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明-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高炽毕竟是燕王世子,长年在京师居住为质。造就了没有太多政治上的野心及**。更加造就了其在北平的人望不足,起兵之初,众人还能看在燕王的面子上听从命令。但是一旦每人手底下有了兵将之后,形式就有些微妙了。
道衍毕竟是凭借得宠于朱橡而的到的人望。袁棋本来就没有什么官职在身。金忠共是军务就已忙碌不堪。不过他还代表着迁移来北平的江南富户的利益,不能获得完全的信任。袁容、李让作为朱林的女婿。手中几乎毫无实际权限。
剩下的大将诸如朱能、张玉、丘福等人,都在急切中往自己手中拉着兵马,壮大自己的势力,甚至隐隐约约间,竟然有派系的出现。不能否定他们对于燕王朱林的忠心,但燕王毕竟不在北平,现在壮大自己才是最迫切的。
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就是在朱高炽的愁闷,在道衍的有心无力中。北平接到来自怀来宋忠和余慎军中的消息,不由使每个人心中都打起了小算盘。
先前宋忠将燕王府三卫精锐收为己用后,便将其中一众汉军打散,分布于各军之内,其目的就是怕他们合起来造反。但对于燕王府三卫中比例不小的蒙古族的士兵,宋忠就没有办法了。蒙古人性格暴虐,又与汉人语言不通,风俗迥异,且相互间还存着隔阂。
不敢强行拆散他们,唯恐因此生了祸端。何况在他看来,教子素来反复无常,不知礼仪,只要自己好吃好喝将这帮人供着,他们便不可能再效忠北平,于是也便由着这帮人聚在一起。正是这一时疏忽,给了这些蒙古人可乘之机。
火真是标准的蒙古人,且他久在燕王护卫军中供职,原来隶属于被调到京师的观童。而观童不在北平之后,火真的威望也是与日俱增更严重的是蒙古人一般只认那个击败自己的人,崇尚实力,本来就有些不服宋忠,当知道北平起兵靖难后,他们可不管是造反还是靖难,心里就开始想回归旧部了。于是火真就派人偷偷潜入北平报信。说是燕王府护卫愿意从新依附北平。
这可是一块肥肉,燕王府护卫的战斗力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而且如果要是有火真、吴帖木儿等人做内应,大败怀来的宋忠的话,加上接收降卒,那对北平的军力将会有着很大的提高。
而且火真派来的人还间接开始打探他们在北平的家属状况,原来宋忠为了防止原来的燕王府护卫变心,便说说北平恨诸护卫将士反叛,已将他们在北平城内的家属屠戮一空。这一点当道衍、金忠等人听到后,更是觉得是个绝好的机会。
大家都争相请命带兵前往怀来擒拿宋忠,因为无论是谁,有了怀来的军力之后,便可以在北平挺起了腰杆,最后还是在燕王府内商议下,以张玉为正,李让为副,两人一起攻打怀来,主要原因是张玉和火真有旧。而李让作为燕王的女婿,对于蒙古人来说,更有说服力一些。
大军即日出,张玉、李让带领北平一万二千余众到达居庸关,在居庸关休整一日,第二天一大早。张玉就率领兵卒,以自己的儿子张辅为先锋杀向怀来。宋忠探知北平兵至,虽然得到朝廷的指示是严守待命。但是敌人已经杀到门口,也没有办法,早早将三万大军拉出城外,准备决战。
