爷爷,自从那次问过他愿不愿意嫁个皇太孙后,就好像要打定主意将她送出去一样,特别是今天一早,把自己留在杭州,不辞而别。
看着小维那受气的模样,朱允炆想了半天也没有好意思问出口,没有想到张定边会抛给他这么一个这种结局,到底是为什么,估计小维知道一些,不过这些都要留待以后慢慢的开了,现在也不是寻根问底的时候。
“爷爷说,让我嫁给你,虽然有点失你们皇家的颜面,但是他总不会让你失望的。”小维突然说了一句,转身就走,留下朱允炆吓了一跳,愣愣的站在那里。
八月,江南的梅雨逐渐远去,西湖岸边的蝉鸣不住的撕裂着本来已经燥热无比的心情,没有想到会这么迎来自己穿越后的第一次亲事,成功与否不可判定,但是十六岁身躯内装着的那颗二十三岁的心却剧烈跳动起来。
脚步再次传来,开始朱允炆还以为是小维返回,不知道是怕自己无措还是怕小维难堪,他头也没有回,问道:“又回来了?”
身后却传来诧异的反问:“殿下,微臣刚刚回来,有事情启奏。”
是铁铉,朱允炆对于自己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怎么现在自己表现的和个雏一样的。竟然开始手忙脚乱、心神不属了。以后还怎么当皇帝,怎么三宫六院?
“什么事?明天的行程安排妥当了吗?”为了掩饰自己的慌乱,朱允炆随意的问道。
“关于行程一向是颖国公负责的?”铁铉诧异的看着太孙殿下,但也不好纠缠这个问题,于是继续自己的话题说:“殿下,那无暇老和尚今晨走了!”
“嗯,你说。”朱允炆不动神色,示意铁铉说下去。
“微臣按照殿下的吩咐,一直遣人跟随其后,谁知竟然现还有一拨人跟着他,据亲卫判断,应该是锦衣卫的人。因为为的正是在苏州殿下见过的锦衣卫副千户周兴。”
听到这个情况,朱允炆对于张定边的离开心里多少有个定义,但是锦衣卫的消息也太灵通了些吧。自己和张定边也不过见面七八天的功夫,锦衣卫那边已经开始展开调查,难道自己亲卫中也有锦衣卫的人?
脸色一凝,抬头看向铁铉,入目的也是同样的凝重,点点头,继续问铁铉说:“然后呢?”
“东宫亲卫和锦衣卫的跟踪全部失败,无暇和尚出了南门后就不知所踪,我们一路跟踪锦衣卫到葛岭,显然对方也是一无所获。而且……。”
话说到这里,铁铉有些小心的看着皇太孙,而朱允炆则有些不耐的示意他继续说下去,铁铉小心的选择着措辞,道:“据亲卫汇报,最近吴王府附近,显然有不明来意的人出没,显然也是锦衣卫的人。”
在手里把玩了半天的一块石子被狠狠的抛入水中,朱允炆没有说话,眼中却露出了一线杀机。;
第三十一章 遇刺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静静的坐在轿内,掀开轿子上的窗帘,看着这个他曾经十分想来,来了之后又匆匆而走的杭州城,正如诗中所说的那样,除了吴王朱允熥那临走时依依不舍的牵手不放,朱允炆这次杭州之行算是告于段落。
这次的归程,预想的就是由杭州至德清,然后在去湖州,由大钱湖口入太湖和水军会合。因为松江水患虽然严重,但在十几万大军的眼里,还是不算什么的。分包各段的水军已经6续回转。整肃水军之事也迫在眉睫。
大钱湖口,在湖州府东北三十八里处弁山北麓。站在弁山上,可以看见太湖中包山、莫厘山的大概,傅友德已经遣人去水军大营中调遣太孙殿下的座船和护卫船只,余下等待的时间,怎么能不去弁山上游玩一番呢。
弁山在湖州于太湖之间,大约距离湖州二十里左右,以“二山势如冠弁”得名,相传是当年项羽避难过的地方。上面仍然有项王庙供游人膜拜。项羽殁后,在湖州一带被尊为“苍弁山神”,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湖州人对项羽的感情。
从弁山的云峰顶下来,朱允炆突然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觉自己对于旅游的热爱远远出自己的预期,后世上大学时家境不好,没有去过什么地方,而大学毕业后,刚刚参加工作就被一棒子敲到了明朝。所以他知道的景色,大部分是在网上浏览的图片,因此也咽过许多口水。
在南京时还不觉的,自从到了江南之后,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不可抑制的泛滥起来。也不是是受到诸多清宫戏的影响,还是自己从内心就有种渴望当驴客的愿望,每到一个地方总想去游览一番。
弁山多奇石,即点缀园林的太湖石。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所以落得个满目窟窿,但处在山腰的项王庙却是保存的十分完整,项王走马埒、饮马池、系马石等等都保留的相当完整。可见项羽在湖州一带的威望了。
与其遥望的法华寺更是香火鼎盛,朱允炆一路上兴趣怡然,而一直跟随在他身后的小维渐渐的也有了些许笑容。
法华寺,又名“白雀寺”。可僧尼共侍,僧在前,尼在后,真身殿只归比丘尼供养。是江南一大古刹。平时是香火不断。大家都认为,白雀是观音菩萨的出家处,普陀是观音菩萨的得道处。凡崇信观世音菩萨的人,就不能不到白雀和普陀两处来朝山进香。
不知不觉已到了炽阳渐渐西去,小维竟然走着走着,和朱允炆并肩而游了。毕竟是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爷爷狠心的将其拉下后,很自然、而又不自觉的傍在年龄和她差不多的朱允炆身边。
时而谈论着路旁的花花草草,时而指着远处的山峦相互比较着自己和爷爷见识过的各处风景。行至山脚,慢慢的路边的小贩多了起来,大家都想趁着香客疲惫的身体多赚一些家用,各种水果时蔬、湖州特产摆在路旁供香客们选购。
正是饥渴的朱允炆吩咐身边的亲卫前去购买一些,和小维说笑间,突然感觉到小维脸上的笑容在渐渐凝固,顺着其的眼光看去,香客和小贩在讨价还价着,相互争论不休。难道是张定边派人来联系小维了?
