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阁老夫人养成记-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夫还透露,此次依旧是男胎之相。胥夫人略有些失望,胥老夫人则很高兴,老人都爱儿孙满堂,她不停地暗夸自己好眼光,早就看出孙媳是个好生养的,这不刚嫁进来不到二年,就生下曾长孙,肚子还揣上另一个。

    因为陛下的病情,京中最近极少有人大办喜事,嫁女娶媳都很简单地完成。众人心照不宣,若是有个万一,那是要服国丧的。趁陛下还在,把该办的赶紧一办,要不然得等上三年。

    胡大学士十分的心急,他重新命夫人去侯府走动。平晁断然拒绝,言明要替亡妻守孝,暂不议亲。

    他急得嘴起撩泡,他的孙女灵月已到嫁人之龄,再等三年,就拖成老姑娘。太子年纪尚小,不到娶妃之时。他之前庆幸自己没把孙女送进东宫,现在后悔自己不该举棋不定。早知如此,还不如攀着侯府不放,嫁给平公子好歹还是侯府的少夫人。

    放眼京中,合适的公子不多,有身份有地位的更是凤毛麟角。

    更让他心惊的是,太子当殿斥责他,说他在任大学士期间,在翰林院毫无作为。虽未贬他的官,可朝中大臣都知道,自己不为太子看重,仕途也仅止步于大学士。

    那胥良川已被任命为侍讲学士,看样子,迟早会取他而代之。

    他千挑万选,寻了一个伯府嫡子,把孙女嫁了过去。

    朝中大臣各个谨言慎言,生怕一个言行不妥,招了太子的不喜。明眼人都心知,陛下万一驾崩,那就要换代,将来睨主天下的就是现在的太子。

    谁不想在太子面前留下好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雉娘有孕的事情就府里人知道,派人去赵家报个喜讯,也就完事。

    阆山来信,梁缨已顺利产下一子。

    为了商议送礼去阆山,永安公主来了一趟胥府。胥府上下相迎,永安公主连说不用多礼。

    阆山路远,永安公主是想着两家人合在一起,送礼过去,省些事情。

    她这一提议,胥府人自然从之。

    雉娘坐在永安的身边,气色红润,娇艳欲滴,调养得十分的好。公主仔细地打量着她,半点也看不出去年受过伤的样子。

    她拉着雉娘的手,“其实本宫早该来这一趟,要不是宫中事多,本宫早该来谢你护住皇弟。”

    “公主这么说,折煞雉娘。姨母的赏赐都快填满府中的库房,您还说如此客气的话,让雉娘的脸往哪里搁。”

    永安笑起来,“那本宫就不说,免得你没处搁脸,胥大人跟本宫没完。”

    她笑完,脸上罩起一层忧色。雉娘心知她在忧心祁帝的病,也不说破。

    海婆子端来一碗汤药,搁在雉娘的手边,药散着温气。永安讶然,“你这伤还没有好?怎么还用吃药?”

    雉娘脸一红,海婆子抿嘴笑。

    “哦?!”永安公主把声调拉得老长,“你莫是肚子又有了动静?”

    雉娘点头,带着羞意。她也没想到这么快再怀上。因为身子曾经受伤,祖母怕她元气不够,非要她喝安胎药。

    “你倒是个好福气的,这下胥府再也不是人丁单薄了。”永安真诚地恭喜她,还问她怀这胎胃口如何,可还如前次一般吃什么吐什么。

    说来也怪,雉娘怀这胎与前一次怀大哥儿时完全不一样,胃口很好。除了干呕过几次,其它的事半点没有,胃口也没有受太大的影响。

    永安公主听后十分羡慕,“依本宫看,如此疼娘又乖巧的孩子,必是个贴心的姑娘。要真是个姑娘,本宫可要为理哥儿定下来,谁也不许和本宫抢!”

    雉娘失笑,“公主恐怕要失望了,大夫说应该还是个男孩。”

    “还是男孩?”永安公主露出失望的神色,马上恢复,“本宫不管,这胎不是,下胎总是,总之胥府的大姑娘,本宫已定下。”

    下人们都捂着嘴,一副想笑不想笑的样子,雉娘脸有无奈,要是她生不出女儿,难道公主府的理哥儿还不娶妻不成?

