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姻谋天下-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宁王偶尔还有怅然之意,马氏打趣他道:
“过阵子就是端午,当初屈原抱恨投江,如今又有人触柱死谏,你多食两个粽子表表心意也就罢了。”未完待续。
pp420905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三二回 有专攻
(全本小说网,。)
见妻子打趣,宁王憨笑了半晌,想起武承训也执着于疆场,夫妻二人不免又是一阵担心。
“也不知你上次的话他听进去不曾,”宁王叹气道,“要是还惦记着带兵打仗的事,可怎么办”
马氏略一思忖,随即微微一笑,道:
“王爷不妨把今日朝上的事说与承训听,看他作何想。”
宁王不懂妻子何意,但依旧照着做了,让人这就请世子过来。
武承训听说父亲找他,还以为是要说他的婚事,却没想到父亲讲的都是朝堂上的事,且那般惨烈灰暗,直到宁王说完,武承训还没反应过来。
宁王讲完便看向马氏,以为她会帮腔,再劝儿子两句,岂料马氏竟只低着眉眼,似乎没有开口的打算。宁王有些慌了,他生怕儿子问他为何要讲这些。到时宁王说不出来,自己丢脸不说,更怕儿子从此不服劝管,时时处处逆意而为。
未曾想到,武承训听完沉思了半晌,忽然叹了口气,给他二人叩了头,便回自己房中去了。
宁王不解其意,让仆从偷偷跟过去瞧瞧,却得知武承训回房苦读去了。
“读的是什么”宁王好奇问道。
“奴才只远远地看了一眼,并没听见世子背书的声音,实在不知世子读的是什么书。”
宁王皱了皱眉,示意那人下去,抬头问马氏壶卢里卖的什么药。
“清心去火的良药。”马氏笑道,“我不是壶仙,开不出济世度人的药方来,但教子的本分却要做好。自己的儿子是什么病症,如何解救,总还是知道一二的。”
“上次你那番话,连我都被劝动了,可见你懂得相夫教子。”宁王由衷赞道,“刚你让我讲朝上的事,我虽不懂内里究竟,但承训显然懂了,不知究竟为何”
武承训当然懂了,不然也不会回去读书。
马氏笑着把缘由说了。
宁王只有武承训这一子,生怕他出了什么事,因此从小养得金贵。
武承训幼时在外头和人打架,宁王都要帮着出头,日子久了,自然没有孩子愿意同武承训玩,甚至有人拿此事讥讽于他,说他没出息。
眼见着被众人冷落嫌弃,还要不时地听些风凉话,武承训性子难免有些孤僻,他索性装出一副窝囊相,避开那些麻烦。幸好还有堂弟承思、仇灏与柳克明愿意同他玩耍,不然非要憋出些病来。
也是因此,武承训对风风火火的父亲和霁月光风的武承思愈发羡慕起来,觉得非要如此磊落洒脱才算得上男儿,只把征战沙场当作男儿当为之事,却忘了文可以辅君治国。
今日朝堂的事,却让他警醒。
那谏官死前痛斥朝廷制度,想来本朝当真有如此积弊,而这极可能只是积弊之一。如今再说行军已是不能,与其自怨自艾,不如专心做个贤良的王爷。若他能凭己力,未必做不到澄清玉宇、造福万民。
武承训自此在家中发奋,日日苦读了起来。
宁王见状,忙托人给武承训找先生。还是仇灏几人过府,听说武承训如今读书,由柳克明举荐了一位擅长经史的先生给宁王府。
武承训跟着师父读书,眼界愈发不同了起来。他从前只当这些是死学问,不过背书蒙人罢了,如今仔细翻看研读过,才知道其中都是些难得的道理。
再见武承思时,武承训心中虽有感慨,却多了几分洒脱和畅怀。
攻破河左城后,武承思虽曾返回都中,然呆了没有三五日便又带兵出去。
这一次却不是帮着武岳攻打别人,而是剿匪平乱。
并、代两州一带兴匪患,起初不过是一群逃兵流犯并地痞无赖,偶然聚在一起,做些个打家劫舍、拦路越货的勾当,自称“游侠”。后来人数渐多,规模渐大,严重影响了治安。
当地厢军多次围剿不成,反勾起众匪同仇敌忾之心。众匪遂以三十六人为首,于代州关山内扎寨结盟,自称“聚义”,聚集了近数千人,当真揭竿而起,明着造起反来。
这帮匪人倒也有些手段,自从“聚义”之后,把从前打家劫舍的勾当全不做了,整日地“劫富济贫”,专挑富户乡绅下手,把抢来的银钱米粮散与贫户,再就只与官府为敌。如此一来,倒教不少百姓迷了心,竟忘了从前被众匪扰得不得安生,直把他们当成了好人。
众匪大多是亡命之徒,不少人身手不凡,且又将寨子建在易守难攻之处,厢军无力讨伐,只得报入京中。风头正盛的武承思才刚回家,便被派去剿匪了。
武承思带了两万兵马去了代州,却不急着立即进攻,而是用了两月训练厢军,之后一举攻破了山寨,除了战死的上千匪人之外,将其余的匪人全部生擒,交给当地官员处置。
才刚回到家中,便听说日前朝上发生了大事。
