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硬汉兵王-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1935年10月6日,在成都的一次讲演中又指出:“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各方面,实在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民族复兴最好的根据地。”

    而在四川,当时最重要的城市首选重庆。

    因为重庆为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与西南各省联系密切,且有四川天险为屏障,有西南、西北两大国际交通线为依托。

    1937年11月15日,作为当时国家最高决策机关的国防最高会议常务会议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重庆,军事委员会迁移地点,由委员长决定;其他各机关或迁重庆,或随军委会设办事处,或设于长沙以南之地点。”

    1937年11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各机关除其最高长官留南京主持工作外,其余均自第二天起,离南京转武汉赴重庆;

    11月17日,当时作为国家元首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国民政府直属的文官、主计、参军三处的部分人员,乘“永丰舰”启碇西上,从而揭开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序幕。

    1937年11月18日,蒋委员长以国防最高会议议长的身份,在南京主持召开国防最高会议并于会上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明确告知与会者:“现在中央已经决议,将国民政府迁移到重庆了。”

    11月20日,林森一行抵达汉口,以国民政府主席的身份发表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

    11月26日,林森一行抵达重庆,受到四川、重庆地方政府及重庆市民的热烈欢迎;之后,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正式办公;后来,国民党中央党部也正式在重庆上清寺“范庄”举行西迁重庆后的第一次执监联席会议并开始在重庆办公。

    华胜利听着白君萍的报告,并结合自己对于这一段历史的了解,他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对于长久地抗战,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华胜利对着白君萍道:“现在的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这件事,不要在我们抗日义勇军独立旅南征军中宣扬,即使是对魏大虎,也不要先告诉他。否则,我军心将大乱”cc290720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51章 南京战役

    (全本小说网,。)

    第650章南京战役

    华胜利对着白君萍道:“现在的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这件事,不要在我们抗日义勇军独立旅南征军中宣扬,即使是对魏大虎,也不要先告诉他。否则,我军心将大乱”

    白君萍很会意地点了点头,对着华胜利道:“我明白。”

    华胜利对着白君萍小声地道:“现在国民政府的重要军政机关主动地撤出了南京,准备将重庆作为陪都,这虽然对持久战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南京地区将遭殃了,当城破之日,日本鬼子且能放过国民政府的国都呢”

    事实也像华胜利分析的一样,现在日军在中国的正面战场上,可以说是是节节胜利,中国守军虽然不怕牺牲奋力抵抗着日军的进攻,但是当时的两事水平摆在了那里,敌强我弱无法改变。

    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面对日本方面在上海的不断挑衅,深感位于上海的日本驻军是对于整个东南沿海省份的巨大威胁,为了确保民国政府重要的财税来源和工业基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让中日战争获得国际间的注目,并希望借由国际压力逼迫日本停止华北的进攻。

    8月11日,中华民事委员会下令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和第八十八师投入上海,向上海的日本租界发动进攻,随后因作战不利逐渐自各地加运部队至上海

    随后,因战局僵持,中日双方均调集大量军队投入这一战场。

    国民政府前后共计投入70万部队,日本方面亦前后增援30万兵员左右。

    日方从战局僵持到后期登陆杭州湾取得战场主动权,最终取得淞沪会战全面优势。

    中队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

    国民革命军在面临前后夹攻因此下令全线撤退,10月末决定迁都,11月,仍留南京的军事委员会也移至武汉。

    至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向华中方面军下达“临命600号统制线”,规定华中方面军的作战区域为苏州、嘉兴连结之线以东,只扫荡上海附近之敌,不准进取南京。

    11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

    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

    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作用,但是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松井石根在未报请日本统帅部批准的情况下,下令日军兵分三路进犯南京。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

    第二天,日本参谋本部据松井石根的要求,下达大陆令第八号:“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其后,日军占领镇江、句容、溧水,突破南京外围及复廓防御阵地,直逼南京城垣。