张玉按照道衍的吩咐,令原北平将士的家人打着旧日的旗帜为前锋。众将士们远远地看到旧日的旗帜,一边与他们的父老兄弟们互报平安,一边到戈奔入燕军阵营。
宋忠弄巧成拙,没有想到由于火真等蒙古人的告密,自己挑拨离间的谎言那么快就被揭穿,刚刚摆好阵势,就被倒戈的原燕王府护卫军冲散。加上火真、吴帖木儿等蒙古人的临敌变阵,高声呐喊着冲入宋忠的中军之内。遂大败,慌忙向城中撤退。
手下将校被俘获的有一百多人,都拒绝投降,全被燕军杀掉。这次怀来之战,燕军大获全胜,斩数千级,缴获战马八千余匹,这大大激励了燕军的士气,同时也壮大了燕军的实力。
也幸亏宋忠开始有些私心,想着让原来的燕王府护卫军和前来攻打的北平军队自相小阵。达到消耗其根本的目的。所以后军撤退比较及时山联凶未能尾随进城,宋忠逃进城中后,就加强防御,按照既定的朝廷指令,绝不出战,不过怀来已经变成了一座孤城。
怀来被困后,附近诸州县失去了屏障。开平、龙门、上谷、云中的守将大多是燕王的老部下,在得到北平大败宋忠,围困怀来的消息后。纷纷投降。张玉知道不攻占怀来。终究会是心腹之患,因为怀来距离居庸关太近了,旦夕可至。对于居庸关的威胁不于是接着下令。收拢降兵,加上抽调开平、龙门、上谷、云中的将士攻击过三万人。强攻怀来。
接连三天,张玉怒气腾腾地站立在阵前大声指挥着部下,对怀来进行猛烈之攻击。调集开平、龙门、上谷、云中诸地的床弩轰然地射出火箭,把城墙的一部分击破。数百座巨弩出鸣响,向城里投以豪雨般之弓箭。除此之外,还同时挖掘地道打算从地下入侵,并且在城墙外侧堆积土山,想从土堆上跳入城里。
然而,这几种不论是正攻法还是突袭法,全都被宋忠、余镇给一
化解掉。怀来城内从城墙上施放火箭将巨弩烧毁,在地道灌水将北平军卒溺毙,对于借着土堆涌上的北平军卒则投以箭林石雨。
宋忠乃是锦衣卫出身,对于打仗还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是怀来城内有一个余填,他原本就是北平的一个指挥使。平日于张玉等人同僚,当然对其的战术了然于胸,从容应对,虽然强弱易主,但是一攻一守,张玉一时也拿怀来城没有办法。
张玉大军的伤亡极为惨重,终于耐不住性子地拿出了起兵时的靖难搬文。希望能够打动宋忠相应靖难。并说宋忠原本是先皇的心腹,先皇有意将皇位传给燕王,但是建文帝从中作梗,并且对像是宋忠一样的先皇老臣不恭不敬,登基后立即将其调往边塞就是一个证明等等。
“我宋忠忠于大明。
皇上乃是大明的皇上,此城既为大明所有,没有皇帝的谕旨,就算是燕王亲自前来,我也绝不可能遵从。”
宋忠在城墙上如此回答道。张玉一时气结,没有想到险峻的居庸关已经攻占,反而是一个无险可守的怀来城阻挡住了自己的脚步。
但事情已经没有了转圈的余地。不攻占下怀来,那么北平大军只能退守到居庸关之内,开平、龙门、上谷、云中诸地随时都有丧失的可能。那么自己这次前来攻打宋忠。除了收服部分降卒之外,丝毫没有对北平的威胁起到减轻的目的。如此这样下去,开平、龙门、上谷、云中诸地的降将对于北平的信心就会打个折扣,没有了这些人,怎么应对今后可能的山西、山西等地可能回来的朝廷军队呢?
但劝服招降已经被拒绝,原来引为奇兵的原燕王府护卫军和蒙古军卒也过早的暴露,除了强攻一途之外。别无办法了。难道真的要把好不容易聚拢的降卒全部消耗在怀来城下吗?如果是那样,就算是攻占了怀来城又如何呢?