    永安公主离开时,还拉着雉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雉娘目送着公主府的马车离去,半天没有收回视线。

    宫中的气氛一直压抑着,祁帝的病一天重过一天。皇后坚守着,喂饭喂药决不假手他人。

    某日,他醒过来,精神瞧着还不错。他一睁开眼,就看到守在旁边的皇后,“辛苦你了。”

    “陛下,臣妾不苦。”

    “朕自知时日无多…最近常常昏睡…梦中神游之处如仙山灵界,佛音绕耳,顿感世间之事理应顺其自然,不必太过强求。每每回顾生平,常觉得对不住你…佛祖有云,若是有缘…当延绵几世。朕梦中想着,虽今生不能和你到老…但愿来生能与你白头。”

    “陛下…”

    皇后摇头,流下泪来。她皎白如月的脸动容不已,咬着唇,抑往自己的哭意。

    “怎么?你不愿意?”祁帝问道,声音气力有所不足。

    皇后哽咽,“臣妾此生觉得十分的乏累…若有来生,愿不再为人,便是做鸟做兽也好,都好过为人一生。”

    “你竟是如此想的?”他怅然,她活得竟如此之累吗?许是真的,背负着那么多,无人能诉。纵使心志再坚,也会觉得累吧。

    “陛下…请饶恕臣妾…”

    祁帝的眼神黯淡下去,喃喃,“你竟不愿再和朕做夫妻…”

    “陛下…今生臣妾能侍候您,与您成为夫妻…已经心满意足…不敢祈求来生…”皇后跪下,止不住哭泣。

    “岚儿,你莫哭…朕第一次见你…你就在哭…”

    “陛下…”

    祁帝的手乱挥着,似乎想找什么,皇后伸出自己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岚儿,你莫怕…莫哭…朕什么都给你…”

    “陛下…”皇后泪如泉涌,哭得悲恸。

    她反握着祁帝的手,两人的手牢牢地握在一起。

    隔日,陛下驾崩,举国服丧。

    太子在辅佐大臣的扶持下,匆忙登基。头件事情就是先帝的葬礼,先帝的陵寝早就建好,按礼制,帝后要合葬。

    新帝请示太后,太后哀色重重,“原祝王妃在先帝时已被册封为孝贤皇后,她原是葬在妃陵,不如将她迁去和先帝合葬。”

    她望着自己的儿子,一身明黄的龙袍,他的脸上还略带着稚气,眼神里的霸气却不容人小觑。他是天生的帝王,在她的腹中就有龙气。

    一生之中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又何必争那死后的名份。

    “母后,那您百年之后?”

    “哀家百年之后,恳请陛下在皇陵之中择一处新地,独立陵碑,哀家在那里守护着你们就好。”

    “母后…”

    “去吧,这是哀家的意思。”

    新帝告退,将先帝和先皇后合葬。

    太后独自坐在殿中,想着先帝临终前一天的话。要是有来生…他们还能做夫妻吗?

    不,她不愿意。

    今生孽缘了,不盼来生路。

    她感谢先帝,要不是先帝,或许,她就会被梅郡主送出去帮平宝珠铺路,也许会嫁给行将就木的老人,也许会是残暴不仁的男子。

    嫁给先帝后,无论宫中添了多少新人,至少先帝是宠爱她的。

    她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还是庶出,侧妃虽是主子,却还是妾。她步步算计,只为能名正言顺。

    先帝应是什么都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有说。

    事过境迁,先帝驾崩后,她常在想,这一生,是有些对不住先帝的。他们还是不要再有来生吧。

    她愿意用后半生,替他守护大祁的江山,守护着她的儿女。

    至于来生,何必再有?