    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

    南京保卫战开始,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部队司令长官,指挥8。1万抵抗作战。

    12月4日,在句容以东40里的地方,在江南灰色阴沉的冬日中,日军便衣侦察队与前哨部队发生了短暂的交火,南京作战外围战从此开始了。

    12月5日,日军的各个小部队开始从间隙穿插与第66军发生交战,在几处阵地上甚至出现全部打光的壮烈场景。

    12月7日,日军兵临城下,松井石根司令官从空中投函唐生智劝降。唐生智不予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

    日军三路进攻势如破竹,南京外围战略要地相继失陷。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

    12月9日,日军进抵南京城下,并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国守军的最后通牒,进行劝降。

    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对松井的最后通牒不予理睬,并于当日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回答。企图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

    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日军见中队拒绝投降,遂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况非常激烈。

    特别是城东南方面,因复廓阵地已基本丧失,日军直接进攻城垣,所以形势尤为严峻。

    卫戍司令部急令第83军的第156师增援光华门、通济门城垣的守备,并于城内各要点赶筑准备巷战的预备工事,同时将第66军由大水关、燕子矶调入城内,部署于中山门及玄武门内构筑工事,准备巷战

    另外,以刚刚由镇江撤入南京城内的第103师及第112师,由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指挥,负责中山门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阵地的守备。

    当夜,第156师选派小分队坠城而下,将潜伏城门洞中的少数日军全部歼灭。

    雨花台方面,日军2个师团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协同攻击,将第88师右翼第一线阵地全部摧毁。残部退守第二线阵地。

    当晚,日军第18师团占领了芜湖。

    12月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队阵地。

    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区,教导总队坚决抗击。激战终日,日军毫无进展,惟其右翼部队攻占了第2军团防守的杨坊山、银孔山阵地,进至尧化门附近。

    日本“上海派遣军”为使其第16师团进攻容易及适时切断守军的东退道路,又从正在镇江等船渡江的第13师团中调山田支队。

    第13师团兵步第103旅团长山田指挥的步兵3个大队、山炮兵1个大队,从第16师团右翼加入战斗,向乌龙山、幕府山炮台进攻。日军第10军的第114师团及第6师团主力继续攻击雨花台cc290720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52章 国都沦陷

    (全本小说网,。)

    第651章国都沦陷

    1937年12月11日,中华民国革命军的第88师的第二线阵地又被日军摧毁,守军被迫据守核心阵地。

    日军第114师团右翼部队开始攻击中华门,城门被炮火击毁。

    少数日军一度突入城内,但被第88师据守城垣的部队歼灭。

    日军第6师团左翼部队之一部,沿长江东岸北进,在上新河击退宪兵教导2团的1个营,占领了水西门外的棉花堤阵地。

    日军国崎支队在当涂北慈湖附近渡过长江,沿西岸北进,向浦口运动。

    占领芜湖的日军第18师团,因转用于杭州方面,不再参加进攻南京的作战。

    12月12日,从拂晓开始,日军飞机大炮密集向各城门集中轰炸,城墙四周房屋倒塌,城墙洞开。战至中午12点,雨花台被日军占领,紫金山第二峰沦陷,中华门和中山门被日军突破。

    成千成百的中国士兵在没有长官指挥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身躯阻挡敌人,拼死向大举进攻而来的日军进行还击。

    南京保卫战期间,在武汉大本营中的蒋委员长,对南京的战况也极为关注,每日均有询问及指示的电报,当蒋发现撤至南京部队的战斗力及士气已远不如淞沪作战时,南京外围主阵地带,仅防守两三天即告失守,而复廓阵地立足未稳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敌突破、迫逼城垣时深感形势严峻

    蒋委员长当得知当涂附近已有日军渡江时,更感局势危急。

    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围歼,于11日中午就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

    顾祝同要唐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

    唐生智由于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责任难负,因而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方能撤离。

    当晚,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唐生智于当夜与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研究后,决定于14日夜开始撤退。