不过张玉稍感欣慰的是,到现在为止,在怀来身后的大同、太原等等地方,诸王依旧没有动静,显然是在观察着双方交战的状况,因此,对于怀来,张玉更加是志在必得了。
张玉,字世美,河南省开封人。蒙元时期为枢密知院。洪武十八年降明,后从大军出塞,至捕鱼儿海,以功授济南卫副千户,为朱妹手下第一大将,累官至燕王府左护卫指挥,勇冠三军,身先士卒。靖难之役兵起,任北平都指挥金事。攻克蓟州、遵化。
本来以张玉的作战经验比之宋忠等人丰富了数倍,但是宋忠死守怀来不出,加上准备充沛,粮草充足,张玉以数万军马攻打怀来竟然不果。所以难能可贵的有些侥幸的想起了朝廷至今没有派兵增援,能想到这一步,对于他来说已经不错了。而在北平的道衍、金忠等人,却是想到的更多更多。
就在燕王军中,一直对于燕王军队实力深信的道衍等人,此时突然也有了一种不祥之兆,北平靖难动了。而且十分成功,他们几乎是毫无抵抗的占领了北平全境,而且有效的牵制了辽王、宁王属地的兵力。更加是因为剿灭偻寇获得了北平、辽东沿海百姓的拥护和称赞,一切都是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展,可是北平城为什么又有一种被孤立起来的感觉呢?
就在张玉进退两难,道衍他们正在思索的时候,突然从海上传来消息。朝廷的水耸在方明谦的带领下,已经进入了渤海湾内,不知道为了什么,驻跸在旅顺附近,竟然没有往山海关或者塘沽而来,到底是怎么
事?
比:虫子在坚持不懈的码字。;/dd》
第一百八十章 真正的水师
品每湾的雾早只经散了,方明谦沐着春天柔和的阳米,个漆价棚朝四周看了看,但见缓缓翻着白浪的碧海,无边无际,碧海之上,星罗棋布地飘浮着一个个,玉盘似的苍绿色的小山包,显示出了复杂险要的地势。
在回头看看属于自己指挥的船队,一种感叹浮上了心头。
其实方明谦所率领的水师在船只数目上远远比不上郭英做海运总兵时的水师规模,真正的主力战船只有八艘,这是在皇上指示下建造的第一批海上战船,也就是这八艘战船,让方明谦感慨万千。
八艘战船,皇上给御赐名字:绝地号、翻羽号、奔霄号、影号、逾辉号、光号、胜雾号、挟翼号。
取意自《拾遗记》:“穆王驻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虽然海中的战船以路上马匹中的八骏为名,显得有些文不对题。但是方明谦却是觉得十分贴切,因为这八艘战船无愧于海中八骏的称呼。
方明谦可以说是在水上出生、水中长大,自幼随父亲和叔叔方国珍一起抗击蒙元的统治,基本上是在船上生活,而他们方家的水军也是天下闻名,而朱元璋也就是得到了方国珍的旧部的支持,才能在鄱阳湖上大败陈友谅,奠定了大明的根基。
就这样,以他的见识,对于这匪夷所思的八艘战船,也是惊讶不已,因为他知道,可能皇上的这个决定,会改变今后水战方法,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这八艘战船是按照皇上的旨意,一般大所有的配置也基本一样。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皆为三层楼船,装单层炮甲板,按方明谦要求改进的远射程舰炮三十六门,分别装在两舷。
每艘战船正规编制四百一十九人,其中五人操一炮,计炮手一百八十人。二百人的水军加上一百人的水手,船长一人可有十人的亲卫加上五人的传令兵,副船长三人。而水军则是随时准备登6或者接弦而战中使用。水手则是操船时使用。
八艘战船,分别准备了三种操船办法,风帆、水车和船桨。在方明谦的印象里,在此之前,战船一般都是由车船组成,水车和船桨并用。
船桨通用。车船由于有两个,缺点,一是船身重、不能在浅水航行,二是不能入海。所以局限性很大。而航行申主要用帆的那是经商用的海船,因为帆船的操作太过于繁琐和依赖水手技术,更何况大明的水战大多是在内湖和江河中进行,所以就算是有帆船,也是单桅横帆,利用其吃水较浅,起到一个行军中加的作用。
