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姻谋天下-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王世子待客有道,一扫从前的唯唯诺诺,让人赞叹不已。去过宁王府的人不禁议论纷纷,都说廉王府出了个大将,宁王府则有位君子,堪为世家公子之典范。
武承肃听到这些话时,愈发觉得心中不安,却又不敢将外头的话告诉阳筠,生怕她为此担忧。
其实无论他说与不说,阳筠的担忧都未曾或减。
之前阳筠还担心帕子的事情,过了月余仍不见动静,她便存了一丝侥幸,只道慈元殿并未留意。自从妹妹亲事定了下来,阳筠便开始盘算何时见阳筱,如何开口相劝,有时她又觉得自己杞人忧天,或许看错了武承训也未可知。
最让阳筠烦心的,还是武承肃的宿留。
三月十五之前,武承肃还极少宿在别处,那之后却时常去别的宫里,虽说初一、十五照例还宿在八凤殿,一月却有三四回要去宜秋宫。
莫不是从前卫良娣病着,他没处去,又图新鲜,才宿在八凤殿的么
阳筠胡思乱想,态度上难免有几分心不在焉。武承肃大概猜到了缘由,不禁对阳筠既心疼又感激。
但他并不知道高阳与燕国不同,因此心里虽也难过,武承肃却以为阳筠和他一样,对这些事早见惯了,自然能懂他的身不由己,解释的话也就从未说出口。殊不知阳筠心中懵懵懂懂,更不能坦然接受。
卫良娣自是开心。
之前她还以为太子厌弃自己,如今她身子好了,太子殿下果然还是常来宜秋宫,虽然未必每回都有鱼水之欢,但软语温存还是少不了的甚至在她小日子时,殿下还来过两回,拉着她的手入睡。
可怜卫良娣开心过了头,甚至未曾发觉太子几乎是掐着她的小日子而来,而同时,卫氏在东宫的眼线被拔了大半。
卫氏和钱氏几乎同时知道武承肃在清东宫的人,但是他们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人手渐少,等待自己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这些眼线培植了多年,并非一年半载可以补得上的。
武承肃倒并未全动,卫氏和钱氏两族的探子,他都逐一仔细权衡过,留了小半给他们。而之所以留了部分,正是为了让这些人把该递的消息递出去。
至于不该知道的,偶尔透出去些风声也是无妨。
武承肃觉得,“水至清则无鱼”,用在这里竟也颇为合适。他既然想钓大鱼,就不得不留一滩浑水给他们。
果然,卫氏的眼线把武承肃常去宜秋宫的事说了,又说卫良娣近来心情好得很,卫懋功听过之后难免开心。
对太子的意思,卫懋功心知肚明,不过就是做给他看,未必真的喜欢卫良娣。
但卫懋功并不在乎。
女儿与家里本就是互相帮衬,太子常去宜秋宫,正说明卫氏可以为太子所用。被人利用不怕,怕的是成为鸡肋,甚至没人稀罕利用你。更何况如今用得着他的是太子殿下,未来的大燕皇帝,他大可以借势巩固自己的势力。
卫懋功越想越觉得这是互利之举,他只要谨慎一些,根本吃不了亏。
果不其然,太子有求于他。
几日后的早朝上,又有人为了增赋一事吵了起来。
武岳也知道增赋会引起民怨,但常年征战导致国库虚空,他不得不从赋税上开源,以充盈国库。因此武岳一方巧立名目,费心编了多少花样来。
这一遭由户部所辖金部郎中顾贺提案,户部尚书孙植甫附议,虽然减轻了田税与人头税,看似惠民便民,但同时增加了许多杂税管控之内的酒、糖、盐、铁也便罢了,连日常的牲畜、车船、薪柴、油米等,但凡有需,只要有所消费,便要缴纳一份赋税。