武承思摇头苦笑,庆幸自己远离了朝争,却怕长此以往功高震主,总有一日为君王所不容。
廉王见他在家中烦闷,便让他出去找朋友喝酒。武承思哪能不懂父亲苦心他自己虽然也有俸禄,更有皇帝的诸多赏赐,但他心中自有分寸,情知问父亲要银子才能让大家安心,因此笑着应了,又问廉王要了百余两银子,这才出门找仇灏他们。
武承思将地点定在了望江楼四楼雅间,这地方当真可以望见滔滔江水,兼着又是顶楼,修得也十分雅致,最是清静不过的去处。
仇灏出来得十分痛快,武承训与柳克明却姗姗来迟,武承思一问才知道,二人竟都在家中用功。
“都读的什么书,竟然这么用功”武承思笑得爽朗,一面问,一面吩咐跑堂的去传菜。
柳克明看了武承训一眼,笑道:
“说来倒也巧合承训与我读的却是同一类书。”
“哦”武承思闻言,愈发好奇起来,“莫非承训如今也研读经史么”
柳克明要考三史、三传,这事几人皆知,武承训既与柳克明读的是同一类,自然也是些经史典籍。
武承训坦然一笑,十分大方地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pp420905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三三回 望江楼
(全本小说网,。)
武承思与武承训同年出生,只是武承训生在正月,而武承思生在了年尾。二人一同长大,又是堂兄弟,自然比别人更亲密一些,私下里甚至不序年齿,彼此间只以姓名相称。
见武承训答得痛快,武承思不禁好奇起来。
他知道这个堂兄一直想做个威风的将军,将世子身份引为深恨,怎么如今却忽然转了性子,安心在家中读起书来了
武承思不爱遮掩,直接问武承训道:
“克明放着好好的进士科不考,考什么三史、三传,非要做个有节的史官,倒是不得不读那些经史典籍,这便罢了你好好的,凑的是什么热闹”
武承训微微一笑,却不立即答话,反问他道:
“你且告诉我,你也带过两次兵了,有什么感触没有”
武承思默不作声。
他三年前开始历练,不过做个小小的军头,主将为了保护他,并不让他跟着出征,只在营中做些支应。然而出征的军士回来,却是死的死,伤的伤。
头一次见到遍地的伤兵和尸体,闻着四处弥散的血腥气,武承思一阵作呕,终于还是忍不住吐了出来。
之后他慢慢长成,开始跟着上场杀伐,但即便上阵,武承思的身边却依旧有卫兵跟着,以确保他的安全。
即便有人相护,武承思终还是第一次杀了人。
长枪刺破敌军胸腔那一刻,武承思的脑袋忽然空了,他甚至忘了防范背后的敌军,几乎被人偷袭了去。幸好彼时有人保护,但护着他的卫兵却因此受了重伤。
之后足足三月有余,武承思都会做噩梦,并因此厌弃上阵,全没有了杀敌的勇气。还是回临水后父亲廉王的一番规劝,让他坚定了从小的志愿。
“治国齐家都是一般,同医者看病一个道理,若想一切顺遂平稳,须得攘外安内。那些死在疆场的人都不怕,你又为何退缩”
廉王自己虽没有兴兵作战的才能经历,但道理总比武承思懂得多,他说这话时十分温和,倒教武承思觉得心安可靠。
武承思苦思几日,自嘲了一番,跟着便重新振作,不仅勇于冲锋,更善于谋略,终于有了今日。
见武承训问他,武承肃情知堂兄也觉得杀伐太重,实则不妥。然而安内的事他是做不来了,攘外就必须打仗,而打仗需要甘于浴血的将士。极少有人能兵不血刃便得胜的,天下既然不太平,就总有仗要打。哪日天下大定、百姓得以安居,才是他能功成身退的那天。
武承训等了片刻,见武承思只是皱眉沉思,却不说话,便又追问了一句:
“你可还如当初一般,觉得行军打仗是好事么”
“我做的你做不到,你要做的我也做不来。”武承思回过神来,笑着对武承训道,“道理我也懂,我也愿兵马不兴,然而终须有人冲锋陷阵。”
武承训点头道:
“你能看重将士性命,尽量避免伤亡,已经十分难得了。”
武承思摇了摇头,苦笑道: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说到底,我不过走了下乘。”
武承训几人见他伤心,才刚要劝说几句,不想跑堂的恰巧此时上菜。
几人把话咽了下去,待酒菜摆妥,雅间没有外人时,想说的话却说不出了。反倒是武承思,酒过三巡,自己又提起此事来。
武承思给武承训斟了一杯酒,接着把自己的杯子也倒满,双手持杯,站起身来,态度肃然且恭敬,道:
“若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只得靠兄长了。”
武承训见他如此认真,虽明知自己所能为者不多,依然心中感慨感激,忙也站起身来,同样用两只手持了杯,道声“志切匡扶,死而后己”,自己先干为敬。武承思大笑几声,也跟着一饮而尽。
仇灏与柳克明在旁看着,均觉慷慨激昂。