    她凝望着宫殿,堂皇依旧,不见故人。后宫的那些妃嫔都无子女,先帝遗言交待,不用任何人殉葬。韶华之龄入深宫,无子可依已是可怜,何必再让可怜之人枉死。

    新帝把她们迁出原来的宫殿,另在皇宫西角划出一片地方安置,称为太妃所。

    天子一逝,太妃们再无争宠之心,能免于殉葬已是万幸。还能有富贵的日子,更是感谢新帝的隆恩。之前斗得再狠,现在也都是相伴终老的姐妹。

    皇后起身,她身后的琴嬷嬷弯腰托着她的手,主仆二人走出宫殿。

    寒冬过,春来临。万物隐有复苏之气,草木生芽,淡绿点缀。

    “春分了吧。”她感叹。

    “前日刚过,太后您看那枝条,都开始发芽了。”

    “日子过得可真快,哀家吩咐的赏赐送到胥府了吗?”

    “回太后,奴婢已派人送去。胥少夫人再次有孕,国丧之期胥府人不愿声张,托奴婢给太后您带话,说他们胥家感恩您的恩典。”

    皇后脸上浮起淡淡的欣慰,“雉娘是个有福气的。”

    “可不是嘛,胥少夫人的福泽深厚,以后还有更大的福气。”琴嬷嬷话里带着喜悦,她就没有见过比胥少夫人更有福气的女子。

    人人都想当人上人,可谁知人上人的苦楚?便是尊贵如太后,过得也不是很如意。倒不如胥少夫人,婆家看重,后宅清静,嫁进去后先是诞下长孙,紧接着又怀上。胥大人长相出众,才情超凡,还洁身自好。胥家还有不纳妾的祖训,放眼京中,都难找她这般有福气的人。

    “你说得没错,她以后还有大福气。”

    皇后轻语,望着新发的绿芽,默然静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132|后记

    (全本小说网,。)

    舜帝十年; 胥阁老上折告老。帝几番挽留,胥阁老意已决; 帝无奈准奏。胥阁老致仕后; 时任翰林院大学士的胥良川接任阁老一职。

    胥家再次完美传承,子承父业。

    圣旨下时; 新任的阁老夫人雉娘正追着小儿子满院子跑。刚会走路的六哥儿把院子里弄得鸡飞狗跳; 丫头婆子们围着他; 跟得紧紧的; 防着他摔倒。

    胥老夫人现在被人唤做老祖宗; 她老了许多; 满头银丝; 精神却是极佳。她坐在椅子上; 含笑地看着跑来跑去的小曾孙。

    小小的人儿养得白白胖胖的,身上套着护衫外褂,前胸处绣着一个虎头; 看起来威风凛凛。如此这般是雉娘吩咐的; 就怕他把自己的衣服弄得浑身是土,累得府中下人洗个没完。

    他“咯咯”地笑着,脸蛋肥嘟嘟的; 露出还未长齐的乳牙; 嘴角笑得流下透明的口水。婆子赶紧拿出帕子,他看到婆子手上的帕子,把自己的小脸凑过去,由着婆子给他擦干净。小模样似大人一般; 看得老祖宗稀罕不已,口中不停地叫着心肝宝贝。

    六哥儿尚小,不能和哥哥们一起进学。只能在后院陪着曾祖母,祖母和母亲,玩耍嬉戏。至于十岁的大哥儿和九岁的三哥儿还有五岁的五哥儿都跟着他们的祖父,由祖父亲自给他们开蒙,教导他们读书。

    老阁老带着三个孙子,整日不得闲,比在朝为官时还要用心。老人喜欢儿孙满堂,他膝下虽仅一子,却有四个孙子,每每看到一天天长大的孙子们,觉得自己还能活上许多年,悉心教导他们成材。三个哥儿全部遗传胥家的风骨,都是读书的好苗子。

    过几日就是老祖宗的七十九岁寿诞,古人讲究做寿做九不做十,七十九也就是八十的寿诞。阆山的老二一家来信说这两日就要抵京,老祖宗也想那边的两个曾孙,二哥儿和四哥儿。川哥儿这一辈,确实是给胥府争气,两个孙媳,分别给胥府添了四个和二个曾孙。

    算日子,这两天二房一家就要到了。大儿媳妇已把院子收拾好,就等着二房来人。

    老祖宗想着,到时候,六个曾孙子围绕在膝下,争着叫她老祖宗,那才是真正的天伦之乐。在她有生之年,能看到胥家人丁兴旺,纵使到了地下,跟死去的丈夫也能有个圆满的交待。就算面对胥家的列祖列宗,她也能问心无愧地说自己当好了胥家的主母。

    雉娘一直盼着梁缨回京,年年说来,年年都未成行。愣是拖了十年,二房才算是动身。她和梁缨十来年未见,不知彼此的模样,是否还一如当初?