这种事情从前也有过几回,不过是大家在朝堂上吵嚷一番而已,最终常由武承肃这边的人死死扛住,武岳也便无法颁旨施行,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何时行军需要粮饷,何时再换个名头提出来再议罢了。
可偏偏这么一件事,竟忽然不在控制。
按燕国制,门下、中书两省设立谏官,有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这些官员虽名为谏官,实际却更像个空衔,均不得在朝上主动谏诤除非皇帝之前有明旨,许其谏诤的实权。
彼时卫懋功等人正与顾贺苦辩,不开眼的门下省右司谏贾兆忽然冒了出来,也不知他被谁怂恿着,分明未得武岳允准,却好一番据理力争,张嘴闭嘴都是国计民生,力谏不能增赋。
还没争论出个所以然来,那贾兆竟好大的气性,先骂了句“穷兵黩武”,又痛斥朝制,列举谏官不能言之十弊,接着便在大殿上疾走,直接触柱而亡。
贾兆当即死在了早朝之上,满朝文武登时便都傻了眼。
武岳怒视武承肃,几乎要把眼珠子瞪了出来。
武承肃却不知自己该去瞪谁。
贾兆并非东宫的人,却好像站在东宫这边,于辩论中处处维护着卫懋功,他究竟为何忽然跳出来,一言不合又直接触柱,武承肃也一头雾水。
武承肃直觉今日的事是冲他而来。
有侍卫上来把贾兆抬了出去,又有力士提着水桶进来抹地,武岳冷哼了几声,起身就回后宫去了。
武承肃愤怒不已,强忍着才没发作,硬撑着回到了东宫。
丁鑫在殿外等候时便知道出了大事,见武承肃黑着脸,他小心问是否还要议事。武承肃让众臣先各自回府,好好想想今日的事,自己则直接去了崇文馆。
不止众臣需要思考,他也需要独自呆着,静下心来仔细分析。
无论是谁在背后搞鬼,使的可都是狠厉的好手段。未完待续。
pp420905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二八回 现高明
(全本小说网,。)
崇文馆服侍的宫人大气也不敢出。
太子殿下黑着脸从朝上回来,也不知跟谁动了气,会不会迁怒到旁人头上,但他们看惯了主子脸色,都看得出此番动气更甚平常。
丁鑫察言观色,明白武承肃想要清静,而崇文馆的宫人显然慌了手脚,忙使了个颜色让服侍的人都退下。
众人如蒙大赦一般,心中均想着快点逃开,脚步却愈发轻了,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退出来之后,便有人悄悄去打听发生了何事。当听说是有谏官在朝上一头撞死,众人不禁咋舌,谁也说不出话来。
大燕开国已两百年,哪曾出过如此骇人听闻的事谏官未获旨便敢在朝堂上与人争辩,辩到最后还一头撞死了,虽说十之八九另有隐情,但这人的脾气、单子也都太大了些。
想到血溅朝堂的惨状,有人觉得发冷,忍不住开始哆嗦,有的人则觉得恶心,几乎就要呕了出来。
许多老人入宫已逾二十年,都曾经过满宫人心惶惶、风声鹤唳的日子,见过不少比这更血腥的事,倒不觉得如何。不过前朝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最近当值少不得要加倍小心。
武承肃无心理会宫人的提心吊胆。
回到崇文馆后,他直接在书案后的胡椅上坐了,将身子往椅背上一靠,一手随意放在腿上,另一只手虚攥成拳,放在面前的书案上,看起来十分散漫,却是一个极舒服的姿势。
丁鑫站在一旁,静静地等着武承肃敲桌案,奈何等了许久,那“笃笃”的声音还是未响起。
不敲就是还没想通。
丁鑫站得更规矩了,低头躬身,一点声音也不出,甚至不问武承肃是否要茶要水。
武承肃靠在椅子上半天,好歹静下了心。