柳克明叫了一声“好”,自斟了一满杯,也站起身来痛快地喝了一杯。
仇灏跟着站起来,笑着赞了三人志向高远,也跟着饮了一杯。
然而他心中却觉茫然。
他还算不上皇亲,要想过得安稳就必须汲汲营营,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也没工夫想什么报效朝廷。且父亲与他所求不同,姐姐在东宫的处境又不佳,潜移默化间,仇灏变得愈发世故了。
见他三个意气风发的模样,仇灏竟生出自惭形秽之感。
其余三人于他的心思自不能知晓。武承思饮过酒后,坐下吃起菜来,柳克明却又斟了一杯,就着好菜慢慢饮酒。仇灏索性放下心中怅然不管,跟着吃喝了起来。
武承训起身走到床前,望着滔滔江水沉思。如今他只有好好读书,跟着先生多学本事,待时机成熟再入朝。
说起来,他与东宫也算绑在了一起,太子与他既为僚壻,又是堂兄弟。来日太子登基,他才能真正地“辅君治国”。
也不知高阳国的二王主是不是骄纵的性子,对他能否有何助益。
武承训正出着神,却被武承思打断。
“这么些菜,你可莫要浪费了。”武承思走过来拉他,笑道,“知道你要入朝,又是要成亲的人,要想的事情太多,可今日是我请客,你也不能就这么发呆罢我可是厚着脸皮问我父亲要了百余两银子,你不好好吃,可真是糟蹋我的心意。”
武承训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他的苦衷,便笑着落座入席,好好吃起菜来。
“你的钱还都搁在公中”柳克明随口问道,接着夹了一筷子春笋放在嘴里,边嚼边看着武承思。
“我又没开府,可不就要放在公中么。”武承思轻描淡写道。
仇灏闻言,将手中酒杯放在桌上,问他道:“廉王爷对你不错,你那世子兄长也是个君子一般的人物,怎么你还时刻忌讳着,这般谨慎小心”
“如今我也算出了头了,再小心当也不为过。”武承思神情一黯。
“虽说开府多要等到十七,但你如今有军功在身,未必非要等那么久,或许哪日一道圣旨,直接赐了府邸给你,也都难说。”仇灏道。
“我回临水不过几日,没准儿哪天又要出去,提前开府做什么”武承思笑道,似乎不愿多提,只说了两句便吆喝起来,张罗着喝酒吃菜。
其余三人忽然觉得有些沉重。未完待续。
pp420905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三四回 占先机
(全本小说网,。)
仇灏以为武承思闷闷不乐,是因为他在家中地位尴尬。
武承思是嫡次子,原本并不出挑,偏他年少得志,如今有军功傍身,廉王世子怕也忌惮起这个弟弟了。
廉王长子武承知今年十九,与承思同母所生,早已立为世子,但武承知略显平庸,虽然也有股子男儿意气,却与乃父相类,跟承思的张扬恣意是比不了的。
武承思另有一姊一妹,均为庶出,姐姐武琼华现已出嫁,嫁与礼部侍郎嫡次子,并育有一子。妹妹武琅华今年才刚十三,亲事还未定下。
说起武琅华的亲事,这世人行径倒教人不齿。武琅华其品貌虽非绝代,但廉王教女有方,配个世家公子倒也不难。然而之前上门说亲保媒的人并不多。
门户低的存了自轻自贱的念头,觉得配不上廉王府,不敢找官媒提亲。而门当户对的,又多半挑剔嫡庶,不愿意委屈了自家儿子。且廉王素来低调,世子也不好张扬,不少人便存了观望的态度,只待廉王府何时得势再议。
武承思突然名声大振,许多人纷纷上门提亲,廉王也是不胜其烦,加之得知钱氏有意,这才上奏请旨,明着拒人说亲的。
那些从前观望的人哪敢再等,生怕被人抢了先,见武承思这条路不通,便一窝蜂地冲着武琅华去了,既有央了媒人替子侄求娶的,也有亲自登门给远房亲戚保媒的,不过月余竟有二十来个。
廉王看着那一托盘的庚帖,实在是哭笑不得。好容易打发了众人,待武承思回来,廉王便把事情讲给他听。
武承思让人把托盘端了过来,往里头瞧了一眼,笑着说他竟不知大燕国有这么多适婚的男子。
“这些人不过看到你眼下的风光,便如蚁附膻,盯着我们家不放了。”廉王叹道,“却不知人在风口,更需加倍小心。”
武承思听了父亲的话,觉得颇为受益。
其兄身为世子,又是谦谦君子,未必会把他当做忌讳,但武承思自己却不得不小心。况且他现在便如此引人注目,他日必会有累累军功,万一哪天惹得皇帝忌惮起来,别说荣华富贵了,连小命也未必保得住。
也是如此,他才会跟家里要钱喝酒,不过做给大家看,让人觉得他不过于军事上有些天赋,真要细究,还只是个不懂事的纨绔子弟。
武承思不想提那些糟心的事,本欲一语带过,不料反引得大家为他忧心惆怅。他忙笑着张罗吃酒,更提起武承训的亲事来。
“从前除夕宫宴我去不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