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四娘家-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是诱人,就连尝遍各色美食的赵四娘也被吸引住了目光。
原来这种烤年糕正是赵四娘记忆中的美食之一。记得小时候,每年到了腊月外公家都会蒸年糕。等新蒸的年糕放在水缸里“养”上一两天后,赵四娘就会缠着外公,让他切几片下来给自个儿烤年糕吃。外公素来对她有求必应,唯有这年糕却不肯给她多吃,说是小孩子吃多了积食,每次最多就肯给她烤上薄薄的两片,害她永远感觉没吃够。等到她长大了,可以自己动手烤了,外公家却不再蒸年糕了,用来烤年糕的灶台也不见了,这道美食就只能封存在记忆深处了。
如今赵三郎歪打正着,把她惦记了许久的美味送到了嘴边,身为吃货的她哪里还能忍得住?下意识地伸手接过,一边吹气一边大嚼了起来。吃完一片还不够,又把炭炉上正烤着的另外两片给拿了过来。
“四娘,这种吃法是小源子告诉我的,怎么样?好吃吧!”赵三郎见赵四娘吞下了甜蜜的诱饵,便迫不及待地说起他的目的来:“可小源子他们至今还借宿在百味堂里,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了,却连个自个儿的窝都没有,好生可怜。四娘,看在他们这么懂事儿的份上,你就再借我些钱吧!好歹得帮他们把房子给盖好了不是?”
果然!赵四娘就知道,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下来,赵三郎这么献殷勤肯定是另有所图的。
赵四娘没理会自家大哥,很淡定地吃完了口中的美食,然后掏出手帕抹了抹嘴,接着又站起来拍了拍散落在衣服上的年糕渣滓。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赵四娘要在吃干抹净后抬腿就走时,她又坐了下来,没好气地说道:“我给你那二十两银子可不是让你盖房子去的,主要是用来做本钱的好伐?当然,考虑到这些孩子无家可归,是有必要给他们安排住宿。那就去租个小院子好了,要是觉得租房子麻烦,直接领他们去住现成的客栈也行啊!据我所知,五两银子就够他们在客栈的大通铺里住上个一年半载了。虽说大通铺肯定不如家里舒服,可比起他们原来住的那破窑绝对要强上百倍。他们怎么就不能住了,怎么就非要盖房子住呢?还为什么一定要盖成青砖瓦房呢?”
倒不是赵四娘忽然变得热心了起来,主动出手相助,而是她明白要是不帮赵三郎把难题解决,如今脸皮够厚的他就能一直缠着她不放。反正跑不掉,那就尽快解决了吧!
不过她同意帮忙解决问题,并不代表她就愿意做冤大头。那些不该出的钱,她还是一文都不想往外掏。涉及到钱,首先就得把赵三郎挖的那个“无底洞”给堵上。
话说自打赵四娘把那些孩子扔给了赵三郎后,就再也没主动过问过。可赵四娘嫌麻烦不去过问,不代表她就不知道赵三郎在怎么整。事实上,赵三郎折腾出的动静太大,她想不知道都不行。
原来赵三郎把孩子们从破窑里带出来后,就下定决心要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拿到赵四娘给他的二十两银子后,他先不去想做啥生意,而是寻思起该如何盖房子来了。
要在幽州盖房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地基、材料和人工,哪一样的花费都是静海的双倍不止。赵三郎打听了一番后,这才发现手上的那些银子在卖完地基后就差不多了,而且那地基还不是在多好的地段,都是位于城北。
既然花钱也只能买到城北的地基,那索性把钱留下,直接蹭一块百味堂附近的地皮回来好了。因为百味堂所在的山头其地契上的名字写的是赵永忠,所以赵三郎知会了他爹一声后,就直接叫来泥瓦匠开工了。