    遂于12日凌晨2时许,召集参谋人员制订撤退计划及命令。

    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队的抵抗就此瓦解。

    是日,日军第六师团先头部队长谷川部队在南京中华门外准备总攻击的一刻。

    日军5个师团对南京复廓阵地及城垣发动猛攻。

    中午前后,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下,日军攻破中华门,防守此处的第88师遂即撤走,南京失陷已成定局。

    当时,大批逃难居民与溃退的散兵拥挤在街道上,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

    南京守军已开始呈动摇态势。唐生智等决定改在当夜撤退。

    12月12日17时,卫戍司令部召集南京守军中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

    唐生智出示命守军相继撤退的电令,即由参谋长周斓分发了参谋处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围计划。

    本来,南京司令唐生智在战前为了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并没有控制船只。

    现在,唐生智突然在12月12日下令阵前撤退,其仓促间制订的撤退计划,毫无可行性,并且根本就没有安排撤退船只,并且在撤退安排上带有很大的随机性,甚至也没有人通知担任督战任务的第36师。

    结果,第36师为了阻止各部队撤退,双方还发生了交火。

    马嘶人喊,人员嘈杂,伤兵勉强拄着棍子也跟在后面。

    码头上的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就是没有船。

    幸亏第74军司令俞济时,找路子紧急征调了1艘小火轮,1次能装300多人,经过12日一夜的忙活,拉走了第74军的5000多人,第88师第264旅的辎重营在下关控制着一批木船把第88师抢运出去2000多人,教导总队突围4000人,第36师突围三千多人

    中华民国革命军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中,大多数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退,而是在散会后立即部署部队撤退。

    有的作战单位,在接到命令前就已经撤走了。如卫戍司令部第2军团负责固守乌龙山要塞,以掩护其他部队撤退和突围,应最后撤退,但徐源泉于12日下午即率其第41师和第48师从周家沙和黄泥荡码头,乘坐其预先控制于该处的民船最早渡至江北,经安徽去江西整顿。

    乌龙山要塞部队在徐源泉部撤走后,也于当晚毁炮撤去江北。

    有的将领只向所属部队打撤退电话,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就脱离部队,先行到达下关,随同卫戍司令部及第36师乘渡船先到江北。如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等根本未回指挥所

    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富贵山地下室指挥所后,告知幕僚撤退任务,即留参谋长邱清泉处理文件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

    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以奉命去下关与第36师联系为由,电话通知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独自先去下关。

    由于南京城中,中国守军的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

    如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上曾英勇地抗击日军多次冲击,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的人群踩死。有的将领,如第83军第156师师长李江见城门无法挤过,就从门东侧用绑腿布悬吊下城出走。

    下关情况更为混乱,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各自争先抢渡。

    由于船少人多,有的船因超载而沉没。

    大部官兵无船可乘,纷纷拆取门板等物制造木筏渡江,其中有些人因水势汹涌、不善驾驭而丧生。因乌龙山要塞守军撤走,原停泊于草鞋峡、三台洞燕子矶南的4艘“文天祥号”鱼雷快艇中队,也于12日夜驰去大通,12月13日拂晓,日军山田支队未经战斗即占领了乌龙山

    日海军舰艇通过封锁线到达下关江面,日军第16师团一部亦乘舟艇进至八卦洲附近江面。

    大量正在渡江的中队官兵,被日海军及第16师团的火力和舰艇的冲撞所杀伤。

    宪兵代司令萧山令指挥未渡宪兵,辗转冲杀,终以弹尽援绝,力竭阵亡,以自己的义举,实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

    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与此同时,日军各师已分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原在镇江的天谷支队已渡过长江,正向扬州前进中;国崎支队已至江浦,正向浦口前进中。已渡至江北的中队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12月14日,南京保卫战基本结束,国民政府的国都南京沦陷了cc290720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53章 日军兽行

    (全本小说网,。)

    第652章日军兽行

    华胜利通过随军的特派员兼报务员白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