    二房到达的那天,胥家人举家去京渡码头迎接。

    江风徐徐,望着来往的船只,还有陆续上下船的行人,雉娘感慨不已。忆起她从渡古来京,仿若昨日,那时候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她转间从少女变成四个孩子的母亲。

    而那个原本如天上浮云的男子,竟成为自己的丈夫。她微微地侧头,看一眼身边立着的男子,眉眼含情。

    胥良川一身的青衫,比年轻时更加内敛深沉。他似有所感,在宽大的衣袖下面牵着妻子的手,雉娘低头,羞赧一笑。前面站着的老祖宗和公婆都没有注意到他们,她大着胆子,反手相握,用食指挠了一下他的手心。

    远远看到驶来的船头上立着一行人,胥府的下人跑到码头边,手抬凉棚遥望着,突然高喊起来。

    雉娘望去,虽看不真切,却能依旧分辩出二房人的身影,还有他们身边的两个男孩,必是二房一家人无疑。

    老祖宗很心急,柱着拐杖伸着脖子张望着。

    船上的人开始招手,随着船慢慢靠岸,所有人的面容都在对方的眼中清晰起来。

    梁缨先跳下船,见过老祖宗和伯父伯母后,就拉着雉娘的手,左右瞧着,嘴里啧啧出声,“我说表姐,十多年没见,你怎么还和以前一样貌美如花。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叫你表姐,不知情的人定然以为我比你大。”

    她佯装生气地翘起嘴,惹得众人大笑。

    “你还说我,我看你也没稳重多少。都是孩子他娘,看你方才跳下船的样子,跟做姑娘时也没有分别。”雉娘嗔道,亲热朝后面喊着二叔二婶。

    山长和山长夫人上前,见过老祖宗。

    老祖宗动容,十年了,二儿子也老了许多,更别提自己。山长任由老母亲拉着,眼眶泛红。老阁老夫妇俩连忙说着宽慰的话,母子二人才高兴起来。

    两家人相互见礼,不用大人们介绍,六个孩子们就开始相互称兄道弟。

    大哥儿是兄长,自是有长兄的派头,他长得本就像胥良川,板起脸的样子更像。大房的几个哥儿都怵他。不出意外,二房的两个哥儿在他面前也乖了不少。听梁缨的说法,二哥儿和四哥儿在阆山可是能上山打虎下河摸鱼的料,是阆山的两个小霸王,小霸王们不到几个回合,就被长兄收服,在大哥儿面前立马变怂,乖巧无比。

    雉娘投给大儿子一个赞许的笑容,长房长孙,大哥儿自是不能和底下的弟弟们一样。他肩负着胥家百年的传承,不仅老阁老,便是胥良川,都对他要求甚严。

    他从不喊苦,也从不质问父母,为何弟弟们不用像他那么每天都是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

    雉娘是心疼的,但夫君说过,他幼年时也是那般过来的。子承父业,大哥儿注定不能和弟弟们一样,还可以不时地放松,在父母面前撒娇。

    很快,包括二房的两个哥儿在内,都被大哥儿的长兄风范折服。五个弟弟都跟在大哥儿的后面,学着他的样子,恭敬有礼。

    老祖宗望着一水的曾孙,各各生得俊秀,尤以曾长孙最为出色。她老怀大慰,笑得见牙不见眼。

    一家人团聚,最开心的就数老祖宗,人老多情,于她而言,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儿孙齐聚,若是相处的时日再多些,别无他憾。

    雉娘偷偷问梁缨,二房这次打算住多久。梁缨转达山长的意思,这次全家人来给老祖宗贺寿,等贺寿后,山长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