由赵三郎设计监制的屋子,其结构类似于四合院。正门两侧各有两间倒座房,进了正门直接就是院子,正对着三间正房。正房的两侧是东西耳房,院子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两间厢房。
尽管赵三郎早已意识到手上资金不足,在设计房屋时已经尽量俭省,只捣鼓出一进来。可到了实际建设的时候,还停留在静海物价体系里的他没有意识到做预算的必要性,做什么都是凭着感觉来,觉得什么好就用什么,难免做出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来。打个比方来说吧,明明钱袋子捉襟见肘,他还是要求用最好的青砖来盖房子。结果就是,房子才盖到一半儿呢,赵四娘给的二十两银子就花光了,这下连买砖的钱都没有了。
也亏了赵三郎有对无条件支持他的爹娘。在得知赵三郎钱不够用,赵四娘又不肯支援后,他们忙搬出了自个儿的小金库,往赵三郎那“无底洞”里投。只是,赵家生意的最大分红得等到年底,平时他俩虽然也能拿到月钱和部分分红,却极为有限。加上赵永忠还有一些私心,没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到最后,两个人只凑出了五十两来。
拿着那五十两银子,赵三郎好不容易把砖头买齐了,勉强把墙体给建好了。可等到要上瓦的时候,他捏着瘪瘪的钱袋傻了眼——怎么办?就这三瓜两子,完全不够买像样的瓦片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九十八章 多读点书
(全本小说网,。)
爹娘的家底已经被自个儿掏空了,弟弟手上的钱更是早就被自个儿全借了过来,如今就只能向二姐和妹妹这两个“大财主”伸手了。
之前在妹妹那儿碰了一鼻子灰,要不这回换二姐吧?二姐呀……算了,出借百味堂恐怕已经是她的极限了,找她借钱?那就不是碰灰,是碰壁了,一不小心还会撞得头破血流的那种!找她还不如找妹妹呢!
由于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赵四娘的诘责,赵三郎并没有慌了手脚,而是赔笑道:“我是想着老宅那么大,连上地基也不过花了百来两银子。现如今要盖的房子不需要出地基钱,再缩到老宅的一半大小,手上的银钱应该就够了。万没想到在幽都钱竟然这么不经花!总之,盖房子这事儿确实是我没想周全,都是我的不是。只是,这房子盖都盖了,就差个屋顶了,不把它盖完该有多可惜呀!就这么放着不管,那才是真正地浪费呢!”
自打和那些糙汉子为伍后,赵三郎就越来越奸猾了。即便让他去私塾多读点书,好好接受书本的熏陶,却还是没能把他给掰正过来。
唉,以前的他多老实啊!从不说一句谎话。现如今呢?满嘴跑火车!
老赵家一半大小?呵呵,真当别人都是瞎子呢!就他那规模的房子,不管是在幽都还是在静海,光凭二十两银子,都是不可能办下来的!他再怎么年幼无知不经事,也不可能连这么基本的常识都不清楚。哼!很显然,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仅用二十两盖房子,必是打定主意要再朝家里伸手呢!毕竟,家里怎么也不可能眼看着那房子烂尾而不管。
这都算计到家里来了,真够能的啊,他!
不行!决不能够按照他的意思把那房子给顺顺当当地盖好了!要真依着他,他尝到了甜头,还不得变本加厉地来算计自家人啊!
不得不说,赵四娘的脑洞开得够大,转瞬的工夫就把热血少年想成了问题少年,将阴谋论演绎得淋漓尽致。
“大哥说的是,都到最后收尾的时候了,就这么放着不管是挺可惜的。既然如此,咱就赶紧把屋顶盖好吧!”赵四娘一边说,一边从荷包里倒出几块碎银子来。
据赵三郎目测,那几块碎银子加起来不到三两,用来买瓦还差上一大截,不禁有些失望。
不过少是少了些,总比没有的好。剩下的,他再想办法凑齐吧!