现在大明将三种操船方法相结合,水车、船桨作为辅助,为加时用,而利用船帆作为主要动力。作为大明开始往海中展的第一步。
而战斗中主要用桨,作战武器主要是冷兵器和撞角。作战方式主要是所谓跳帮靠近敌船蹬上敌船以制服敌人和撞击用撞角把敌船撞翻或撞毁。实行所谓接近战斗,故人称之为“水上6战”
先皇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的时候,开创了火器进入水战的先例。针对其巨舰尾连接,不利进退,将己方舰船分为二十队,每队都配备大小火炮、火统、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神机箭和弓弩,下令各队接近敌舰时。先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敌舰时再用短兵器进行格斗。
虽然那时方明谦还年轻,但是已经将水战的硝烟牢牢的记在心里,没有想到皇上继承先皇的思想,更加是将其挥的淋漓尽致,就拿火炮之说吧,原来的也曾经将火炮搬到船上使用,但是射的都是铁丸、错丸等实心炮弹,碍于射程和准确度,所以利用率并不高。甚至还没有投石机投掷链球来缠绕对方船只的风帆作用大,所以一直没有获得重视,船上的火炮也就是为了攻击岸上固定目标所用,在6军天下第一的大明,好像没有太大的价值。
但是由焦氏兄弟设计了开花弹之后,那就不一样了。焦氏兄弟为焦石和焦磊,其父乃是原来献出“迅雷锁,的焦玉,继承了焦玉对火器的热爱,皇上在潜邸时就开始亥意的培养两人,后来失踪过一段时间后回来,就开始制作这种开花弹,利用火药射出能爆炸的弹丸,只要命中敌船或者是目标,那就是一个大窟窿。
只要敌人没有同样的火炮。就算是有再多的船只围拢过来,那也可以从容的一炮一艘的慢慢将其消灭。更何况。船上的水军手里还有焦氏兄弟研制的三眼火兢呢?
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方明谦以前见过的三眼火饺,原来大明缴获蒙元的三眼火镝,他见过,是一个十分笨重的物事,统身由三个统管平行铸合成“品”字形,大多有加强箍,尾部为一尾鉴,安装木柄。每个,锐管各有一个药室和忧一二火后可连射或齐射,常用干骑兵,射毕后可以镜头仆驰
想想那个,射完以后,可以做狼牙棒砸人的三眼火统,方明谦怎么样也难和现在的三眼火统联系在一起,听皇上的话意,这算是枪了。
但是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枪”由三只钢管组成,长约四尺,其中钢管约二尺多点,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锤炼办法,这种钢十分坚硬,铸出的解管每根内径只有一指左右,听说丝毫不畏火药爆炸尾端正上方有一狭长细孔,供引火之用。
引火孔右侧稍前方开了一条长三寸左右的添弹槽,供弹丸填入。每粒弹丸上有一根火绳,将弹丸放入,可将火绳顺着细孔抽出,待到射时点燃,引燃弹丸里面的火药,子弹射出。
所谓的弹丸,是装填好筛选均匀的火药颗粒卷入了专用的易燃硝纸中,头部则囊上钢珠弹丸,这样便于士卒们携带和装填子弹。
钢制枪管细长,木质枪身宽厚。射时用肩头顶住了枪柄,点燃火绳,在一百五十步之内可以洞穿木靶。连续射三枪后,装填弹丸,听焦石说,今后会改进到不用点燃火绳,直接就可以射子弹,威力更大,不过就这些已经让方明谦感到匪夷所思了。对于这种所谓的枪爱不释手,在北上渤海的途中,他不知道把玩和射了多少,除了肩头有些痛,和射几次后就要擦拭枪管的弊病,方明谦已经认为是十分完美了。
远有火炮,近有三眼火镜,方明谦又熟悉水战,他真的想不出在海上还有谁是自己的对手,一时间得意起来。
当然,水师中绝对不会只有八骏战船,按照皇上的构思,八骏战船作为主力战船使用,每艘战船属下还配备有十二艘护卫舰,长约十丈左右。每艘护卫舰载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