这事明面上是针对父皇,实际连他也被摆了一道。
经此一事,武岳怕是再没脸提增赋。万一不小心传了出去,说有谏官不满皇帝设立的杂税项目,苦谏不成遂一头撞死明志,武岳怕更要失了民心。届时再有人说些“陛下穷兵黩武”之类的话,武岳无道昏君的形象怕是改不了了。
且不论民心如何,即便只是在朝堂之上,怕也有不少人会心生怨怼,渐渐疏远这个残暴的皇帝。
而外人看起来,与武岳长期政见不合的武承肃似乎打了个胜仗,死了个谏诤官之后,太子一党从此可以省去多少心力和口舌,怕还有人觉得这是东宫的手段,旨在向皇帝示威。
实际上武承肃失去的却不比武岳少。
武岳失了民心,武承肃同样失了人心。
百姓不知底里,听说今日之事后,或许会把太子殿下当成好人,但朝堂上的人却未必这么想。
那个贾兆从前是两边不靠的,今天却突然冒出来帮着卫懋功,说的那些话都在维护东宫,真好像是武承肃安排的帮手一样。
然而武承肃甚至想不起来门下省有这么一号人物连个谏诤的实权都没有,眼见着又没脑子,东宫要他来做什么
这人忽然出头,必是受了挑拨,被人捏准了他的急性子,授意他在朝堂上谏言。至于幕后的人是否也授意他去寻死,就不得而知了。
要想查是谁指使贾兆,说起来也并不难,武承肃却不知要不要查。
恐怕即便查出什么线索,最终也都会指向东宫。想到大殿之上父皇愤恨的眼神,武承肃就不禁苦笑。
背后之人果然狠辣,使得出这一石二鸟的好手段
武承肃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觊觎大燕江山的人,比如周道昭。
但周道昭那般狡猾,哪会行此险招万一被查了出来,暴露了野心事小,失了民心威望事大。一旦武岳与武承肃联起手来,周道昭可是得不到一点好处。
况且贾兆那样的性子,哪会轻易受外人鼓动
武承肃又想到了卫氏和钱氏,毕竟他才刚刚动了两族在东宫的势力,小小地伤了他们的元气。
可卫氏如今和东宫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坑了东宫对卫氏来说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那么最大的可能,也是唯一有望受益的,便是钱氏。
钱皇后在东宫式微,太子妃之位被阳筠占了不说,卫良娣还平安产子,也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太子妃的位置。何况她刚来了一招杀鸡儆猴,就差与武承肃明摆着撕破脸了。
若果真是钱氏派人联络的贾兆,且处理得不干不净,能让人轻易查出,那才是真的心狠手辣一旦被人发现蛛丝马迹,势必要扯上东宫。毕竟外头都以为太子偏袒母族,与父皇处处作对。
钱氏此举意在挑拨,还是在于孤立不管怎样,卫氏因此受了打击。
这倒也不是完全无益的事。
武承肃一声轻笑,攥起的右手在书案上不紧不慢地敲了起来。
丁鑫终于听到了声音,心里瞬间踏实了几分,忙问茶水午膳,不料太子心情好得很,连晚膳并宿在哪里也一并吩咐了。
武岳也盘算分析了一番。
他似乎自言自语,又像要与人议论,不顾魏世杰就站在一旁,把心里想的都说了出来,最终竟也觉得是钱氏所为。
“毒妇愈发高明了。”武岳冷笑道,“若果然是她,倒真教朕刮目相看,佩服得紧。”
魏世杰不好接话,由着武岳一个人说。他虽也疑心是钱氏,却不懂钱皇后此举意义何在,更怕随便议论会火上浇油,让皇宫再受一番血洗。
前朝的血流过了就算了,说到底不过死了个蠢人,伤不到彼此根基,后院失火才容易让贼人趁虚而入。
借口该吩咐午膳,魏世杰打断了武岳的思路,接着说起闲话来。