赵三郎暗自安慰了自个儿一番后,便想上前接过那几块碎银子。然而,让他吐血的是,自家小妹原来不是要把所有的碎银子都给他,只是从中挑了一块最小的递给了她。不仅如此,还很善解人意地吩咐他尽管敞开着用,多了也不必还给她了,就拿去买肉给孩子们补身子好了。
一块比拇指指甲还小的银子静静地躺在了赵三郎的手心,要不是大家亲眼所见,肯定会以为赵四娘给的不是银子,而是金子。不对!就算是金子,又是要去买瓦,又是要去买肉,怕是也不够花的呀!
尽管赵三娘对赵三郎老是从家里拿钱去盖房子一事有些反感,之前一直保持沉默。可这会儿看到赵四娘只给了几钱银子,却拿出甩了百两银票的气势来,嘴角也忍不住抽搐了起来,公道的说了一句:“四娘,就这么点儿银子,怕是不够呀!”
“这还不够吗?”赵四娘很惊讶地问道。
赵三郎,赵永忠,姜氏以及赵四郎,四个脑袋齐齐点头。
“四娘,拿这银子去买瓦,估计买回来的瓦就只够铺两间耳房的屋顶。”赵三郎面露难色道。
赵三郎总算知道,自家小妹看上去挺好说话,但要从她手上扒拉银子,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如今她这么信心十足地拿出一块碎银子来打发他,事先肯定想好了说辞堵他的嘴,他再纠缠下去也不可能讨要到更多。只是,“金主”在前,他还是想要试一试。
“这怎么可能?这块银子足足有七钱重,让我去买,少说能买两千块瓦片了。你那屋子不是只有老赵家一半大小吗?两千块瓦片,应该够了。”赵四娘道。
两千块瓦片啊!按照赵三郎所说的规模,确实是够了,不,是绰绰有余。这样算来,还真能剩下钱来买肉吃。
众人总算明白了赵四娘的算计,只是……
赵永忠奇道:“四娘,你说的那瓦片得去哪儿买呀?”
老天!他活了快三十年了,还真没听说过哪儿有卖一文钱三块的瓦片。这价钱,就比土疙瘩贵一点儿呀!
“唐记呀!”赵四娘答道。
“唐记不是倒了吗?”赵永忠诧异道。
“倒是倒了,可他家仓库里还有大堆大堆的瓦片没有处理掉,正好可以让咱拉回来用。其实,三块给他一文钱还是多给了呢,这价钱还能再往下压一压。”赵四娘道。
赵三郎期期艾艾道:“那些个瓦片应该……或许,嗯,可能不太好吧?”
唐记出品,肯定好不了啊!可倒闭了大半年了还没处理掉,一文钱就给三块的瓦片,那该是烂到什么程度呀?赵三郎有理由相信,那些或许不是瓦片,而是瓦砾。
“瑕疵嘛,肯定是有一些的。可瓦片又不是花瓶,要那么讲究做什么?能用就行!”赵四娘不以为然道。
“要不,咱还是别买唐记的瓦了吧?卖砖给我的那家窑场,他家也卖瓦,咱还是去哪儿买吧!”赵三郎奓着胆子道。
“去那家?你手上的银子够买他家几块瓦?你是打算只给两间耳房盖屋顶吗?”赵四娘斜睨了他一眼。
赵三郎吞吞吐吐道:“这个、这个,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就是还要向我伸手要钱的意思咯?
“唐记的瓦你嫌差不要,别家的瓦你又买不起。说吧,你到底想怎么样?”赵四娘当然不会给赵三郎机会说了,紧接下去道:“那索性就不要用瓦,直接用稻草得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九十九章 高山景行
(全本小说网,。)
“这怎么行!”赵三郎惊道。
“怎么就不行?谁规定屋顶就一定要用瓦片来盖的?你最近不是老往百味堂跑吗?那你想想看,一路上看过去,那一带有几家屋顶上是铺着瓦片的?清一色都是盖着草顶好不好!你不是手头紧吗?那就入乡随俗吧!花几个钱换几垛稻草回来,拿它把屋顶盖上不就成了!”赵四娘道。
“四娘,人家草顶配着的要么是草屋,要么是泥屋,咱家屋子可是用青砖盖成的呀!配个草顶,这也太不搭了吧!”赵三郎道。
“不搭?怎么就不搭了?老宅隔壁住着的赵二伯他家不也是砖墙配草顶吗?人家不也住了好些年了,怎么就没听赵二伯说不搭呢?”赵四娘反驳道。
赵永芳是没抱怨过他家的草顶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赵乔氏会说呀!