还没有等朱允炆反应过来,小维急拉着他的手,往亲卫从中奔去。莫名其妙,小维在搞什么?本能的抗拒使他想要抽出自己的手,但小维明显是练过武艺的,一时间竟然挣脱不掉。
方才他二人站立之处迅补充上两个亲卫,数道亮光瞬间闪起,两个亲卫的头颅已经飞向天空。
“有刺客!!”吆喝声此起彼伏,江南太平十数年,没有想到在水军大营不远处,竟然有人想刺杀大明储君!!!
两个亲卫的头颅旋转着飞起、落下。向四周喷洒着无数血珠,溅射在朱允炆的身上,他心里慌乱成一团,只得任由小维扯着衣袖拖着前行,亲卫们早已经反应过来。各自拔出自己的兵刃合身扑上。
小维和朱允炆奔去的地点,此时也是闪过数道刀光,是那几个卖菱角的小贩。几名亲卫惨叫着倒在地上,眼看二人就成了羊入虎口之势,倒地的亲卫拼着命想要抱住对方的双腿,意图阻碍其的动作,为皇太孙脱离危险争取一些时间。
可是那来得及,对方明显是受过良好训练的武士,双眼锁定目标的同时,也甩开了脚下的障碍。嗷嗷叫着向朱允炆他们二人扑来。
“是倭寇……。”朱允炆此时居然判断出对方的身份,那一嘴的“巴嘎”暴露了对方的身份。逃是逃不掉了。朱允炆很有勇气的将小维藏在身后,可是没料到小维手腕一抖,就把他带了一个踉跄。揉身迎了上去。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几个倭寇直扑而来的时候,刚才正在和小贩们讨价还价的主仆中,有个老管家模样的人,从怀里拿出一把匕,顺势就扎在一个倭寇的后背中,然后再踢飞一个,小维那边压力大减。
而趁这个机会,朱允炆被十数个亲卫们围成一团,慢慢的退到旁边一个小山包上,注视着场内的情景,方明谦护在他的左右,而傅友德亲自带领一哨卫士,追杀着刺客。
刺客大约有二十人左右,皆化妆成小贩和香客混迹于人群之中,在大家都感到劳累时下手,差点没有一举功成。
“是谁想杀自己?”朱允炆心里出疑问。
方明谦走到他面前,悄声说道:“殿下,情况有点不对,这……这拨刺客好像不是冲着你来的。”
顺着方明谦所指的方向,朱允炆凝神望去,只见剩下的十余名刺客早就舍了攻击亲卫,只是留几个人阻挡住傅友德他们的攻势,却把目标对准了正在苦苦厮杀的小维。要不是有那个老管家在帮助小维抵挡,恐怕早就被刺客得手了。
尽管是这样,那老管家手拿匕,还要兼顾自己的主人。小维赤手空拳,情况已经岌岌可危。散乱的头不知被谁的血黏在了脸上,打斗中,还不时看向自己这边,眼神中却是充满了绝望……。
朱允炆心里一痛,想起了刚才小维不顾一切的护着自己,没有丝毫犹豫,向方明谦下令道:
“救人……。;
第三十二章 杀无赦
暗杀是指刺客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在瞬间制造混乱以达到刺杀其主要目标的行为,但持续的战斗非其所长。这些从日本来的浪人更是如此。
方明谦带领着十余名亲卫加入战斗,战斗马上就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虽然还有几人仗着兵器的优势在那里抵抗,已经是强弩之末。却还是悍不畏死,嗷嗷叫着试图完成自己的任务,有傅友德和方明谦两个沙场老将再此,就算是困兽犹斗也翻不出多少浪花了。
小维已经退出了战斗,那个老管家也将匕收入怀中,站在主人的身侧注视着场内的情景。他的主人显然是个未成年的年轻人,此刻已经是脸色煞白,十指紧紧掐住自己的手臂,显得十分紧张。
朱允炆对这两主仆十分有好感,在不知情且事不关己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拔刀相助,遂有了收为己用的想法。遂命铁铉亲自请他们过来,顺便保护小维的安全。
对于还在负隅顽抗的倭寇,朱允炆则连留活口的**也没有,关于鬼子们的顽固他在后世的电影中深有体会,在铁铉去护卫小维的同时,他也下达了一个自以为很冷血的命令:“杀无赦。”
从表面上看,这些倭寇是冲着小维来的,那么张定边的不辞而别意味着什么,难道他感觉不到危险的存在?锦衣卫号称无孔不入,而铁铉也是警告过自己说东宫一行被锦衣卫监视,那为什么却没有预警。他们在这起刺杀行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