武岳明知魏世杰有心打岔,只白了他一眼,便由着他给自己洗耳朵,心思却不在那些鸡毛蒜皮上。
前朝撞死人的事很快传遍了后宫,东宫里头自然也都听到了风声,但死的是谁、实情如何、原因又是什么,那些后宫妇人便不得而知了。
她们知道的,不过是太子殿下心情不佳,近日要小心侍候而已。未完待续。
pp420905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二九回 胆气薄
(全本小说网,。)
整个东宫都知道太子心情不佳,众女眷从前每日盼着能侍寝,如今却纷纷避之唯恐不及。
幸好前朝出事的当日,太子殿下宿在了八凤殿。
有人心中窃喜,不管太子为何去了八凤殿,这头一记雷都是太子妃顶了,她们自己则不用太过提心吊胆。
段良媛听说武承肃要去阳筠那里,忽然发起呆来,过了许久,她才教侍女去传晚膳。
芙蕖亲自侍候段良媛用膳,晚上又把原本值夜的侍女替下,自去宿在内室里。
段良媛见她如此折腾,不禁笑问道:
“你可是怕我心里难过”
芙蕖笑得甜甜的,一边替段良媛铺床,一边轻声道:
“奴婢僭越了。”
“倒不是你僭越”段良媛深吸一口气,重重叹了出去,“还真有些难过。”
段良媛说完一句,便站在那里出神,待芙蕖铺好了床,走到她身边请她更衣,段良媛才终于回过神来。
她轻轻一笑,由着侍女服侍更衣盥洗毕,轻轻坐在床边,却不立即躺下。
芙蕖见状,遣了其他侍女下去歇息,将内室的门关好,便又催段良媛歇息。
段良媛虽然躺好,却怎么睡不着。
“殿下不过看我懂事,愿意与我多说两句,其实我在殿下心中究竟多少分量,我自己心里清楚。”段良媛幽幽道,“要说难过,确实是有的,不过我心里倒更欢喜。”
芙蕖深知段良媛痴心一片,陪着说了小半个时辰,二人才各自睡了。
卫良娣和仇良媛可是睡不着的。
宜秋宫里,卫良娣憋了一肚子的火,却不敢轻易发脾气。
太子殿下正心烦,她要是沉不住气找些麻烦,无异于火上浇油。
然而由不得卫良娣不烦。前几日她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如今想要打听朝上的事了,才忽然发现少了些卫氏的人。
是被父亲撤换了,还是出了什么别的事
可惜卫懋功从不把布局谋划告诉卫良娣,只是偶尔告诉她要配合着做什么,让这些人帮她打听些消息,其余的卫良娣都接触不到。卫懋功觉得,哪怕女儿再亲,也不过是个女人,做好她该做的也就罢了,许多事不该让卫良娣知道。
见找不到人打听,卫良娣的火更大了。香草偏没眼力见,又提起太子宿在八凤殿的事,气得卫良娣无法可处,只能捶被子解气。
与卫良娣不同,仇良媛不是气得无法安歇,而是担心得睡不着觉。
从前殿下但凡遇上了大事,总喜欢一个人呆着,偶尔去段良媛宫里,也都是白日里去的,最多用了晚膳就回。如今可好,前朝那么大的事,殿下竟然一早就吩咐了去八凤殿。
想到自己曾经散过阳筠的谣,仇良媛心里十分不安。
听家里递进来的消息,说是年节里父亲曾令弟弟出面,好酒好菜地宴了宁王世子武承训,为的就是帮她打通太子妃这一关节。当时仇良媛还不以为意,并不认为巴结阳筠当真有用,如今看来,父亲果然比她看得明白。
可笑她之前还以为自己禁足是卫良娣搞鬼,觉得在殿下心中,太子妃比不过那个卫良娣,没想到竟真是因为得罪了阳筠。
早知如此,当初阳筱在东宫时,她也趁机去讨好一番了,也不至于白便宜了那个段良媛。如今阳筠根本不待见她,她又哪有什么机会去卖乖
阳筠服侍武承肃用了膳,便拿了针线继续绣起帕子来。
“绣了快一年了,怎么还是这些”武承肃问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