从小到大,赵三郎曾多次听赵乔氏嘲笑赵永芳家贫,盖了个不伦不类的房子。
其实,赵永芳家境还算不错,只是当年盖房子的时候,遇到了些难事儿,只得把已经买回来的瓦片退了回去,换了钱回来应急。后来手头宽裕了,有能力再买一批瓦片回来,但当时房顶已经盖好了,他实在不想再折腾了,就一直沿用着那个草顶。却不想,成了赵乔氏口中的笑料。
赵三郎心里很清楚,赵乔氏的嘲笑很没来由,就不该听她瞎叨叨。可这种话听了近十年,耳濡目染之下,他下意识地认为砖房配草顶是顶可笑的搭配。
好吧,经赵四娘这么一点,赵三郎意识到他那所谓的不搭,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草顶的话,不抗风呀!也不知怎么回事儿,百味堂一带的风竟然不比临江的姜家滩那儿小,附近有好些草房的屋顶承受不住强风被吹坏了,甚至还有个别屋顶整个儿都被刮跑了。”就算可以勉强接受草顶的外观,但其稳固性实在欠佳,赵三郎还是不想要它。
这一回,赵三郎倒没有夸大其词。在呼啸的寒风中,确实是有很多草房被吹得七零八落。
说起来,人们搭建草屋的历史已经有了几千年,诗经里就有相关记载。其中有一篇名为《七月》的诗歌里说到:“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白天割茅草,晚上搓草绳,赶着盖屋顶……这里的茅草是用来铺设草房的屋顶,而草绳则是用来编织绳网罩在草房的屋顶上。很显然,绳网的使用是为了固定草房的屋顶,以防屋顶被大风吹走。
别看这种盖屋顶的方法极为普遍,不光是在国内,甚至连国外也有运用,如韩国的河回村,就展示着用这种方法搭建的草房。其实这种方法很拙劣,风吹雨打不到半年用以固定的草绳就会烂掉,屋顶随时会有被风吹走的危险。因此,只住得起草房的贫民,每年都要修理屋顶,极为麻烦。然而,这种拙劣的方法延续了几千年,似乎一直没能得到改进,至少到了唐代还是如此。杜甫诗中所说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就是明证。
尽管这儿的历史不同于赵四娘前世所熟知的历史,但盖屋顶的方法却很相似。所以,赵三郎才会反对盖草顶。
“不抗风?那也要看是哪种草顶了!”赵四娘自信道:“我教你一个法子:从屋檐开始铺稻草,铺的时候要注意,草根那头必须全部朝下,像鱼鳞一样聚集向上铺,尾部要用石灰按住。如此铺到屋脊后,全部抹上石灰。若是条件许可,就全部或上半部分盖上瓦片。当然这些瓦片好坏不论,能盖上就行。用这种法子盖出来的屋顶不仅好看,还不漏水。大风来了,就算把整间房子连根拔起,也不会把屋顶吹掉。”
“这样盖出来的屋顶不怕风吹?真的吗?”赵三郎狐疑道。
不就是加了点儿石灰吗?这法子听上去没啥特别的呀!虽然中间提到了用瓦,但既然要用当然要选好的用了,怎么能“好坏不论”呢?自家小妹的这个法子,实在很难让他信服。
“四娘,这法子是你师父教你的吗?”赵三娘见赵四娘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心念一动,忙问道。
说实话,赵四娘所说,她也是不相信的。但这个法子若是赵四娘那位神通广大的师父提供的,她定会坚信不疑。
赵四娘摇了摇头,否认道:“不是,我师父只教了我做吃食,这种盖房子的法子可没教过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